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博物院即使改名換姓也難變其文物及中華文化脈絡的傳承

2020-12-16 騰訊網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卡爾說過:「歷史是現在和過去之間永無終止的對話」。而能夠得以保存這段珍貴歷史的正是博物館。

在我們中國的寶島——臺灣省就擁有一座與北京故宮博物院齊名、甚至珍藏的歷史文化寶物價值更為厲害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裡大約珍藏有近69萬餘件歷史文物,而它們不只是許許多多中國人心中的國寶,更是中外遊客與文化、歷史愛好者的必訪景點。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世界首屈一指的中華文物博物館,其足以能夠與世界級的法國羅浮宮博物館、英國大英博物館及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分庭抗禮,鼎足而立。

而此時此刻,臺北故宮博物院竟被某些華夏民族子孫中的「敗類」要求改名了!至於改成什麼名字、為何要改名、改名又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那些灣灣島內的無聊黨派紛爭並不是我所關注和在這裡進行內容書寫的!

為何呢?因為,臺北故宮博物院即使就是改名千百次之後,裡面珍藏的歷史文物終究是不會改變的,而這接近七十萬件的藏物與中華民族文化的歷史聯繫與傳承更是不會改變和動搖的!

而從今天這個時間節點來看,「故宮博物院」這個舉世聞名的文化品牌的建立是多麼的不易!其建立過程的艱辛困難也是達到了現今世人所不知的程度!

看看今天國際上知名的商業品牌,諸如勞斯萊斯、奔馳等等,少說也需要花費百年時間的努力才能建立起傲世的品牌,它們的經營者會輕言改名嗎?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院之鼎——毛公鼎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在收藏文物數量上雖僅僅佔到原先故宮博物院的五分之一,但是許多珍品卻是精中之精的國之重寶,也是非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能望其項背的。

傳世經典之作的鎮館之寶「翠玉白菜」

故宮文物原先是在北京的北禁城內,清朝最後的一位皇帝、也是中國封建王朝統治下的最後一個皇帝溥儀即位後仍居住在宮內,北洋軍閥政府在庫房進行清點封存,並將瀋陽故宮與熱河避暑山莊的文物遷回紫禁城併入,期間宮內人員與北洋政府官員偷盜又轉賣掉不少,據說溥儀本人也偷運出上萬件古董字畫外出,故宮內的火災也傳出可能是太監偷盜後放火燒庫房以湮滅證據。

北京故宮文物經過多年輾轉,1948年因北方國共戰事緊張,國民黨偽政府決定將文物運送至中國臺灣省,分三批以軍艦與商船運送2972箱文物,也就大約只運走掉兩成多,抵達臺灣省後先存放在臺中糖廠,之後於霧峰北溝依山建置庫房與防空洞,到1965年臺北故宮博物院落成,國寶曆經數十年戰亂和輾轉數千公裡後終於獲得安置。

稀世珍寶「肉形石」

臺北故宮博物院文物從祖國大陸到臺灣省後,大多部分保存在山洞之中,國寶抵臺後,會選在臺中存放是因當地氣候較臺灣北部乾爽,更適合保存保護文物,而且當時臺灣仍受到空襲威脅,因此才開挖山洞,包括後來的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館址也有此考量,因此仍以不在市區、可挖山洞為基本建築條件。

此外,這些以鐵箱、木箱裝運到臺灣省的文物,從上面的封條也可以看出其軌跡,若上面有「滬」字,代表裝器物;「洞」字則為北溝編號;下方半圓寫著「故宮 臺處」,則是象徵已抵達臺灣省;圖書文獻則會以香菸的舊木箱盛裝。

中國四大名玉之一的金嵌松石珊瑚壇城

而最近臺北故宮博物院展示出的,五世達賴贈予清朝順治皇帝的〈金嵌松石珊瑚壇城〉,乃順治九年五世達賴進京會面時的禮物,原供於西黃寺,章嘉呼圖克圖又請入內廷皇宮,後供於養心殿佛堂之上!

又如〈金宗喀巴像〉,背後刻著有六世班禪為慶賀乾隆皇帝70歲壽辰而赴承德避暑山莊,當時獻禮清單中即有一尊宗喀巴像,但六世班禪不幸於該年在北京因染天花而圓寂,乾隆皇帝為紀念他,於次年命人在造辦處依班禪所獻此像先後再造三尊。

滿身鑲嵌綠松瑪瑙珍珠的金宗喀巴像

還有就是,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裡收藏的大量當年蔣介石帶到臺灣島的國寶文物之中,也不乏國寶級書法字畫。在所有書法字畫中,王羲之的書法真跡《快雪時晴帖》作為鎮館之寶,格外受人關注。

《快雪時晴帖》也是我們祖國大陸專家頗感遺憾的一幅字畫,因為其他「兩希」都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內。

上面介紹的僅僅也只是眾多價值巨大的文物當中的冰山一角,還有很多的歷史文物這裡就不做過多贅述了,以後有機會、有條件的話,朋友們可以自己去位於臺北市士林區的臺北故宮博物院親自參觀遊覽;而最後更希望的是,這些運送到寶島「暫存」的瑰寶能夠「從哪裡來,回哪裡去」,就如王羲之父子三人的「三希帖」一樣,隔海相望而不能團圓美滿,這樣的局面終歸不是我們所想看到的,至於最終如何實現這樣的期望與目標,唯有那兩個字「____」才能夠完成!

而到底哪兩個字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裡留言填寫!謝謝!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被改名降級?民進黨自斷中華文化根脈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被改名降級?但即使這樣,也沒阻止民進黨當局繼續「反中」政治操作。  據臺媒報導,在民進黨當局推動「行政組織改造」的過程中,臺北故宮博物院將不但會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而且還將會遭到降級處理,從原先直屬臺灣行政主管部門,降格改為隸屬文化主管部門,由二級機關轉為三級機關,此舉被視為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的又一重大部署。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降格是臺灣文化失格
    關 注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世界首屈一指的中華文物博物館,足以與世界級的法國羅浮宮、英國大英博物館及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分庭抗禮,鼎足而立。這個舉世聞名的文化品牌是如何建立的?建立過程的艱辛又何其不易?
  • 這回,「臺獨」選擇對臺北故宮博物院下手
    明末清初,在收藏的基礎上故宮博物院被建立,為保護其收藏的文物不被破壞,在二戰前夕,故宮博物院不得選擇將文物南遷,運送到上海、南京等地。直至1947年抗日戰爭結束之後才運回南京。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南京國民黨政府從南京庫房中挑選出數千箱文物運往臺灣,而後成立臺北故宮博物院。
  • 民進黨要對臺北故宮博物院下黑手了
    臺北故宮博物院傳將改隸屬於臺文化部門管轄,引起爭議。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疾呼要三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片)關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爭議,經常圍繞在文物歸屬以及文物背後象徵的意義。這次有心人卻從組織改造下手,傳出將改隸臺文化部門,並更名「華夏博物館」,由隸屬臺行政機構的二級機關轉為三級機關。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要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
    本文轉自【海外網】;原標題:【傳臺北故宮要改名"去中"惹非議 院長忙否認】圖為臺北故宮資料圖 海外網11月30日電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30日連忙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吳密察30日赴臺「立法院」參與審查預算時稱,一個禮拜以來,關於對臺北故宮的報導,有幾項是誤導,「首先,絕對沒有改名問題,即使『行政院』有問我,也是談對於像『故宮』這種重要博物館行政怎樣安排,但一直沒談改名問題。」他還稱,自己一切尊重臺行政機構。
  • 輿論壓力大 臺北故宮博物院 「叫停 」改名
    迫於壓力,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昨天緊急出面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爭議緣起:傳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臺媒日前爆料,為配合民進黨當局行政機構「組織改造」,臺北故宮博物院將降級為「文化部」的下屬三級機構。消息傳出後,有人認為這會「矮化」臺北故宮博物院。
  • 臺北故宮博物院裡的那些奇珍異寶們
    臺北在我心中一直是一個很文藝的城市,這裡不僅有美味的食物,還有數不盡的展覽。我一直很想去臺北故宮博物院 ,對那裡的文創產品垂涎已久 。對,是垂涎已久,都說中國的故宮文物一半在北京,一半在臺北 ,那麼臺北之行一定要來到這裡。
  • 臺灣旅行最不可錯過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擁有「中華文化寶庫」美名
    深受臺灣文化的影響,但自己卻一次都沒有去過臺灣,接下來展開了「臺灣之旅」,出行交通的選擇上, 臺北 全靠Taxi+捷運, 花蓮 當地靠租車,另外 臺北 往返 花蓮 和 九份 /十份等選擇坐小火車,出行方式相對算是比較便捷的。
  • 「臺獨」黑手伸向臺北故宮博物館,島內輿論:應該把文物還給祖國
    因為有20件珍品和30萬件檔案,絕大多數是1948年國民黨從大陸帶走的故宮博物院文物,每一件文物都體現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髓。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名稱具有歷史文化意義。民進黨要將臺北故宮降級和改名,用意昭然若揭,就是要割裂與大陸的歷史文化聯結,遂其「去中國化」「文化臺獨」之私。臺北故宮降級改名,臺灣能從中受益嗎?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被民進黨當局給改名了嗎?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上的著名博物館之一,其中存放了大量歷史悠久的珍貴文物,臺北故宮博物院一直在臺灣享有崇高的地位。 民進黨「立委」黃國書公開聲稱,全世界的博物館都屬於文化部門,只有臺北故宮博物院屬於臺「行政院」,現在的編制會讓博物館的配置有問題。其言下之意,便是應該讓臺北故宮博物院歸屬於臺當局的文化部門。
  • 我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在臺灣,臺北故宮有哪些「鎮館之寶」
    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巖松說:"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今天就來說說臺北故宮博物院。一、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前世今生。
  • 臺北故宮裡面還有多少寶貝
    臺北故宮裡面還有多少寶貝?臺北故宮是大陸遊客臺灣遊的必到景點,東坡肉形石,和翡翠白菜這些鎮館之寶,讓遊客嘆為觀止。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2018年曾經提到:"1949 年運來臺北的都是書畫、細軟,重的東西搬不動。北京故宮藏品以宮殿,器物等大東西見長,臺北故宮藏品以書畫文物見長。書畫文物在中華文化傳承方面最具分量。"
  • 臺北故宮博物院今年5大展覽亮相
    (圖/臺北故宮博物院提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北故宮博物院最新公布2020南北院展覽檔期,從人氣國寶、書畫名品、明清宮廷藏書、盛清琺瑯彩瓷,到蒙藏四大活佛、梵蒂岡宗座圖書館珍藏等宗教特展,五大展覽內容縱跨歷代,橫越東西,精採可期。
  •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一道不錯的菜:「東坡肉」炒「翠玉白菜」
    一講到臺北,首先大家都會想到那裡的小清新、文藝範,還有就是夜市裡的美食。臺北並不算大,101作為地標有時候不經意抬頭就可能出現前方。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韻味,然而來到臺北,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打卡,看看這些國寶,在中國的四大故宮中,臺北故宮算是最年輕的後起之秀,但是知名度卻毫不遜色,這和他的歷史成因有很大的關係。
  • 同屬中國三大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居然是親戚!
    我們都知道,南京有個南京博物院,臺北有個臺北故宮博物院。但關於這兩個博物院有什麼交集,卻少有人知道。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寫的便是與這兩個博物院相關的一個機構,叫中央博物院,它在當年是一個理想的時代產物。
  • 故宮南遷的13427箱文物,至今何在?精品都藏在臺北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侵佔了東北三省,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文物岌岌可危。為避免故宮文物落入日寇之手,1933年,國民政府決定將故宮館藏文物南遷。但北平各界及普通市民,大多反對南遷,他們召開集會,上街遊行「誓與國寶共存亡」。
  • 走進臺灣,打卡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太現代——101大樓長期保持世界第一高度的美譽臺北太熱鬧——西門町無論白天黑夜都是人頭攢動臺北太前衛——臺灣青年的穿著總是那麼時尚靚麗臺北太文藝——誠品書店裡各種文創產品令人流連忘返臺北太美味——饒河街觀光夜市從餓死吃到撐死;半筋半肉的牛肉麵,麵條勁道,牛筋入口即化,牛肉讓人大快朵頤
  •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瓷器鑑賞
    【文物現狀】 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簡介】高4.6cm 口徑30.3cm 足徑20.3cm明神宗萬曆時期,官方手工業喜愛製作五彩繽紛的作品,以寓意吉祥為要,而題材瑣碎;在同一平面上,常以各種形狀的開光框緣界隔出不同空間與主題,使觀者視線所及,紋飾滿布
  • 來臺北必遊景點,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來到故宮博物院,映入眼帘的「天下為公」很有氣勢。
  • 臺灣最大博物館,內藏文物近70萬件,人稱「臺北故宮」
    說到故宮,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北京故宮,坐落在我國首都的故宮古建築群,其宏大的規模,雄渾的氣勢,承載了絕大多數人對皇家建築的想像。但故宮不止一座,在我國臺北,也有一座可與北京故宮相媲美的皇家建築群,其珍藏的文物比故宮都多,這就是臺北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