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冬季風暴行動,曼施坦因第48裝甲軍的最大努力,進攻打成防禦

2020-12-24 島主說事

1942年11月19日,蘇軍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發起了著名的天王星行動,為了解救被困在史達林格勒城中的保盧斯第6集團軍30萬人馬,曼施坦因被緊急從列寧格勒戰場南下組建頓河集團軍群實施救援。但這個行動卻沒有成功,其中有個重要原因,就是第4裝甲集團軍的第48裝甲軍無法完成原定鉗形攻勢。那麼,第48裝甲軍為什麼沒有完成任務,把進攻打成防禦的呢?

01冬季風暴行動倉促出臺

冬季風暴行動失利,一些人認為主要原因是保盧斯沒有聽從曼施坦因的指揮從城中向外突圍所致。但是,很少有人質疑冬季風暴行動有沒有進攻的條件?德軍實施這個行動時機是否合適?

一方面,朱可夫實施天王星行動時,蘇軍已經完全控制著戰場局面。史達林格勒戰役從6月28日打響到11月19日天王星行動展開,蘇軍的優勢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有的。期間德軍因為抽調裝甲集團軍支援中線和A集團軍群,這才導致蘇軍有了反攻的機會。而史達林命令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秘密制定雙星計劃(天王星和火星行動),也足足用了兩個多月的準備時間,可以說,曼施坦因倉促發動冬季風暴行動時機和條件並不具備,這是個冒險的行動。

另一方面,就兵力部署來看,曼施坦因也無優勢可言。為實施天王星行動,朱可夫要求崔可夫在城中頑強阻擊保盧斯,卻在外圍集結了11個集團軍近百萬兵力,1000多輛坦克和1萬多門大炮,準備對史達林格勒進行向心突擊,一舉殲滅保盧斯第6兵團。

而曼施坦因組建頓河集團軍群後,他的兵力除了自帶的第11集團軍軍部外,仍然是原來的B集團軍群一些部隊,主要是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和羅馬尼亞的第3第4集團軍,而他真正用到救援行動中的卻只有第4裝甲集團軍了。由於前期戰鬥,這些部隊已經損失得差不多了,羅馬尼亞的兩支部隊戰鬥力又不堪重任,曼施坦因只好將第4裝甲集團軍一分為二,一部分以第48裝甲軍為主組建西北方向進攻集團,下轄第11和22兩個裝甲師,外加3個步兵師和1個山地師以及兩個空軍野戰師,並將羅馬尼亞17軍升級為集團軍司令部,以軍長名字命名為霍利特集團,準備從奇爾河一線發動進攻;另一部分以A集團軍群的57裝甲軍為主組建西南方向進攻集團,下轄第6、23兩個裝甲師和第15空軍野戰師,集結於科捷利尼科沃,準備從這裡發動主攻。

從兵力部署來看,曼施坦因的計劃並不是一點長處沒有,雖然仍然沿用的是德軍慣用的鉗形攻勢,但他卻將主攻方向選擇在離史達林格勒較遠的西南方向,由第57裝甲軍打主攻,由第48裝甲軍輔攻,進攻時間準備在12月8日前,選擇以突然襲擊和聲東擊西的方式展開。

02冬季風暴受阻,第48裝甲軍無法完成進攻任務

曼施坦因是11月20日接受命令組建頓河集群的,但直到月底司令部才組建起來,12月12日冬季風暴行動正式展開,本身這個過程就七拼八湊,加上行動不到半個月,冬季風暴在12月24日就宣布失利,曼施坦因退出了戰場。這裡面到底都發生了哪些意外呢?

首先,計劃沒有變化快,德軍的兩支集結部隊都沒到位。按原計劃,西北方向的霍利特集團兵力比較多,集結也快一些。但蘇軍似乎發現了德軍要救援的企圖,提前對羅馬尼亞的部隊展開反擊,致使霍利特不得不緊急抽調62、294兩個步兵師支援羅軍,比較能打的第3山地師又被抽調增援中央集團軍群和高加索的德軍,剩下的只有第11和第22兩個裝甲師,而第22裝甲師在天王星行動中已經被打得七零八落,還沒來得及補充。這還不算,負責南線主攻的第57裝甲軍此時也出現狀況,第15空軍野戰師來不及組建好,無法完成集結任務。

其次,第48裝甲軍肩負重任,承擔掩護和進攻雙重任務。由於德軍兵力上的嚴重不足,以及蘇軍對羅馬尼亞部隊的打擊,嚴重打亂了曼施坦因的救援計劃。他不得不把48裝甲軍從霍利特集團抽調出來,單獨承擔北線進攻和打援任務,想以第57裝甲軍繼續打主攻。這樣的好處,是可以麻痺蘇軍將強大兵力用在奇爾河一線,好用57裝甲軍的奇襲與保盧斯的內外會合完成營救任務。

但是,曼施坦因的計劃再一次失算。一方面,蘇軍從打擊霍利特集團中發現了德軍的企圖,在用強大兵力阻擊第48裝甲軍向東突進的同時,也加強了對南線科捷利尼科沃地區的防禦。另一方面,蘇軍不僅使用坦克第5集團軍重點阻擊第48裝甲軍的同時,又迅速組建了一支第5突擊集團軍,專門用於應付德軍第48和第57兩個裝甲軍的進攻。

從這個層面講,曼施坦因發動的冬季風暴行動,是一場冒險性質的戰鬥,本身兵力就不佔有優勢,加上計劃又不斷發生改變,第48裝甲軍的坦克又不多,從100多輛損失到幾十輛,面對蘇軍不斷增加的裝甲打擊力量,把進攻打成防禦,沒有被蘇軍包圍吃掉已經很幸運了。

03冬季風暴失利的原因和分析

冬季風暴行動,德軍第48裝甲軍沒有完成預定任務,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有這樣幾個因素還是值得總結一下。

第一,蘇軍錯失進攻時機,使曼施坦因產生冒險的想法。原本在曼施坦因組建頓河集群的關鍵時刻,也就是11月20到12月7日這半個月的時間裡,蘇軍有一次非常好的進攻時間,在德軍第48裝甲軍和第57裝甲軍都沒來得及集結的時候,曼施坦因在羅斯託夫和頓涅茨渡口有一個空檔,如果此時蘇軍發動進攻佔領這個地區,冬季風暴行動根本沒有展開的餘地。只不過此時,朱可夫的全部精力用在實施雙星計劃和對保盧斯集團展開向心進攻上。

第二,曼施坦因捨近求遠兵力分散,使48裝甲軍差點覆滅。分析整個冬季風暴的裝甲打擊力量,就算第48和第57兩個裝甲軍打到了史達林格勒,其主要進攻力量也就兩個裝甲師是最能打的,一個是第48裝甲軍的第11裝甲師,一個是第57裝甲軍的第6裝甲師。而且他們每個師的坦克也就幾十輛,與蘇軍近千輛的坦克優勢,就算德軍全是虎式也佔不到便宜。何況曼施坦因將48裝甲軍置於那麼關鍵的位置,就算是不捨近求遠,這種本來兵力不夠的劣勢去打鉗形攻勢,能堅持到撤離戰場已經是難得了。

第三,曼施坦因使用第57裝甲軍孤軍救援冒險太大。在庫爾斯克戰役中,德軍統帥部停止堡壘行動以後,曼施坦因又命令南線德軍孤軍突進,致使德軍的裝甲打擊力量消耗殆盡。無獨有偶,在冬季風暴行動中,曼施坦因同樣在第48裝甲軍沒有到位的情況下,依然命令第57裝甲軍從南線發動強攻,就算是保盧斯在城內向外突圍,面對蘇軍百萬大軍,其成功率又有多少呢?

總結:冬季風暴行動,人們習慣於將失利原因怪罪到保盧斯沒有突圍上面,實際上,德軍的救援力量不夠強大才是根本原因。一方面,用第48裝甲軍牽制了蘇軍兩個集團軍,應該算是第48裝甲軍的功勞,但第57裝甲軍的救援力量根本達不到救援要求,本身就是一次冒險行動;另一方面,第48裝甲軍沒有完成任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誰讓計劃沒有變化快,蘇軍的坦克比德軍的多了呢?

更多資訊主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讚、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參考資料:《二戰全史》《曼施坦因:失去的勝利》

精彩推薦:二戰莫斯科戰役,快速打擊遭遇梯次防禦,蘇軍多重防線拖垮閃擊戰

二戰勒熱夫戰役,蘇軍和朱可夫為何要實施火星計劃?戰場形勢所迫

二戰布列斯特要塞保衛戰,8千蘇軍奮勇抵抗,第4集團軍錯失戰機

二戰斯摩稜斯克戰役,蘇軍激戰兩個月,逐漸適應閃擊戰法

相關焦點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允許保盧斯突圍,冬季風暴行動能成功嗎?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多數人認為曼施坦因的冬季風暴救援行動,是因為保盧斯不配合沒有向外突圍所致。那麼,如果德軍統帥部允許保盧斯向外突圍,曼斯坦因會不會把第六集團軍給解救出來呢?第6集團軍的損失又會有多大呢?首先,德軍在史達林格勒戰役的失利,是因為德軍統帥部指揮失誤。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保盧斯為何不執行雷鳴行動命令?左右為難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對蘇德戰爭的影響不必多說,其意義重大是蘇德戰爭的轉折之戰。但是,圍繞曼施坦因救援保盧斯的冬季風暴行動為什麼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卻說法不一,有的說是保盧斯沒有服從曼施坦因的突圍命令,有的說是頓河集團軍群裝甲突擊力量不夠。實際上,曼施坦因在下達冬季風暴救援命令以後,還單獨給保盧斯下達了一道雷鳴行動命令,只是保盧斯左右為難沒有執行這道命令罷了。
  • 二戰頓巴斯戰役,第6集團軍再遭圍殲,曼施坦因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一方面,解救保盧斯第6集團軍失利,曼施坦因從此與南線綁在了一起。1942年11月20日,曼施坦因授命組建頓河集團軍群,主要任務是解救被困在史達林格勒戰場的保盧斯第6兵團,但德軍的企圖並沒達到,曼施坦因被迫轉入防禦作戰。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指環行動展開後,保盧斯為何還能堅持20天?
    對曼施坦因的突然南下,蘇軍統帥部和朱可夫當然不能等閒視之,除按原計劃在勒熱夫實施雙星計劃的「火星行動」,阻止莫德爾的戰鬥群南下支援外,還迅速調整部署,將原圍困保盧斯的進攻部隊調頭向西和向南,先解決頓河集團軍群的救援問題。這樣的結果,就造成了「天王星行動」受到影響,迫使圍困保盧斯的總攻戰鬥推遲了一個半月。
  • 二戰頓涅茨行動,為何曼施坦因玩的是心跳,瓦圖京玩的是大意?
    此時德軍在東線的日子並不好過,北線列寧格勒圍城之戰,德軍一點便宜也佔不到,相反,蘇軍還憑藉拉多加湖生命通道使列寧格勒的防禦越來越加強;中線的勒熱夫-瑟喬夫卡戰役,莫德爾的第9集團軍被蘇軍拖得無法動彈。而此時,剛拼湊起來的頓河集群任務又格外艱巨,曼施坦因不僅要解保盧斯第6集團軍的合圍之困,還要確保高加索南線德軍的側翼安全。
  • 二戰頓巴斯戰役,蘇軍為何48小時就把曼施坦因打求援了?三面受敵
    從這個層面講,曼施坦因在哈爾科夫戰役的勝利,有蘇軍的麻痺大意失誤,也有德軍強大的裝甲打擊力量作保障。而且,蘇軍是從史達林格勒戰場下來倉促進攻,德軍卻是休整了一個月再來防禦,客觀上是以逸待勞。與強大的蘇軍進攻集團相比,德軍在頓巴斯地區的防禦顯得力不從心。曼施坦因在應付哈爾科夫和頓巴斯兩個戰場的同時,將重新組建的第6集團軍和馬肯森第1裝甲集團約40萬人用於防禦正面,加上後續補充的兵力,總員額也只有54萬人左右。在人數上,德軍只有蘇軍的一半。
  • 二戰哈爾科夫反擊戰,曼施坦因以劣勝優,收縮與擴大戰線的較量
    01蘇軍急於擴大戰果,德軍忙於收縮戰線,客觀上德軍把劣勢變成了優勢1943年1月,蘇軍在「天王星行動」以後,史達林格勒戰場形勢向有利於蘇軍一方轉變,由於曼施坦因「冬季風暴」救援行動失利,使德軍第6集團軍的被圍殲變成事實。
  • 曼施坦因在二戰後曾擔任西德軍事顧問
    曼施坦因是德國著名軍事將領,與隆美爾、古德裡安並稱為三大名將,他們一方面是德國法西斯的幫兇,另一方面又有著出色的軍事指揮能力。二戰期間,曼施坦因被認為是德國陸軍最優秀的將領。對於各種戰術運用自如,曼施坦因具有極高的戰略天賦,擅長組織計劃周密的閃擊戰,曼斯坦因第一個主張陸軍建立突擊炮兵種,被譽為戰略天才。
  • 二戰蘇德戰爭,曼施坦因為何也挽救不了東線失敗的命運?回天乏術
    第一,從38軍到56裝甲軍,曼施坦因實現第一次飛躍。一戰後德軍有個好的傳統,那就是保留了一大批有實戰經驗和有機關基層雙重經歷的有為軍官。曼施坦因恰恰是這一批有為軍官的佼佼者。他不僅當參謀時就脫穎而出,而且在德軍閃擊波蘭和進攻法國戰役中屢建奇功。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A集團軍群回防能扭轉戰局嗎?捆住了手腳
    01德軍進攻史達林格勒是為佔領高加索打掩護的。  1942年初,德軍在莫斯科戰役遭受二戰以來最大的一次失敗,其閃擊戰不可戰勝的神話被蘇軍打破,但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總體實力並沒遭受徹底摧毀,德軍統帥部將70個師的德軍撤退到莫斯科以西的勒熱夫-瑟喬夫卡-維亞濟馬一線作重點防禦,蘇軍統帥部認為,這是德軍還要繼續進攻莫斯科的態勢。
  • 曼施坦因一生之憾:進攻蘇聯計劃,成為旁觀者
    在他的回憶中,切實地站在他當時作為一個步兵軍長的立場上出發,並沒有對蘇德兩國的國力和國際形勢進行分析,而是僅憑一點認為德軍一旦進攻蘇聯必敗,那就是英國還在堅持,德國無論如何都無法在兩線戰爭中獲勝。基於這一判斷,曼施坦因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根本不相信德國會去進攻蘇聯。
  • 二戰巴格拉季昂行動,蘇軍與諾曼第登陸遙相呼應,兩個戰場一盤棋
    另一方面,巴格拉季昂行動,蘇軍有意選擇一個有紀念意義的進攻日期。既然史達林與英美盟軍提前有約,盟軍展開諾曼第登陸後,蘇軍為什麼要推遲半個月才配合行動呢?實際上這不難理解。蘇軍為配合西線盟軍登陸,反攻計劃從年初就一直在修改完善,這也是前4次反攻戰役在為第5次反攻做準備的原因。
  • 德軍最成功的反擊戰,曼施坦因高光一戰,名聲極大意義有限
    哈爾科夫反擊戰發生於1943年2月19日到3月15日,德軍稱為頓涅茨克行動,蘇軍稱為頓涅茨克及哈爾科夫行動。德軍在史達林格勒折戟沉沙後,戰場形勢開始變化,蘇軍從開戰之初的喪城失地緩過氣來,開始逐步反擊。此消彼長,德軍被消耗了大量精銳,尤其是2月2日保盧斯率第6集團軍投降,嚴重打擊了德軍士氣。
  • 二戰指環行動,羅科索夫斯基為何要三勸保盧斯投降?心戰作用重要
    作為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的重要組成部分,「指環行動」是蘇軍向保盧斯第6集團軍發起的收尾之戰。但讓人意外的是,一向以進攻凌厲著稱的羅科索夫斯基,並沒有延續一擊功成的戰術,而是採取邊打邊降的方式來削弱保盧斯的防禦鬥志。通過三次勸降從而達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 二戰蘇德戰爭,第4裝甲集團軍為何參加戰役最多?戰鬥力強
    在北線,曼施坦因的第56裝甲軍首當其衝,他不僅喬裝打扮奇襲奪得了西德維納河上的大橋,前鋒一度直指列寧格勒城下,要不是大部隊深陷原始森林和沼澤,北方集團軍群是第一個率先到達作戰指令位置的。其中,第1裝甲集團軍仍然配屬南方集團軍群,負責高加索以及南線戰場進攻作戰;第2裝甲集團軍因古德裡安被解職,其部隊在莫斯科戰役中損失慘重,從1942年開始,轉隸到巴爾幹地區的F集團軍群,與當地遊擊隊展開追逐,失去了原有裝甲打擊的優勢。而第3裝甲集團軍也因莫斯科戰役損失較大,指揮官霍特轉任第4裝甲集團軍指揮官,部分裝甲坦克也加強到4裝,其部隊也被安置配合莫德爾第9集團軍防禦勒熱夫,成為一支二流戰隊。
  • 二戰時期,德國戰神-曼斯坦因
    曼施坦因生於柏林。1906年從柏林軍官學校畢業後在步兵團服役。1934年任第3軍區參謀長,1936年任陸軍總參謀部第一總軍務長,參與制訂入侵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法國的作戰方案。1938年任第18師師長,參加佔領蘇臺德區的行動。 1939年9月任南方集團軍群參謀長,參加德波戰爭。10月調任西線A集團軍群參謀長,提出以裝甲部隊經阿登地區入侵法國的作戰計劃,為希特勒所採納,並一戰成名。
  • 二戰蘇德戰爭,曼施坦因兩戰列寧格勒,為何都是無功而返?
    負責進攻列寧格勒方向的是德軍北方集團軍群,指揮官馮勒布元帥是蘇德戰爭中最老的一位高級將領,本來他對德軍在戰爭中的一些行為表示反對,如種族歧視政策,對蘇軍政工人員一律就地處決等,因此在行動中也是按部就班慢條斯理,以至他指揮的戰爭總是要慢半拍。第二,曼施坦因快速突擊遭遇暫停,阻力來自德軍內部。
  • 二戰庫爾斯克戰役,曼施坦因如果先進攻羅斯託夫會贏嗎?輸得更快
    實際上,德軍統帥部也是這麼安排的,此時剛接任南方集團軍群指揮權的曼施坦因,一心想要發動一場重振東線戰場士氣的戰役,這就是第三次哈爾科夫之戰。這時的環境似乎對德軍也有一些可乘之機,一方面,莫德爾的第9集團軍從容撤出勒熱夫戰場,從北向南形成了進攻態勢;另一方面,2月19日蘇軍收復羅斯託夫時,放跑了曼施坦因的殺手鐧第1裝甲集團軍。
  • 二戰德軍三大名將中,哪個綜合軍事能力超過朱可夫?只有曼施坦因
    1941年6月,古不帥的第2裝甲集群只轄有三個軍十個師10餘萬人,這是他在前線帶兵的最大兵力值,隸屬於中央集團軍群指揮,並且在作戰中其實還需受到克魯格第4集團軍的節制。隆不在的非洲軍擴編為「非洲裝甲集團軍」時,其實只下轄四個德國師,其他都是義大利軍隊。然而在1943年的第聶伯河戰役中,曼不群的南方集團軍群連同配屬兵力已達124萬餘人,統兵的差距不是一點半點!
  • 二戰曼施坦因反攻日託米爾得手,蘇軍為何失而復得?輸光了本錢
    因此,當蘇軍收復日託米爾後,希特勒答應增援第4裝甲集團軍,但沒有放棄對中央集團軍群的重點防禦,還要求曼施坦因必須在11月中旬把日託米爾奪回來,並重新佔領基輔。從這個層面講,早在基輔戰役發起前,曼施坦因和希特勒就因為南線和中線誰是主次戰場的問題發生了分歧。這不僅給了蘇軍進攻的機會,還使第4裝甲集團軍陷於孤軍奮戰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