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哈爾科夫反擊戰,曼施坦因以劣勝優,收縮與擴大戰線的較量

2020-12-18 島主說事

1943年1月,蘇德戰爭史達林格勒戰役進入收尾階段,蘇軍統帥部和一些前線將領認為,此時正是蘇軍對南線德軍展開全線反攻的大好時機,一旦成功,就會較快的壓縮蘇德戰爭時間,為將德軍攆出蘇聯國境創造條件。但是,讓蘇軍沒想到的是,在隨後發起的哈爾科夫反擊作戰中,蘇軍讓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群打了個措手不及,不僅將好不容易收復的頓巴斯盆地讓給了德軍,還讓曼施坦因重獲戰場主動權,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01蘇軍急於擴大戰果,德軍忙於收縮戰線,客觀上德軍把劣勢變成了優勢

1943年1月,蘇軍在「天王星行動」以後,史達林格勒戰場形勢向有利於蘇軍一方轉變,由於曼施坦因「冬季風暴」救援行動失利,使德軍第6集團軍的被圍殲變成事實。此時,蘇軍統帥部感到全面解除南線德軍進攻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決定展開戰略總攻。

按照蘇軍統帥部的部署,這次總攻分為三個方向,一個方向是西北方向,對德軍傑米揚斯克突出部進行反擊一個方向是正西方向,對勒熱夫莫德爾第9集團軍進行重點反擊,這兩個方向都是牽製作戰,是為南線作戰打掩護的。第三個是西南戰略方向,擊潰德軍B集團軍群的同時,同時解決頓河集團軍群和高加索A集團軍群,以達到解放第聶伯河東岸和烏克蘭大部領土的目的。

因此,當蘇軍頓河方面軍對保盧斯第6集團軍展開圍攻的同時,布良斯克方面軍、沃羅涅日方面軍、西南方面軍和南方方面軍(原史達林格勒方面軍改編而來)、外高加索方面軍隨即也展開了反攻。到1月初,外高加索方面軍率先取得勝利,迫使德軍A集團軍群開始向北撤退轉移,以避免蘇軍切斷A、B兩個集群之間的聯繫。

蘇軍的擴大進攻戰略看似對打擊德軍有利,各個戰場開花,蘇軍也摧毀了南線德軍2000多公裡的防線,還在沃羅涅日至高加索西北方向打開了一個350公裡的缺口,為蘇軍進攻哈爾科夫創造了條件。但是,由於蘇軍對德軍的打擊能力估計不足,以及圍殲德軍南線集團的兵力不夠,使年初制定的全面解除南線戰鬥的戰略目標無法達到。

從這個層面講,當蘇軍在哈爾科夫戰役打響前忙於擴大戰果的同時,德軍統帥部卻及時調整了進攻策略,不僅打消了佔領外高加索的企圖,還收縮了戰線,將B集團軍群和頓河集團軍群合併為南方集團軍群,重新在哈爾科夫和頓巴斯一帶獲得了集結的機會,客觀上給德軍展開哈爾科夫反擊創造了時間和條件。

02蘇軍打得越快消耗越大,德軍收縮越快戰線消耗越少,曼施坦因有了打贏的基礎

早在曼施坦因組建頓河集團軍群救援保盧斯第6兵團時,德軍統帥部已經發現救援力量不夠,加上曼施坦因不斷請求增援,德軍不得不先保障莫德爾防禦集團不被吃掉,然後再從西線抽調6個師和2個步兵旅馳援頓河集群。但是,還在這些部隊沒有到達之前,曼施坦因預感救援行動不會成功,並沒想投入這些部隊。因此,當2月份蘇軍準備發動哈爾科夫反擊戰時,曼施坦因才決定要使用這部分預備力量。

2月2日,隨著蘇軍沃羅涅日方面軍的頑強進攻,德軍統帥部不得不又緊急從勒熱夫抽調7個師南下,也是從這時候起,德軍不再固執地用中線防禦戰鬥來牽制南線作戰,改為從3月份主動撤出勒熱夫,而將南線作為了主要戰場,這是德軍對戰場形勢的又一次正確評估,從而給了曼施坦因充足的兵力和時間來贏得哈爾科夫反擊戰的勝利

到2月中旬,蘇軍的進攻已經佔領了哈爾科夫,此時,蘇軍內部也出現了分歧,是繼續擴大戰果還是採取防禦和局部戰鬥。朱可夫認為戰線拖得太長,繼續全線進攻的把握不大,但瓦圖京等前線將領認為趁勝展開全面進攻機不可失,為了平衡關係,史達林採取了折中措施,命令在哈爾科夫方向展開全面進攻,以達到圍殲曼施坦因南方集團軍群的目的。

而此時,蘇軍面臨兩個困難,一個是兵力和補給的困難從史達林格勒戰役打響以來,蘇軍一直長期處於作戰和長途奔襲狀態,部隊兵員缺額大裝備損耗太多,在戰鬥中並不具備進攻優勢。而此時曼施坦因用於防禦蘇軍的兵力擁有1倍於蘇軍的優勢,坦克有6倍於蘇軍的優勢,航空兵也有2倍於蘇軍的優勢。另外一個是曼施坦因採取了誘敵深入戰術,命令頓巴斯的德軍和沃羅涅日方向的德軍都向外撤退,造成德軍要撤向第聶伯河和波爾塔瓦的假象。這個戰術使西南方面軍司令員瓦圖京和沃羅涅日方面軍司令員戈利科夫雙雙上當,而蘇軍統帥部聽了報告也是毫不懷疑,還擴大了進攻計劃,從而把蘇軍進攻部隊送到了曼施坦因布下的口袋陣中。

從這個層面講,蘇軍在哈爾科夫反擊戰中的失利,有些是蘇軍自找苦吃,不僅情報摸得不準,還盲目樂觀,以為德軍只能防禦沒有反擊的能力,犯了主觀臆斷上的錯誤。

03兩次哈爾科夫戰鬥,蘇軍輸在同一個問題上

在蘇德戰爭史上,有個很有趣的現象,圍繞哈爾科夫的戰鬥一共有4次,拋開第1次德軍閃擊戰蘇軍沒有準備,第4次蘇軍佔據完全優勢取得最終勝利,中間兩次都是以蘇軍主動進攻而失敗,而這兩場失敗又客觀上為史達林格勒戰役和庫爾斯克戰役創造了條件,這是巧合還是命運的安排呢?

一方面,兩次哈爾科夫戰鬥,蘇軍都想急於求成,又缺乏側翼保護。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蘇軍採取的是步兵打頭陣裝甲伴隨的進攻戰略,但是,當蘇軍第9、第28集團軍突進德軍陣前時,其側翼卻缺乏保護,最終都不同程度成為德軍裝甲側擊的靶子。而在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時,蘇軍更是直接將主要兵力用於全線進攻,完全忽略了曼施坦因在側翼部署的打擊力量,從而使蘇軍進得去、出不來。

另一方面,曼施坦因接管南線指揮權以後,德軍的行動越來越趨於保守。如果說第二次哈爾科夫之戰,是蘇軍西南方面軍對閃擊戰不熟悉造成的,那麼,第三次哈爾科夫之戰,完全就是蘇軍小看了曼施坦因的指揮才能。在曼施坦因指揮的幾場戰役中,多數都是不打無準備之仗,而且還都是著眼戰場實際。作為南方集團軍群司令部所在地,曼施坦因肯定會把哈爾科夫工業區作為重點防禦,況且德軍統帥部將3個黨衛軍裝甲師派到南線,又有虎式重裝坦克作保障,蘇軍本該謹慎進攻才行,起碼,應該留有足夠的預備隊和側翼掩護兵力。

總結:哈爾科夫反擊戰,蘇軍最終被曼施坦因以劣勝優取得勝利,為德軍在東線戰場贏得了差不多一年多繼續戰鬥的時間究其原因還是蘇軍走了德軍的老路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以前,德軍都是多路進攻多點開花,但史達林格勒戰役失敗以後,德軍再沒有繼續這個策略,改為收縮戰線重點進攻。如果蘇軍沒有想一口吃個胖子,佔領哈爾科夫以後,及時調整部署,把主要精力用在應對曼施坦因的裝甲增援部隊上,恐怕也就沒有了哈爾科夫反擊戰的失敗,也不會有庫爾斯克戰役的到來。

更多資訊請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讚、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參考資料:《二戰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戰史:蘇德爭鋒》

精彩推薦:二戰冬季風暴行動,曼施坦因為何不堅持到底?計劃沒有變化快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史達林為何派兩任總長坐陣前線?雙保險作用

二戰莫斯科戰役,颱風行動遭蘇軍頑強阻擊,嚴寒影響到底有多大?

二戰哈爾科夫反擊戰,瓦圖京錯判形勢差點解職,曼施坦因重獲生機

相關焦點

  • 曼施坦因指揮的哈爾科夫反擊戰對蘇軍的打擊有多嚴重?
    可要人想不到的是,哈爾科夫反擊戰要蘇聯陷入了被動局勢中。史達林格勒戰役,蘇聯以慘痛代價獲得勝利,這要蘇聯有了短暫修整機會,可蘇聯統帥部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想乘勝追擊,趁機收復哈爾科夫等失地。哈爾科夫是當時蘇聯第四大城市,被稱為烏克蘭的「第二首都」。
  • 蘇軍同時發起哈爾科夫和頓巴斯兩場戰役,曼施坦因為何不2選1?
    這場戰役德軍打得很辛苦,開戰兩天蘇軍就把曼施坦因打得焦頭爛額,第6集團軍被攔腰掐斷,在曼施坦因一個多月不斷請求增援情況下,於9月22日退出了頓巴斯。那麼,曼施坦因明知蘇軍有幾倍於己的優勢,為何不提前收縮戰線作重點防禦呢?
  • 德軍最成功的反擊戰,曼施坦因高光一戰,名聲極大意義有限
    哈爾科夫反擊戰發生於1943年2月19日到3月15日,德軍稱為頓涅茨克行動,蘇軍稱為頓涅茨克及哈爾科夫行動。德軍在史達林格勒折戟沉沙後,戰場形勢開始變化,蘇軍從開戰之初的喪城失地緩過氣來,開始逐步反擊。此消彼長,德軍被消耗了大量精銳,尤其是2月2日保盧斯率第6集團軍投降,嚴重打擊了德軍士氣。
  • 哈爾科夫戰役:曼施坦因元帥的傑作,阻止了蘇軍的大反攻
    德軍在哈爾科夫的勝利,讓曼施坦因元帥穩定了南方集團軍群的陣地,暫時避免了東部戰線大崩潰,曼帥個人贏得了偉大統帥的名聲。從整個蘇德戰爭的進程來看,哈爾科夫戰役,是德國在戰略上的轉機,使得德國南方戰線穩定下來,避免了全線崩潰的局面,至少讓希特勒政權多苟延殘喘了兩年以上。
  • 二戰指環行動,羅科索夫斯基為何要三勸保盧斯投降?心戰作用重要
    此時,蘇軍已經接連打退了保盧斯3輪的進攻和曼施坦因的「冬季風暴」救援行動,三個方面軍也已經牢牢地掌握著戰場主動權,把保盧斯第6集團軍緊緊地包圍在史達林格勒城郊到伏爾加河一帶。一方面,曼施坦因「冬季風暴」救援失利以後,蘇軍把進攻重點放在了南線冬季戰役上。
  • 二戰頓巴斯戰役,第6集團軍再遭圍殲,曼施坦因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在1943年3月份的哈爾科夫反擊戰中,曼施坦因重拾風採,也拿到了南方集團軍群的指揮棒,從而也為庫爾斯克坦克大戰打下了基礎。另一方面,發生於1943年7月5日的庫爾斯克戰役,由於莫德爾在北線進攻受挫提前撤出戰鬥,致使曼施坦因獨木難支。客觀上講,庫爾斯克戰役把德軍在東線的家底基本打光了。
  • 二戰頓涅茨行動,為何曼施坦因玩的是心跳,瓦圖京玩的是大意?
    在二戰名將曼施坦因指揮的戰役中,多數都以面對面硬碰硬著稱,唯有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他用半個月時間想出了奇招,居然在蘇軍兵力5:1的不利局勢下,反攻得手,重新從蘇軍手裡奪回了哈爾科夫,為德軍東線戰場爭取到了將近一年的時間。那麼,曼施坦因是如何做到這些的呢?
  • 二戰頓巴斯戰役,蘇軍為何48小時就把曼施坦因打求援了?三面受敵
    首先,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曼施坦因頓涅茨行動勝利,是蘇軍大意失荊州大家都知道,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是曼施坦因的巔峰之作,在兵力懸殊戰場環境對德軍極其不利情況下,他反敗為勝,一舉殲滅了蘇軍53個師,取得了哈爾科夫大捷,還為庫爾斯克坦克大決戰創造了條件。
  • 虎式坦克在東線取得的最後一場勝利德國名將曼施坦因的最後一搏
    說到1943年的東線戰場,雖然德國第六集團軍遭到全殲但是在德國名將曼施坦因的努力下在1943年2月1日後,德軍集團外圍防線基本上還是處於穩定狀態,同時期德軍在東線出現一種全新型的坦克,這種坦克的出現比豹式坦克提前整整5個月,這就是二戰時期德國最著名的重型虎式坦克,該型坦克裝備了當時世界上威力最大的
  • 二戰庫爾斯克戰役,曼施坦因如果先進攻羅斯託夫會贏嗎?輸得更快
    1943年7月5日,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群正式打響庫爾斯克戰役,但這場被希特勒寄予厚望的東線坦克大決戰,並沒達到德軍預期的效果。不僅仗打成了虎頭蛇尾,還讓曼施坦因把4個月前奪回的哈爾科夫又還給了蘇軍。一些人認為,如果希特勒按照曼施坦因當初的想法,先進攻羅斯託夫然後再包圍庫爾斯克突出部,德軍就會打贏這場戰役。事實真是這樣嗎?
  • 二戰時德軍著名將領曼施坦因,戰功赫赫為什麼還會被撤職?
    李三萬 摘要:二戰時德軍著名將領曼施坦因元帥,在戰爭初期建立了赫赫戰功,為什麼在戰爭後期還會被希特勒撤職? 二戰時德軍著名將領曼施坦因元帥,在戰爭初期建立了赫赫戰功,為什麼在戰爭後期還會被希特勒撤職?
  • 二戰曼施坦因才能卓越,為何被統帥部重用卻不信任?是人都有不足
    提到二戰曼施坦因的軍事才能,一些網友們幾乎一邊倒地認為,他應該是二戰德軍中無人能出其右的最優秀參謀軍官。可是,曼施坦因軍事才能那麼突出,為什麼德軍統帥部不將他用到陸軍總參謀長位置,發揮更大的作用呢?首先,曼施坦因出身名門天生傲骨,鶴立雞群難逃遭人嫉妒處境出生於1887年的曼施坦因,是德國陸軍元帥和軍事家、戰略家,他與隆美爾和古德裡安被稱為二戰德軍的三駕馬車。相比於其它兩位出身,曼施坦因家族顯赫名聲在外。
  • 二戰前夜:德國興辦地下軍校,曼施坦因到蘇聯學藝
    曼施坦因是一位戰場傳奇,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創造了許多戰爭奇蹟。尤其是進攻法國的「曼施坦因計劃」和蘇聯史達林格勒戰場上敗退的「哈爾科夫反擊戰」,一個創造了快速滅亡近代大國的神話,另一個則通過以少勝多的奇蹟為潰敗中的納粹德國續命近3年。曼施坦因是二戰歐洲戰場上首屈一指的軍事戰略家。
  • 庫爾斯克戰役中,曼施坦因不同意停止攻勢,按照他的設想能成功嗎
    曼施坦因是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著名將帥。他被德國的軍人奉為戰略家,說是可以改變二戰命運的人。這主要是因為他提出的作戰方案,取得了法蘭西戰局的勝利。而在蘇德戰場上,他又屢建奇功。曼施坦因最終由於攻下蘇聯著名的要塞塞瓦斯託波爾而晉升為元帥。但是,在軍迷中,曼施坦因還有個綽號叫做「曼不群」。
  • 曼施坦因的最高成就是什麼?你為什麼這樣評價這場戰鬥?
    我們都知道,史達林格勒戰役以蘇聯紅軍的最後勝利而告終,但很多人不知道,史達林格勒戰役還有一個漫長的續集,而這個續集就是德軍在哈爾科夫地區的反攻。因此可以說,如果不是哈爾科夫反擊戰的續集,第三帝國的覆滅至少會提前1~2年,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戰後戰爭的續集——哈爾科夫反擊戰。
  • 二戰中德軍三大作惡悍將——隆美爾,古德裡安,曼施坦因!
    今天我們來講一講二戰中的德軍三大悍將。 3.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德國陸軍元帥。二戰期間曾任德國A集團軍群參謀長、第十一集團軍司令、「南方」集團軍群司令等職。曼施坦因精通戰略戰術,聰明過人,反應機敏,有超人的軍事想像力,他被公認為德國陸軍中能力最強的指揮官。
  • 二戰蘇德戰爭,曼施坦因為何也挽救不了東線失敗的命運?回天乏術
    弗裡茨·埃裡希·馮·曼施坦因,在二戰中可謂是德軍中響噹噹的靈魂人物,但他在戰後撰寫的回憶錄《失去的勝利》卻飽受爭議,坊間不僅給他戴了頂「甩鍋帝」的帽子,還對他的指揮才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感到惋惜。那麼,如果在蘇德戰爭史達林格勒戰役後,讓曼施坦因擔任東線總指揮,他能扭轉戰場危局、挽救德軍走向失敗的命運嗎?
  • 二戰後期德國神將絕妙計劃本可逆轉乾坤,但是卻被希特勒否決
    ——雨果 二戰時期納粹德國的陸軍號稱天下無敵,然而,在兩線作戰和蘇聯惡劣天氣之下,德國陸軍在1943年已經是強弩之末,經歷了史達林格勒戰役的慘敗,德國已經基本喪失了對蘇聯主動大規模進攻的能力。 可以說,面對盟軍和蘇聯的雙線夾擊,納粹德國的失敗至此已經只是時間問題了。
  • 當柏林苦戰之時,德軍在捷克尚有90萬兵力,曼施坦因在做什麼?
    在柏林戰役發起時,曼施坦因也參與了平民疏散工作,將自己的家人安排到西線盟軍佔領區,由於德國兵源枯竭、資源耗盡,曼施坦因走不願意違背元帥的責任,他能做的並不多。 在曼施坦因走後,蘇聯紅軍的T-34坦克隆隆向西,一直開到了3年前德軍發起巴巴羅薩計劃的出發地,也就是布格河流域,此時距離曼施坦因組織哈爾科夫反擊戰剛剛過去一年。
  • 二戰德軍三大名將中,哪個綜合軍事能力超過朱可夫?只有曼施坦因
    而隆美爾乾脆不夠級別前往東線戰場,他連跟朱可夫交手的資格都沒有,蘇軍的頑強和玩命,不是二戰英軍可以比擬的,所以真正夠重量也確實跟朱可夫掰過手腕互有勝敗的只有一個:曼施坦因。蘇德戰爭爆發時,古德裡安是陸軍大將、裝甲集群司令,隆美爾是裝甲兵上將、裝甲集團軍司令,而曼施坦因不過是步兵上將、裝甲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