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名將曼施坦因指揮的戰役中,多數都以面對面硬碰硬著稱,唯有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他用半個月時間想出了奇招,居然在蘇軍兵力5:1的不利局勢下,反攻得手,重新從蘇軍手裡奪回了哈爾科夫,為德軍東線戰場爭取到了將近一年的時間。那麼,曼施坦因是如何做到這些的呢?
首先,史達林格勒戰役失利,曼施坦因面臨的困難越來越多
曼施坦因加入史達林格勒戰場,是德軍統帥部給他的一塊燙手山芋。雖然曼施坦因在二戰中名聲顯赫,但他卻沒有享到什麼福。他的一生成也蘇德戰爭敗也蘇德戰爭,在閃擊波蘭和法國戰役中因「曼施坦因計劃」一戰成名,又因德軍在東線戰場的節節敗退而不甘隱退。
1942年11月份,當德軍統帥部命令曼施坦因組建頓河集團軍群時,蘇軍朱可夫的「天王星行動」已經展開。此時德軍在東線的日子並不好過,北線列寧格勒圍城之戰,德軍一點便宜也佔不到,相反,蘇軍還憑藉拉多加湖生命通道使列寧格勒的防禦越來越加強;中線的勒熱夫-瑟喬夫卡戰役,莫德爾的第9集團軍被蘇軍拖得無法動彈。
而此時,剛拼湊起來的頓河集群任務又格外艱巨,曼施坦因不僅要解保盧斯第6集團軍的合圍之困,還要確保高加索南線德軍的側翼安全。幾乎同一時刻,德軍統帥部又將主要裝甲預備隊都支援給了莫德爾集團,曼施坦因不僅面臨裝甲打擊力量嚴重不足,還要面臨保盧斯不聽勸阻不願接受向外突圍命令的尷尬局面。
好在曼施坦因腦瓜子靈活,保盧斯不聽勸,他只好及時從史達林格勒戰場抽身南下,這樣既保住了頓河集群被包餃子的命運,還完成了保障南線德軍側翼安全的任務。但他這一撤,客觀上也給蘇軍向西進軍創造了條件,致使蘇軍很快就收復了南線戰略重鎮哈爾科夫。
其次,蘇軍發起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曼施坦因硬著頭皮應戰
蘇德戰爭圍繞哈爾科夫爭奪戰一共有4次,蘇軍收復哈爾科夫的第三次戰役,名義上是史達林格勒戰役結束時才開始發起,實際上早在1月底這個戰役就與史達林格勒戰役聯繫在了一起,當蘇軍收復哈爾科夫之後,曼施坦因是沒有能力從蘇軍手中奪回來的。
但是,對哈爾科夫的丟失,德軍統帥部卻非常重視,德軍統帥也親臨前線,這在整個蘇德戰爭期間是非常罕見的,因為他一共到前線兩次,一次是1941年德軍閃擊蘇聯,北線進攻列寧格勒速度太慢,他到前線督戰,一次就是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
從一定程度上講,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曼施坦因是硬著頭皮受領任務的。按德軍統帥的命令,頓河集群(後來劃歸南方集團軍群)必須迅速把哈爾科夫收回來,無論犧牲多大代價。而這個時候他手上可用的兵力卻並不充裕,面對蘇軍從史達林格勒戰場調頭過來的三大集團,他完全處在被蘇軍碾壓的地步。
好在此時,曼施坦因得到了兩個有利條件支持。一方面,德軍統帥答應給他提供足夠多的裝甲支援。與曼施坦因在救援保盧斯第6集團不同,此時,統帥部給了他比較大的自主權,可以說是要人給人要坦克給坦克,「帝國師」、「骷髏師」等黨衛軍三大王牌和虎式坦克都被調給曼施坦因。到戰役反攻,曼施坦因手裡已經有5個裝甲軍的打擊力量,雖然有的裝甲配備並不多。
另一方面,蘇軍沃羅涅日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的指揮員們,趁著史達林格勒戰役勝利和收復哈爾科夫的餘熱,高興得有點過了頭,他們認為曼施坦因再不跑馬上就會被蘇軍三面包圍,根本沒有想到他會實施頓涅茨反攻。
從這個角度講,兩方面的有利因素,增強了曼施坦因執行統帥部重新佔領哈爾科夫的信心和決心。
再次,頓涅茨行動,曼施坦因玩的心跳,瓦圖京玩的是教訓
但是,曼施坦因雖然有兩方面的有利因素,卻並沒有沾沾自喜,相反,他認為即使擁有裝甲打擊力量的增援,仍然不足以對當面蘇軍發起面對面的進攻。為此,他專門飛到德軍統帥部,極力請求他採取頓涅茨行動。
蘇軍發起第三次哈爾科夫行動是1943年2月2日,曼施坦因發起頓涅茨行動是2月19日,這半個月的時間他都在做些什麼呢?他是在尋找戰機,也是在尋找報瓦圖京兩箭之仇的機會。
曼施坦因在列寧格勒戰場和史達林格勒戰場,兩次都被蘇軍大將瓦圖京打得落荒而逃,這次瓦圖京剛指揮西南方面軍,又是從史達林格勒大戰而歸,蘇軍疲憊之師不說,兵力也嚴重缺編,而曼施坦因經過了一個多月的調整和恢復,加上德軍將裝甲預備隊也給了他,此時先南下殲滅瓦圖京的蘇軍集團,然後再從側翼進攻哈爾科夫,可以達到一箭雙鵰的目的。
頓涅茨行動,對於曼施坦因來說,是一次賭博也是復仇,玩的更是心跳。可他哪裡知道,如果瓦圖京早就防備,加上羅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軍提前壓過來,德軍的優勢馬上就會變成劣勢,但他好象算準了蘇軍不會反應那麼快,因為,蘇軍的注意力都放在史達林格勒和哈爾科夫防禦上面。
而對於瓦圖京來說,不僅失去了對曼施坦因發動反攻的警惕,而且還忘記了大戰過後及時休整和加強防禦的防備,從而讓曼施坦因找到了復仇的機會。
總結: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曼施坦因發起的頓涅茨行動,可以說是他戰場指揮藝術的完美展示。雖然他贏得有點趁人不備,卻也暴露出蘇軍大意失荊州的粗心。而曼施坦因沒有按照統帥部的要求發動正面進攻,轉而向瓦圖京的西南蘇軍下手,不得不說這是他倆戰場交手,再1再2不能再3的暗中較量。可惜的是,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不久,他倆又在庫爾斯克戰場見面,第4次棋逢對手,曼施坦因完成了他倆4戰3敗的最後一局,他倆的4次交手也成為蘇德戰爭的一段佳話。
更多資訊請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讚、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參考資料:《二戰全史》《曼施坦因:失去的勝利》
精彩推薦:二戰大縱深理論為何與閃擊戰有許多相似之處?戰略各異手段相同
二戰烏曼戰役,為何成為暫緩莫斯科戰役的催化劑?計劃沒有變化快
蘇德戰爭哈爾科夫戰役,為何曼施坦因贏回面子輸了本錢,得不償失
二戰蘇德戰爭,曼施坦因為何也挽救不了東線失敗的命運?回天乏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