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法典剛剛規定離婚設置冷靜期,這邊就有人急著要離婚了;
1月2日,貴州遵義,一位準新郎因購買的內衣不合新娘的尺寸而迎親遭拒,最終雙方家人吵鬧動手,新娘當即決定離婚。
結婚是件喜慶事,都說即將離開家的新娘是臉上在哭,心裡在笑;對於情侶而言,巴不得趕快成為一家人;
兩人認識三年時間,2019年確定關係,2020年12月30日登記結婚;
如果不願意,可以趁早散夥,可以不用結婚;
哪會因為一件內衣就大動肝火,閒的沒事幹?
吃瓜群眾只看到了內衣尺寸過小,意味著新郎家裡要給新娘立規矩,給你穿個小鞋,給你點顏色瞧瞧,嫁過來以後不要太放肆;
其實不是。
其實是長久以來的積怨,彼此內心的不滿,到了迎親這一天,在這個特殊日子裡又再一次的發生類似的衝突,把雙方的憤怒一下子拉升到極點;
積怨就不受控制的爆發了。
(2)
一個有心要娶親,一個有心要嫁人,迎親隊伍都來到家門口了,就真的因為內衣尺寸就索性不嫁了?
沒有這樣的人,只有誤解才是根源;
而誤解怎麼產生的?
來自於長期接觸下來產生的隔閡,埋怨,雙方誰也從未主動化解過,日積月累,彼此對對方的成見都很深,已經不是簡單溝通就能解決的。
內衣買小了,可能是出於疏忽,可能是買的人不懂尺寸,當然也不排除買的人是刻意的,借著買內衣存心給新娘點下馬威;
但是,新娘接到不合身的內衣時,她的直覺解讀,不是對方的疏忽,不是對方不懂尺寸搞錯了,而是確定對方在給自己立規矩,給自己點顏色瞧瞧;
在舊有宿怨的裹挾下,再帶著這樣的解讀,新娘還能平靜面對嗎?
任何人都做不到。
人是一種群居型動物,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選擇了群居才是最好的生存方式;
所以人類的大腦要以更適應社會的方式來發展,我們對於身邊環境中的人和事情極其敏感,產生反應;
另外,人類的大腦神經系統的特點是不擅長邏輯推理,而擅長從周圍環境中去感受,然後理解,得出結論。
這些人類固有的本質特性,讓絕大多數人都會輕易的依照感受去臆想,對號入座;
喜歡一個人,就覺得他說的一切都是對的;討厭一個人,他的每一個動作表情都很討厭;
一旦兩人發生了不愉快和矛盾,我們很容易把對方錯誤歸因,潛意識裡會執著的認為他就是這麼想,這麼做的,然後覺得委屈憤怒;
矛盾和誤解就會進一步加深。
這就像在職場中,當自己與某個同事有了些隔閡和不滿以後,只要自己在工作中遇到一些麻煩,會首先想到是那個人故意給自己出難題,是那個人在針對自己,是那個人在背後使壞。
(3)
成熟人格,獨立能力好的人,結婚只是兩個人的事;
而不成熟的人,沒有獨立能力的兩個人,結婚是兩個家庭的事;
各自身邊的親戚長輩,看到自己這一方受委屈了,為了顯示自己的立場和態度,會不假思索的把對方往惡毒面解讀,會從一個普通的現象中解讀出一百個惡意;
人多嘴雜,幾個人在中間煽風點火,怒火越燒越旺,水越攪越渾;
最後一發不可收拾。
(4)
老婆和自己的媽合不來,怎麼辦?
這是小夫妻經常遇到的一個棘手矛盾。
和稀泥,搞平衡,並不能解決問題,只是暫時掩蓋了問題,還需要新郎有極高的情商處事能力。
真正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弄清楚:這是誰的家?誰說了算?
如果是婆婆說了算,小夫妻只是依附在公公婆婆的大家庭下生活,那麼新娘就有必要考慮好:自己和婆婆合不來怎麼辦?
自己是該忍辱負重或者忍氣吞聲,低眉順眼的生活;還是該累積獨立能力,爭取有一天脫離婆婆的大家庭庇護;
自己有沒有這個膽量,有沒有這種意願?
而如果是小夫妻做主角,那麼婆婆就不要插手管太多,退居二線,幫忙照顧孫子,有時間多去跳跳廣場舞。
這個定位搞明白了,各自按照自己的角色來行事,矛盾就自然化解。
離婚設置了冷靜期,其實結婚才更需要冷靜期;
冷靜的想清楚在新家裡的定位和角色,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如果不想要,這個婚就寧肯不結。
結婚太容易,而離婚很難,要經過幾個程序,幾個階段,耗費時間,精力和感情;
結婚不是兒戲,不僅要有感情,還要承擔責任;
責任事大,沒想好這個問題,還是先一邊待會兒,冷靜冷靜再說。
(作者:韓楓,華東師範大學/法國裡昂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歐美企業人力資源總監,如果你看了這篇文章想要告訴我你的想法,歡迎留言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