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鐺響,提竿卻沒魚?這幾種原因最常見,玩海杆必備知識

2020-12-06 小飛的釣魚閣

釣魚有許許多多的玩法,有人喜歡臺釣,享受看漂抓口的樂趣;有人喜歡筏釣,體驗短竿細線釣大魚的刺激;也有的人喜歡打海竿,為的是既悠閒自在,又能輕輕鬆鬆把大魚釣起。

我老家魚資源並不怎麼好,但玩海竿的卻不少,很多人都是在江邊搭個棚,然後支幾根海杆,掛上鈴鐺後坐棚裡聽著小曲喝著茶,一待就是一天。有的時候聽小曲太過投入,連鈴鐺響都沒注意,可能還需要旁邊釣友提醒一下他才從棚裡急急忙忙跑出來。這類人多半是上了年紀的老者,出來釣魚也不全為了魚,打發打發時間,娛樂放鬆一下才是真的。再說回到海竿釣魚,他們有的時候是真的因為聽小曲太投入才沒注意鈴鐺響,但有的時候就算聽到了,他們也懶得起身,或者只是慢悠悠地走過去看一看。

你以為他們是年紀大了身體不聽使喚嗎?錯了,這其實是長期玩海竿積累的經驗,知道哪些口不用管哪些該提竿。不像有些剛玩海竿的釣友,一聽鈴鐺響就激動的不得了,馬上起竿刺魚,結果拉一次空一次,釣到懷疑人生。

海竿釣魚並沒有你想像中那麼簡單,不是鈴鐺響就該起竿,起竿就能中魚的咱們玩臺釣的時候經常會碰到假口,就是那種浮漂出現頓口、拉黑,提竿卻不中魚的現象,可能是小魚在鬧,也有可能是大魚蹭線。海竿相對於臺釣來說要鈍很多,所以可以幫助我們過濾很多假信號,但這並不代表每次鈴鐺響都是大魚咬鉤了。臺釣中,浮漂出現動作我們稱之為「口」,而玩海竿時鈴鐺響則為口;臺釣有假口,海杆也有假口,原因不止一個,可能是小雜魚也可能是大魚撞到了線或是沒有完全把鉤吞入。

所以玩海竿第一個要注意的是,聽到鈴鐺響切勿太過激動,等一等,如果鈴鐺連續響或者竿稍壓彎、跳動,那這時起竿成功率會高很多。包括你用海杆釣鰱鱅時也一樣,釣鰱鱅一般是花籃配阿波,不要看花籃一點動就起竿刺魚,多等一會兒,魚會把漂拖走的。

玩海竿時,無論你是用串鉤、爆炸鉤還是飛鉤,都要經常檢查魚鉤的鋒利度,這也會導致空竿魚鉤在釣魚中非常地重要,尤其是釣大魚每個步驟都要做好,拋竿這種垂釣方式由於是被動刺魚,即魚在吃鉤後轉頭離開會自動被鉤子鉤住,這與臺釣時主動刺魚(魚一吸入餌浮漂就有動作,我們提竿後魚鉤才掛住魚唇)是有區別的。

所以如果你的鉤子不鋒利,第一下刺魚的時候可能就沒刺牢,等你聽到鈴鐺響,跑過去提竿時,魚已經吐鉤離開,就算還沒吐鉤,也可能拉脫。像飛鉤、爆炸鉤或者花籃,這幾種釣組鉤子距離很近,魚在吃鉤、掙扎時,可能會被好幾個鉤子同時刺中,那麼你一兩個鉤子不鋒利可能照樣能把魚釣起。但是串鉤就不一樣了,鉤與鉤分得較開,一魚吃一鉤,那此時魚吃的這個鉤不鋒利,跑掉的概率就很高了。既然提到了鉤子,順便也說下鉤子的大小,一般情況下鑑於海杆釣法比較鈍的特點,故鉤子需要稍微大一點(本身也是針對大魚)。大鉤不容易吞入但同樣也不容易吐出,咱們使用較大鉤子時,你只要聽到鈴鐺響不急於收杆就行,我一般常用的是10~12號的伊勢尼,如果你釣的魚小,也可以用8~10號的。串鉤釣鯽魚可以小一點,用六七號的伊豆(冬天可以再小一二號)。

玩海杆時鉛坨大小要注意,過大過小都會產生問題鉛坨應該配多大,這個不好說,因為它和你釣點的水深、走水的程度、所釣魚的個體以及魚竿的硬度等都有關。

隨便舉個例子,比如說竿子很細很軟,那鉛坨就不能太大,否則竿子吃不消,硬拋可能折斷竿稍。但鉛坨要是小了也不行,第一是有可能繃不緊線,會錯過很多口,也有可能導致空竿。鉛坨小為何會跟空竿有關呢?前面已經說了,海杆遠投釣法屬於被動刺魚,魚把鉤餌吃進嘴的瞬間鈴鐺往往是反應不出來的,只有等它含著鉤餌擺頭、遊動時,鈴鐺才會響。那如果你的鉛墜比較重,那麼魚一擺頭就會有很大的阻力,魚鉤可能瞬間就刺進去了,如果鉛墜很輕,魚一擺頭輕鬆就把鉛墜拖動,那鉤子就刺不深。不知道我這麼說大家是否能理解。如果你的配重合理,這裡還有一個建議,就是不要把杆子豎得很直,線也沒必要繃得太緊,尤其是當魚的活性不好、或比較狡猾的時候,這時你壓低竿稍、不把線繃的很緊,假信號就沒那麼多,魚也能更好地把鉤餌吃進嘴。

串鉤還要特別注意一下,因為串鉤鉤與鉤之間分隔較遠,你的魚竿要是筆直的,上面兩個鉤就離開水底很高,線繃得太緊也不太利於魚吃餌。冬天用岸筏竿配合串鉤蚯蚓釣鯽魚、昂次,我都是直接把筏竿平放在地上,稍微斜放一點,讓竿稍有個彎曲度就行了。

海杆垂釣時需不需要大力刺魚?如果你刺的太大力,也有可能導致空竿或者中途跑魚我玩海竿比玩臺釣更早,但一直以來我提竿時都會習慣性地大力揚竿刺魚,不大力地刺一下,心裡就不踏實,老感覺刺不深。但是,直到我後來看了《遊釣中國》大毛老師的講解以後,才知道海杆不需要很大力地刺魚,大力刺魚反而可能導致跑魚。原因是,如果魚只鉤中一點嘴皮,你大力抽竿,就有可能把嘴皮拉破導致脫鉤,尤其是釣竿較硬的情況下,這種現象更為多見。仔細想想也是,這和臺釣也是一個道理,在釣鯽魚的時候,常常就因為竿硬或起竿大力,導致拉個魚嘴上來。其實臺釣還好,畢竟是主動刺魚,調釣得當的話,鉤餌進魚嘴瞬間浮漂就該有動作,這時你用力一刺鉤子就會深深扎進魚嘴。

但海杆是被動刺魚,也就是說在你聽到鈴鐺響的時候,魚鉤就已經鉤住魚嘴了,不管鉤得深還是淺都已經鉤住了,你用太大的力揚竿也沒什麼必要,要是刺得不深抽竿力度大了可能還起反效果。當然,你要是實在不放心,還是可以打一下竿,力道別太強就行,如果看見線鬆了,線輕搖兩圈再刺。

寫在最後:如果你的拋竿夠準,那麼作釣前期可以將餌料搓大一點,然後狀態調的幹散一點,大概控制在二三十分鐘換一次餌的頻率。等魚進窩了,或者一兩個小時以後,餌料就上小一點,雞蛋大小即可,同時要加點水或者粘粉,把狀態調黏,把換餌頻率控制在三四十分鐘的樣子。此文解釋了幾種「鈴鐺響,提竿不中魚」的原因,內容僅為個人觀點,歡迎大家批評指正或者你還有什麼想補充的也可以在下面留言,互相學習探討。

【作者簡介】:小飛,一個90後釣魚愛好者,希望用文字記錄垂釣的美好、把心得留給需要幫助的人,歡迎漁友們關注

相關焦點

  • 垂釣兩合水的美夢終於成真,大梭魚也終於上岸……
    風浪中釣手竿很有滋味這時,右手邊有鈴鐺"鐺啷"一下響了,我扭頭一看,一支小海竿回線了。我起身一步上前,一提竿,有勁兒,鉤上有貨啦!魚兒翻著花被我收到近前,是條鯉魚,個頭不小。關鍵是,這老哥所有海竿竿梢上夾的鈴鐺都和我的小海竿上的鈴鐺的動靜一模一樣。這下可好,白哥那邊一動竿子,鈴鐺"譁啦"一響,我就本能地轉頭,"譁啦"又一響,我又一轉頭……我說:大哥哎!您這麼玩兒,一場魚釣完,我的頸椎病一定能治好……
  • 鈴鐺一響,大板鯽豈能不上鉤,千真萬確,用過這釣法的人不簡單哦
    眾所周知,鯽魚是一年四季都可垂釣的雜食性魚類,雖然在寒冷的冬季裡邊,它的攝食慾望不是很強烈,但只要注意釣法上的選擇與調整,最後的魚獲一般都不會很差。就比如本人,每年一到冬季,就喜歡用海竿搭配串鉤進行作釣,不用浮漂,鈴鐺一響就能連竿上大板鯽,千真萬確,釣法簡單又有效,而且一周起碼要用五六次呢。
  • 總是提竿無魚?我建議大家從調鉤環節上尋找突破口……
    如果咬鉤的真是草魚,那麼送標就可以說得通了,40裡米長的躺底子線能分兩次出現標相也說得通,有了第二次標相我才提竿,說明提晚了,打空竿也說得通了。認識到了問題所在,接下來就是怎麼解決問題。我的思路有三個,下面逐個分析。第一,浮標稍微見長立馬提竿,也就是抓第一口。
  • 新手想利用閒暇時間玩路亞卻不知如何選擇種類調性繁多的路亞竿?
    因為路亞裝備都比較貴,至少在釣魚領域裡路亞裝備絕對算的上是貴的,作為一個新手又不懂怎樣選,選錯了只能放著吃貨還玩不轉,下面我來給大家說一下路亞竿的樣式區分與選擇路亞竿類型路亞竿有直柄和槍柄顧名思義直柄就是光滑的直的柄,類似於手杆或者普通海杆的握把
  • 夏季夜釣調漂技巧,頓口清晰,提竿就中魚
    2、螢光棒的使用要仔細說到說到,螢光棒便宜,對魚影響也小,所以夜釣很多釣友都喜歡用。如果使用螢光棒,這還要分為兩大類。我們也知道,市面上可以買到的夜釣螢光棒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浮力大一種浮力小,或者說沒浮力的,我們暫且成為沒浮力的吧。有浮力的螢光棒我們根基阿基米德哥哥的原理,由於浮力的作用,導致頓口會受到影響,或者說本來明顯的頓口變成的不明顯了。
  • 海竿釣不到魚是有原因的,做好這四個方面,告別空手而歸
    2、海竿垂釣一般使用多支釣竿,可否注意到往往僅有某幾支釣竿頻頻上魚、而其它釣竿卻穩如泰山。究其原因並不複雜,車有車道、魚有魚道水底的溝坎、低凹、大塊巖石處,是魚類棲身好場地。那幾支頻頻上魚釣竿,其餌料正投在上述位置。因此,這種位置的選擇需要通過試釣來尋找。
  • 餌料都化沒了你還沒提竿?我們到底多久要換一次餌
    餌料如果化完了,自然不可能有魚上鉤。旁邊釣友:別等了,鉤上已經沒餌料了,再等也沒有魚。對於釣魚新手來說,一般缺乏經驗、技術也往往可能不怎麼到位,而他們最討厭的可能就是旁邊指指點點的老釣友,本來就已經有點暈,他們在教一半,就更加不知道怎麼辦了。
  • 長竿和短竿各不同,千萬不要混淆!
    魚竿是作為一名釣魚人必備的工具,同時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生活中的大多數人釣魚都是用手竿,對於竿的長短卻囫圇不一,沒有統一標準。如果你對於釣魚這件事情足夠嚴謹,那麼在選擇魚竿的時候,一定要長竿短竿相互結合。
  • 寶可夢No.433——鈴鐺響
    這裡介紹下一哭就很難停下來的家族——鈴鐺響。鈴鐺響鈴鐺響是風鈴鈴的初始形態,它的形象來源於鈴鐺,並且極可能是神社中用來參拜和許願的鈴鐺,因為鈴鐺響身上有外觀類似「鈴の緒(參拜或許願時搖鈴鐺的繩子)」的器官,所以被分類為鈴鐺寶可夢,民間常見譯名有悠閒鈴鐺和鈴鈴鐺。
  • 要想上魚選對魚竿很關鍵 新手&進階皆可盤 高性價比釣竿入手推薦
    魚竿可分為手杆,海杆,手杆又包括臺釣杆,溪流竿,海杆的話有中通杆,筏釣杆,磯杆,路亞杆等。咱們在挑選魚竿的時候並非貴的就一定好,需要根據不同的釣法來選竿,魚竿還是比較講究性價比的,我們只選對的,不選貴的。今天就來說說市面上有哪些口碑好的品牌和值得入手的竿。
  • 戶外野釣,是用單竿守釣好,還是雙竿的中魚率更高?
    ,主要原因有兩點,第一,是釣法上不允許我們使用兩把魚竿,第二,是裝備的限制。,那麼相應的,只要浮漂有任何的動作,我們都會因為注意力集中,提竿及時,相應的,中魚率會更高一些。當然,這個說法也不絕對,只能說相對而言,我們在使用單竿做釣時,享受釣魚的樂趣更多,更為專注,只要不分心,就算是比較滑、輕的魚口,也有極大的可能性,抓住實口,但是,使用單竿,也有明顯的缺點;缺點一、上魚速度慢,尤其是是進窩魚密度不大的時候;之所以我們在野釣用守這個詞,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是單竿,就算使用的雙鉤,理論上一次最多能誘使兩條魚吞食鉤餌
  • 海竿、磯竿、岸筏、路亞竿的用途和區別是什麼?一文秒懂
    海竿,市面上最常見的拋竿釣具,工藝成熟價格低廉,材質多為玻璃鋼與低端炭布混合製成,皮實耐造,尺寸在1.8米至3.6米之間,可搭配不同規格的紡車輪應用範圍廣泛,缺點是竿身自重大,不利於精準的拋投。由於海竿的竿身較硬,可以使用較大的爆炸餌團來實現長時間作釣,在使用串鉤時也可以加大鉛墜的配重,達到遠投的目的。大餌團可以彌補拋投精準度欠缺的缺陷,在熟悉拋竿的動作流程後既可以作釣,適合新手釣友入門,常見的作釣方式為一字布陣,可多點並列拋投亦可單點作釣,目標魚多以大個體魚類為主,作釣小型魚方面表現欠佳。
  • 空竿、跑魚、魚停口、小魚鬧,有魚星不食餌的原因,附上解決方案
    這絕不是賣萌而是經驗之談。寫貼目的就一個希望,大家都有個正確的應對慨念和操作辦法,享受釣魚樂趣與興致。如有不全不妥之處,望眾釣友還須諒解!西湖里誕生二對共六隻小野鴨仔前提:要想釣魚盡興就必須在:找底上準確無誤。否則,根本釣不好魚。調漂的目的:是讓信號傳遞及時與餌料入魚口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 跑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注意細節和技巧,跟跑魚說:再見!
    在垂釣過程中跑魚,是時有發生的事情,有時候等了一天,就來了那麼一口,明明揚竿是中了魚,沒遛多久就跑魚了,跑了魚心裏面都不好受的,會一直在想為什麼會跑魚,什麼原因造成跑魚的?如果搞不清楚,自己心裏面肯定不安的,那垂釣當中,跑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怎麼避免跑魚事故發生呢?
  • 小鈴鐺又響了
    開學第一天,郭川脖子上就掛了一個小鈴鐺。而小鈴鐺總會不合時宜地響起來。一次自習課上,學生都在安靜地寫作業,教室後面突然傳來鈴鐺聲,我尋聲望去,是郭川在課桌裡翻東西。我快步走過去,看到滿滿一桌兜千紙鶴,就順勢沒收了千紙鶴和叮噹作響的鈴鐺。
  • 如何提竿起魚?判斷魚的體型,4種起魚方法,讓你做到穩準狠
    這可能就與你的起魚方法有關。正確的起魚方法不僅能夠保證中鉤的魚能夠順利入護,還能使窩裡的魚不被嚇跑,一舉兩得。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一些經驗,教一下大家起魚的幾種方法,保準各位能夠將魚順利入護。第一節:準確判斷中魚體型的大小判斷魚體型的大小是非常重要且非常短暫的一件事情。
  • 收藏鈴鐺:能搖響的幸福
    這些盈盈浮動、來自山野、散發著沁人心脾之味道的鈴鐺花,被譽為可以替人類 「握住幸福」的手,伴隨著憂傷和渴望,盛開在春天盛開在人類的生活。在芬蘭、法國、英國等國家,互贈鈴鐺花是春天一定要做的事,因為這裡的人們相信,擁有 這花朵,會讓人走進幸福。幸福的故土 鈴鐺的故鄉相信人類的先祖也一定看到了這些美麗的小花,並對他們一見鍾情。
  • 《精靈寶可夢》圖鑑433:會使用高頻聲音哭泣的寶可夢——鈴鐺響
    本篇我們要介紹的寶可夢就是風鈴鈴的初始形態——鈴鐺響啦,關於鈴鐺響,其實小二一開始見到的時候還以為它是風鈴鈴的進化型,四代的很多寶可夢都補足了前代寶可夢的進化型,鈴鐺響可以說是比較特殊了,那麼,就讓我們來看看這隻寶可夢吧。
  • 上魚就是對我們最好的獎賞
    這是我一直以來養的習慣,便於摸透各種情況下的魚情。釣魚是一門學問,道理說得頭頭是道不一定能釣好魚,只有不斷地把理論鑲嵌於實踐當中,才會減少每次作釣的遺憾之處。今天的目標選中了小清河,打算釣一個多小時,所以也沒帶馬扎,直接帶了兩根拋杆,駛向了河邊。
  • 野釣、黑坑、競技三種場景開竿兩小時無口的原因分析及應對策略
    「下竿都兩個小時了還一口沒有,說明你窩子裡沒魚,趁著天還早抓緊換釣位吧」,這是釣魚人經常聽到的話。兩個小時不算長也不算短,有經驗的釣友通過這段時間魚口的情況基本可以判斷出整場魚情的走勢,因此下竿後的頭兩個小時不管是在野釣、黑坑還是競技場合常常被稱為黃金「兩小時」,甚至有人提出兩小時定律(兩小時沒沒口說明窩裡沒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