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建築設計40年

2020-12-19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日報

↑深圳最高的建築:平安金融中心,2016年建築設計:KPF深圳事務所(攝影:Tim Griffith)

深圳是人類建城歷史上的一個特例,這座只有40歲的城市仿佛在一夜之間由人「造」成,與歷史悠久的北上廣被共同划進一線城市。深圳特區成立以來,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實現了超常規和跨越式發展,創造了世界城市發展史上的奇蹟,發揮著國際創新城市的引領作用,成為國際社會觀察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

20世紀90年代,師雷姆·庫哈斯在他一千多頁的建築書籍《小,中,大,特大》中以很大的篇幅講述珠三角和深圳。此書被視為建築系學生的聖經,吸引了不少當時在海外讀建築的中國學生回到深圳發展。短時間的快速迭代使深圳的建築形式比其他城市更加多元豐富,它是中國300米以上高樓數量第一的城市,在20世紀80年代建起了我國第一座摩天大樓國貿大廈,掀起了一場高度競賽,在這座城市裡,已經建成的300米以上的大樓有16座,最高建築平安大廈已達592.5米。雷姆·庫哈斯、斯蒂文·霍爾、磯崎新等國際知名建築師也被這座拔地而起的城市所吸引,在深圳打造了深圳證券交易所新大樓、萬科總部中心大樓、深圳文化中心等地標建築。深圳同時還是代表城市共生狀態的「城中村」建築的發源地,城中村的出現雖然飽受爭議,卻在極短的時間內適應特大城市的人口爆炸增長,是促進深圳城市化快速發展不可或缺的存在。這些千差萬別的建築從不同層面反映著深圳的特色。

↑深圳音樂廳,2007年建築設計:礬崎新工作室

這座城市雖然年輕,其豐富性和複雜性遠不遜色於任何一個城市。深圳是一座設計出來的城市,建築設計已經走在世界前列。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深圳何以從一個默默無聞、僅有3萬人口的嶺南小城,通過設計和規劃建設成一個極具代表性、備受矚目、人口超過2000萬的超級國際大都市?在城市設計層面,這座城市經歷了怎樣的發展階段?深圳具有怎樣的特質,吸引最優秀的建築設計師群體在此施展拳腳,為這座城市不斷創造革新和更多可能性?我們從它的發展史開始說起,從不同時期來到深圳的建築師的故事說起,他們的經歷既有共性也有不同。他們都被深圳的生命力、活力、創造力所吸引,在不同時期從不同地方來到深圳,在這裡紮根,成為這座城市發展的參與和踐行者,在這個飛速向前的大時代裡寫下了自己的深圳故事。我們試圖從他們講述中,探尋深圳城市發展奇蹟的諸多答案。短短40年間,深圳建築設計經歷了大致四個發展階段。1980年代起步,1990年代萌芽開拓,2000年代蓬勃發展,2010年之後開始提質優化。在這一過程中,深圳經濟發展迅猛,城市功能不斷完善,人們的居住環境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1979年至1990年,是深圳基礎建設大規模迅速啟動的時期,這一階段催動了城市設計、建築設計的需求,進而形成專業的意識。其中港口建設成為深圳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對外貿易,港口先行。」蛇口工業區的港口建設是這一時期的重要案例,這是中國首個出口工業加工區。港口之外,深圳市的多個重要建築也在這一時期陸續啟動。這一階段,許多北京建院的建築師、工程師來到深圳,設計了大量建築項目,奠定了深圳建築設計院雄厚的技術基礎。

↑深圳發展中心大樓,1992年建築設計:華森建築設計

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建築設計總院總建築師孟建民正是這個時期眾多來深建設者的其中一員。1991年,博士畢業後留在東南大學任教的孟建民,率學生團隊到深圳大學做畢業設計並進行項目合作。彼時深圳改革開放的前沿創新精神吸引著他,在深圳校友、東南大學本校的支持下,成立了東南大學設計院深圳分院。1996年,他在東大深圳分院的任期屆滿,恰逢深圳建築設計總院對社會公開招聘院長一職,他果斷應聘。回憶當年選擇深圳的原因,孟建民說,「我清楚地感受到深圳擁有很好的創作平臺,機會也相對的多一點,所以我選擇留下來。」在加入深圳建築設計總院至今20多年的歷程中,孟建民主創設計完成了深圳前海國際會議中心、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深港西部通道口岸旅檢大樓、深圳灣科技生態園等多個深圳地區的重要項目。作為特區建設的見證者與參與者,在孟建民看來,深圳不像國內其他老城市,北京、上海、南京、廣州、武漢,這些城市都有著悠久的歷史文脈,城市中的保護建築和區域也很多。在深圳,擁有歷史的建築屈指可數,許多設計師都放開手腳進行充分發揮,所以它是一座具有現代化特質的新興城市。孟建民認為,深圳建築文化的核心就是創新,正是因為它的「新」,才能夠擺脫傳統文化的包袱,建築創新,面向未來。

↑深圳能源大廈2018年建築設計:BIG建築事務所

1980年,由建設部建築設計研究院和香港森洋國際有限公司共同創辦的華森建築與工程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在深圳落戶,這是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的建築設計企業,也是真正與深圳共同成長的一家公司。華森從最初僅有7人的小團隊發展到深圳市行業龍頭企業,幾十年來創造了深圳許多個「第一」:第一座五星級酒店「南海酒店」、第一座鋼結構超高層辦公樓「深圳發展中心大廈」、第一座綜合醫院「北大中心醫院」、第一座體育館、體育場等公共建築。可以說,深圳經濟特區是華森誕生發展最重要的環境條件。高速發展的經濟和高起點的城市定位使得建築設計行業迎來了黃金時代,華森在80年代參與建設的許多公共建築,代表了深圳在特區建設初期的城市形象。

這一階段落地深圳的最具代表性的建築設計企業還包括華藝設計顧問有限公司。華藝成立於1986年,在香港註冊,立足深圳經濟特區,歷經三十餘載潛心耕耘,創作完成了數百項高質量建築作品,如深圳羅湖火車站、深圳賽格廣場、深圳發展銀行大廈、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深圳有線電視樞紐大廈、深圳天健創智中心、深圳中海油辦公樓等,深度參與並見證了深圳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城市建設和高速發展。

萌芽

深圳特區的第二個10年,是建築設計的萌芽階段。這個崛起中的城市對建築人才產生了巨大需求,它的發展速度和自由市場氛圍感染了一批南下的建築設計師。這一時期深圳湧現出了大批民營設計企業,打破了原有國有體制的單一性,出現了外資、海外歸國留學生組成的團隊,民營企業百花齊放的豐富生態。

1993年,在法國留學的建築師馮越強第一次回國,那時的深圳建設已經初具規模,充滿朝氣,馮越強發現,和當時在國外生活對比,深圳有很多同質本源的東西,比如城市的開放度、文明等等,這些都吸引著他。1997年,他在巴黎成立了歐博設計公司,1998年,他帶著歐博落地深圳,也得益於深圳的開放,歐博進入深圳後便開始承擔了一些重要的項目,包括入選《深圳當代建築》45個代表性建築作品之一的華僑城生態廣場。在馮越強看來,設計師們與深圳的關係可以描述為「相互成就」。

圖左↑深業上城LOFT 建築設計:孟巖,劉曉都(URBANUS都市實踐)(攝影:曾天培)

圖右↑蛇口浮法玻璃廠主入口改造設計 建築設計:NODE南沙原創

URBANUS都市實踐的聯合創始人、建築師劉曉都和孟巖也是在這一時期來到深圳。他們與北京的王輝共同創立的都市實踐建築事務所,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師團隊之一。1998年,在美國工作生活的劉曉都經同學介紹,來到深圳做建築項目。劉曉都被深圳的年輕和活力所吸引,便在深圳紮下了根。1999年三人創立的都市實踐,以城市的視角去看待建築和建造問題,以踐行者的身份介入到這樣一個人類歷史幾乎沒有過的快速成長的城市中去。在深圳耕耘的二十多年,他們設計了大芬美術館、深業上城LOFT、華僑城文化創意園等十幾個能夠代表深圳當代建築的優秀作品。都市實踐還同時進行大量的城市研究工作,是最早關注城中村和高密度等城市問題的建築師。他們策展的2017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更成功聚焦城中村問題,以重點公共空間改造及公共活動的引入來激活和推動南頭古城重生,引起廣泛關注。

「我們來的時候,深圳正好在一個積累的轉折點上。前二十年的積攢在這個時候開始四面開花。」

蓬勃

2000年是深圳40年的一個分野,之前的深圳還相對分散,之後的二十年是真正高速發展的時期。2000年之後的十年,房地產業蓬勃發展,住宅私有化、商品化進程加快,地產開發市場向城市居民推銷新的生活方式,創意成為一種重要的手段。深圳也開始進行國際招投標、容納世界各地的奇才來到深圳,進入蓬勃發展之態。在劉曉都看來,2000年初的深圳與其他城市相比,城市的氣質和組織結構都相對扁平,政府給予中小型私營企業的自由競爭空間很大,可以通達上下,各行各業都講求效率和公平的競爭,這種開放包容的氛圍成為各地的建築師們選擇深圳、認同深圳、與深圳共同成長的最重要因素。

↑坪山陽臺:深圳坪山河南布淨水廠上部建築建築設計:NODE南沙原創

這一階段,建築師在實踐、思想、專業技術方面,包括整個環境的配套方面都愈加成熟,更多獨特的思想體系和創作風格開始顯現,建築師們也開始關注城市發展的生態問題。2005年,第一屆深港城市\建築雙年展(簡稱「深雙」)在華僑城創意文化園舉辦,探索了與深圳城市發展相關的思想和概念,尤其關注創意文化園區域和城中村。此後,深雙成為我國建築設計領域最重要的作品展示平臺。

最近一個十年,深圳的城市建設進入提質優化階段,規劃師和建築師們的創作開始更多地關注和探索存量空間優化的可能性以及社會包容的問題,如以傳統來料加工和電子工業區為主的華強北片區轉型成為電子商務一條街;保留城中村格局,逐步改造成人才公寓,實現村民社區和未來開發的多元格局;加強舊工業區的改造升級等。

↑深圳前海現代自貿城

南沙原創建築設計工作室(NODE)創建人劉珩在2008年帶著她的團隊來深圳「闖蕩」。她覺得自己在深圳的十多年的經歷,切實代表著一種深圳的設計理想。「深圳比任何其他的城市都能給予建築師更多機會,而且這種機會是平等的。」劉珩說。在來深圳的頭幾年,她的團隊在完全沒有基礎的情況下,通過參與建築設計競賽衝出重圍,最多的一年參與了10個競賽。劉珩認為,競賽機制是深圳這座設計之都獨有的、很難得的土壤。在最近的十年,深圳建築界的活動也愈加豐富密集,深雙、中國建築傳媒獎、城中村保護計劃等都是令人矚目、效果突出的大動作。劉珩認為,通過這些競賽活動,建築師得以探尋深圳發展更深層次的東西,了解社經濟給空間發展帶來的機會,了解不同區域的人們真正關心和需要什麼,了解一個地區的前世今生,再用建築設計創造它的未來。

↑坪山大劇院,2019年建築設計:OPEN建築事務所

80後的建築師張國威最近幾年才來到深圳。從哈佛大學建築系畢業後,張國威於2012年在美國創立了GWP Architects建築設計事務,目前在深圳和廣州設立了辦公室,是一支非常年輕的海歸建築師團隊。歸國這幾年,團隊陸續中標了粵港澳一些大城市核心區的地標項目,像廣州新塘片區的超高層綜合體豐盛101;東莞市中心城區的示範性停車樓等。在張國威看來,深圳作為「設計之都」,一直是國內外設計公司參與的活躍城市,深圳似乎每一天都在生機勃勃的建設過程中。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青年建築師,張國威每天都感受著並參與著這座城市的變化。在他看來,深圳今天的成就不僅得益於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大方向的指引,更是無數深圳奮鬥者們共同的努力的成果。張國威說:「我們不僅要承接好前輩們的經驗指導, 在此基礎上做得更好, 更要充分融入並爭取成為建設示範區的重要的參與者之一。在深圳的建設項目中呈現出中華文化思想的底蘊, 通過特色建築設計豐富深圳城市文化, 繼而成為深圳走向世界的一部分。」

↑深港西部通道口岸旅檢大樓,2007年建築設計:孟建民

深圳作為世界城市發展史中的一份獨特樣本,它在短時間內發生的巨大變化一直吸引著國際各界的關注,他們對深圳這個城市奇蹟背後的原動力十分好奇。2018年,劉珩在柏林做了一個名為「深圳性:空間演繹」的展覽,以城中村,創業產業園區,還有一些舊工業區等很小的點切入,觀察這些空間發展邏輯,劉珩在展覽上呈現了她對深圳「原動力」的闡釋。她認為,深圳在發展歷程中,既有進化也有變異,因此它比其他內地城市都更具變數。這種變數來源於市場經濟跟計劃經濟在同一片土地上的博弈。深圳的特點是能把計劃的控制和市場的變數相結合,形成獨特的實驗田,在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複製。「我覺得尋求改變是深圳一直以來的一種原動力,它可能從計劃的角度改變,也可能從市場的角度改變,但結果不可預知。因此這座城市總是充滿期待,可能和未知,沒有參照。這種膽量,也是對人類文明的一份貢獻。」劉珩說。

未來

↑2017年UABB 南頭古城主展場活動場景

每一個在深圳的設計師,不論年齡,談到這座城市的核心精神,都會提到「年輕」,這一特質在這40年間似乎從未發生改變。「深圳的年輕是骨子裡的,不單單是平均年齡。你如果不變,就會被淘汰。這樣的環境逼著設計師們不斷挑戰自己,這種氛圍讓我一直能夠有創作的興奮感。」在劉珩的敘述中,深圳的狀態是永遠在路上的,每個人都被那股上升的動力和希望所影響,這也給予了建築設計師們自由的空間和機會。劉珩說,建築是「體驗感和生命感的另一種延續」,通過建築把自身的創造力落地在城市設計項目中,形成有延展性的公共空間,這種延展性甚至可以帶來一些好的「意外」,引導空間使用自發在空間中創造體驗,建築也會成為一種積極生活方式的引導者。

↑深圳最高的建築:平安金融中心2016年建築設計:KPF深圳事務所

縱觀幾十年的發展史,深圳的建築設計既有開拓者的創新實驗精神,也有對於社會的責任和服務意識;既具備國際化的宏大視野,也灌注了本土化的關懷。整個城市正在將設計思維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建築作為一種有效的實踐方式,為城市發展帶來更多可能。

相關焦點

  • 深圳平面設計40年
    來源:經濟日報作為中國現代平面設計運動的策源地,深圳平面設計的發展歷程是當代中國設計發展的縮影,40年來,深圳的平面設計力量扮演著中國現代設計產業啟蒙者、探路者和思想者的角色。↑平面設計在中國05展海報,作者:韓家英,2005年2008—2020年:設計價值重構↑2019世界製造業大會2019海報,作者:李炯,2019年2020,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以大鵬展翅之姿飛速崛起的深圳,一直在求新求變中創造著奇蹟。
  • 深圳服裝設計40年
    來源:經濟日報↑深圳時裝周(攝影:劉伯良)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40年裡,有許多時裝品牌在這裡紮根、成長,走向國際。40年的深圳服裝史,是中國時尚的覺醒史,也是中國時尚從來料加工到文化自信的生動濃縮和鮮活表達。
  • 沙龍報名|深圳&廣州,讓我們聊聊建築與城市、設計與製造
    每張門票都包含《第一財經》雜誌、《2019-2020設計趨勢報告》以及由書店提供的咖啡或禮包。希望你可以有收穫,也玩得開心。#深圳場 · 新建築如何塑造新深圳今年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深圳作為中國新城市發展的一個特殊案例和標本,在過去許多年中,它的制度尤其是土地制度為中國其他城市的發展提供了樣本和參考。而在近幾年中,深圳在建築和城市規划過程中試圖呈現一個國際化的、開放而多元的形象,具體實現則來自於近年興建的科技、金融公司總部、大灣區的整體規劃帶來的濱海規劃、城市更新設計等。這些項目也吸引了許多國際建築事務所和培養了國內建築事務所。
  • 深圳電視臺深圳直通車報導—深圳壹創國際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一場猝不及防的疫情迅速蔓延至神州大地,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速度讓全世界見識了什麼叫中國速度,而創造奇蹟的正是近年來快速發展的裝配式建築。在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之際,欄目組特別走進一家廣東省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 -- 位於深圳華僑城的壹創國際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 深圳40年財經40人丨勾勒深圳「天際線」,中裝建設總裁莊展諾:用...
    自1980年8月被設立為經濟特區以來,經過40年的發展,深圳從一個小漁村蛻變成為國際性大都市。提起深圳,許多人都會想起京基100大廈、深圳證券交易所、寶安機場等深圳極具代表性的天際線建築。而我國建築裝飾行業的龍頭企業——中裝建設(002822,SZ),便是這些地標的「裝飾」者。
  • 深圳40年·財經40人丨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沒有深圳,就沒有比亞迪
    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圖片來源:企業供圖)40年前,深圳還是一個海邊漁村;40年後,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窗口」,深圳已發展成為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名列全球金融中心第十一位。截至目前,深圳擁有多家行業級頭部企業,如通信行業「標兵」華為、移動網際網路巨頭騰訊、新能源汽車行業龍頭比亞迪等。「過去四十年,深圳以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勇於擔當、不斷創新,已成為全國科技創新的一面旗幟,創造了世界城市發展奇蹟。」回顧深圳和比亞迪的發展史,王傳福感慨萬千。
  • 萬科深圳新總部大廈,建築體量猶如交錯的書籍
    深圳,是世界城市發展的一個獨特標本,在短短40年的時間裡,它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時空壓縮方式,完成了從邊陲小鎮到現代化超大城市的驚人飛躍,被譽為「一夜崛起的城市」。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在這一節點上,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項目面世,這是深圳市定位最高、分量最重、影響最大的重點片區之一,片區固定資產總投資預計約3000億。「超總」基地吸引萬科、中興、招行、恆大、恆力、OPPO、中國電子等世界500強企業總部,也雲集當今國際最具影響力的建築事務所的新作,堪稱世界級「建築博覽園」。
  • 深圳經濟總量40年增一萬多倍,臺灣記者感嘆「既熟悉又陌生」
    記者們首先來到前海國際會議中心,這是一座非常有特色的建築,總建築面積約4.1萬平方米,分為地上兩層和地下一層,它採用傳統與現代手法的融合,大屋面以「薄紗」為主題,運用現代材料彩釉玻璃演繹傳統琉璃瓦屋面;設計理念則以嶺南名曲「彩雲追月」為核心,融合中國元素、嶺南風格及前海特色。
  • 深圳特區40周年慶,這裡憑什麼成為表白必到之地?!
    今年對深圳來說十分特殊,既是深圳經濟特區40周年,也是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1周年。回顧過去40年,深圳特區一路披荊斬棘,留下了幾代人的回憶。1990年的深圳特區,10歲。經歷了40年的發展,截至2019年底,深圳PCT國際專利申請量18081件,連續15年居國內城市之首,總量超過英國、韓國、新加坡!深圳用40年成長為國際創新之都,堪稱是一個奇蹟!但是,深圳一路是從爭議中不斷走來的,並非一帆風順。
  • 2020綠色建築設計競賽_2020年2020綠色建築設計競賽資料下載_築龍...
    或是棲息停留 或是流動經過 每個人在這裡都有屬於自己的位置  背景 Background ©REAL建築事務所  大鵬所城南門中軸景觀橋設計競賽,是2019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深圳)大鵬所城分展場的展期系列活動之一,是由深圳市大鵬新區管理委員會主 查看詳情
  • 深圳特區40周年,賀禮如期兌現
    作者: 深晚一兵最近幾天,「人類的奇蹟城市」刷屏深圳人的朋友圈,代表對這座城市40年輝煌成就的認可和爆贊!人類的奇蹟城市時光邁入8月,距離深圳特區正式成立40周年紀念日越來越近了。公園將水系、綠植、步道、小亭與海岸線融為一體,在2017年度摘得有「景觀界奧斯卡」之稱的美國ASLA景觀規劃設計類大獎。開放性、公共性為建設基礎,計劃每年將舉辦超20場主題文化活動,打造國際品質的灣區休閒公園。據預測,海濱文化公園建成後,年遊客量近1400萬人次。
  • 深圳騰飛40年,靠科技制勝
    202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40年前的今天,作為改革開放的重要舉措,國家批准在廣東深圳、珠海建立經濟特區;其後又在福建廈門、廣東汕頭,海南,新疆喀什、霍爾果斯建立經濟特區。深圳特區40年,就是一部產業升級發展史。前半程,深圳完成了從「三來一補」加工製造到「世界工廠」產業鏈條的巨大飛躍;後半段,深圳又完成了從「山寨之都」模仿跟隨到「科技之都」引領創新的華麗轉身。
  • 10月建築大咖雲集打卡深圳不可錯過的16個建築
    以「好設計·好營造-推動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2020中國建築學會學術年會將於2020年10月28-30日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召開。結合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以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探索打造國際化中心城市的創作理念與實踐,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 慶祝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採訪活動——走進深圳
    9月27日至28日,國新辦組織中外媒體記者赴深圳、珠海參加慶祝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採訪活動。  九月的鵬城暑熱漸消,道路兩邊桂子飄香、紅旗飄揚,洋溢著慶祝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喜悅。27日,中外媒體記者來到深圳,先後來到前海媽灣智慧港、利安建築事務所、前海展示廳、騰訊公司、平安金融中心,就深圳經濟特區發展情況進行參觀採訪。
  • 武漢漢秀劇場建築設計_2020年武漢漢秀劇場建築設計資料下載_築龍...
    作為建築的重要元素之一,建築幕牆將建築美學、建築功能、建築節能和建築結構等因素有機地統一起來,彰顯建築品質,對於建築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為此,2018年中國建築學會在建築設計獎專業獎中特別增設「建築幕牆專業獎」,旨在獎勵建築幕牆專業領域有突出創新特點的優秀設計項目,這既是對建築設計獎體系的補充和健全,同時也是對建築幕牆行業的肯定和鼓勵。
  • 40年,用當代藝術見證深圳時間——深圳當代藝術文獻展開幕
    ,展覽將對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深圳當代藝術創作、發展的脈絡進行系統性學術梳理,加深公眾對中國當代藝術及深圳本土藝術文化的認識,繼而以深圳為原點,以當代藝術的先鋒性、實驗性為紐帶,形成充滿活力的城市文化氛圍,並以此增強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聯繫,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提供助力。
  • 40年實現騰飛,深圳的「魔法」是科技產業
    202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40年前的今天,作為改革開放的重要舉措,國家批准在廣東深圳、珠海建立經濟特區;其後又在福建廈門、廣東汕頭,海南,新疆喀什、霍爾果斯建立經濟特區。聚焦最近10年發展歷程,本文試圖勾勒出深圳的「科技之都」逆襲史。頂層設計的支持和謀劃2010,深圳特區建立30年。
  • 深圳設計的使命與未來——訪深圳創新創意設計發展辦公室主任韓望喜
    2017年4月21日,首屆深圳設計周開幕式現場。SDPA 供圖作為一座設計之城,40年來,深圳從當初的世界工廠,到現在的創新之都,「設計」發揮了重要作用,亦是深圳創新驅動的根本要素。創意在深圳這片熱土開出璀璨之花,從平面設計、工業設計到建築設計、時尚設計,創意活動層出不窮,「深圳設計」正以強大的驅動力,引領著城市文化創意產業的快速發展,書寫深圳的文化自信。深圳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城市的「創新史」,「自主創新」是深圳發展的主導戰略,而創意設計是創新驅動的根本要素。
  • 深圳海洋博物館建築方案呼之欲出
    18日下午,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海洋漁業局)和深圳市建築工務署工程設計管理中心(以下簡稱主辦方)聯合召開深圳海洋博物館建築方案設計國際競賽線上答疑會。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通過現代信息技術以在線的特殊方式實現了主辦方與15家入圍設計機構的首次正式「會面」,這也標誌著深圳海洋博物館建築方案設計進入實質性「開跑」階段。
  • 《深圳的風》看得見!「科技藝術40年」展煥新重啟
    去年,「科技藝術40年——從林茨到深圳」及「奧地利林茨電子藝術節40年文獻展」終於來到深圳,掀起一股觀展熱潮,展覽在今年年初受疫情影響提前關閉,很多人表示意猶未盡。近日,晶報APP記者從主辦方處獲悉,設計互聯從2020年5月30日起,重啟年前這場備受觀眾歡迎的大展,部分作品已升級,旨在為新老觀眾帶來煥新體驗。為響應公眾對展覽的熱情,設計互聯與展覽聯合主辦方——中央美術學院與奧地利林茨電子藝術節(Ars Electronica),以及參展藝術家們密切溝通,共同決定將展覽延期至2020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