1944年6月6日,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棲登陸作戰在法國西北地區諾曼第開始,種種跡象表明,這次登陸行動實際上是盟軍的一次豪賭。「霸王」行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盟軍在戰略決策和戰略意圖上的完勝,不僅如此,盟軍在心理戰上也成功誤導了希特勒和陸總的判斷。雖然希特勒反覆在諾曼第和加萊之間搖擺不定,但最終隨著德國空軍發現盟軍在英國東南部布置大量登陸艦艇,運輸車和機場……(後來被證明都是電影道具)希特勒最終確定了盟軍的登陸一定會在加萊,為何會如何選擇呢?希特勒和陸總自然有其理由:
第一,加萊作為法國和英吉利海峽距離最短的地區,長時間持續遭到盟國空軍戰術打擊早已有目共睹。第二,在諾曼第登陸開始之前,加萊地區抵抗組織活躍度愈發高漲,他們甚至一度破壞德軍的通訊設備,炸毀道路和橋梁以配合盟國在加萊實施登陸的「宣傳攻勢」。第三,從加萊登陸更接近於德國本土,同時一支龐大的登陸部隊將在空軍和海軍的合作下實施機動迂迴有限包抄德軍在低地國家的兵力(雖然從戰略上看這樣做風險太大但並非不可能)。
總之,「霸王」行動是圓滿落幕,盟軍不但成功牽制了德軍在加萊的防禦力量使希特勒不敢輕易調動加萊的2個主力集團軍增援諾曼第,更成功欺騙了德國西線指揮中樞系統。
在開戰前B集團軍群司令隆美爾、第7集團軍司令多爾曼、西線德軍總指揮龍德施泰特以及西線裝甲集團軍總監施韋彭堡等人均不在指揮崗位上,而在6月6日到來前,西線德軍前線作戰部隊竟然有一半以上團級指揮官不在各自指揮部裡!這種情況直接帶來的後果就是一線德軍指揮系統全面癱瘓。造成這種局面龍德施泰特和隆美爾自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當然還有就是德軍情報部門被盟軍完全玩弄於股掌之間(這已經不是德軍情報部門第一次重大失誤了,早在「巴巴羅薩」行動期間德軍就嚴重低估了蘇軍的兵力)。
而登陸後不到一個月時間裡,德國人才猛然發現盟軍不可能實施在加萊地區的登陸,轉而把加萊地區德軍緊急調回卡昂地區作戰,但這已經太晚,德軍在瑟堡的失敗直接帶來的後果就是盟軍可以放手在卡昂地區與「希特勒份子」周旋,而這對於德軍來說是極其不利的消息。此後隨著布萊德雷發動「眼鏡蛇」和蒙哥馬利發動的「古德伍德」行動讓德軍全線轉入防守,德軍從西線撤下來的部隊在豪塞爾從東線戰場帶來的黨衛軍部隊的支援下勉強保持了在卡昂邊緣陣線的穩定。但隨後希特勒在軍事指揮和判斷力上的不足被完全暴露出來,由於無法忍受德軍自諾曼第登陸以來接連敗退的事實,希特勒借龍德施泰特與凱特爾的「電話事件」解除了龍德施泰特的所有職務。
新上任的克魯格元帥也在當了44天西線德軍總指揮之後被解職,隨後由於他在東線的參謀長馮·特雷斯科少將捲入「7.20事件」,克魯格擔心希特勒邀請其回柏林後遭到黨衛軍清算而服毒自殺了。他的死讓希特勒異想天開的「列日行動」只執行了一半,而克魯格之後,在東線久負盛名的莫德爾來到了西線,這裡有個小插曲:由於莫德爾在到達法國之前受到希特勒和陸總的錯誤誘導,認為西線局勢遠遠沒有隆美爾,埃博巴赫(接替施韋彭堡成為新的裝甲部隊總監,此後「西線裝甲部隊總監」改名為「第5裝甲集團軍」)和施派德爾等人報告的那麼危急,所以他剛抵達西線德軍指揮部便馬上質問隆美爾為何沒有在盟軍進攻第一時間組織力量進行反擊,而德軍的防禦陣地為何沒能像希特勒希望的那樣「成為把盟軍扔下海」的跳板,而隆美爾在回信中建議莫德爾親自視察前線的情況後在作出評估,並且措辭強烈的要求莫德爾拿出證明隆美爾作戰不力的證據。
無論如何,1944年7月份德軍已經被盟軍趕出了卡昂地區已經成為事實,在德軍一系列撤退作戰和遲滯盟軍進攻的軍事行動中,多數時候是依靠諸如米歇爾·魏特曼和約阿希姆·派普以及恩斯特·巴克曼這樣的王牌裝甲部隊指揮官的個人作戰技巧而拖延盟軍阻止德軍的同時也救下了無數戰友的生命。「布爾蓋比之戰」是盟軍自登陸以來第一次面對面大規模與德軍裝甲部隊正面交火,此次作戰在當時的西線德軍作戰日誌裡記載「西線的庫爾斯克」,加拿大和英國人在法國布爾蓋比地區與德國黨衛軍兩個裝甲軍(第1和第2裝甲軍)的前鋒部隊——派普和魏特曼指揮的數個「黑豹」坦克營,「四號」坦克營和「虎式」坦克營共計50輛坦克與超過700輛坦克的盟軍裝甲部隊激戰。布爾蓋比之戰派普創造了一小時內連續擊毀29輛盟軍坦克的記錄。此戰加拿大人遭到德軍裝甲部隊的迎頭痛擊,一度止步不前引起英國鄧普西將軍大為光火。
雖然德軍能夠在局部地區的遲滯作戰中抵抗盟軍推進,莫德爾提出讓德軍裝甲部隊後撤到塞納河沿岸進行重組的建議得到了希特勒批准,但希特勒仍沒有放棄「列日計劃」,希特勒要求莫德爾在重組後進行一次徹底的反擊以奪取阿弗朗什——美軍的重要補給站。當然,此時的希特勒仍然指望莫德爾個人指揮才能把盟軍趕回大海,奪取阿弗朗什的計劃實際上是天方夜譚,包括莫德爾元帥,瓦爾利蒙特炮兵上將,埃博巴赫在內的大量高級軍官表示反對,但鑑於「7.20事件」尚未平息,縱使這些人心中不滿但也不敢公開反對希特勒的計劃。在這種將帥不同心,指揮系統混亂不堪、下層士兵疲憊緊張以及後勤補給始終跟不上損失的情況下,莫德爾開始了克魯格生前被希特勒脅迫只完成一半的「列日計劃」,德軍亂糟糟的反擊被盟軍察覺,在「瘋子」巴頓的亂擊之下。
德國人寶貴的坦克部隊進一步遭到嚴重損失,由於「列日行動」主要交戰地點位於莫爾坦,所以所謂的「莫爾坦反擊」直接導致了後來數十萬德軍在巴頓的第3集團軍和布萊德雷的第12集團軍群的突擊下被包圍在法萊斯,著名的「法萊斯口袋」實際上是德軍「列日行動」帶來的最直接最嚴重的後果。而巴頓原本有機會在莫德爾解圍部隊到來之前就封死法萊斯口袋但卻遭到布萊德雷「原地待命」的匪夷所思的指令,令布萊德雷也感到惱火的是,盟軍指揮部此時犯下嚴重錯誤,艾森豪認為德軍在莫爾坦實施的反擊雖然失敗,但法萊斯地區被包圍德軍極有可能是德軍設下的誘餌,在不了解德軍裝甲部隊具體行動前,小心謹慎的艾森豪不打算動用巴頓的集團軍封鎖法萊斯僅剩下的兩道通往外界的道路。
以法萊斯德軍為誘餌,引導盟軍包圍法萊斯,德軍裝甲部隊從塞納河地區進行反擊配合從東北部殺出的黨衛軍精銳部隊將極有可能讓巴頓的部隊反而陷入被動(事實證明艾森豪高估了德軍的兵力和部署)。艾森豪的錯誤判斷讓莫德爾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布置解圍計劃,通往法萊斯地區的216高地被波蘭人第1師守衛,這些波蘭人死戰不退給莫德爾留下深刻印象,但波蘭人的抵抗從戰術上來講毫無意義,德軍讓波蘭人付出重大傷亡的同時,法萊斯地區德軍源源不斷出現在波蘭人後方,其中第一批撤出的德軍中就包括赫赫有名的傘兵指揮官歐根·邁因德爾和裝甲兵指揮官馮·格斯多夫男爵(馮·格斯多夫男爵祖上是普魯士軍事貴族,720事件為數不多成功存活下來的暗殺組織核心人員之一)。
「法萊斯口袋」被包圍的德軍兩個集團軍第5裝甲集團軍和第7集團軍可以說是B集團軍群在西線不可或缺的防守力量,從這一角度看,一旦德軍失去這兩個集團軍帶來的後果無異於丟失整個西線,所以有人以「法萊斯是德國人創造的又一個墩克爾刻奇蹟」總結莫德爾成功的救援計劃保全了德軍在戰術上的勝利果實,但法萊斯地區的戰鬥德軍最後仍然有5萬人走進盟軍戰俘營,巴頓此後抱怨不斷,如果提前48小時讓他的坦克進入法萊斯,歷史由此改寫。
而讓盟軍沒想到的是,撤退出去的德軍部隊此後將成為盟軍橫渡萊茵河的最大障礙,「法萊斯之戰」德軍基本取得了想要的結果,莫德爾及時的救援行動配合派普裝甲集群在關鍵地區的突擊讓德軍保全了僅剩的精銳力量,也讓德軍在西線的作戰留下了一絲機會,但總體局勢依然沒有改變,從諾曼第登陸到莫爾坦反擊再到法萊斯的奇蹟撤退,德國人的苦難還遠遠沒有結束,此後等待他們的是更加嚴峻的情勢和結果。
文|南書房|二戰風雲篇
感謝觀看由「南書房」帶來的獨家原創文章,覺得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讚、轉發一下。如有不足之處,還望諸位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