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1月19日,蘇軍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發起了著名的天王星行動,為了解救被困在史達林格勒城中的保盧斯第6集團軍30萬人馬,曼施坦因被緊急從列寧格勒戰場南下組建頓河集團軍群實施救援。但這個行動卻沒有成功,其中有個重要原因,就是第4裝甲集團軍的第48裝甲軍無法完成原定鉗形攻勢。那麼,第48裝甲軍為什麼沒有完成任務,把進攻打成防禦的呢?
01冬季風暴行動倉促出臺
冬季風暴行動失利,一些人認為主要原因是保盧斯沒有聽從曼施坦因的指揮從城中向外突圍所致。但是,很少有人質疑冬季風暴行動有沒有進攻的條件?德軍實施這個行動時機是否合適?
一方面,朱可夫實施天王星行動時,蘇軍已經完全控制著戰場局面。史達林格勒戰役從6月28日打響到11月19日天王星行動展開,蘇軍的優勢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有的。期間德軍因為抽調裝甲集團軍支援中線和A集團軍群,這才導致蘇軍有了反攻的機會。而史達林命令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秘密制定雙星計劃(天王星和火星行動),也足足用了兩個多月的準備時間,可以說,曼施坦因倉促發動冬季風暴行動時機和條件並不具備,這是個冒險的行動。
另一方面,就兵力部署來看,曼施坦因也無優勢可言。為實施天王星行動,朱可夫要求崔可夫在城中頑強阻擊保盧斯,卻在外圍集結了11個集團軍近百萬兵力,1000多輛坦克和1萬多門大炮,準備對史達林格勒進行向心突擊,一舉殲滅保盧斯第6兵團。
而曼施坦因組建頓河集團軍群後,他的兵力除了自帶的第11集團軍軍部外,仍然是原來的B集團軍群一些部隊,主要是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和羅馬尼亞的第3第4集團軍,而他真正用到救援行動中的卻只有第4裝甲集團軍了。由於前期戰鬥,這些部隊已經損失得差不多了,羅馬尼亞的兩支部隊戰鬥力又不堪重任,曼施坦因只好將第4裝甲集團軍一分為二,一部分以第48裝甲軍為主組建西北方向進攻集團,下轄第11和22兩個裝甲師,外加3個步兵師和1個山地師以及兩個空軍野戰師,並將羅馬尼亞17軍升級為集團軍司令部,以軍長名字命名為霍利特集團,準備從奇爾河一線發動進攻;另一部分以A集團軍群的57裝甲軍為主組建西南方向進攻集團,下轄第6、23兩個裝甲師和第15空軍野戰師,集結於科捷利尼科沃,準備從這裡發動主攻。
從兵力部署來看,曼施坦因的計劃並不是一點長處沒有,雖然仍然沿用的是德軍慣用的鉗形攻勢,但他卻將主攻方向選擇在離史達林格勒較遠的西南方向,由第57裝甲軍打主攻,由第48裝甲軍輔攻,進攻時間準備在12月8日前,選擇以突然襲擊和聲東擊西的方式展開。
02冬季風暴受阻,第48裝甲軍無法完成進攻任務
曼施坦因是11月20日接受命令組建頓河集群的,但直到月底司令部才組建起來,12月12日冬季風暴行動正式展開,本身這個過程就七拼八湊,加上行動不到半個月,冬季風暴在12月24日就宣布失利,曼施坦因退出了戰場。這裡面到底都發生了哪些意外呢?
首先,計劃沒有變化快,德軍的兩支集結部隊都沒到位。按原計劃,西北方向的霍利特集團兵力比較多,集結也快一些。但蘇軍似乎發現了德軍要救援的企圖,提前對羅馬尼亞的部隊展開反擊,致使霍利特不得不緊急抽調62、294兩個步兵師支援羅軍,比較能打的第3山地師又被抽調增援中央集團軍群和高加索的德軍,剩下的只有第11和第22兩個裝甲師,而第22裝甲師在天王星行動中已經被打得七零八落,還沒來得及補充。這還不算,負責南線主攻的第57裝甲軍此時也出現狀況,第15空軍野戰師來不及組建好,無法完成集結任務。
其次,第48裝甲軍肩負重任,承擔掩護和進攻雙重任務。由於德軍兵力上的嚴重不足,以及蘇軍對羅馬尼亞部隊的打擊,嚴重打亂了曼施坦因的救援計劃。他不得不把48裝甲軍從霍利特集團抽調出來,單獨承擔北線進攻和打援任務,想以第57裝甲軍繼續打主攻。這樣的好處,是可以麻痺蘇軍將強大兵力用在奇爾河一線,好用57裝甲軍的奇襲與保盧斯的內外會合完成營救任務。
但是,曼施坦因的計劃再一次失算。一方面,蘇軍從打擊霍利特集團中發現了德軍的企圖,在用強大兵力阻擊第48裝甲軍向東突進的同時,也加強了對南線科捷利尼科沃地區的防禦。另一方面,蘇軍不僅使用坦克第5集團軍重點阻擊第48裝甲軍的同時,又迅速組建了一支第5突擊集團軍,專門用於應付德軍第48和第57兩個裝甲軍的進攻。
從這個層面講,曼施坦因發動的冬季風暴行動,是一場冒險性質的戰鬥,本身兵力就不佔有優勢,加上計劃又不斷發生改變,第48裝甲軍的坦克又不多,從100多輛損失到幾十輛,面對蘇軍不斷增加的裝甲打擊力量,把進攻打成防禦,沒有被蘇軍包圍吃掉已經很幸運了。
03冬季風暴失利的原因和分析
冬季風暴行動,德軍第48裝甲軍沒有完成預定任務,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有這樣幾個因素還是值得總結一下。
第一,蘇軍錯失進攻時機,使曼施坦因產生冒險的想法。原本在曼施坦因組建頓河集群的關鍵時刻,也就是11月20到12月7日這半個月的時間裡,蘇軍有一次非常好的進攻時間,在德軍第48裝甲軍和第57裝甲軍都沒來得及集結的時候,曼施坦因在羅斯託夫和頓涅茨渡口有一個空檔,如果此時蘇軍發動進攻佔領這個地區,冬季風暴行動根本沒有展開的餘地。只不過此時,朱可夫的全部精力用在實施雙星計劃和對保盧斯集團展開向心進攻上。
第二,曼施坦因捨近求遠兵力分散,使48裝甲軍差點覆滅。分析整個冬季風暴的裝甲打擊力量,就算第48和第57兩個裝甲軍打到了史達林格勒,其主要進攻力量也就兩個裝甲師是最能打的,一個是第48裝甲軍的第11裝甲師,一個是第57裝甲軍的第6裝甲師。而且他們每個師的坦克也就幾十輛,與蘇軍近千輛的坦克優勢,就算德軍全是虎式也佔不到便宜。何況曼施坦因將48裝甲軍置於那麼關鍵的位置,就算是不捨近求遠,這種本來兵力不夠的劣勢去打鉗形攻勢,能堅持到撤離戰場已經是難得了。
第三,曼施坦因使用第57裝甲軍孤軍救援冒險太大。在庫爾斯克戰役中,德軍統帥部停止堡壘行動以後,曼施坦因又命令南線德軍孤軍突進,致使德軍的裝甲打擊力量消耗殆盡。無獨有偶,在冬季風暴行動中,曼施坦因同樣在第48裝甲軍沒有到位的情況下,依然命令第57裝甲軍從南線發動強攻,就算是保盧斯在城內向外突圍,面對蘇軍百萬大軍,其成功率又有多少呢?
總結:冬季風暴行動,人們習慣於將失利原因怪罪到保盧斯沒有突圍上面,實際上,德軍的救援力量不夠強大才是根本原因。一方面,用第48裝甲軍牽制了蘇軍兩個集團軍,應該算是第48裝甲軍的功勞,但第57裝甲軍的救援力量根本達不到救援要求,本身就是一次冒險行動;另一方面,第48裝甲軍沒有完成任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誰讓計劃沒有變化快,蘇軍的坦克比德軍的多了呢?
更多資訊主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讚、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參考資料:《二戰全史》《曼施坦因:失去的勝利》
精彩推薦:二戰莫斯科戰役,快速打擊遭遇梯次防禦,蘇軍多重防線拖垮閃擊戰
二戰勒熱夫戰役,蘇軍和朱可夫為何要實施火星計劃?戰場形勢所迫
二戰布列斯特要塞保衛戰,8千蘇軍奮勇抵抗,第4集團軍錯失戰機
二戰斯摩稜斯克戰役,蘇軍激戰兩個月,逐漸適應閃擊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