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軍三大名將中,哪個綜合軍事能力超過朱可夫?只有曼施坦因

2020-12-18 東北行營

1941年6月,古不帥的第2裝甲集群只轄有三個軍十個師10餘萬人,這是他在前線帶兵的最大兵力值,隸屬於中央集團軍群指揮,並且在作戰中其實還需受到克魯格第4集團軍的節制。隆不在的非洲軍擴編為「非洲裝甲集團軍」時,其實只下轄四個德國師,其他都是義大利軍隊。然而在1943年的第聶伯河戰役中,曼不群的南方集團軍群連同配屬兵力已達124萬餘人,統兵的差距不是一點半點!

曼施坦因像


古德裡安裝甲集群就是在莫斯科城下轉攻為守的,他也因此丟掉了兵權,從此再沒有領兵作戰,說他是朱可夫的手下敗將一點不冤枉。而隆美爾乾脆不夠級別前往東線戰場,他連跟朱可夫交手的資格都沒有,蘇軍的頑強和玩命,不是二戰英軍可以比擬的,所以真正夠重量也確實跟朱可夫掰過手腕互有勝敗的只有一個:曼施坦因。

蘇德戰爭爆發時,古德裡安是陸軍大將、裝甲集群司令,隆美爾是裝甲兵上將、裝甲集團軍司令,而曼施坦因不過是步兵上將、裝甲軍長。後者能夠在一年多時間脫穎而出,絕非等閒之輩,並且其戰功要比隆美爾對付英軍踏實得多,1942年封帥,當年晉升集團軍群總司令,比隆美爾還早了兩年多。

隆美爾像


古德裡安下課離開戰場時的職務大約等同於集團軍司令,這僅僅是一支戰役級的部隊規模。他的長處是裝甲兵突擊,大縱深突破與合圍,這都停留在戰役和戰術層面,他永遠邁不進戰略家的行列。1943年起復後,古德裡安擔任裝甲兵總監期間還算有所作為,出任「代理總參謀長」時毫無建樹,實在是小鬍子無人可用罷了。

隆美爾雖然最後的職務是西線「B集團軍群總司令」(1944),陸軍元帥,但天下人都知道他屬於戈培爾政治宣傳和刻意包裝的「明星」 ,作為一個戰術高手,他在戰略上並不出眾,他甚至沒有正兒八經在陸軍總參謀部工作過,短暫的「實習」是為了能當上裝甲師長而已。這一點,不僅陸軍軍官團清楚,其實小鬍子心裡也清楚。

古德裡安像


否則隆美爾稱病回國的1943年,正是蘇德戰爭最激烈的時分,果真有經天緯地之才,幹嘛不派往東線作戰?修大西洋壁壘和守株待兔坐等盟軍進攻這個事,德軍十個陸軍元帥中有十一個都可以幹。隆美爾至少存在著三個不足:在國防軍中的資歷和威望不足、與蘇軍的作戰經驗不足(乾脆沒有)以及大兵團作戰的指揮經驗不足。

而朱可夫被稱為二戰蘇軍「名將中的名將」,不能小瞧他的指揮能力和軍事綜合素質,網文中對於朱可夫只會以多勝少的宣傳是種誤解,那是因為蘇軍的單兵素質和單位戰鬥力在1944年之前仍不及德軍,質量的劣勢只能用數量來彌補。但這不代表朱可夫的能力不夠,他能夠像「救火隊員」一樣被先後派往列寧格勒、莫斯科和史達林格勒,顯然是史達林對其指揮能力的認可。

朱可夫


朱可夫有一個職務是古德裡安和隆美爾難以望其項背的,那就是1941年1月出任過蘇軍總參謀長,具備了戰略全局觀和組織協調能力,在基輔戰役進行中,他曾經強烈建議蘇軍西南方面軍撤過第聶伯河暫避德軍鋒芒,以圖再舉。然而史達林武斷地拒絕了這個正確意見,並且把據理力爭的朱可夫貶為預備隊方面軍司令員,而西南方面軍最後幾遭全軍覆滅65萬人被俘的慘敗,其實證明了朱可夫戰略眼光的清醒。

而在二戰德軍三大名將中,真正在戰爭爆發前後擔任過高級參謀軍官的,只有曼施坦因,他在擔任集團軍群參謀長之前,曾任陸軍總參謀部第一軍需長(副總參謀長),經過普魯士傳統的參謀業務培訓,其戰略戰役策劃能力毫無疑問是出類拔萃的。我們聽說過進攻西歐的《曼施坦因計劃》,可有聽過什麼古德裡安計劃和隆美爾計劃?至於古德裡安1944年的代總參謀長,簡直就是小鬍子的傳令兵,他根本不能勝任。

古德裡安


之所以有曼施坦因能力高於朱可夫的結論,是從史達林格勒戰役後期他調任頓河集團軍群開始,就與朱可夫成為了主要對手。這個時間點是1942年11月21日,然後一直到1944年3月30日被解職,曼施坦因在兵力完全劣勢的情況下,給朱可夫造成很多次和很大的麻煩,至少將德軍崩潰的時間拖延了兩年。如果不是小鬍子的瞎幹預和德國戰爭潛力的不足,天知道蘇軍幾時能反攻到柏林。

以下幾個戰例就足以說明問題:第一次是救援保盧斯集團軍的「冬季風暴」行動,曼施坦因居然指揮10幾個師的德軍,向朱可夫的83個師旅級作戰單位發起反突擊,一度接近史達林格勒包圍圈僅有48公裡的地方,儘管功敗垂成,也把蘇軍從上到下弄得非常緊張。然後是史達林格勒戰役獲勝後,朱可夫揮軍追殺,試圖一戰摧毀德軍南部防線。

隆美爾非洲軍像


這就是第二次,最具說服力的「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從1943年2月2日—3月3日,朱可夫以最高副統帥的身份指揮四個方面軍超過50萬大軍,攻擊曼施坦因殘缺的南方集團軍群20多萬人馬,在至少2比1的優勢兵力和戰場局面下,被德軍打得大敗。德軍以有限兵力轉入反攻後,大約粉碎了蘇軍52個師,俘虜75000餘人,並重新佔領哈爾科夫和別爾哥羅德,這恐怕是朱可夫軍事生涯中都不忍回顧的戰役。

第三次的庫爾斯克戰役,嚴陣以待的朱可夫還是在南線被德軍實現了突破,霍特的裝甲集團軍已經取得良好戰果,那正是曼施坦因南方集團軍群的進攻方向,所以也正是曼施坦因強烈反對中止戰役,因為他的進展最為良好。第四次的「切爾卡瑟包圍圈戰役」中,朱可夫判斷被合圍的胡貝第4裝甲集團軍一定向南方撤退,而曼施坦因卻巧妙地命令胡貝從西南方向逃出生天,高下立判吶。

曼施坦因像


也正是「切爾卡瑟包圍圈」戰役之後,曼施坦因由於屢次頂撞小鬍子而被解職,但是要注意,他是唯一一個並非因為抗命、或者作戰失敗給被解職的高級指揮官,甚至在被解職之前還得到了一枚勳章。這既是小鬍子對其能力的不得不肯定,也使朱可夫再沒有報仇雪恥的機會,之後德軍的東線戰場形勢就趨於崩潰了。

所以,儘管曼不群在回憶錄中有些甩鍋的言語,但戰場實踐仍然證明,他的指揮能力和用兵的機動靈活性,還是要比朱可夫高明一些。

曼施坦因在前線


相關焦點

  • 納粹三大名將之一,戰後審判時邱吉爾為他籌錢,朱可夫5個字評價
    1887年11月24日曼施坦因在柏林出生,他是德國納粹最負盛名的指揮官之一,與隆美爾和古德裡安,並稱為二戰期間納粹德國三大名將。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副官和師作戰科長,參加東、西兩線作戰。1934年任第3軍區參謀長。
  • 二戰十大名將,同盟國有六位將領入選,法西斯陣營也有四位上榜
    同時,還造就了一批天才式的頂級戰將,不管是同盟國,還是法西斯陣營,都擁有一大批軍事人才,他們的軍事才華,以及戰場上的表現也被後人所敬仰,不管是敵人還是對手,只要於你擁有出色的軍事才能,同樣可以受到世人的敬仰與尊敬。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二戰時期的十大名將。
  • 隆美爾元帥:二戰時期德軍名將,與古德裡安和曼施坦因齊名
    其軍銜也火箭般上升,從少將到中將,從中將到上將,從上將到擢升為陸軍元帥;戰後隆美爾被西方軍史學者認為是與古德裡安、曼施坦因齊名的納粹二戰三大名將。 波蘭戰役以後,希特勒滿足了隆美爾所提出的希望,指揮1個裝甲師的願望,遂成為德軍第7裝甲師少將師長,在德國國防軍中的起點不算低。
  • 二戰十大名將的上榜名單,應參考主要軍事強國的軍隊整體戰力
    蒙哥馬利 因此討論這個問題,還得去二戰時期幾個主要軍事強國的軍隊中落實名單,並且「名將」這個詞的定義還需要理性一些,所謂名將那必須是名聲在外,卻不代表軍事指揮能力的真實排名
  • 二戰中德軍三大作惡悍將——隆美爾,古德裡安,曼施坦因!
    今天我們來講一講二戰中的德軍三大悍將。 二戰期間曾任德國「非洲軍」司令、B集團軍群司令等職。隆美爾狡詐多變、大膽果敢。他的軍事指揮才能在入侵法國之戰中就顯露出來了,當時,他只是一名師長,他的部隊一路猛衝猛打,進展神速,大敗法軍,被稱為「魔鬼之師」。來到北非後,面對強大的英軍,他以坦克部隊迅速機動,突破對方防線,要麼欺騙,要麼猛攻,數次打得英軍措手不及,幾乎無喘息之機。他的軍隊一度進抵阿拉曼,迫近開羅,震驚了整個英國。
  • 朱可夫第一!
    以成功掩護敦刻爾克大撤退而聞名於世,由他所指揮過著名的阿拉曼戰役、西西里登陸、諾曼第登陸,為其軍事生涯的三大傑作。 二戰期間曾任德國A集團軍群參謀長、第十一集團軍司令、「南方」集團軍群司令等職。曼施坦因精通戰略戰術,聰明過人,反應機敏,有超人的軍事想像力,他被公認為德國陸軍中能力最強的指揮官。二戰爆發後,他協助倫斯德元帥指揮德軍迅速席捲波蘭,攻陷華沙。
  • 二戰中打仗最猛的十大名將,第1個日本軍官靠偷襲成名!
    二戰中打仗最猛的十大名將:埃裡希·馮·曼施坦因,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名將,德國國防軍中最負盛名的指揮官之一。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既精通戰略,又精通戰術的軍事指揮官之一,與隆美爾和古德裡安,並稱為二戰期間德國三大名將,並居首位。二戰中打仗最猛的十大名將:埃爾溫·約翰尼斯·尤根·隆美爾,德國的陸軍元帥,著名的軍事家、戰術家、理論家,綽號「沙漠之狐,帝國之鷹」。
  • 曼施坦因在二戰後曾擔任西德軍事顧問
    曼施坦因是德國著名軍事將領,與隆美爾、古德裡安並稱為三大名將,他們一方面是德國法西斯的幫兇,另一方面又有著出色的軍事指揮能力。二戰期間,曼施坦因被認為是德國陸軍最優秀的將領。對於各種戰術運用自如,曼施坦因具有極高的戰略天賦,擅長組織計劃周密的閃擊戰,曼斯坦因第一個主張陸軍建立突擊炮兵種,被譽為戰略天才。
  • 二戰名將錄——「閃電教父」曼施坦因
    埃裡希·馮·曼施坦因,原名埃裡希·馮·萊溫斯基,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德國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納粹德國德意志國防軍中最負盛名的指揮官之一。與隆美爾和古德裡安,並稱為二戰期間納粹德國三大名將。 曼施坦因生於柏林,1906年從柏林軍官學校畢業後在步兵團服役。1913年入軍事學院深造。
  • 二戰曼施坦因的最後一戰,依然讓蘇軍吃了大虧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德軍,雖然製造了無數災難,但單論其軍事素養,依然值得稱道,在二戰期間,德軍湧現出了許多優秀的將領,其中以曼施坦因、隆美爾和古德裡安最為有名。如果說隆美爾是戰術大師,古德裡安是防禦戰的王者,那曼施坦因可以說是一個真正的戰略家。
  • 朱可夫給胡貝的勸降信反而激發德軍鬥志,德軍突圍使蘇軍傷亡慘重
    朱可夫最失敗的一次戰役其實是1944年3月的「卡梅涅茨-波杜爾斯基」包圍戰,坐擁近200萬兵力的烏克蘭第一、第二方面軍沒能吃掉包圍圈裡的德軍第一裝甲集團軍,並且讓其幾乎全身而退,在戰術靈活性方面還是有點差距。而這一戰正是曼施坦因元帥的二戰謝幕之戰,他的繼任者莫德爾元帥也成功穩定住了面臨崩潰的南方戰線。
  • 盤點二戰八大名將,日本的山本五十六位列第八,德國有三人上榜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歷史上波及範圍最大,牽扯國家最多,死傷人口最多的戰爭;但是這也是無數軍事天才們夢寐以求的世界,在這個時期內,誕生了無數驚才絕豔之輩,稱之為數不勝數也毫不為過,現在盤點下二戰時期八大名將。TOP、8 山本五十六山本五十六1916年畢業於日本海軍大學校,曾於1919年到1921年在美國哈佛大學學習。
  • 世界二戰中最能打的十大名將有誰?
    世界二戰中最能打的十大名將有誰? 1、朱可夫 2、彭德懷 3、薛嶽 4、蒙哥馬利 5、麥克阿瑟 6、巴頓 7、隆美爾 8、曼施坦因
  • 二戰頓涅茨行動,為何曼施坦因玩的是心跳,瓦圖京玩的是大意?
    在二戰名將曼施坦因指揮的戰役中,多數都以面對面硬碰硬著稱,唯有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他用半個月時間想出了奇招,居然在蘇軍兵力5:1的不利局勢下,反攻得手,重新從蘇軍手裡奪回了哈爾科夫,為德軍東線戰場爭取到了將近一年的時間。那麼,曼施坦因是如何做到這些的呢?
  • 二戰時德軍著名將領曼施坦因,戰功赫赫為什麼還會被撤職?
    李三萬 摘要:二戰時德軍著名將領曼施坦因元帥,在戰爭初期建立了赫赫戰功,為什麼在戰爭後期還會被希特勒撤職? 二戰時德軍著名將領曼施坦因元帥,在戰爭初期建立了赫赫戰功,為什麼在戰爭後期還會被希特勒撤職?
  • 二戰蘇德戰爭,朱可夫使用人海戰術為何遭人質疑?打贏才是硬道理
    朱可夫被稱為二戰第一名將,還被稱為蘇軍的「救火隊長」。但為何每次戰役中蘇軍傷亡的人數比敵人還多?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地看,就蘇德戰爭來講,蘇軍與德軍的裝甲快速打擊對抗,既沒裝甲優勢又無防禦優勢,如果兵力優勢再沒有,朱可夫如何打贏德軍呢?從這個層面講,打贏才是硬道理。一方面,朱可夫指揮的戰役常常是臨危受命,他是依靠打贏信心和決心贏得戰爭。
  • 庫爾斯克戰役:二戰最經典「坦克會戰」,從此希特勒一蹶不振
    庫爾斯克戰役是德軍在史達林格勒戰役後為奪回戰場主動權發動的戰役,是蘇德戰爭軍事上的根本轉折,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德戰場的決定性戰役之一,也是二戰最大規模坦克會戰。 蘇聯參戰1910361人 ,德國參戰912460人,蘇軍損失80萬人、坦克6000輛、火炮3000門、戰機1600架,德軍損失50萬人、坦克1500輛、火炮5200門、戰機1000架 。主要指揮官朱可夫、弗裡茨·埃裡希·馮·曼施泰因等。
  • 德軍對手強大,將領們缺乏計策,曼施坦因一頓飯定乾坤
    德軍的這一作戰計劃因為穿越複雜地形以及暴露軍隊兩翼而充滿風險,但最終的成功卻讓德國幾乎在沒有任何實質消耗的情況下取得了一場本來極有可能會失敗的戰爭。這一堪稱戰爭史奇蹟的戰爭計劃,是德國軍事家曼施坦因所提出,所以又稱為「曼施坦因計劃」。這個計劃改變了二戰的進程,德國吞併法國之後,開始有了挑戰全世界的能力。
  • 德國三大名將:隆美爾重情懷,曼因斯坦身份高貴,古德裡安霸氣!
    說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德軍將領,不少人會馬上想到隆美爾,古德裡安,曼施坦因這三位名將。這三位在戰術戰略上表現出了指揮上的超強能力,而喜歡這三大名將的人也不在少數。「職業軍人」曼施坦因:而另外一大名將曼施坦因身世顯赫,興登堡是他的小姨夫,作為從小就接受專業軍事培訓的曼施坦因,在戰略大局上有著超出常人的意識,不論是進攻法國的「曼施坦因計劃」,還是東線的塞瓦斯託波爾戰役以及哈爾科夫反擊戰,都讓和他同時代的將領黯然失色。
  • 二戰五大軍事天才,個個戰功卓著,希特勒未上榜,第一沒有爭議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在此期間湧現出了無數的名將。他們的存在,使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跌宕起伏、險象環生,讓每一場戰役都充滿了智慧的結晶。接下來我們就看看二戰中最牛的軍事天才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