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柏林苦戰之時,德軍在捷克尚有90萬兵力,曼施坦因在做什麼?

2020-12-19 騰訊網

1944年3月30日,曼施坦因被解除了軍事指揮權,等於是被擠出了德國軍事核心,此時蘇軍發起的西烏克蘭戰役還未結束,南方集團軍群正在經歷可怕的大潰敗。

此後,曼施坦因賦閒在家無事可做,經歷了那麼多他累了,不像古德裡安那樣被免職後還硬著頭皮找事做,去擔任裝甲兵技術總監。在柏林戰役發起時,曼施坦因也參與了平民疏散工作,將自己的家人安排到西線盟軍佔領區,由於德國兵源枯竭、資源耗盡,曼施坦因走不願意違背元帥的責任,他能做的並不多。

據我查證,當柏林苦戰之時,德國中央集團軍龜縮在捷克境內,尚有90多萬兵力、1000多輛坦克和1000多架飛機,從柏林南下經過德勒斯登的鐵路可直達捷克,統帥是陸軍元帥舍爾納,曼施坦因有沒有考慮過接管這支部隊無從查證,但我覺得憑藉他的威望是有機會做些什麼的!比如終止希特勒的指揮,集結奧地利、捷克和巴伐利亞的德軍殘餘,全力支援柏林的戰鬥,雖然不能改變德國戰敗的命運,但至少能讓柏林少流血。

儘管身陷重圍,但希特勒的控制力仍舊不可小覷,他仍舊能夠下令槍決逃跑的黨衛軍指揮官菲格萊茵,甚至逮捕赫爾曼戈林,因此曼施坦因想順利接管柏林外圍的德軍不容易。

在曼施坦因走後,蘇聯紅軍的T-34坦克隆隆向西,一直開到了3年前德軍發起巴巴羅薩計劃的出發地,也就是布格河流域,此時距離曼施坦因組織哈爾科夫反擊戰剛剛過去一年。

一年前的哈爾科夫反擊戰名垂青史,曼施坦因一口氣重創了蘇軍30萬人左右,這次回馬槍堪稱軍事歷史上最精彩的反敗為勝!一舉扭轉了德軍自史達林格勒戰役以來的大潰敗。但雙方的實力差距並未因此改變,憑藉無與倫比的人力物力,蘇軍在庫爾斯克會戰期間調集190萬兵力和5120輛坦克,而德軍只有78萬軍隊和3000輛坦克,在這種實力懸殊的情況下,德軍本不該發起攻勢的,但曼施坦因堅信自己的判斷,希特勒硬著頭皮發起了庫爾斯克會戰。

希特勒選擇多次力挽狂瀾的曼施坦因,儘管他不是自己小圈子裡的人,傾注帝國所有的軍事力量在庫爾斯克決一死戰,可結果是德軍損失慘重失去了好不容易奪回來的戰役主動權。當蘇聯紅軍開始解放烏克蘭時,曼施坦因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1943年8月份剛結束庫爾斯克會戰,蘇軍傷亡了近百萬士兵和6000輛坦克,但它還能組織起200萬人的大兵團,向疲憊的德軍殺來,魯曼施坦因回憶,他當時僅有400輛坦克和70多萬士兵,唯一的選擇就是撤退。

曼施坦因請求撤退激怒了希特勒,他心裡明白當初聽曼施坦因的話發起庫爾斯克會戰是個錯誤,此戰流幹了德軍的血,讓他不得不面臨第二次全線崩潰!接下來的7個月曼施坦因一直請求撤退,平均寬達幾百米的第聶伯河防線也沒能守住,在1944年的聖誕前後,南方集團軍又經歷了「切爾卡色」解圍戰,這幾乎就是第二個史達林格勒慘敗!這次的主角施特摩爾曼將軍沒有像保盧斯那樣投降。

到3月底,戰鬥已經蔓延到了布格河流域,德國第1裝甲集團軍拖著疲憊的身軀拼命抵抗佔據優勢兵力的蘇軍,曼施坦因再次請求允許他們撤退,要知道布格河是巴巴羅薩計劃發起的出發陣地,河對岸就是無遮無攔的大平原,希特勒終於按耐不住了,他解除了曼施坦因的指揮權,失去了榮譽和指揮權的曼施坦因什麼都做不了。

相關焦點

  • 希特勒死時手裡還有多少兵力?德軍真的沒有一戰之力了嗎?
    1945年春日,同盟國取得柏林戰役勝利;同年4月30日,希特勒在地下室畏罪自殺。希特勒自殺之事,讓世人發出這樣的疑問,他死的時候手中到底還有多少兵力?德軍真的已經窮途末路了嗎?納粹殘餘1945年5月2日,德軍柏林城防司令魏德林宣布投降。
  • 二戰德軍三大名將中,哪個綜合軍事能力超過朱可夫?只有曼施坦因
    1941年6月,古不帥的第2裝甲集群只轄有三個軍十個師10餘萬人,這是他在前線帶兵的最大兵力值,隸屬於中央集團軍群指揮,並且在作戰中其實還需受到克魯格第4集團軍的節制。隆不在的非洲軍擴編為「非洲裝甲集團軍」時,其實只下轄四個德國師,其他都是義大利軍隊。然而在1943年的第聶伯河戰役中,曼不群的南方集團軍群連同配屬兵力已達124萬餘人,統兵的差距不是一點半點!
  • 二戰時德軍著名將領曼施坦因,戰功赫赫為什麼還會被撤職?
    李三萬 摘要:二戰時德軍著名將領曼施坦因元帥,在戰爭初期建立了赫赫戰功,為什麼在戰爭後期還會被希特勒撤職? 希特勒才是德國最高統帥,他要考慮的是什麼?當然不僅僅是軍事。 曼施坦因要得到足夠的兵力,要充分的後勤保障,還要高層不幹擾他的指揮,當然也不能說他的要求不合理,不過當時東線的德軍,如果有充足的兵力和充分的後勤保障,換誰指揮打不贏?德國難道沒有到有條件要上,沒條件也要上的時候嗎?很多時候,看似合理的要求,確實是沒辦法保障的。
  • 希特勒死時手裡還有多少兵力?難道德軍真的打不贏了嗎?
    二戰一開始,波蘭戰場上德軍就投入了150萬兵力,發動了著名的「閃電戰」,也讓波蘭僅僅27天後就被徵服,之後數百萬大軍向歐洲各國襲去,1天佔領丹麥、23天佔領挪威、5天徵服荷蘭、18天徵服比利時,「閃電戰」讓歐洲各國聞風喪膽,號稱「歐洲最強陸軍」的法國,在230萬兵力的進攻之下,僅僅39天就投降了。
  • 德軍最成功的反擊戰,曼施坦因高光一戰,名聲極大意義有限
    這時如何應對,德軍高層大致有兩種意見。一是大踏步撤退,保存剩餘兵力,進行修整後再伺機決戰。二是原地固守,擋住蘇軍攻勢,哪怕戰至最後一人。即使如此,反擊也還是很冒險,萬一不利,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將面臨滅頂之災。曼施坦因花了三天時間,終於說服高層同意,並得到了三個黨衛軍裝甲師和第四航空隊的支援,曼施坦因有了反擊的本錢。
  • 曼施坦因為何能在史達林格勒戰役後反敗為勝,挽救德軍全線崩潰?
    希特勒的瘋狂和固執能取得進攻的出其不意和大膽合圍,但是在戰略防禦上肯定是一敗塗地,曼施坦因只是改變了德軍戰略防禦的僵化和死板,在兵力弱勢下採用大規模機動作戰,各個擊破。但是對於整個戰爭還是作用不大,無法真正的反敗為勝。 也可以這樣說,哈爾科夫戰役是南部德軍在當時條件下所能爭取到的最好結果,一定程度上扶大廈於將傾,拯救了東線德軍,阻止了全線的崩潰。
  • 柏林戰役,德軍擁有百萬大軍,為何沒守住柏林城?
    二戰後期德軍全部兵力加起來差不多有三百萬(包括200萬德國國防軍,100萬德國黨衛軍)兵力多寡是由其軍工能力所決定的,但是在柏林戰役中卻組織不起來那麼多的人,因為德國深陷戰爭的泥潭,兵力無法集中在首都柏林。
  • 哈爾科夫戰役:曼施坦因元帥的傑作,阻止了蘇軍的大反攻
    此舉,讓蘇聯紅軍普遍蔓延的駕著坦克、坐著軍卡,一路狂飆突進,將紅旗直接插上柏林街頭,上下都發熱的頭腦,都瞬間被一盆冷水給徹底澆醒了。德軍在哈爾科夫的勝利,讓曼施坦因元帥穩定了南方集團軍群的陣地,暫時避免了東部戰線大崩潰,曼帥個人贏得了偉大統帥的名聲。
  • 曼施坦因的巔峰之戰,克裡米亞半島戰役,決戰塞瓦斯託波爾
    而在二戰中,它更是經受了最為嚴酷的考驗,在曼施坦因所率領的德軍圍攻了250個日夜後,終告陷落。此戰也可謂曼施坦因的巔峰之作。今天,我們就回顧這場戰役,看看曼施坦因要如何奪取這裡。 一.兵臨城下 1941年9月下旬,德國南方集團軍群在希特勒的命令下,直徑向蘇聯克裡米亞半島席捲而去。
  • 二戰德軍的精彩表演:11萬人全殲23萬人,其中俘虜抓了17萬
    由於克裡米亞半島可以成為蘇軍轟炸機起飛轟炸德軍羅馬尼亞油田的基地,盤踞在這裡的蘇軍可輕易威脅到德軍的南翼。此外,克裡米亞還是蘇聯黑海艦隊根據地。因此,德國軍隊的作戰目標一開始就是奪下克裡米亞半島,徹底消除南部威脅。和蘇軍一般宣稱的德軍以壓倒性實力獲得勝利不同,蘇德兵力對比並不利於德軍。駐守克裡米亞的蘇軍為方面軍級部隊,而進攻的德軍為第11集團軍,雙方兵力對比為11萬對23萬5千,德軍處於劣勢。
  • 二戰頓巴斯戰役,蘇軍為何48小時就把曼施坦因打求援了?三面受敵
    首先,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曼施坦因頓涅茨行動勝利,是蘇軍大意失荊州大家都知道,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是曼施坦因的巔峰之作,在兵力懸殊戰場環境對德軍極其不利情況下,他反敗為勝,一舉殲滅了蘇軍53個師,取得了哈爾科夫大捷,還為庫爾斯克坦克大決戰創造了條件。
  • 德軍對手強大,將領們缺乏計策,曼施坦因一頓飯定乾坤
    然而B集團軍群只是佯攻,德軍主力A集團軍群放在法德交界山區,趁法國後方空虛,快速穿越了地形複雜的阿登森林,反身對法軍主力突然襲擊,像一把大鐮刀反勾在英法聯軍的屁股上,與A集團軍群形成合圍之勢。歐洲陸軍最強的法國在兵力、坦克、飛機數量領先德國的情況下,迅速投降。
  • 二戰庫爾斯克戰役,如果德軍三月份開始進攻,能否取得勝利?
    庫爾斯克戰役,如果德軍三月份進攻,筆者個人認為勝利不是沒有,但卻很險。在經歷了史達林格勒的嚴重的失利後,到1943年3月15日,曼施坦因通過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暫時讓東線局勢穩定下來,德軍又恢復了一些士氣,而在庫爾斯克為中心的區域出現了一個突出部。而對於庫爾斯克突出部的攻勢,曼施坦因在3月10日就有了打算。當時希特勒卻很猶豫。
  • 二戰曼施坦因的最後一戰,依然讓蘇軍吃了大虧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德軍,雖然製造了無數災難,但單論其軍事素養,依然值得稱道,在二戰期間,德軍湧現出了許多優秀的將領,其中以曼施坦因、隆美爾和古德裡安最為有名。如果說隆美爾是戰術大師,古德裡安是防禦戰的王者,那曼施坦因可以說是一個真正的戰略家。
  • 二戰頓巴斯戰役,第6集團軍再遭圍殲,曼施坦因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在蘇德戰爭歷史上,圍繞哈爾科夫的爭奪一共發生了4場戰鬥,這第4次戰役蘇軍說什麼也要打贏德軍,所以,蘇軍使用了強大的進攻兵力,使曼施坦因消耗掉了15個師,可以說這場反擊戰使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的元氣大傷。其次,頓巴斯戰役,蘇德兵力相差懸殊。當哈爾科夫戰鬥仍在繼續時,蘇軍又於8月13日展開了收復頓巴斯的戰鬥。
  • 二戰中德軍三大作惡悍將——隆美爾,古德裡安,曼施坦因!
    今天我們來講一講二戰中的德軍三大悍將。 這時從柏林發來一道命令,讓他們堅持下去。隆美爾沒有聽從,他大罵希特勒:"這簡直是瘋了!"隆美爾又冒了一次險。他把非洲軍從幾千公裡以外撤回。在環境惡劣、一望無垠的大沙漠,作戰是非常困難的,而隆美爾卻創造了沙漠戰的奇蹟,雖戰略才能比同期將領稍差,但戰術才能已經登峰造極,連對手邱吉爾都大為稱讚他。
  • 庫爾斯克戰役德軍並未慘敗,為何從此一蹶不振?耗光了戰略預備隊
    而若想理解曼施坦因之流的戰術理論,你必須首先了解庫爾斯克戰前的蘇德戰場形勢,在1943年初結束的史達林格勒會戰中德軍損失慘重,但是曼施坦因用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的勝利,遏止了蘇軍乘勝前進的步伐。隨著蘇聯大地泥濘期的到來,雙方跟1942年春季一樣,再次形成了戰線對峙。
  • 復盤克裡米亞戰役,曼施坦因少有攻堅戰,看曼帥如何一戰成名 下
    曼施坦因的援軍終於趕到 此時先看一下戰場兵力對比,德軍只有5個步兵師1個裝甲師,羅馬尼亞2個步兵師和1個騎兵旅。蘇聯軍隊在刻赤半島有17個步兵師3個步兵旅2個騎兵師又2個騎兵旅和4個裝甲旅。雖然兵力嚴重佔劣勢,曼施坦因卻成竹在胸,制定好了自己的進攻計劃。 蘇軍在刻赤半島的防禦體系是,在南部建立了堅固的工事,但只放了20%的兵力,因為他們知道德軍的裝甲力量不足,無法突破堅固的防禦,如果德軍在這裡進攻將損失慘重。
  • 二戰哈爾科夫反擊戰,曼施坦因以劣勝優,收縮與擴大戰線的較量
    但是,讓蘇軍沒想到的是,在隨後發起的哈爾科夫反擊作戰中,蘇軍讓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群打了個措手不及,不僅將好不容易收復的頓巴斯盆地讓給了德軍,還讓曼施坦因重獲戰場主動權,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02蘇軍打得越快消耗越大,德軍收縮越快戰線消耗越少,曼施坦因有了打贏的基礎早在曼施坦因組建頓河集團軍群救援保盧斯第6兵團時,德軍統帥部已經發現救援力量不夠,加上曼施坦因不斷請求增援,德軍不得不先保障莫德爾防禦集團不被吃掉,然後再從西線抽調6個師和2個步兵旅馳援頓河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