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頓巴斯戰役,蘇軍為何48小時就把曼施坦因打求援了?三面受敵

2020-12-18 島主說事

曼施坦因被譽為蘇德戰場德軍的智多星,多次挽救德軍於危難之中。但在1943年8月份的第二次頓巴斯戰役中,他率領的南方集團軍群,卻難敵蘇軍西南和南方兩個方面軍的進攻,最終丟掉了德軍極力防禦的頓巴斯重要工業區和能源基地。那麼,同樣是兵力懸殊、德軍處於背水一戰的處境下,曼施坦因使用相同的手段,取得了第三次哈爾科夫的勝利,為什麼在頓巴斯戰役中失靈了呢?

首先,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曼施坦因頓涅茨行動勝利,是蘇軍大意失荊州

大家都知道,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是曼施坦因的巔峰之作,在兵力懸殊戰場環境對德軍極其不利情況下,他反敗為勝,一舉殲滅了蘇軍53個師,取得了哈爾科夫大捷,還為庫爾斯克坦克大決戰創造了條件。

曼施坦因為何能有這麼輝煌的成就呢?一方面,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是史達林格勒戰役的繼續戰鬥,蘇軍犯了驕兵必敗的錯誤。本身,1943年11月,德軍統帥部派曼施坦因組建頓河集群,就是為了應對朱可夫的「天王星」行動計劃的,但他發現保盧斯根本就不想與他合作,德軍的裝甲預備隊又主要確保莫斯科方向的勒熱夫莫德爾集團,他只好撤出史達林格勒戰場,把主要精力放在掩護南線德軍側翼安全上。

但此時,蘇軍卻認為曼施坦因走的是逃跑路線,遂在兵力疲憊和補給不充分的情況下,就發動了收復哈爾科夫的戰鬥。沒想到,曼施坦因採取以退為攻的策略反敗為勝,上演了一曲戰場大反轉。

另一方面,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蘇軍是臨時發動的進攻,對戰局的考慮並不成熟。史達林格勒戰役勝利,對德軍來說,失去的並不是主要裝甲打擊力量,雖然第6集團軍被殲,但有曼施坦因和頓河集團彌補,南線德軍仍然有強大的攻防能力。客觀上,德軍失去了史達林格勒,必須要收回哈爾科夫的重要戰略地位,因此,此戰中,德軍統帥部也給予了曼施坦因強大的裝甲預備隊增援。

從這個層面講,曼施坦因在哈爾科夫戰役的勝利,有蘇軍的麻痺大意失誤,也有德軍強大的裝甲打擊力量作保障。而且,蘇軍是從史達林格勒戰場下來倉促進攻,德軍卻是休整了一個月再來防禦,客觀上是以逸待勞。

其次,第二次頓巴斯戰役,曼施坦因面臨三線作戰,兵力分散難有作為

蘇德戰爭頓巴斯戰役一共有兩次,第一次是1941年9月份發生的,那場戰鬥,蘇德雙方損失都不小,但德軍最終佔領了這片工業區。第二次頓巴斯戰役,雖然時間上與第四次哈爾科夫戰役同時進行,但蘇軍統帥部卻是精心部署的。

由於第二次頓巴斯戰役是在庫爾斯克戰役還沒收尾的情況下發生的,蘇軍統帥部有意使三場戰役同時進行。一方面,1943年8月初展開的第四次哈爾科夫戰役,是蘇軍有意為發動頓巴斯戰役打的前哨戰,目的就是一石二鳥這場戰役迫使曼施坦因不僅要面臨庫爾斯克的潰敗,還要面臨哈爾科夫和頓巴斯的取捨。

另一方面,1943年8月13日,正當曼施坦因將裝甲力量派到哈爾科夫時,蘇軍又迅速發動了頓巴斯之戰。這有點像牽制戰的味道。對於曼施坦因三面受敵的情況下,他縱有再多智謀也難有作為,因為此時,他面對的就是兵力短缺和裝甲打擊力量耗盡的困難局面。

雖然第四次哈爾科夫戰役也可以算到庫爾斯克戰役的收尾之戰,但本來兵力就短缺的曼施坦因又損失了15個師,到8月22日結束,他不僅丟掉了哈爾科夫,整個南線集團也不得不全部轉入防禦。

從這個層面講,蘇德戰爭經過1943年史達林格勒和庫爾斯克兩場大戰的較量,德軍基本上喪失了發動較大進攻的能力。而此時,德軍在中線和北線的兵力也只能自保,曼施坦因想打贏頓巴斯戰役困難太多。

再次,同樣的防禦作戰,曼施坦因錯過關鍵的48小時,蘇軍後來居上

第二次頓巴斯戰役,是第聶伯河戰役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收復頓巴斯工業區,蘇軍勢在必得。正因為頓巴斯是重要的煤炭和冶金基地,收復這裡也就切斷了德軍的能源補給渠道。

為了打好這一仗,早在庫爾斯克激戰時,蘇軍就拿出了計劃。參加頓巴斯戰鬥的蘇軍共有兩個方面軍,11個合成集團軍、2個空軍集團軍、1個坦克軍、3個機械化軍和1個騎兵軍,約105萬人;各種火炮2.1萬門,坦克和自行火炮1275輛,作戰飛機1400架,還有亞速海艦隊和遊擊隊配合。僅從數量上說,蘇軍做了充分的準備。

與強大的蘇軍進攻集團相比,德軍在頓巴斯地區的防禦顯得力不從心。曼施坦因在應付哈爾科夫和頓巴斯兩個戰場的同時,將重新組建的第6集團軍和馬肯森第1裝甲集團約40萬人用於防禦正面,加上後續補充的兵力,總員額也只有54萬人左右。在人數上,德軍只有蘇軍的一半。

由於曼施坦因部署的是馬肯森集團從北向南防禦,第6集團軍從南向北防禦,蘇軍在華西列夫斯基總指揮下,率先在北面發動了進攻,主要目的是先把馬肯森集團打掉,兩天後才在南線發動對第6集團軍的進攻,客觀上,這裡面就有48個小時的時差,但曼施坦因並沒利用好這關鍵的48小時。

一方面,曼施坦因錯過了北線蘇軍裝甲進攻滯緩的大好時機。8月16日蘇軍北線集團發起進攻後,方面軍裝甲兵司令沃羅赫中將被流彈打死,第1近衛機械化軍又不想進攻,如果此時德軍第1裝甲集團軍能發動一場反突擊,情況就會發生一些轉變。

另一方面,蘇軍南線進攻戰鬥比北線晚48小時,僅8月18日1天時間,德軍第6集團軍就被攔腰截斷,德軍失敗就此展開。由於這48小時的突變,致使德軍進攻集團面臨覆滅的危險,曼施坦因才稱其為「空前的危機」,緊急請求撤離戰場。

總結:頓巴斯戰役,蘇德雙方激戰40晝夜,曼施坦因損失13個師,內2個坦克師。在增援無果情況下,不得不於9月22日撤出戰鬥。雖然曼施坦因對此戰也有總結,沒有利用好這48小時卻成為一大遺憾。此戰後,他率領的南方集團軍群元氣大傷,此後在東線戰果平平,1944年3月,因撤與守問題被解職。

更多資訊請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讚、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參考資料:《二戰全史》《曼施坦因:失去的勝利》

精彩推薦:二戰德米揚斯克戰役,骷髏師揚名,是265架飛機387名飛行員換來的

二戰莫斯科戰役後,蘇軍為何向西反攻受阻?作戰半徑只有200公裡

二戰法國戰役,號稱300萬陸軍強國為何投降?閃擊戰的試驗場

二戰市場花園行動,蒙哥馬利敗給莫德爾,是準備不足還是指揮不力

相關焦點

  • 二戰頓巴斯戰役,第6集團軍再遭圍殲,曼施坦因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而曼施坦因用到頓巴斯戰場上的兵力也就第1裝甲集團軍和重新組建的第6集團軍,加上增援的部分兵力,一共才50萬人不到,這與蘇軍兩個方面軍105萬人相比,力量相差太大,而且蘇軍的重火力有的比德軍多出4倍,對曼施坦因來說,真的是回天乏術。再次,曼施坦因錯過48小時,第6集團軍再遭圍殲。
  • 蘇軍同時發起哈爾科夫和頓巴斯兩場戰役,曼施坦因為何不2選1?
    始於1943年8月13日的頓巴斯戰役,是蘇德戰爭蘇軍發動第聶伯河戰役的前半部分,戰役目的是搶佔第聶伯河左岸登陸場,為下步解放基輔和收復左烏克蘭地區作戰略準備。這場戰役德軍打得很辛苦,開戰兩天蘇軍就把曼施坦因打得焦頭爛額,第6集團軍被攔腰掐斷,在曼施坦因一個多月不斷請求增援情況下,於9月22日退出了頓巴斯。
  • 二戰曼施坦因反攻日託米爾得手,蘇軍為何失而復得?輸光了本錢
    首先,基輔戰役,蘇軍收復日託米爾,曼施坦因和希特勒因主次方向意見不和1943年11月3日,蘇軍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在司令員瓦圖京率領下,對德軍曼施坦因指揮的南線第4裝甲集團軍發動了基輔戰役。這場戰鬥打得非常凌厲,僅10天時間,蘇軍就收復了基輔,11月13日,瓦圖京趁勝收復了烏克蘭交通重鎮日託米爾。
  • 二戰索木斯薩耳米戰役,蘇軍裝甲為何輸給了芬軍步槍?輕敵惹的禍
    二戰爆發後,蘇聯於1939年11月30日至1940年3月12日,發動了一場蘇芬戰爭。雖然這場戰爭蘇聯最終打贏了,但蘇軍很少提及它,因為蘇軍贏得很辛苦也很狼狽。今天我們選取其中一個經典戰役索木斯薩耳米之戰,詳細剖析一下蘇軍第9集團軍在崔可夫中將率領下,是如何被芬軍1個師打垮的。
  • 二戰哈爾科夫反擊戰,曼施坦因以劣勝優,收縮與擴大戰線的較量
    但是,讓蘇軍沒想到的是,在隨後發起的哈爾科夫反擊作戰中,蘇軍讓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群打了個措手不及,不僅將好不容易收復的頓巴斯盆地讓給了德軍,還讓曼施坦因重獲戰場主動權,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從這個層面講,當蘇軍在哈爾科夫戰役打響前忙於擴大戰果的同時,德軍統帥部卻及時調整了進攻策略,不僅打消了佔領外高加索的企圖,還收縮了戰線,將B集團軍群和頓河集團軍群合併為南方集團軍群,重新在哈爾科夫和頓巴斯一帶獲得了集結的機會,客觀上給德軍展開哈爾科夫反擊創造了時間和條件。
  • 二戰冬季風暴行動,曼施坦因第48裝甲軍的最大努力,進攻打成防禦
    1942年11月19日,蘇軍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發起了著名的天王星行動,為了解救被困在史達林格勒城中的保盧斯第6集團軍30萬人馬,曼施坦因被緊急從列寧格勒戰場南下組建頓河集團軍群實施救援。但這個行動卻沒有成功,其中有個重要原因,就是第4裝甲集團軍的第48裝甲軍無法完成原定鉗形攻勢。那麼,第48裝甲軍為什麼沒有完成任務,把進攻打成防禦的呢?
  • 二戰頓涅茨行動,為何曼施坦因玩的是心跳,瓦圖京玩的是大意?
    在二戰名將曼施坦因指揮的戰役中,多數都以面對面硬碰硬著稱,唯有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他用半個月時間想出了奇招,居然在蘇軍兵力5:1的不利局勢下,反攻得手,重新從蘇軍手裡奪回了哈爾科夫,為德軍東線戰場爭取到了將近一年的時間。那麼,曼施坦因是如何做到這些的呢?
  • 二戰庫爾斯克戰役,曼施坦因如果先進攻羅斯託夫會贏嗎?輸得更快
    1943年7月5日,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群正式打響庫爾斯克戰役,但這場被希特勒寄予厚望的東線坦克大決戰,並沒達到德軍預期的效果。不僅仗打成了虎頭蛇尾,還讓曼施坦因把4個月前奪回的哈爾科夫又還給了蘇軍。一些人認為,如果希特勒按照曼施坦因當初的想法,先進攻羅斯託夫然後再包圍庫爾斯克突出部,德軍就會打贏這場戰役。事實真是這樣嗎?
  • 二戰蘇德戰爭,曼施坦因為何也挽救不了東線失敗的命運?回天乏術
    首先,曼施坦因是在二戰中成長起來的將領,重用他需要一個過程曼施坦因、古德裡安和隆美爾,被稱為二戰德軍的三駕馬車,有他們三個在的戰役都會有精彩故事發生。而他們中尤其以曼施坦因的才能格外突出,不僅他指揮的戰鬥堪稱經典,而且他也是二戰中成長最快的將領之一。
  • 二戰布拉格戰役,蘇軍為何阻止舍爾納向美軍投降?要秋後算帳
    布拉格戰役,是二戰歐洲戰場收官之戰,雖然德軍擁有90萬的雄厚兵力,但在蘇軍三個方面軍200萬大軍壓境下,僅5天時間就投降戰敗。那麼,一向標榜所向無敵的德軍為什麼在這場戰役中敗得毫無亮點呢?由於蘇美早有協議,艾森豪雖然口頭上沒有答應,但仍然給了鄧尼茨48個小時的緩衝期,所以,在布拉格的守軍也是在等這個機會,沒想到蘇軍的進度太快,這些部隊沒有跑出去。第三,布拉格守軍起義,捷克遊擊隊反攻助蘇軍一臂之力。布拉格戰役,美軍曾奇怪德軍不什麼敗得那麼快?
  • 二戰蘇德戰爭,曼施坦因兩戰列寧格勒,為何都是無功而返?
    蘇德戰爭列寧格勒保衛戰,從1941年9月9日開始,到1944年1月27日結束,歷時872天,成為二戰當中圍城時間最長的戰役。有人疑問,作為德軍在蘇德戰爭當中的靈魂人物,曼施坦因分別於戰役打響和戰役中期,兩度參與圍攻列寧格勒,為何沒能改變戰場態勢,而且都是帶著遺憾離開呢?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保盧斯為何不執行雷鳴行動命令?左右為難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對蘇德戰爭的影響不必多說,其意義重大是蘇德戰爭的轉折之戰。但是,圍繞曼施坦因救援保盧斯的冬季風暴行動為什麼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卻說法不一,有的說是保盧斯沒有服從曼施坦因的突圍命令,有的說是頓河集團軍群裝甲突擊力量不夠。實際上,曼施坦因在下達冬季風暴救援命令以後,還單獨給保盧斯下達了一道雷鳴行動命令,只是保盧斯左右為難沒有執行這道命令罷了。
  • 哈爾科夫戰役:曼施坦因元帥的傑作,阻止了蘇軍的大反攻
    瓦杜丁大將以為德軍在冬季大反攻後,已經被蘇軍打得喪魂落魄,只要西南方面軍繼續追擊,德軍就會一路逃過第聶伯河,對於一支喪家犬一般的軍隊,絕對沒有能力組織起有效的反擊,顯然瓦杜丁大將高估了蘇軍的實力,同時低估了曼施坦因所部的反擊能力。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蘇軍反攻為何先圍殲羅馬尼亞軍隊?先弱後強
    二戰蘇德戰爭,對於如何打贏史達林格勒戰役,蘇軍統帥部想了許多辦法。其中在制定「天王星」反攻計劃時,史達林、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和史達林助手安東諾夫4人共同商量了個對策,那就是先打德軍的僕從軍羅馬尼亞兩個集團軍,然後再圍殲保盧斯第6集團軍。那麼,蘇軍為什麼不直接圍殲德軍部隊呢?先圍殲羅馬尼亞軍隊有什麼好處呢?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允許保盧斯突圍,冬季風暴行動能成功嗎?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多數人認為曼施坦因的冬季風暴救援行動,是因為保盧斯不配合沒有向外突圍所致。那麼,如果德軍統帥部允許保盧斯向外突圍,曼斯坦因會不會把第六集團軍給解救出來呢?第6集團軍的損失又會有多大呢?首先,德軍在史達林格勒戰役的失利,是因為德軍統帥部指揮失誤。
  • 二戰法國戰役,鐮刀計劃多人反對,曼施坦因如何排除阻撓受到重視
    一方面,二戰開始,德軍高層並不看好曼施坦因。在德軍高級將領中,古德裡安、隆美爾和曼施坦因三人是戰後被人們評價為德軍的三駕馬車,但在戰前他們三人並不在軍中佔有很高地位,除了古德裡安創建的閃擊戰理論得到部分人推崇以外,曼施坦因和隆美爾都是在法國戰役中才開始走向戰爭舞臺,從而被世人熟知。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指環行動展開後,保盧斯為何還能堅持20天?
    提到蘇德戰爭史達林格勒戰役,戰爭迷們都知道這是蘇德戰場上的分水嶺,由於蘇軍全殲德軍中央集團軍群一個整第6集團軍,創造了戰爭開始以來的歷史,從而使蘇軍士氣大振。但也有人提出質疑,為什麼曼施坦因組建頓河集群救援保盧斯時,他以種種理由不向西突圍靠攏,而在隨後蘇軍發起的「指環行動」中,第6集團軍卻能堅持20多天才投降,這是什麼原因呢?
  • 二戰曼施坦因的最後一戰,依然讓蘇軍吃了大虧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德軍,雖然製造了無數災難,但單論其軍事素養,依然值得稱道,在二戰期間,德軍湧現出了許多優秀的將領,其中以曼施坦因、隆美爾和古德裡安最為有名。如果說隆美爾是戰術大師,古德裡安是防禦戰的王者,那曼施坦因可以說是一個真正的戰略家。
  • 二戰曼施坦因才能卓越,為何被統帥部重用卻不信任?是人都有不足
    一方面,二戰德軍的崛起是依託原有普魯士軍官團的參謀指揮體系,德軍統帥部建立後,這個體系基本成為擺設。縱觀德軍在二戰中的指揮狀況,自始至終是統帥部控制著整個作戰方向,大到戰役計劃與制訂,小到一個裝甲師的調動和使用,可謂事無巨細。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A集團軍群回防能扭轉戰局嗎?捆住了手腳
    01德軍進攻史達林格勒是為佔領高加索打掩護的。  1942年初,德軍在莫斯科戰役遭受二戰以來最大的一次失敗,其閃擊戰不可戰勝的神話被蘇軍打破,但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總體實力並沒遭受徹底摧毀,德軍統帥部將70個師的德軍撤退到莫斯科以西的勒熱夫-瑟喬夫卡-維亞濟馬一線作重點防禦,蘇軍統帥部認為,這是德軍還要繼續進攻莫斯科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