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3月30日,曼施坦因被解除了軍事指揮權,等於是被擠出了德國軍事核心,此時蘇軍發起的西烏克蘭戰役還未結束,南方集團軍群正在經歷可怕的大潰敗。
此後,曼施坦因賦閒在家無事可做,經歷了那麼多他累了,不像古德裡安那樣被免職後還硬著頭皮找事做,去擔任裝甲兵技術總監。在柏林戰役發起時,曼施坦因也參與了平民疏散工作,將自己的家人安排到西線盟軍佔領區,由於德國兵源枯竭、資源耗盡,曼施坦因走不願意違背元帥的責任,他能做的並不多。
據我查證,當柏林苦戰之時,德國中央集團軍龜縮在捷克境內,尚有90多萬兵力、1000多輛坦克和1000多架飛機,從柏林南下經過德勒斯登的鐵路可直達捷克,統帥是陸軍元帥舍爾納,曼施坦因有沒有考慮過接管這支部隊無從查證,但我覺得憑藉他的威望是有機會做些什麼的!比如終止希特勒的指揮,集結奧地利、捷克和巴伐利亞的德軍殘餘,全力支援柏林的戰鬥,雖然不能改變德國戰敗的命運,但至少能讓柏林少流血。
儘管身陷重圍,但希特勒的控制力仍舊不可小覷,他仍舊能夠下令槍決逃跑的黨衛軍指揮官菲格萊茵,甚至逮捕赫爾曼戈林,因此曼施坦因想順利接管柏林外圍的德軍不容易。
在曼施坦因走後,蘇聯紅軍的T-34坦克隆隆向西,一直開到了3年前德軍發起巴巴羅薩計劃的出發地,也就是布格河流域,此時距離曼施坦因組織哈爾科夫反擊戰剛剛過去一年。
一年前的哈爾科夫反擊戰名垂青史,曼施坦因一口氣重創了蘇軍30萬人左右,這次回馬槍堪稱軍事歷史上最精彩的反敗為勝!一舉扭轉了德軍自史達林格勒戰役以來的大潰敗。但雙方的實力差距並未因此改變,憑藉無與倫比的人力物力,蘇軍在庫爾斯克會戰期間調集190萬兵力和5120輛坦克,而德軍只有78萬軍隊和3000輛坦克,在這種實力懸殊的情況下,德軍本不該發起攻勢的,但曼施坦因堅信自己的判斷,希特勒硬著頭皮發起了庫爾斯克會戰。
希特勒選擇多次力挽狂瀾的曼施坦因,儘管他不是自己小圈子裡的人,傾注帝國所有的軍事力量在庫爾斯克決一死戰,可結果是德軍損失慘重失去了好不容易奪回來的戰役主動權。當蘇聯紅軍開始解放烏克蘭時,曼施坦因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1943年8月份剛結束庫爾斯克會戰,蘇軍傷亡了近百萬士兵和6000輛坦克,但它還能組織起200萬人的大兵團,向疲憊的德軍殺來,魯曼施坦因回憶,他當時僅有400輛坦克和70多萬士兵,唯一的選擇就是撤退。
曼施坦因請求撤退激怒了希特勒,他心裡明白當初聽曼施坦因的話發起庫爾斯克會戰是個錯誤,此戰流幹了德軍的血,讓他不得不面臨第二次全線崩潰!接下來的7個月曼施坦因一直請求撤退,平均寬達幾百米的第聶伯河防線也沒能守住,在1944年的聖誕前後,南方集團軍又經歷了「切爾卡色」解圍戰,這幾乎就是第二個史達林格勒慘敗!這次的主角施特摩爾曼將軍沒有像保盧斯那樣投降。
到3月底,戰鬥已經蔓延到了布格河流域,德國第1裝甲集團軍拖著疲憊的身軀拼命抵抗佔據優勢兵力的蘇軍,曼施坦因再次請求允許他們撤退,要知道布格河是巴巴羅薩計劃發起的出發陣地,河對岸就是無遮無攔的大平原,希特勒終於按耐不住了,他解除了曼施坦因的指揮權,失去了榮譽和指揮權的曼施坦因什麼都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