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唯一認證 釣魚 公眾號
打造專業的釣魚社群,提供全方位的釣魚技巧
有不少釣魚人總是喜歡跟人炫耀:「你看,我這抬竿肯定中魚……中魚率很高吧!」其實說這些話的絕大部分都是新手,如果細心觀察一些老釣魚人,你就會發現他們的中魚率其實並不高,甚至有時候會十竿九空,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新手看重的是中魚率,而高手則更看中頻率。我們不妨來算一筆帳,假設在同樣的時間裡,新手抬竿3次,並且3次全部中魚,那麼最多也只能釣到3條魚。而高手抬竿10次,即使中魚率只有50%也能釣5條魚,並且剩下的5次抬竿還能起到補窩的作用,只要這樣持續一段時間,高手窩子裡的魚一定比新手窩子裡的魚要多。
這就是為什麼新手總感覺越釣越慢,沒釣到幾條魚就會停口,而高手卻能夠越釣越快,窩子裡的魚也越釣越多,連竿上魚能持續很長時間。
除了抬竿換餌頻率之外,補窩頻率也是新手釣友的一大硬傷。有很多新手釣魚人打窩比誰都急,補窩比誰都慢。此話怎講?不少新手到達釣點之後二話不說先打窩,而且窩子一定要重,至少5個大球起步,就好像早10分鐘打窩能多釣幾十斤一樣。
結果等調漂找底完成之後才發現水底下有雜物,頻繁掛底,沒辦法,只能換位置,之前打下的幾斤窩料全部餵魚了。即便是打窩成功,把魚誘進了窩,連竿上魚的時候也會非常專注,一心只想享受連竿的快感,哪裡還記得要補窩這件事,於是很快就停口,然後就是收拾東西回家了。
但是高手釣魚卻是另外一番場景。到達釣點之後高手不會著急,甚至不會急於搬東西下竿,初次垂釣的地方他們一定會四處走走看看,如果有其他釣魚人已經開始垂釣,高手們會站在他們身邊仔細觀看,直到把各種信息全部了解清楚後才會不慌不忙的開始搬東西。
上來之後一定是首先調漂找底,如果水深不合適或者掛底則馬上換位置。剛開始的時候高手不會選擇馬上打窩,而是會掛餌試著釣十分鐘到二十分鐘,看看小雜魚多不多,有沒有鰱魚等等,直到把基本的情況都摸清楚之後才會開始打窩。在發現有魚大量進窩之後,連竿上魚的同時也一定會高頻率補窩。
所以,抬竿換餌的頻率以及補窩的頻率可以說是新手與高手之間最大的區別。當然,並不是說在任何時候都需要保持較高的頻率。在專攻大魚的時候就應該保持較慢的頻率,因為大魚更加警惕,頻繁的拋竿入水容易對大魚造成驚嚇。
放慢頻率並不意味著不補窩或少補窩,在釣大魚時由於調釣相對比較遲鈍,所以能夠屏蔽很多小雜魚鬧鉤的信號,但是小雜魚依然會大量消耗窩料,因此及時的補窩並且使用粗顆粒的窩料讓小雜魚難以入口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窩點裡始終有多餘的窩料,從而誘大魚進窩。
關注後
每天看釣魚技巧、釣魚視頻
和眾多釣友一起相互交流
訂 閱 釣魚
長 按 二 維 碼
識 別 圖 中 二 維 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