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曼施坦因的最後一戰,依然讓蘇軍吃了大虧

2020-12-22 國外視角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德軍,雖然製造了無數災難,但單論其軍事素養,依然值得稱道,在二戰期間,德軍湧現出了許多優秀的將領,其中以曼施坦因、隆美爾和古德裡安最為有名。如果說隆美爾是戰術大師,古德裡安是防禦戰的王者,那曼施坦因可以說是一個真正的戰略家。

在德軍侵略歐洲的作戰中,曼施坦因可以說立下了汗馬功勞。他所指揮下的西線作戰方案,直接令強大的法國舉起白旗投降。在蘇德戰爭中,曼施坦因負責指揮的北方第11集團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入了列寧格勒,當南方集團軍的攻擊受到阻礙時,曼施坦因又被調到南方,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攻下了塞瓦斯託波爾,俘虜了46萬蘇軍。

這就是曼施坦因在德軍中的地位,絕對的戰神。

然而,即便有曼施坦因這樣的將領,德軍的戰敗依然無可挽回。到了1944年,德軍在蘇德戰爭中已經節節敗退,幾乎沒有反抗的餘地。這時候,曼施坦因依然指揮德軍打了一場漂亮仗,讓朱可夫也吃了大虧。

1944年的春天,朱可夫雄心勃勃,計劃指揮蘇軍包圍德軍南方集團軍第一裝甲集團軍,這支裝甲集團軍是德軍最後的精銳力量,擁有20多萬兵力,指揮它的就是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第一裝甲集團軍有被包圍殲滅的危險,但是德軍高層卻拒絕任何撤退的申請,哪怕是戰略性的。朱可夫早就在西南方向部署了重兵,如果第一裝甲集團軍向西南方向突圍,那無疑等於是一頭扎進了天羅地網當中。

在這一年的3月,蘇軍開始進攻,很快就實現了包圍計劃。而曼施坦因此時卻在苦苦地跟元首交涉,終於讓他同意了突圍的計劃。但是此時早就為時已晚了,等待包圍圈中的德軍似乎只有投降或者戰死兩條路。曼施坦因這個時候做了什麼呢?

曼施坦因決定避開西南方向的重兵,從蘇軍意想不到的西北方向突圍。這大大出乎了蘇軍的預料,也不符合戰爭的基本法則。就這樣,德軍第一裝甲集團軍幾乎毫髮無損撤出了戰場,為德軍保留了有生力量。這場撤退堪稱是德國版本的敦刻爾克大撤退,也讓朱可夫再次吃了一個大虧。

可惜曼施坦因隨後就被撤職,從此再未出現在戰場上,一代戰神就此落幕了。

相關焦點

  • 二戰頓巴斯戰役,蘇軍為何48小時就把曼施坦因打求援了?三面受敵
    首先,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曼施坦因頓涅茨行動勝利,是蘇軍大意失荊州大家都知道,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是曼施坦因的巔峰之作,在兵力懸殊戰場環境對德軍極其不利情況下,他反敗為勝,一舉殲滅了蘇軍53個師,取得了哈爾科夫大捷,還為庫爾斯克坦克大決戰創造了條件。
  • 曼施坦因在二戰後曾擔任西德軍事顧問
    曼施坦因是德國著名軍事將領,與隆美爾、古德裡安並稱為三大名將,他們一方面是德國法西斯的幫兇,另一方面又有著出色的軍事指揮能力。二戰期間,曼施坦因被認為是德國陸軍最優秀的將領。對於各種戰術運用自如,曼施坦因具有極高的戰略天賦,擅長組織計劃周密的閃擊戰,曼斯坦因第一個主張陸軍建立突擊炮兵種,被譽為戰略天才。
  • 二戰頓涅茨行動,為何曼施坦因玩的是心跳,瓦圖京玩的是大意?
    在二戰名將曼施坦因指揮的戰役中,多數都以面對面硬碰硬著稱,唯有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他用半個月時間想出了奇招,居然在蘇軍兵力5:1的不利局勢下,反攻得手,重新從蘇軍手裡奪回了哈爾科夫,為德軍東線戰場爭取到了將近一年的時間。那麼,曼施坦因是如何做到這些的呢?
  • 二戰蘇德戰爭,曼施坦因為何也挽救不了東線失敗的命運?回天乏術
    首先,曼施坦因是在二戰中成長起來的將領,重用他需要一個過程曼施坦因、古德裡安和隆美爾,被稱為二戰德軍的三駕馬車,有他們三個在的戰役都會有精彩故事發生。而他們中尤其以曼施坦因的才能格外突出,不僅他指揮的戰鬥堪稱經典,而且他也是二戰中成長最快的將領之一。
  • 蘇軍同時發起哈爾科夫和頓巴斯兩場戰役,曼施坦因為何不2選1?
    始於1943年8月13日的頓巴斯戰役,是蘇德戰爭蘇軍發動第聶伯河戰役的前半部分,戰役目的是搶佔第聶伯河左岸登陸場,為下步解放基輔和收復左烏克蘭地區作戰略準備。這場戰役德軍打得很辛苦,開戰兩天蘇軍就把曼施坦因打得焦頭爛額,第6集團軍被攔腰掐斷,在曼施坦因一個多月不斷請求增援情況下,於9月22日退出了頓巴斯。
  • 二戰哈爾科夫反擊戰,曼施坦因以劣勝優,收縮與擴大戰線的較量
    但是,讓蘇軍沒想到的是,在隨後發起的哈爾科夫反擊作戰中,蘇軍讓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群打了個措手不及,不僅將好不容易收復的頓巴斯盆地讓給了德軍,還讓曼施坦因重獲戰場主動權,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02蘇軍打得越快消耗越大,德軍收縮越快戰線消耗越少,曼施坦因有了打贏的基礎早在曼施坦因組建頓河集團軍群救援保盧斯第6兵團時,德軍統帥部已經發現救援力量不夠,加上曼施坦因不斷請求增援,德軍不得不先保障莫德爾防禦集團不被吃掉,然後再從西線抽調6個師和2個步兵旅馳援頓河集群。
  • 二戰頓巴斯戰役,第6集團軍再遭圍殲,曼施坦因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除了行動計劃洩漏提前被蘇軍掌握以外,其兵力不足和指揮協調出現失誤也有很大原因。但緊接其後的頓巴斯戰役,蘇軍是勢在必得。首先,哈爾科夫一戰使曼施坦因受到重創。在蘇德戰爭歷史上,圍繞哈爾科夫的爭奪一共發生了4場戰鬥,這第4次戰役蘇軍說什麼也要打贏德軍,所以,蘇軍使用了強大的進攻兵力,使曼施坦因消耗掉了15個師,可以說這場反擊戰使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的元氣大傷。其次,頓巴斯戰役,蘇德兵力相差懸殊。當哈爾科夫戰鬥仍在繼續時,蘇軍又於8月13日展開了收復頓巴斯的戰鬥。
  • 二戰索木斯薩耳米戰役,蘇軍裝甲為何輸給了芬軍步槍?輕敵惹的禍
    1914年一戰爆發後,俄羅斯帝國因十月革命退出歷史舞臺,芬蘭趁此機會於1917年12月6日宣布獨立。在一片混亂之中,芬蘭國內局勢也不平靜,內戰不斷,加上德國趁機插手支持芬蘭與蘇聯抗衡。到1932年時,雖然蘇芬籤訂了友好條約,但邊界爭端依然沒有解決。
  • 二戰曼施坦因反攻日託米爾得手,蘇軍為何失而復得?輸光了本錢
    這場戰鬥是蘇軍發動基輔反攻戰役的延伸戰鬥,也是決定南線德軍命運的關鍵一戰,雙方指揮員瓦圖京和曼施坦因是針尖對麥芒,戰略要地日託米爾更是幾次易手。由於德軍裝甲主力損失嚴重,曼施坦因不僅要承擔指揮失利的責任,還把自己裝了進去成了失敗的背鍋俠。這個局面是如何造成的呢?
  • 二戰名將錄——「閃電教父」曼施坦因
    埃裡希·馮·曼施坦因,原名埃裡希·馮·萊溫斯基,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德國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納粹德國德意志國防軍中最負盛名的指揮官之一。與隆美爾和古德裡安,並稱為二戰期間納粹德國三大名將。 曼施坦因生於柏林,1906年從柏林軍官學校畢業後在步兵團服役。1913年入軍事學院深造。
  • 德軍最成功的反擊戰,曼施坦因高光一戰,名聲極大意義有限
    二是原地固守,擋住蘇軍攻勢,哪怕戰至最後一人。很少有人想到還會有第三種方案,但曼施坦因看到了機會。蘇軍士氣正盛不假,但在大勝之下,許多問題被掩蓋。曼施坦因花了三天時間,終於說服高層同意,並得到了三個黨衛軍裝甲師和第四航空隊的支援,曼施坦因有了反擊的本錢。德軍對行動如此慎重,蘇軍更加意料不到德軍會發動這樣的絕地反擊,一個有備而來,一個盲目樂觀,在心態上,蘇軍先折一陣。
  • 二戰蘇德戰爭,曼施坦因兩戰列寧格勒,為何都是無功而返?
    德軍閃擊蘇聯時,曼施坦因是第56裝甲軍軍長,隸屬於德軍四大裝甲主力之第4裝甲集團。列寧格勒戰役打響後,他率領的裝甲部隊長驅直入,不僅最先到達指定地點深入蘇軍腹地,還採取化偽裝蘇軍的辦法奪取了渡口橋梁。但是,由於裝甲部隊突擊太快,後續部隊沒有跟上來,遭到統帥部和勒布的暫停,他期望在蘇軍腹地中心開花的企圖化為泡影,成為一個重大遺憾。
  • 二戰德軍三大名將中,哪個綜合軍事能力超過朱可夫?只有曼施坦因
    而隆美爾乾脆不夠級別前往東線戰場,他連跟朱可夫交手的資格都沒有,蘇軍的頑強和玩命,不是二戰英軍可以比擬的,所以真正夠重量也確實跟朱可夫掰過手腕互有勝敗的只有一個:曼施坦因。蘇德戰爭爆發時,古德裡安是陸軍大將、裝甲集群司令,隆美爾是裝甲兵上將、裝甲集團軍司令,而曼施坦因不過是步兵上將、裝甲軍長。
  • 二戰庫爾斯克戰役,曼施坦因如果先進攻羅斯託夫會贏嗎?輸得更快
    首先,德軍既要保住哈爾科夫又要進攻羅斯託夫,曼施坦因鞭長莫及1943年初,還在史達林格勒戰役收尾階段,蘇軍就陸續發動了幾場大的進攻戰鬥。從這個層面講,曼施坦因的想法是好的,他想趁蘇軍立足未穩殺個回馬槍,先佔領羅斯託夫然後再在庫爾斯克蘇軍後面發動進攻,理論上講這是個大包圍圈,戰場比堡壘計劃大得多,可他卻沒有考慮到手上有多少兵,坦克缺乏得太多。
  • 哈爾科夫戰役:曼施坦因元帥的傑作,阻止了蘇軍的大反攻
    德軍在哈爾科夫的勝利,讓曼施坦因元帥穩定了南方集團軍群的陣地,暫時避免了東部戰線大崩潰,曼帥個人贏得了偉大統帥的名聲。從整個蘇德戰爭的進程來看,哈爾科夫戰役,是德國在戰略上的轉機,使得德國南方戰線穩定下來,避免了全線崩潰的局面,至少讓希特勒政權多苟延殘喘了兩年以上。
  • 二戰冬季風暴行動,曼施坦因第48裝甲軍的最大努力,進攻打成防禦
    第一,蘇軍錯失進攻時機,使曼施坦因產生冒險的想法。原本在曼施坦因組建頓河集群的關鍵時刻,也就是11月20到12月7日這半個月的時間裡,蘇軍有一次非常好的進攻時間,在德軍第48裝甲軍和第57裝甲軍都沒來得及集結的時候,曼施坦因在羅斯託夫和頓涅茨渡口有一個空檔,如果此時蘇軍發動進攻佔領這個地區,冬季風暴行動根本沒有展開的餘地。只不過此時,朱可夫的全部精力用在實施雙星計劃和對保盧斯集團展開向心進攻上。
  • 二戰中德軍三大作惡悍將——隆美爾,古德裡安,曼施坦因!
    今天我們來講一講二戰中的德軍三大悍將。 即使是在缺乏補給,被蒙哥馬利的英軍打敗後,他仍能組織千裡大撤退。因此,他得了一個著名的綽號——「沙漠之狐」。 二戰爆發後,古德裡安終於得到了施展的機會,他先是率領他的坦克軍迅速擊潰波蘭,後又揮師橫掃法國,經色當之戰,直抵英吉利海峽。在蘇德戰爭初期,他指揮坦克部隊在基輔等地多次合圍蘇軍,連續創造了坦克突擊戰的經典戰例。正是他的裝甲理論和實踐,才使得希特勒的罪惡侵略戰爭十分震撼!
  • 二戰時德軍著名將領曼施坦因,戰功赫赫為什麼還會被撤職?
    李三萬 摘要:二戰時德軍著名將領曼施坦因元帥,在戰爭初期建立了赫赫戰功,為什麼在戰爭後期還會被希特勒撤職? 二戰開始前,他擔任任南方集團軍司令龍德施泰特的參謀長,閃擊波蘭的計劃,就是在他的主持下制訂的。雖然在私底下,他並不主張拿波蘭開刀,他認為這是沒有戰略眼光的行為。 雖然蘇德兩國籤署了互不侵犯條約,但曼施坦因知道,德蘇之間必有一戰。
  • 二戰曼施坦因才能卓越,為何被統帥部重用卻不信任?是人都有不足
    提到二戰曼施坦因的軍事才能,一些網友們幾乎一邊倒地認為,他應該是二戰德軍中無人能出其右的最優秀參謀軍官。可是,曼施坦因軍事才能那麼突出,為什麼德軍統帥部不將他用到陸軍總參謀長位置,發揮更大的作用呢?一戰以後,由於英法作為戰勝國對德國提出了非常嚴厲的懲罰,除要求德國賠償高額的戰爭賠款外,只允許德軍保留十萬陸軍。作為德軍精英的一分子,曼施坦因順理成章進入了德軍總參謀部,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一名高參。
  • 這位德軍上將很狡猾,黨衛軍和蘇軍恨得要死,美軍卻無比尊重
    然而,這個定律似乎並不是每每生效,比如在二戰時期的德國就存在一種尷尬的情況:德國國防軍和黨衛軍彼此看不順眼。說來話長,納粹的黨衛軍最初是元首的私人武裝,主要效忠於納粹黨黨魁希特勒。然而,隨著納粹在德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黨衛軍的人數也飛速增長。二戰爆發時,黨衛軍已經形成了具有一定作戰能力的武裝部隊,鼎盛時期總規模更是接近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