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半導體設備公司排名

2020-12-14 澎湃新聞

點擊「北京電子學會」

關注我們

國際半導體設備公司排名

全球和國內半導體設備廠最新排名!日本廠商獨領風騷,中國大陸廠商厚積薄發。

1、美國Applied Materials(應用材料)

美國的應用材料公司從2007年開始就一直佔據首位,除2011年被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光刻設備廠商ASML奪取外,該公司一直保持著領導地位。應用材料公司是材料工程解決方案的領導者,該解決方案用於生產世界上幾乎所有新晶片和先進顯示器。2019年應用材料的銷售額達134億美元,下滑3.9%。

2、荷蘭ASML(阿斯麥)

ASML已經逐漸逼近應用材料的市場規模,據ASML財報數據,2019年ASML淨銷售額為118億歐元,淨收入為26億歐元。據Statista研究部報導指出,截至2019年,ASML的大部分銷售收入來自亞洲,為95億歐元,而該公司在美國和歐洲、中東和非洲的銷售收入分別為20億歐元和3億歐元。自2014年至2019年,ASML的總淨收入每年都在增長,2014年,這家荷蘭跨國公司實現了約59億歐元的淨營收,到2019年,這一數字翻了一番,ASML創造了約118億歐元的收入。

對於ASML而言,2019年是另一次增長之年,主要是由於對DUV和EUV的邏輯需求強勁,其EUV的訂單量為62億歐元,並見證了EUV在大批量生產中的採用。

3、日本Tokyo Electron(東京電子)

東京電子的2019年排名與2018年一致,依舊是第三,2019年銷售額為95.5億美元,同比下滑12.5%。東電的產品幾乎覆蓋了半導體製造流程中的所有工序,主要產品包括:塗膠/顯影設備、熱處理成膜設備、幹法刻蝕設備、沉積設備、清洗設備,封測設備。其中塗膠/顯影設備在全球佔有率達到87%,在FPD製造設備中,刻蝕機佔有率達到七成。

4、美國Lam Research(泛林)

2019年LAM的銷售額與排名第三的東京電子接近,都在95美元左右,下滑12.2%。對於半導體公司來說,排名第四的LAM research是矽技術路線圖的根本推動者,該公司專注於蝕刻,沉積和清潔市場。在過去的幾年中,得益於3D NAND不斷增加的層數,以及代工廠/邏輯向10/7納米工藝節點的過渡,這需要更多的多個構圖步驟,這些與垂直縮放相關的技術嚴重依賴於先進的蝕刻和沉積工具,Lam Research在蝕刻和沉積領域的份額不斷增長。據悉,Lam有80%的收入和內存晶片有關(固態快閃記憶體和DRAM),LAM 的旗艦Kiyo,Vector和Saber產品主要出售給三星電子和臺積電等主要客戶。

5、美國KLA-Tencor(科天)

排在第五位的KLA 2019年的銷售額為46.6億美元,相比去年增長了10%,相比第一梯隊,KLA的銷售額為前四強的一半左右。不過在當今半導體檢測設備市場格局中,KLA是全球絕對王者。據SEMI統計,2018年KLA在前道的檢測和測量市場中佔比過半、穩居行業第一,堪稱半導體檢測設備領域王者。KLA長期以來一直主導著檢查半導體光掩模和掩模版的設備市場。國際市場上的客戶佔公司收入的75%以上。2019年2月,KLA以約3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以色列公司Orbotech。通過此次收購,KLA分散了收入基礎,並在PCB,FPD,封裝和半導體製造領域增加了25億美元的潛在市場機會。

6、日本Advantest(愛德萬測試)

日本的愛德萬測試排在第六位,2019年其銷售額為24.7億美元,下滑了4%。從1972年愛德萬正式跨足半導體測試領域,經過40多年的發展,公司已經成為全球後道檢測設備的領先企業。在存儲器測試臺細分市場領域,愛德萬以40%的市佔率長期位居全球首位。愛德萬測試的主要產品包括自動化測試設備、SoC測試系統、內存測試系統、機電一體化測試系統等。愛德萬測試研發出了日本多個「第一款」測試設備,開創了日本測試界的先河。

7、日本Screen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在全球半導體清洗設備中具有較高佔比的SCREEN依舊保持與2018年同樣的排名,排名第七。SCREEN的銷售額與愛德萬測試接近,為22億美元,比去年下降了1.2%。日本的SCREEN是世界上唯一生產線圖像製版器材、電子原件製造設備的綜合製造廠商,創立於1943年。早在2008年SCREEN就佔據塗布機/顯影機,溼法蝕刻機和抗蝕劑剝離劑的LCD製造設備市場的全球最大的份額。2009年SCREEN在單晶圓清洗系統中獲得了全球60%以上的份額。

8、美國Teradyne(泰瑞達)

排名第八的Teradyne(泰瑞達)公司是唯一能夠覆蓋模擬、混合信號、存儲器及VLSI器件測試的設備提供商。泰瑞達2019年的銷售額比去年增長了4.1%,達到15.5億美元。2019年公司的測試臺市佔率全球居首,又是SoC測試臺的絕對龍頭。Teradyne將製造業中最關鍵的兩個要素自動化:重複的手動任務和電子測試。在可靠性和性能至關重要的市場中,Teradyne的自動測試設備(ATE)可以加快新電子產品的上市時間。

9、日本Hitachi High-Technologies(日立高新)

在SEM測長等方面的設備中佔有優勢的日立高科的排名提升到TOP9。日立高科與泰瑞達的銷售額也非常接近,為15.3億美元,同比上升9.3%。日立高科所提供的半導體製造設備主要有幹蝕刻系統、CD-SEM和缺陷檢查。日立高科技42%的銷售額來自日本。日立擁有該公司近52%的股份。

10、荷蘭ASM International(先域)

ASM international(ASMi)也由2018年第13名提升到第10名,其2019年銷售額為12.6億美元,是前十五家增長較多的一家企業,比去年增長了27.2%。ASMi是晶圓加工半導體加工設備的領先供應商。它是一家全球性公司,位於14個國家/地區。ASMi率先在工業上使用了許多成熟的晶圓加工技術,包括光刻,沉積,離子注入和單晶圓外延。近年來,ASMi將原子層沉積(ALD)和等離子增強原子層沉積(PEALD)從研發一直帶到了先進位造商站點的主流生產。

11、日本Nikon(尼康)

最亮眼的要數尼康,2018年從事曝光設備的尼康還在TOP15之外,而在2019年一躍成為TOP11,在TOP15中尼康的進步最大!2019年尼康的銷售額達到12億美元,相比2018年實現了翻倍增長,高達117.8%。尼康成立於1917年,最早通過相機和光學技術發家,1986年推出第一款FPD曝光設備,如今業務線覆蓋範圍廣泛。

12、日本Kokusai Electric(國際電氣)

此外,擅長於熱處理等設備的國際電氣(Kokusai electric)銷售業績下滑了23.5%,排名也從2018年的第九位跌落至12名。2019年7月,據彭博社報導,美國應用材料同意以約2500億日元(合22億美元)的價格從KKR&Co手中收購Kokusai Electric。Kokusai Electric將作為Applied公司半導體產品部門的業務部門運作,並將繼續將總部設在東京。Kokusai專注於批處理或並行處理許多晶圓,特別是對於存儲晶圓。據介紹,其主要客戶包括三星電子公司,臺灣半導體製造公司和英特爾公司。

KOKUSAI ELECTRIC原本就是日立國際電氣,並與日立High Technology共同在日立集團下開展半導體設備的競爭。但是,隨著日立製作所的業務集中、篩選,在2017年作為非核心業務被出售給了美國的私募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Kohlberg Kravis Roberts(KKR),正式脫離日立集團。此外,KKR把原本在日立國際電氣集團中承擔半導體生產設備和成膜工藝技術的資產進行匯總,於2018年6月成立了新的組織――KOKUSAI ELECTRIC。據英國Financial Times(中文名《金融時報》)2019年2月3日的報導稱,KKR正在討論要把KOKUSAI ELECTRIC的一部分半導體設備業務(或者全部業務)出售給中國的大型企業和中國政府聯合的基金組織,以獲得利益。但是,由於美國及日本政府的反對,據業界相關人員透露,這次出售應該不會成功。

13、日本Daifuku(大幅)

從事於半導體搬運系統的Daifuku(大福)相比2018年增長了13.9%,提升了一個名次,排名第13。大福與國際電氣的銷售額也比較接近,都在11億美元左右。大福的潔淨室存儲、搬運系統被廣泛應用於半導體、液晶等平板顯示器製造行業,在許多世界著名企業均有銷售。大福此前發布了2019年三個季度的財務數據,其訂單、銷售和營業收入主要是由於其在半導體和平板顯示器部門的投資減少。

14、新加坡ASM Pacific Technology

ASM是ASM International NV集團的一部分,該集團還包括ASM Pacific Technology(ASMPT)。ASMPT在15家公司中跌幅最大,2019年銷售業績下滑了24.3%,銷售額為8.9億美元。由去年的第11位降落到第14位。ASMPT成立於1975年,總部位於新加坡,自1989年以來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也正因此,VLSI將其看做是中國的設備廠商。ASMPT是用於晶片組裝和封裝以及表面安裝技術的半導體工藝設備的領先供應商,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家為電子製造過程中所有主要步驟提供高質量設備的公司,這些設備從用於晶片互連的載體到晶片組裝和封裝再到SMT。

15、日本Canon(佳能)

在FPD曝光設備領域,尼康和佳能兩家日本廠商佔據主要地位,兩家也在不斷搶食FPD設備市場。據了解,佳能在生產電視機顯示屏方向的大型面板的曝光設備方面實力雄厚,而尼康的曝光設備則在用於智慧型手機顯示屏的中小型面板方面更具有優勢。佳能在2019年半導體設備廠商銷售額排名跟去年一樣,都排在第15,不過其銷售額遠低於尼康,僅為6.9億美元,比去年下滑9.5%。

我國半導體設備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1、 研發投入有限,技術差距追趕緩慢。

近年我國半導體設備雖已取得長足進步,在各個領域已經實現 0 的突破,但是整體 研發投入相對海外依然較低,此外先進工藝節點的不斷推進,使得國內的技術追趕之路困難重重。企業雖然持續加大研發力度,但隨著摩爾定律演進,越先進的工藝 製程研發成本就越高,能投入資金跟上腳步的半導體設備廠商已經越來越少,無形 中增加了技術追趕的難度。

解決方案:技術難點的攻克可以通過國家重大專項的推進完成,企業和政府共同承 擔高端設備的技術攻克,減輕企業端的研發投入壓力,同時繼續鼓勵國內新建晶圓 廠推動設備的國產化替代,給國內半導體設備廠商試錯與提升的機會。針對不同的半導體設備制定國產化替代節點時間,對企業研發投入進行補貼,並積極利用國內 各種融資途徑擴大規模。

2、高端人才引進不足,核心人才流失,後備人才不足

人才已經成為中國半導體設備產業成長的瓶頸點,半導體人才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 過程,尤其是在先進工藝、先進技術方面,更是花錢可能也達不到效果的。行業人 才薪資相比海外偏低,保證新進人才是延續強勁成長、打破半導體設產業成長瓶頸的關鍵。2018 年全國本碩博畢業生數量超過800 萬人,但集成電路專業領域的高校畢業生中只有 3 萬人進入本行業就業。

積極通過人才引進,股權激勵,政府補助等方式進行高端人才的引進,政府牽頭推進半導體行業的人才培養,通過產學研結合的方式,同時對半導體行業人才的住房 等問題上進行政策傾斜。3,科學布局,政府引導合理規劃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初期必須由政府來主導,當前集成電路的產業投資主體分散, 管理主體也非常分散,這對產業發展非常不利。到了目前階段,制定規劃,確立戰 略,科學布局,制定政策可能非常重要。政府要管理,但不能管理過度。管理一過度就管死,條條框框增多,政策多門,可能導致效率低下。

5.半導體材料現狀、問題及應對措施

半導體材料產業分布廣泛,門類眾多,主要包括晶圓製造用矽和矽基材、光刻膠、高純化學試劑、電子氣體、靶材、拋光液等。以半導體產業鏈上下遊來分類,半導體材料可以分為晶圓製造材料和封裝材料。2016 年全球晶圓製造材料和封裝材料市場規模分別為 247 億美元和 196 億美元。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材料需求國。2016 年全球半導體材料市 場規模為 443 億美金,其中中國大陸市場銷售額為 65 億美金,佔全球總額的 15%,超過日本、美國等半導體強國,僅次於臺灣、韓國,位列全球第三。

同半導體設備等配套設施一樣,我國半導體材料也面臨著自給率不足、規模小、高端佔比低等問題。與國外企業相比,我國半導體材料企業實力較弱,但隨著 國家政策的支持、國內企業研發和產業投入增加等,各種材料領域均已取得突 破,在逐步實現部分國產替代。

下面我們集中就幾種核心的半導體原材料的現狀、面臨的問題以及應對措施進行分析。

1、矽片:

矽單晶圓片是最常用的半導體材料,是晶片生產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成本佔比最高的材料。製造一個晶片,需要先將普通的矽原料製造成矽單晶圓片,然後 再通過一系列工藝步驟將矽單晶圓片製造成晶片。從市場規模上來看,2016 年 全球半導體矽片市場規模為 85 億美元,佔半導體製造材料總規模比重達 33%;2016 年國內半導體矽片市場規模為 119 億元人民幣,佔國內半導體製造材料 總規模比重達 36%。無論是全球還是國內市場,矽片都是半導體製造上遊材料中佔比最大的一塊。

全球最大的 5 家廠商(主要是德國及日本廠商)幾乎囊括了全球 95%的 300mm 矽晶圓片、86%的 200mm 矽晶圓片和 56%的150 mm 及以下尺寸 矽晶圓片。這一領域主要由日本廠商壟斷,我國 6 英寸矽片國產化率為 50%, 8 英寸矽片國產化率為10%,12 英寸矽片尚未量產,完全依賴於進口。2017 年全球的集成電路矽片企業中,日本信越化學份額 28%,日本 SUMCO 份額 25%,臺灣環球晶圓份額 17%,德國 Siltronic 份額15%,韓國 LG 9%。這五 家合計佔了全球的 94%的份額。

2、光刻膠:

半導體光刻膠的市場較大,國產替代需求強烈。2015 年中國光刻膠市場的總 需求為 4390 噸,為 2007 年的 5.7 倍,目前半導體光刻膠的供應廠商要集中 在美國、日本、歐洲以及韓國等地。中國的光刻膠供應廠商多集中於 PCB 光 刻膠、LCD 光刻膠等低端領域。當前國內能夠生產半導體光刻膠的廠商有北京科華微電子和蘇州瑞紅等。

3、靶材:

高純濺射靶材主要是指純度為 99.9%-99.9999%(3N-6N 之間)的金屬或非金 屬靶材,應用於電子元器件製造的物理氣象沉積(PVD)工藝,是製備晶圓、面 板、太陽能電池等表面電子薄膜的關鍵材料。濺射是製備薄膜材料的主要技術 之一,它利用離子源產生的離子,在真空中經過加速聚集而形成高速的離子束流,轟擊固體表面,離子和固體表面原子發生動能交換,使固體表面的原子離 開固體並沉積在基底表面,被轟擊的固體是用濺射法沉積薄膜的原材料,稱為 濺射靶材。

在晶圓製作環節,半導體用濺射靶材主要用於晶圓導電層及阻擋層和金屬柵極的製作,主要用到鋁、鈦、銅、鉭等金屬,晶片封裝用金屬靶材於晶圓製作類 似,主要有銅、鋁、鈦等。

4、溼電子化學品

溼電子化學品(Wet Chemicals)指為微電子、光電子溼法工藝(主要包括溼法刻蝕、溼法清洗)製程中使用的各種電子化工材料。溼電子化學品按用途可分為通用 化學品(又稱超淨高純試劑)和功能性化學品(以光刻膠配套試劑為代表)。其中超淨高純試劑一般要求化學試劑中控制顆粒的粒徑在 0.5µm 以下,雜質含量低 於 ppm 級,是化學試劑中對顆粒控制、雜質含量要求最高的試劑。功能溼電 子化學品是指通過復配手段達到特殊功能、滿足製造中特殊工藝需求的配方類或復配類化學品。功能性溼電子一般配合光刻膠用,包括顯影液、漂洗液、剝 離液等。2016 年全球溼電子化學品市場規模約為 11.1 億美元。溼電子化學 品作為新能源、現代通信、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新型顯示技術的關鍵化學材 料,其全球市場規模自 21 世紀初開始快速增長。根據 SEMI 數據顯示, 2016 年全球溼電子化學品市場規模約為 11.1 億美元。

應對措施:

隨著我國半導體產業製造能力的提升,配套原材料的國產化繼續提上日程。集成電路對原材料純度等要求非常高,因為集成電路產品的價值非常高,導致原 材料供應商的選擇非常嚴謹。我們建議對半導體原材料產業加大資源、人力等 投入的同時,可以在政策方面對下遊製造企業使用國產化原材料進行補貼,推動下遊企業與上遊原材料企業共同進步,進口實現產業鏈的全國產化。同時在 新材料研發方面,國家在政策上給相關企業、人才等給予引導和支持。

來源: 半導體行業聯盟

原標題:《國際半導體設備公司排名》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全球和國內半導體設備廠最新排名!
    ,除2011年被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光刻設備廠商ASML奪取外,該公司一直保持著領導地位。不過在當今半導體檢測設備市場格局中,KLA是全球絕對王者。據SEMI統計,2018年KLA在前道的檢測和測量市場中佔比過半、穩居行業第一,堪稱半導體檢測設備領域王者。KLA長期以來一直主導著檢查半導體光掩模和掩模版的設備市場。國際市場上的客戶佔公司收入的75%以上。2019年2月,KLA以約3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以色列公司Orbotech。
  • 半導體設備公司篇:應用材料公司和拉姆研究
    2/16/2020, 以營業額來算,美國應用材料公司AMAT是全球十大半導體設備商之首。憑藉其在規模生產的條件下可以在原子級層面改變材料的技術,全球幾乎每一個新生產的晶片和先進顯示器的背後都有應用材料公司的身影。該公司的產品線幾乎覆蓋除光刻外半導體生產每一道工藝。
  • 機械設備半導體設備行業|中國半導體設備的轉機之年
    國產設備企業隨著中芯國際、長江存儲等技術成熟度上升而獲得更多驗證試用平臺和進口替代機會,但同時也正面臨研發、稅收、激勵機制等方面的瓶頸和壓力。目前本土設備產業鏈格局已初步形成,能夠進入主流客戶供應體系並契合未來工藝方向的優勢企業主要包括:中微公司、北方華創、長川科技、晶盛機電等。
  • 「按捺不住」的半導體設備
    據統計,2019年全球排名前10的半導體設備商的總銷售額為590.4億美元,與2018年的615.4億美元相比,下降了4.07%。這其中,美國的應用材料以134.7億美元的銷售額位列全球第一,該公司從2007年開始就一直佔據首位,不過,2011年,頭名位置曾被光刻機龍頭ASML(ASML.US)奪得,那之後,應用材料又奪回了龍頭寶座。
  • 中芯國際反覆內訌背後:半導體設備被卡脖子結下的無奈苦果
    答案是和半導體設備被卡脖子有關。在中芯國際成立之前,中國曾先後建立了無錫華晶、上海華虹兩家半導體公司。其中,無錫華晶是我國半導體產業中國家投入最多的大型國有企業之一,僅二期工程的投入就高達近2億。在2000年之前,2億元是一個天文數字,也足見我國對半導體產業的重視。
  • 壟斷半導體設備的美國公司,三星臺積電都是它的忠實客戶
    在半導體領域上,全球的半導體巨頭公司並不少,包括三星、英特爾、 海力士 、臺積電、 美光 、博通,索尼、 英飛凌、 高通、 華為海思 、東芝、 聯發科等等。可以發現 這其中,很多都不是美國本土的公司,但在很多人看來,在半導體 尤其是晶片加工領域上,基本都是由美國說了算,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想法呢,其實就是因為 ,在晶片乃至半導體設備的製造過程中,用到的設備基本都需要用到美國公司的產品,缺少這些設備,連三星 臺積電等公司的晶片製造都會大受影響,美國對這一方面的壟斷有多厲害呢,從這一家美國公司就能看出。
  • 至純科技:公司在半導體溼法設備領域如中芯國際、北京燕東、TI...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6月22日訊,有投資者向至純科技提問, 貴公司年報披露主要客戶包括中芯國際、長江存儲、合肥長鑫、西安三星、無錫海力等,請問是否屬實公司回答表示,公司通過多年的經驗積累和技術開發,產品和服務不斷完善,在行業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信譽
  • 半導體製造的關鍵設備基本為什麼由美國、日本企業所壟斷?
    其中美國應用材料(AMAT)公司以17.72%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美國泛林集團(Lam Research,又稱拉姆研究)以13.4%的市場份額排名第四,美國科磊(KLA-Tencor)以5.19%的份額排名第五,三家合計佔了全球36.31%的市場份額。 數據來源:SEMI、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在上述的國際一流公司中,ASML在光刻機設備方面形成寡頭壟斷。
  • 晶片缺貨推動擴產 全球第三季半導體設備出貨量大增三成
    財聯社(上海 編輯 劉蕊)訊,日前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發布《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統計》報告。報告中指出,全球第三季度半導體製造設備銷售額達到194億美元,同比增長30%,環比增長16%。SEMI和日本半導體設備協會(SEAJ)從80多家全球設備公司的月度報告中收集數據。從按地區劃發的季度結算數據來看,第三季度半導體製造設備銷售額排名前五的分別是中國大陸、中國臺灣、韓國、日本和北美。其中,中國大陸連續兩個季度位居第一。上季度出貨量排名第二的韓國環比減少了6%,排名也下降到了第3位。
  • 半導體公司回歸潮!這家清洗設備龍頭叩門科創板,還身兼長江存儲和...
    6月1日,上交所正式受理了盛美半導體設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盛美股份」)科創板發行上市申請。當晚,其控股股東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盛美半導體(即美國ACMR,ACMR.O)股價上漲6.87%,報收63.90美元/股。盛美半導體同時是長江存儲和中芯國際供應商。
  • 中國半導體設備發展的現狀是怎麼樣的
    由於中國彼時整體經濟力量還在蓄積,因此經費、設備引進、建廠等環節仍然阻力較大,直至1998 年產線得以 竣工。此時國際工藝節點達到0.18 微米,中國生產線剛建成就落後兩代。在 1996 年國家啟動了「909」工程,整體投資約 100 億元,並且做出很多打破審批的特事特 辦,參與其中的公司如今只剩兩家,一個是 909 工程的主體華虹集團,另一個則是 完全自籌 1.355 億元資金的華為設計公司,也就是後來的海思。
  • 半導體設備,領先企業都有哪些?
    而要想製造出高端晶片,那麼就離不開高端晶片設備。可是高端設備主要被國外企業所壟斷。 根據2018年數據,全球前5大半導體設備企業就壟斷了65%的市場份額,關鍵企業包括應用材料、阿斯麥、東京電子、泛林半導體和科天半導體。
  • 中芯國際向泛林採購6億美元晶圓生產設備
    (文/觀察者網 呂棟)2月18日港股收盤後,中芯國際(00981.HK)發布公告,該公司已於2019年3月12日至2020年2月17日的12月期間就機器及設備向泛林團體發出一系列購買單,總價約為6億美元。
  • 彭元:中國半導體差距主要在EDA,設備,材料,模擬晶片
    圖源:集微網集微網消息,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戰略投資部主任彭元在2020半導體先進位造產業鏈協同發展論壇上發表主題為「資本驅動下的超越摩爾領域的平臺+創客」的演講。彭元指出,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的差距主要在EDA軟體,設備,材料,模擬晶片這四個方面。設計與封測方面差距較小,容易追趕。他表示,設備材料支撐產業鏈創新發展,新應用新器件驅動設備材料創新。彭元指出,8/6寸設備存在時間窗口期內的市場機會。中國每年超越摩爾設備市場規模33億美元,每一細分領域約2-3億美元。
  • 一個好消息,引震半導體行業,中芯國際為國產晶片帶來新的希望!
    這家企業就是鼎鼎有名的中芯國際,在全球晶片製造行業中排名第四,代表了我們國產晶片製造的未來。晶片產業主要分為設計和製造兩個方面。高通、博通、華為、三星等都是全球著名的晶片設計企業,負責晶片的軟硬體設計,以我們的華為公司為例,其晶片設計能力已追上國際公司的水平,自主研發的海思、麒麟、巴龍等晶片,已規模應用於華為手機、PAD和電信設備中。
  • 中芯國際斥資6億美元向泛林購買設備 用於擴大公司產能
    【TechWeb】2月19日消息,中芯國際昨晚發布公告稱,斥資6億美元向泛林購買設備。泛林中芯國際表示,已就本公司購買將用於生產晶圓的產品,和泛林團體訂立購買單。產品包括由蝕刻工具組成的資本設備。中芯國際表示,購買設備是為應對客戶的需要,公司將擴大產能、把握市場商機及增長。有媒體表示,中芯國際是為了擴大14nm產能。中芯國際上周披露了2019年第四季度財報。在財報中,中芯國際聯合執行長,趙海軍和梁孟松披露,第一代FinFET 14nm順利量產,貢獻當季度1%營收。
  • 聞泰科技:中國最大的功率半導體公司
    在競爭格局上,功率半導體和集成電路領域一樣,也被英飛凌,意法半導體,安森美等歐美國際巨頭所壟斷,大約佔據了全球70%的市場份額。隨著聞泰科技正式收購全球功率半導體巨頭——安世半導體後,在市佔率、產品性能上都可以直接對標國際歐美廠商。另一方面,作為全球最大的需求大國,中國有著更加廣闊功率半導體器件市場,而在國產替代化腳步不斷加快的同時,聞泰科技無疑將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 全球半導體一夜變天!美ETF普跌,中芯國際創15年來新高!
    從美國的遏制意圖來看,美國的新規就是禁止華為使用美系的軟體來設計晶片,同時也禁止華為通過美國以外的晶片代工廠使用美國的半導體設備來生產晶片,從兩頭圍堵華為的晶片製造。限制華為獲得美國設備和設計軟體將減緩新半導體生產技術的發展,這將對美國半導體行業產生巨大的直接影響。 作為報復,中國可能將把美國公司列入「不可靠實體名單」,據《環球時報》報導,這將包括對蘋果公司、思科系統公司和高通公司等美國公司進行制裁,以及暫停購買波音公司的飛機。
  • 紫光國微、北方華創、中芯國際、長電科技到底誰是半導體龍頭?
    同樣對日本進行了打壓和封鎖,而日本舉國之力大力發展,在上世紀反超美國成為全球半導體老大,最後在技術變革中讓出了半導體的江湖地位。隨著國家對半導體的重視,以及產業的支持,卡脖子項目的攻堅推進。國內的半導體公司已經湧現出一批新秀,那麼這些諸多的半導體公司中,誰才是真正的龍頭呢?——————————紫光國微
  • 價值發現之至純科技:半導體清洗設備新星
    公司於2015年開始啟動溼法工藝裝備研發,2016年成立院士工作站,2017年成立獨立的半導體溼法事業部,形成了UltronB200和UltronB300的槽式溼法清洗設備和UltronS200和UltronS300的單片式溼法清洗設備產品系列,2018年度取得訂單的中芯等用戶的第一批裝備基本完成交付,中芯已有6臺裝備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