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克裡米亞戰役,曼施坦因少有攻堅戰,看曼帥如何一戰成名 下

2020-12-18 騰訊網

反攻刻赤半島:曼施坦因面對三倍於己的蘇軍,採用戰術欺騙,出其不意進攻蘇聯南部防區,切斷蘇聯後路,完成對蘇軍17萬人的大殲滅

戰場上出現了難得的平靜,但是這預示著一場更大的風暴的來臨。蘇聯也派出了大量的援軍,僅在刻赤半島兵力就增加到了3個集團軍將近17萬人。2月27日佔絕對兵力優勢的蘇聯率先發動了大規模反攻,由於德國良好的偵查和情報,挫敗了蘇聯的幾次攻勢。不死心的蘇聯又在3月13日,集結了8個師另加2個坦克旅發動進攻,同時作戰地點在刻赤半島的最窄的腰部,蘇聯兵力優勢根本展不開。

血戰刻赤半島

但是此時曼施坦因期盼的援軍終於到了,第22裝甲師和第28輕快師以及德軍鼎鼎大名的第8航空隊,德國的新作戰力量給了蘇聯迎頭痛擊,雙方戰鬥的異常激烈,激戰到4月11日,蘇軍的最後一次反攻作戰失利了,丟掉了大批裝甲車輛後,蘇軍退到了刻赤半島的北部地區。曼施坦因經過艱苦的防禦作戰後,終於贏來了戰場上的主動進攻權。

曼施坦因的援軍終於趕到

此時先看一下戰場兵力對比,德軍只有5個步兵師1個裝甲師,羅馬尼亞2個步兵師和1個騎兵旅。蘇聯軍隊在刻赤半島有17個步兵師3個步兵旅2個騎兵師又2個騎兵旅和4個裝甲旅。雖然兵力嚴重佔劣勢,曼施坦因卻成竹在胸,制定好了自己的進攻計劃。

蘇軍在刻赤半島的防禦體系是,在南部建立了堅固的工事,但只放了20%的兵力,因為他們知道德軍的裝甲力量不足,無法突破堅固的防禦,如果德軍在這裡進攻將損失慘重。

同時由於曼施坦因的戰術欺騙,頻繁的北部地區調動部隊,使得蘇軍誤以為他的主攻方向在北部,所以在北部蘇軍集結了80%的兵力,併集結了大量的作戰預備隊,但是由於刻赤半島狹窄的地形限制,將近一半的部隊無法展開部署。

曼施坦因的作戰計劃:此時的曼施坦因以3個師的優勢兵力進攻蘇軍南部戰線,然後用第22裝甲師穿越蘇軍南部地區工事,整個30軍猛烈攻擊蘇軍重兵集團後方,並與42軍合圍刻赤半島北部的蘇軍,為了幹擾蘇軍的判斷,曼施坦因還命令一支德軍部隊準備在蘇軍後方實施登陸作戰,此外這次德軍的攻勢還得到了著名的第八航空隊的支援。

德軍重奪刻赤半島

容克-87斯圖卡轟炸機狂叫著衝向了蘇軍部隊,幾個小時後蘇軍的南線就被德軍攻破並佔領,隨後德軍猛插蘇軍背後,將刻赤半島的蘇軍全部包圍在一個狹小的區域,蘇聯人自然也不會坐以待斃,多次拼死抵抗試圖突圍,但是曼施坦因又命令炮兵用各種輕重火炮向仍在頑抗的蘇軍進行猛烈的轟擊,最終德軍徹底佔領刻赤半島,蘇軍被俘17萬人,被繳獲火炮1325門,坦克362輛,曼施坦因戰術運用得當、作戰計劃縝密精湛,官兵訓練有素,促使這場以弱勝強的大勝。

第二次要塞攻堅戰:吸取經驗,在集中絕對優勢火力掩護下,險中求勝,從所有人都不敢攻打的要塞正面偷襲要塞

德軍攻克刻赤半島後,德軍士氣高漲,同時要塞已成一座孤城,但是考慮到要塞的堅固,蘇軍抵抗頑強,曼施坦因並沒有急於進攻,直到等到了他夢寐以求的大量火炮,曼施坦因將整個11集團軍的火炮都搬了出來,甚至南方集團軍群也為他提供了重炮,這次作戰德軍至少動用了230個炮兵連,甚至連德國800mm口徑的「多拉」重炮也拉到了前線,在整個蘇德戰場期間,也沒有那次戰役所用的炮兵力量能與這次攻堅戰相比了。

多拉重炮

1942年6月7日總攻開始了,德國的火炮和空中打擊對要塞進行無情輪番轟炸,雖然蘇軍損失很大,但是蘇軍仍然表現出了頑強的戰鬥力,他們甚至還對德軍展開了瘋狂的反擊,凡是蘇軍陣地都出現了慘烈的白刃格鬥和肉搏戰,蘇軍經常打到不剩一個人為止。經過數天的血戰,德軍終於從要塞北面攻入了要塞,到6月26日,要塞外圍陣地全部被佔領,蘇軍退入要塞內層防線繼續抵抗。

曼施坦因圍攻塞瓦斯託波爾要塞

佔領外圍後,曼施坦因立即趕到要塞外圍一個非常好的制高點,曼施坦因觀察戰場地形後突發奇想,曼施坦因決定從塞瓦斯託波爾灣的水面上對要塞進行正面攻擊,這樣定能取得「出敵不意、攻敵不備」的戰果,雖然大部分人都反對這個方案,因為要塞正面的水面都被要塞火力覆蓋,即使度過水麵,岸上的道路只有狹窄的小道,而且小道還在蘇軍火力封鎖下。但是曼施坦因堅持認為,正因為認為不可能,才能打蘇軍措手不及。

炮火覆蓋下的塞瓦斯託波爾要塞

為了掩護德軍進攻意圖,第八航空軍對要塞進行了不間斷的轟炸,然後經過充分準備後,在兩翼部隊的掩護下,德國的突擊隊在夜幕和轟炸的雙重掩護下,悄悄登陸上岸從正面攻入了要塞內部,一舉成功拿下要塞。

至此歷時9個月的克裡米亞戰役宣告結束,德軍共俘虜蘇軍45.5萬人,各種火炮3577門,坦克1153輛,而德國僅付出了5.21萬人的傷亡代價。曼施坦因也因這次戰役作戰成功被晉升為德國陸軍元帥。

結語

整個克裡米亞戰役期間,依靠著曼施坦因的三番五次神操作,先是冒險從第聶伯河撤回大量主力,集中優勢兵力鼓舞士氣第一次拿下克裡米亞半島,然後在進攻第一次要塞失利後,冷靜分析,果斷撤出刻赤半島的兵力,穩住防線,在援軍的支援下,以艱苦頑強的防禦守住蘇聯紅軍絕對優勢兵力的進攻後轉入反攻。以戰術欺騙,從刻赤半島南部突破蘇軍防線,完成大包圍,一舉殲滅17萬蘇軍,自此克裡米亞半島大局已定剩下的要塞進攻就是時間問題。第二次進攻要塞時吸取教訓,準備充足後發動進攻,以絕對優勢火力轟擊要塞,然後從敵人認為不可能進攻的要塞正面水面上奇襲要塞,完美收官。總之曼施坦因冷靜分析,戰術應用得當、善於把握戰機、敢於險中求勝,同時上下齊心,才艱難獲得了克裡米亞戰役的勝利。

相關焦點

  • 哈爾科夫戰役:曼施坦因元帥的傑作,阻止了蘇軍的大反攻
    德軍在哈爾科夫的勝利,讓曼施坦因元帥穩定了南方集團軍群的陣地,暫時避免了東部戰線大崩潰,曼帥個人贏得了偉大統帥的名聲。從整個蘇德戰爭的進程來看,哈爾科夫戰役,是德國在戰略上的轉機,使得德國南方戰線穩定下來,避免了全線崩潰的局面,至少讓希特勒政權多苟延殘喘了兩年以上。
  • 蘇軍同時發起哈爾科夫和頓巴斯兩場戰役,曼施坦因為何不2選1?
    那麼,曼施坦因明知蘇軍有幾倍於己的優勢,為何不提前收縮戰線作重點防禦呢?首先,從庫爾斯克繼續作戰,到蘇軍發動第聶伯河戰役,曼施坦因是自嘗苦果戰爭就像是連環套,誰都不知道下個戰場在哪裡;戰場又像個催命符,誰都不知道下一刻子彈會從哪個方向射來。
  • 德軍最成功的反擊戰,曼施坦因高光一戰,名聲極大意義有限
    這時如何應對,德軍高層大致有兩種意見。一是大踏步撤退,保存剩餘兵力,進行修整後再伺機決戰。二是原地固守,擋住蘇軍攻勢,哪怕戰至最後一人。曼施坦因的反擊,可以分為兩部分。首先是主動進攻,擊潰蘇軍深入過遠的前鋒。德軍通過情報掌握了蘇軍的薄弱點,從2月19日到3月6日這段時間,孤軍深入的蘇軍第6集團軍被擊潰,第3坦克集團軍也在黨衛軍骷髏師和帝國師的進攻下遭到重大打擊,蘇軍防線出現一個巨大的空隙。
  • 庫爾斯克戰役中,曼施坦因不同意停止攻勢,按照他的設想能成功嗎
    曼施坦因是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著名將帥。他被德國的軍人奉為戰略家,說是可以改變二戰命運的人。這主要是因為他提出的作戰方案,取得了法蘭西戰局的勝利。而在蘇德戰場上,他又屢建奇功。曼施坦因最終由於攻下蘇聯著名的要塞塞瓦斯託波爾而晉升為元帥。但是,在軍迷中,曼施坦因還有個綽號叫做「曼不群」。
  • 二戰法國戰役,鐮刀計劃多人反對,曼施坦因如何排除阻撓受到重視
    一方面,二戰開始,德軍高層並不看好曼施坦因。在德軍高級將領中,古德裡安、隆美爾和曼施坦因三人是戰後被人們評價為德軍的三駕馬車,但在戰前他們三人並不在軍中佔有很高地位,除了古德裡安創建的閃擊戰理論得到部分人推崇以外,曼施坦因和隆美爾都是在法國戰役中才開始走向戰爭舞臺,從而被世人熟知。
  • 二戰時德軍著名將領曼施坦因,戰功赫赫為什麼還會被撤職?
    10多歲就入伍的曼斯坦因,在軍隊中度過了幾乎整個人生。二戰開始前,他擔任任南方集團軍司令龍德施泰特的參謀長,閃擊波蘭的計劃,就是在他的主持下制訂的。 雖然蘇德兩國籤署了互不侵犯條約,但曼施坦因知道,德蘇之間必有一戰。在德國沒有完全準備好之前,也就是沒有徹底拿下英國、真正徹底解決歐洲西部、南部的問題之前,是不適合對波蘭開戰,因為這樣會導致德國直接面對蘇聯,有發生兩面作戰的後患。德國和蘇聯之間,那時還需要有緩衝區。但他還是制訂出了堪稱經典的作戰計劃。波蘭戰役大勝後,曼施坦因又參與了制訂進攻法國的計劃。
  • 曼施坦因指揮的哈爾科夫反擊戰對蘇軍的打擊有多嚴重?
    原本,不少人認為蘇聯有了喘息的機會。可要人想不到的是,哈爾科夫反擊戰要蘇聯陷入了被動局勢中。史達林格勒戰役,蘇聯以慘痛代價獲得勝利,這要蘇聯有了短暫修整機會,可蘇聯統帥部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想乘勝追擊,趁機收復哈爾科夫等失地。
  • 二戰頓涅茨行動,為何曼施坦因玩的是心跳,瓦圖京玩的是大意?
    在二戰名將曼施坦因指揮的戰役中,多數都以面對面硬碰硬著稱,唯有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他用半個月時間想出了奇招,居然在蘇軍兵力5:1的不利局勢下,反攻得手,重新從蘇軍手裡奪回了哈爾科夫,為德軍東線戰場爭取到了將近一年的時間。那麼,曼施坦因是如何做到這些的呢?
  • 曼施坦因的巔峰之戰,克裡米亞半島戰役,決戰塞瓦斯託波爾
    而在二戰中,它更是經受了最為嚴酷的考驗,在曼施坦因所率領的德軍圍攻了250個日夜後,終告陷落。此戰也可謂曼施坦因的巔峰之作。今天,我們就回顧這場戰役,看看曼施坦因要如何奪取這裡。 一.兵臨城下 1941年9月下旬,德國南方集團軍群在希特勒的命令下,直徑向蘇聯克裡米亞半島席捲而去。
  • 二戰頓巴斯戰役,第6集團軍再遭圍殲,曼施坦因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發生於1943年8月份的蘇德戰爭頓巴斯戰役,是對曼施坦因軍事指揮生涯的一次重大考驗。由於德軍重新組建的第6集團軍再次遭到蘇軍圍殲,致使曼施坦因叫天不應叫地不靈,甚至冒著違抗軍令的危險下令撤退。那麼,頓巴斯戰役,曼施坦因為什麼沒有再創奇蹟,打出超常水平呢?
  • 《權遊》中的四大經典戰役:小惡魔一戰成名,最後一戰慘烈
    在《權遊》的歷史上,發生過很多次的經典戰役,「黑水河之戰」讓小惡魔一戰成名,而最後一次的「北境之戰」堪稱慘烈,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下《權遊》中的四大經典戰役。艱難屯之戰這是雪諾第一次夜王。在這次戰鬥中,守夜人完敗。面對強大的夜王,雪諾帶領的守夜人毫無招架之力,異鬼越殺越多,死去的守夜人也漸漸變成了敵人,夜王冷酷的外表下,輕輕一抬手,把這場戰役變成了碾壓局。
  • 德國入侵西歐,差點重蹈一戰覆轍,被邊緣化的曼施坦因做了什麼?
    德軍滅了波蘭後,向英法提出了和平建議,當然被英法拒絕,希特勒認為必須進攻並消滅法國,否則一旦英法聯軍進攻德國,蘇聯很有可能在背後捅德國一刀。德國的陸軍總司令布勞希奇等高層反對進攻法國,認為德國的力量還不夠,西進一定會失敗的。可是在希特勒強大的壓力下,不得不拿出一個進攻方案,代號為黃色方案。
  • 二戰頓巴斯戰役,蘇軍為何48小時就把曼施坦因打求援了?三面受敵
    曼施坦因被譽為蘇德戰場德軍的智多星,多次挽救德軍於危難之中。但在1943年8月份的第二次頓巴斯戰役中,他率領的南方集團軍群,卻難敵蘇軍西南和南方兩個方面軍的進攻,最終丟掉了德軍極力防禦的頓巴斯重要工業區和能源基地。那麼,同樣是兵力懸殊、德軍處於背水一戰的處境下,曼施坦因使用相同的手段,取得了第三次哈爾科夫的勝利,為什麼在頓巴斯戰役中失靈了呢?
  • 只有曼施坦因
    而在二戰德軍三大名將中,真正在戰爭爆發前後擔任過高級參謀軍官的,只有曼施坦因,他在擔任集團軍群參謀長之前,曾任陸軍總參謀部第一軍需長(副總參謀長),經過普魯士傳統的參謀業務培訓,其戰略戰役策劃能力毫無疑問是出類拔萃的。我們聽說過進攻西歐的《曼施坦因計劃》,可有聽過什麼古德裡安計劃和隆美爾計劃?至於古德裡安1944年的代總參謀長,簡直就是小鬍子的傳令兵,他根本不能勝任。
  • 二戰蘇德戰爭,曼施坦因為何也挽救不了東線失敗的命運?回天乏術
    首先,曼施坦因是在二戰中成長起來的將領,重用他需要一個過程曼施坦因、古德裡安和隆美爾,被稱為二戰德軍的三駕馬車,有他們三個在的戰役都會有精彩故事發生。而他們中尤其以曼施坦因的才能格外突出,不僅他指揮的戰鬥堪稱經典,而且他也是二戰中成長最快的將領之一。
  • 「曼施坦因方案」實施成功之啟示:兵者,詭道也!
    對於進攻西歐方案,德軍最高統帥部決定走1914年法德戰爭的老路子,並把日期定在了1939年11月12日,但由於有多名軍官反對,再加上天氣原因,進攻日期一度被推遲到1940年1月10日。在決定發動進攻前,希特勒突然想起之前看到過的「曼施坦因計劃」,於是,該計劃的提出者埃裡希·馮·曼施坦因得到了希特勒接見。曼施坦因最終使希特勒相信,只有他提出的方案才是德國可以取得陸戰全面勝利的唯一方案,其他方案都是權宜之計。
  • 曼施坦因為何能在史達林格勒戰役後反敗為勝,挽救德軍全線崩潰?
    希特勒的瘋狂和固執能取得進攻的出其不意和大膽合圍,但是在戰略防禦上肯定是一敗塗地,曼施坦因只是改變了德軍戰略防禦的僵化和死板,在兵力弱勢下採用大規模機動作戰,各個擊破。但是對於整個戰爭還是作用不大,無法真正的反敗為勝。 也可以這樣說,哈爾科夫戰役是南部德軍在當時條件下所能爭取到的最好結果,一定程度上扶大廈於將傾,拯救了東線德軍,阻止了全線的崩潰。
  • 二戰蘇德戰爭,曼施坦因兩戰列寧格勒,為何都是無功而返?
    首先,第一次進攻列寧格勒,曼施坦因位卑職低,他的建議得不到重視曼施坦因在德國閃擊蘇聯之前,已經在德軍中很有名氣了,這主要是他在進攻波蘭戰役時,就已經是南方集團軍群參謀長,尤其是在進攻法國的戰役中,因他提出的「曼施坦因計劃」,為德軍成功繞過馬其諾防線名聲大噪。
  • 二戰庫爾斯克戰役,曼施坦因如果先進攻羅斯託夫會贏嗎?輸得更快
    1943年7月5日,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群正式打響庫爾斯克戰役,但這場被希特勒寄予厚望的東線坦克大決戰,並沒達到德軍預期的效果。不僅仗打成了虎頭蛇尾,還讓曼施坦因把4個月前奪回的哈爾科夫又還給了蘇軍。一些人認為,如果希特勒按照曼施坦因當初的想法,先進攻羅斯託夫然後再包圍庫爾斯克突出部,德軍就會打贏這場戰役。事實真是這樣嗎?
  • 是什麼戰役,讓二十歲出頭的張學良一戰成名,家喻戶曉?
    戰爭打響後,總體來說奉軍戰敗,西路軍張景惠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東路軍雖然其他兩個梯隊也打敗了,但張學良所在的梯隊不但沒打敗,還打了勝仗,讓人刮目相看,就連以前看不起張學良覺得他太年輕的老將們也心服口服,那年張學良才22 歲,這場戰役讓初出茅廬的他小有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