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X1050的最大威脅 Radeon RX 560首測

2021-01-09 中關村在線

就在上個月中旬,AMD正式發布了全新升級的Polaris家族顯卡,共包括RX580、RX570、RX560以及RX550四款型號,這四款型號的前三款為之前RX400系列的小幅升級版,而最後一款RX550採用的是首次登場的Polaris最小核心。但有意思的是,RX580、RX570和RX550均已上架京東,唯有RX560不見蹤影。這是因為RX480和RX470均已下架,但RX460還在售,因此RX560遲遲沒有上市。

就在今天,AMD正式上架RX560,於是吉吉我也在第一時間為大家帶來了RX560的首發評測。RX560自然是來接替RX460搶佔千元級市場的,由於RX460的性能照比GTX1050要差上一些,但憑藉4GB大顯存,該卡勉強算是和GTX1050各有優勢。因此,RX560作為RX460的繼任者,其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在性能方面追上甚至趕超GTX1050。

RadeonRX560產品特性

那麼RX560究竟能不能做到趕超GTX1050呢?首先我們需要清楚一點,那就是RX560同RX460相比不只是頻率的提升,流處理器數量也要比RX460多出128個。大家還記得去年春節前夕AMD發布了完整Polaris11核心的RX4601024sp麼?因此從流處理器的數量上看,RX560其實是RX4601024sp的小幅升級版,同RX460相比顯然提升會很大。既然如此,RX560就很有可能比肩乃至超越GTX1050,再加上其略低於GTX1050的售價,相必還是很有競爭力的。

RadeonChill技術可以讓網吧一年節省電費上萬元(100臺PC每天工作12小時)

事實勝於雄辯,接下來我就全方位考量一下RX560的性能,在開始之前我先說明一下參測顯卡:由於我們手頭沒有RX460,而測試的重點也是對比GTX1050,所以在遊戲測試部分,我們僅僅選用一塊GTX1050作為對比。我們收到的RX560為迪蘭RX560X-Serial戰神,該卡屬於RX560中頻率較高的,因此N卡這邊,我們也選擇規格較高的微星GTX1050GAMINGX作為參考對象。那麼RX560究竟會有怎樣的實力?吉吉我將帶您一同揭曉答案!

Polaris21核心解析

RadeonRX560採用14nmFinFETPolaris21核心,核心面積為123平方毫米,共包含30億個電晶體。基於GCN4.0架構的該核心共有1024個流處理器,運算單元數量為16個,TMUs總數量為64個,ROPs數量為16個,兩個帶寬為64bit的雙通道顯存控制器組成了總量為128bit的顯存控制單元,大小為2/4GB。

顯卡規格比較表

顯卡型號

RX560

RX460

GTX1050

R9370

首發限價

¥799/899

¥899/1099

¥899

¥1099/1199

GPU代號

Polaris21

Polaris11

GP107

Trinidad

GPU工藝

14nm

28nm

GPU電晶體

3B

3B

3.3B

2.8B

著色器數量

1024

896

640

1024

單精度浮點

2.6T

2.2T

1.8T

2T

ROPs數量

16

16

32

32

紋理單元數量

64

56

40

核心頻率

1175MHz

1090MHz

1354MHz

?MHz

boost頻率

1275

1200MHz

1455

975MHz

架構

GCN4.0

GCN4.0

Pascal

GCN1.2

顯存頻率

1750MHz

1750MHz

1752MHz

1400MHz

內存位寬

128bit

256bit

內存帶寬

112GB/s

112GB/s

179.2

內存類型

GDDR5

內存容量

2/4GB

2GB

註:表中售價均為官方首發限價

我們可以看到,RadeonRX560的核心頻率高達1275MHz,比RX460高75MHz,頻率有一定幅度的提升。RX560的顯存帶寬為112GB/s,完整支持DirectX12API以及異步運算,在DX12中有著更好的表現。RX560的默認PixelFillrate能力達到了20Gpiexls/S,默認TextureFillrate能力為80Gtexels/S。

Polaris21核心架構圖

Polaris架構已經問世超過一年了,對於這款大家耳熟能詳的架構,我們既往的分析已經足夠詳盡,所以在這裡就不再進行多餘的贅述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吉吉我以前的Polaris家族顯卡首測文章再次回顧和了解。

RadeonChill技術介紹

在去年年末,AMD發布了雞血驅動RadeonSoftwareCrimsonReLiveEdition16.12.1,該驅動為玩家帶來了一個全新的功能——RadeonChill,該技術可以說是「超出想像的節能手段」。RadeonChill會實時監控遊戲狀態,在玩家沒有操作滑鼠、鍵盤時自動降低幀率,一旦檢測到玩家的操作,顯卡會立即恢復之前的高性能運行狀態。也就是說,RadeonChill的原理是降低操作間隙時的幀數,而保持有操作時的幀數,這樣在無形中降低了顯卡功耗,又不影響玩家的操作體驗。

RadeonChill功能設置在AMD驅動設置中,玩家需要依次點擊全局設置——全局WattMan——Chill,打開全局開關,之後便可以開啟RadeonChill,只要你所玩的遊戲支持該功能。在該功能發布之初,共有18款遊戲支持該功能,但遺憾的是RadeonChill目前只能支持DX9和DX11遊戲,想要在DX12遊戲中使用該功能還需要AMD後期的升級。

RadeonReLive功能介紹

RadeonReLive的主要功能是屏幕錄製,開啟後可以錄製高清流暢的遊戲畫面,但對硬體性能的影響很小。官方測試在開啟錄製功能後,遊戲幀數隻下降3-4%,對於喜歡分享遊戲畫面以及直播玩家來說該功能非常實用。通過一個易於訪問的遊戲工具欄,玩家可以無縫播放ReLive錄製內容,並且快速方便地自定義設置,自定義場景布局等等。

RadeonFreeSync2技術介紹

AMD於今年年初正式推出了FreeSync2技術,不過它跟FreeSync相比並不是替代的關係,而是會與FreeSync並存,因為二者的技術出發點並不一樣。FreeSync的目的是消除遊戲畫面撕裂、卡頓,保證流暢性,FreeSync2則主要是加入了對HDR10渲染顯示的支持,可以讓普通顯示器也獲得HDR高清效果,而且支持在SDR/HDR兩種模式間自動切換。該技術可以讓顯示器獲得相比於sRGB色域超過2倍的亮度和色彩表現力,並且支持即插即用、低幀率補償,延遲還非常低。FreeSync2同前一代相比增加了漸進式刷新率遞增功能,使得幀數率平滑增加或減少,提供更平滑的最終用戶體驗。

顯卡拆解賞析

顯卡風扇設計

迪蘭RX560X-Serial戰神顯卡採用兩枚8cm滾珠軸承風扇,搭載X鷹眼溫控系統,可以精確地偵測到GPU溫度的細微變化,及時調整風扇轉速,提供均衡的風扇轉速與噪音控制。

散熱模塊設計

迪蘭RX560X-Serial戰神顯卡採用X冷鋒II散熱系統,散熱模塊為一塊一體式鋁擠散熱塊,散熱鰭片黑化,不僅顏值高,而且可以有效抗氧化。

顯卡背板設計

迪蘭RX560X-Serial戰神顯卡具備一塊一體壓鑄的金屬背板,其不但為顯卡核心位置進行了有效的保護,更擁有防塵以及防潮的功能,這樣大大地加強了顯卡背部的散熱性能,兼具美觀性。

顯卡PCB設計

迪蘭RX560X-Serial戰神採用X反應堆供電系統,以數位化供電為基礎,配合多項穩壓電路,可以提供穩定的輸出性能,以及長效耐久的電氣特性。

顯卡核心

迪蘭RX560X-Serial戰神顯卡採用14nmFinFET工藝製造的GCN4.0架構Polaris21核心,擁有1024個流處理器,搭配128bit4GBGDDR5顯存,等效頻率7Gbps。核心的默認頻率為1313MHz,比公版高出38MHz。

顯卡供電設計

迪蘭RX560X-Serial戰神顯卡採用3相數字供電方案,為顯卡穩定運行提供保障。

供電接口設計

迪蘭RX560X-Serial戰神擁有一個6pin供電接口,雖然該卡的TDP僅為75W,無需供電接口就可使用,但多加的6pin接口可以為顯卡日常運行及超頻提供堅實的基礎。

視頻接口設計

接口方面,迪蘭RX560X-Serial戰神採用的是DVI+HDMI+DP的組合,除了可以滿足用戶的主流需求外,還可以支持單卡多屏輸出,體驗多屏帶來的視覺享受。

信仰燈設計

迪蘭RX560X-Serial戰神的頂部搭載有一枚「X」信仰燈,在工作時呈現紅色,酷勁十足。

其他非公版產品一覽

藍寶石RX560白金版OC

迪蘭RX560X-Serial戰將

測試平臺環境一覽

為保證測試能夠發揮顯卡的最佳性能,本次測試平臺採用全新7代酷睿芯——Intel酷睿i7-7700K處理器、華碩Z270晶片組主板、阿斯加特DDR4-213332GB雙通道內存、安鈦克1000w鈦金電源組建而成。詳細硬體規格如下表所示:

測試平臺軟硬體配置

核心配件

CPU

Intel

酷睿i7-7700K

主板

華碩

ROGMAXIMUSXIAPEX

核芯顯卡

HD630

內存

阿斯加特

LEORICEDDR4-213332GBx2

硬碟

浦科特

PX-512M6S+

電源

安鈦克

HCP白金版-1000

系統及驅動程序

作業系統

MicrosoftWindows10

主板驅動

晶片組驅動

顯卡驅動

NVIDIAGeForceGameReadyDriver(382.05WHQL)

AMDRadeonSoftwareCrimsonReLiveEdition(17.5.1Beta)

DirectX環境

DirectX12

幀數監控

Fraps3.5.1

參測主板:華碩ROGMAXIMUSIXAPEX

參測顯卡:微星GTX1050GAMINGX

在測試成績方面,理論性能測試用得分來衡量性能,數值越高越好;遊戲性能測試用遊戲自帶Benchmark來衡量性能,數值同樣越高越好。

理論性能測試:3DMarkFireStrike

首先進行的是用來衡量顯卡理論DX11性能的3DMarkFireStrike測試,選擇模式為Extreme,對應的是2K解析度,測試結果如下:

3DMarkFSEGPU成績

在3DMarkFireStrikeExtreme測試中,RX560的得分超過RX460約9%,性能提升較為明顯,但仍落後GTX1050約13%。接下來我們測試一下該卡的理論DX12性能,使用的是3DMarkTimeSpy,對應的同樣是2K解析度,結果如下:

3DMarkTSGPU成績

在3DMarkTimeSpy測試中,RX560的GPU得分超過RX460約10%,並且反超GTX1050,不過領先幅度較小。

綜合來看,RX560同GTX1050相比各有所長,前者在DX12下表現更好,後者在DX11中表現佔優。當然,理論性能只是一方面,接下來我們就進行重頭戲遊戲測試,看看RX560又會有著怎樣的表現。

DX11遊戲性能測試

在遊戲性能測試環節,我們選取了3款DX12遊戲和3款DX11遊戲進行測試,測試解析度為1080p和2K。在測試中關閉垂直同步,選用FXAA抗鋸齒和中特效,用遊戲內自帶benchmark記錄下平均幀數。首先是DX11遊戲的測試,結果如下:

《全境封鎖》幀數對比

首先是《全境封鎖》的遊戲幀數對比,從結果可以看出,RX560稍稍領先GTX1050,在1080p和2K下的領先幅度分別為3.2%和3.6%,兩者差距不是很大。

《孤島驚魂:原始殺戮》幀數對比

接下來是《孤島驚魂:原始殺戮》的遊戲幀數對比,從結果可以看出,GTX1060實現反超,在1080p和2K下分別超過RX560約11.5%和12.5%,領先較為明顯。

《蝙蝠俠:阿甘騎士》幀數對比

最後是《蝙蝠俠:阿甘騎士》的幀數對比,我們可以看出,在該項測試中RX560再次取得領先,但領先幅度依然不大,同GTX1050相比在1080p和2K下的幅度分別為3.8%和6.3%。

DX12遊戲性能測試

測試完兩款卡的DX11遊戲性能,我們再來看一下它們在DX12遊戲中的表現,最終測試結果如下:

《殺手6》幀數對比

從《殺手6》的測試結果可以看出,RX560還是比較有優勢的,在1080p和2K下分別領先GTX1050約20.7%和15.4%,領先幅度非常大。

《古墓麗影:崛起》幀數對比

在《古墓麗影:崛起》的測試中,RX560沒能保持住領先優勢,被GTX1050反超。GTX1050在1080p和2K下分別領先RX460約4.4%和3.9%,兩者差距不是很大。

《戰錘:全面戰爭》幀數對比

最後是《戰錘:全面戰爭》的測試,測試中GTX1050依舊領先RX560,在1080p和2K下的領先幅度分別為11.3%和13.6%,優勢較為明顯。

總結一下,在DX11遊戲中RX560在三個遊戲中有兩個領先GTX1050,而在DX12遊戲中,形勢得以逆轉,前者在三個遊戲中有兩個落後後者。綜上所述,RX560與GTX1050的遊戲表現是不相上下的。

顯卡功耗及溫度測試

溫度方面我們將繼續採用FurMark來進行烤機測試,最終測試結果如下圖所示:

顯卡烤機溫度為76℃

我們將參數設定為1280*1024解析度,開啟8*MSAA。烤機12分鐘以上,最終顯卡的滿載溫度為76℃,最終核心頻率穩定在1313MHz,未出現降頻狀況。這個溫度對於這樣一款定位千元級的顯卡是有些偏高的,與之相比,微星GTX1050GAMINGX的烤機溫度只有63℃,比前者低了足足13℃,差距十分明顯。

平臺功耗測試結果

在平臺功耗方面,RX560和GTX1050的表現是差不多的,RX560稍稍高一點點,這高出的部分同基數相比完全可以看作誤差,這是因為兩張卡的TDP同為75W,而兩張卡又都採用雙風扇設計和較小的信仰燈,因此功耗相仿。

更高的綜合性價比

有關RadeonRX560顯卡的全部測試至此已經結束,從實際測試成績上看,綜合DX11和DX12遊戲以及基準測試,RX560的性能與GTX1050不分伯仲,各有千秋,與RX460相比,RX560要強於前者10%左右,優勢還是很明顯的。因此,作為RX460的下一代產品,RX560很好地承擔起了對抗GTX1050的任務,讓考慮購買千元級顯卡的玩家有了一個更好的選擇。

迪蘭RX560X-Serial戰神

接下來說說價格方面,RX560的官方定價為799/899元,分別對應2GB和4GB顯存,這個價格同RX460的上市價格比低很多。我們所測的這款X-Serial算是性能較強的RX560,其售價也不過949元,比一同參測的GTX1050GAMINGX還要低50元,因此可以說RX560的定價還是非常合理的。

可能有的玩家要問,既然性能同GTX1050持平,價格又拉不開差距,那麼我該如何選擇呢?其實RX560最大的優勢就是有4GB大顯存版,而GTX1050隻有2GB。4GB大顯存的優勢不言而喻,可以減少卡頓、實現網遊多開、在2K以上高解析度和一些吃顯存的大型遊戲中也起著不小的作用。因此綜合來看,RX560的性價比要比GTX1050更高些。

「X」信仰燈特寫

那麼RX560同GTX1050比就沒有劣勢麼?其實RX560最大的弱點是溫度要比GTX1050高不少,溫度的升高必然會帶來風扇轉速的提升從而增大噪音,因此對於那些對使用環境舒適度有著較高要求的玩家來說,GTX1050會是個更好的選擇。說到這裡可能大家又猶豫了,那我到底該選哪一款?為了大家可以有機會「先試後買」,我們ZOL論壇即將上線迪蘭RX560X-Serial戰神的試用活動,有興趣的朋友一定不要錯過!

相關焦點

  • 蘋果M1 GPU對比GTX1050Ti和RX560哪個好 性能評測
    根據最新的GFXBench 5.0跑分資料庫,蘋果M1晶片的圖形性能超越了NV GeForce GTX 1050 Ti和AMD Radeon RX 560等桌面級獨立顯卡。  蘋果M1晶片採用8核圖形處理器設計,可同時運行將近25000個線程,每秒2.6萬億次浮點運算的數據處理能力,與Radeon RX 560幾乎相同,略遜於GeForce GTX 1650的2.9萬億次浮點運算的數據處理能力。
  • 蘋果M1 GPU圖形性能測試:超越GTX 1050 Ti和RX 560
    根據最新的GFXBench 5.0跑分資料庫,蘋果M1晶片的圖形性能超越了NV GeForce GTX 1050 Ti和AMD Radeon RX 560等桌面級獨立顯卡。蘋果M1晶片採用8核圖形處理器設計,可同時運行將近25000個線程,每秒2.6萬億次浮點運算的數據處理能力,與Radeon RX 560幾乎相同,略遜於GeForce GTX 1650的2.9萬億次浮點運算的數據處理能力。
  • 英特爾DG1獨顯最新跑分,不敵RX 560和GTX 1050 Ti
    外媒VideoCardz稱其性能在Radeon RX 560和GeForce GTX 1050 Ti之下。IT之家曾報導,英特爾很有可能將這款GPU用作Tiger Lake-U的核顯。目前,UHD 620核顯的Fire Strike的分數大約為1000+,Irus Plus 940為2000+,Xe核顯預計達到4000+,從而實現性能的翻倍。
  • AMD新驅動加成 RX 470D對陣GTX1050系列
    而另一方出現的GTX 1050Ti,意在取代GTX 750Ti和上一代千元顯卡GTX 950。GTX 1050Ti以超越GTX 950多達15%的性能,因而被部分消費者們接受了。然而對抗是不會缺少對手的,GTX 1050Ti發布兩天以後,AMD推出了中國特供的RX 470D顯卡,定價為高出GTX 1050Ti顯卡100元的1299元,如今降到了更低!!
  • GTX 1650顯卡性能曝光強於RX 570
    1080P解析度、高畫質根據最終幻想XV基準的最新skymap, GTX 1650在1080P解析度和高畫質下運行3803,高於rx570的3726和GTX 1060 3GB。然而,在2K解析度和圖像質量較低的情況下,GTX 1650和GTX 1050 Ti基本相當。
  • RX 570、GTX 1050Ti實測對比!
    因為在現階段要選擇千元級顯卡的話,最佳選擇也就是AMD的RX 570與NVIDIA的GTX 1050Ti。相比再低一檔次的卡們,這兩張卡能應付得了目前不少主流遊戲的中高畫質,價格上也比較實惠。那麼如何在在RX 570和GTX 1050Ti中抉擇呢?油管熱門視頻博主NJ Tech祭出了6款熱門遊戲的實戰測試,在1080p畫質下進行對比測試,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實測結果。
  • 全新英偉達移動顯卡MX350遭曝光 性能或媲美GTX1050
    英特爾MX系列顯卡,是英特爾自GEFORCE M系列顯卡後,獨闢蹊徑開拓出來的全新移動端顯卡系列,首張顯卡MX150在當時便是輕薄筆記本的不二選擇,低電壓與媲美GTX 750的性能,足以應付大部分輕度遊戲需求。這次聯想小新 Air 14 2020所搭載的MX 350移動顯卡,正是MX系列的最新產品。
  • gtx1650和rx580差距相差多少
    雖然NVIDIA宣傳,GTX 1650相比GTX 950快了2倍,比GTX 1050高出了75%的效能。但定價上,GTX 1650相比以往50系顯卡有了增長,目前售價到了1200元左右。而這個定價上,目前國內AMD這邊,有著性價比十分高的RX580 2048SP,並且近期價格還有所下降。所以,它們之間性能差距有多大呢?
  • 藍寶石RX560 4G白金版 OC 75W 跑分14W顯卡開箱評測
    入門級 藍寶石RX 560 4G D5 白金版(75W) 產品尺寸:217×105×37mm 上市日期:2017年10月 核心頻率1300MHz 顯存頻率7000MHz 電源接口6pin 顯卡晶片Radeon RX 560 顯存容量4GN 顯存位寬128bit 包裝清單:顯卡 x1
  • Radeon RX500參上!AMD主流移動顯卡值不值得選?
    Radeon RX560:略有起色作為Radeon RX460的升級版,移動版Radeon RX560新增了完整版的Polaris 11核心型號,配備最多16個計算單元(1024和RX540/RX550相比,Radeon RX560的支持者會更多一些,包括聯想IdeaPad 720(搭載第七/八代酷睿,如i5-7200U或i5-8250U,4799元起)、戴爾遊匣潘多拉系列(搭載AMD第七代APU,如FX-9830P,4499元起)、博本ENZ X36A(搭載六代/七代酷睿,如i7-6700HQ/i7-7700HQ,起價4999元)、Maingear 15RX
  • 全面趕超RX460影馳GTX1050虎將評測
    自GeForce GTX 1050 解禁以後,影馳第一時間推出了旗下的GeForce GTX 1050 將系列顯卡。除了最為出名的大將以外,同步發售的還有影馳 NVIDIA GeForce GTX 1050 虎將。
  • Radeon RX 5500 XT天梯榜首測AMD反殺GTX 1650 SUPER的新秀
    供電接口方面為一個8 Pin供電接口,配合上PCI-E插槽提供的75W共可提供最大225W的供電,足夠RX 5500 XT穩定運行。另外,該卡還具有背板,可以說雖然核心是一個中低端核心,但是顯卡外觀方面是完全不輸中高端顯卡的。
  • GTX1050也能玩?華碩ZX53VD實戰VR遊戲
    而在1月4日,移動版的GTX1050/GTX1050Ti正式登場,市面上隨即出現一批搭載GTX1050/GTX1050Ti的主流遊戲本,這批遊戲本的價格相比於GTX1060遊戲本當然要親民許多,但是雖然GTX1050系列顯卡同樣是基於最新的帕斯卡架構,但就連英偉達官方都沒有給它貼上「VR Ready」的認證,用GTX1050來玩VR遊戲是否可能呢?
  • 最大下潛深度1050米!國內首臺移動式海洋地震儀「海豚」圓滿完成海試
    本次海試進行了300米、500米、1000米水深試驗,最大下潛深度1050米,水下自主懸浮定深精度±20米,最大升沉速度11米/分,單個剖面13.2小時。地震儀在下潛期間記錄到有規律的聲學信號,並通過衛星順利傳輸回地面接收點,說明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內首臺移動式海洋地震儀已達到預期的設計指標,後續將正式參與海洋地震長期化觀測工作。
  • 衝鋒衣gtx面料什麼意思 衝鋒衣gtx面料好嗎
    衝鋒衣gtx面料什麼意思 衝鋒衣gtx面料好嗎 2019-11-07 15:20:18 來源:全球紡織網 衝鋒衣gtx面料什麼意思?衝鋒衣gtx面料好嗎?
  • AMD RX 6800/6800 XT首測 大器晚成終必遠至_AMD Radeon RX 6800...
    話題又回到我們開篇內容,A/N對比一直是大家喜聞樂見的內容,那麼通過本次測試下來,給我最大的感受可以簡單概括以下幾點。迪蘭RX 6800 XT本文屬於原創文章,如若轉載,請註明來源:AMD RX 6800/6800 XT首測 大器晚成終必遠至http://diy.zol.com.cn/756/7560894
  • 首測!用Radeon RX6800系列顯卡裝一臺小鋼炮
    來源:新浪眾測作者:Tiger5G錢包撕裂者AMD又來了,就在Zen 3剛剛上市之後,首批RDNA2也如期而至,他們分別是RX 6800XT跟RX 6800,因為之前種種傳聞導致今年大家對RDNA2這一代的性能格外關注,這次兩張卡都拿到了,剛好搭配Zen 3實戰搭建一套Zen 3+RDNA2
  • 七代酷睿配GTX1050 炫龍T50遊戲本評測
    2017年初,英特爾與英偉達相繼推出第七代酷睿處理器以及GTX 1050/1050 Ti新平臺,各大OEM廠商在第一時間對旗下產品進行了更新,炫龍自然也抓住了這一時間段,對旗下的產品進行了硬體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