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故宮,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北京故宮,坐落在我國首都的故宮古建築群,其宏大的規模,雄渾的氣勢,承載了絕大多數人對皇家建築的想像。但故宮不止一座,在我國臺北,也有一座可與北京故宮相媲美的皇家建築群,其珍藏的文物比故宮都多,這就是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又稱臺北故宮,位於臺北士林區,是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也是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研究重鎮。博物館始建於1962年,耗時3年完成,佔地面積近16公頃,外觀為中國傳統宮殿建築,白牆綠瓦、依山傍水、氣勢恢宏、富有民族特色。臺北故宮博物院集中華文物之大成,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70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臺北故宮博物院雖比不上北京故宮建築的雄渾氣魄,卻也是古建築中一大代表之作。博物院佔地總面積約16公頃,是一座仿北京故宮式樣設計建造的鋼筋水泥大廈,依山傍水,氣勢宏偉,碧瓦黃牆,充滿了中國傳統的宮殿色彩。矗立在院前大眺臺上觀瞻全院,令人恍若置身北京故宮;而緊貼博物院的是覆蓋濃密樹林的陡峭山勢,又讓人感覺仿佛站在了南京紫金山麓,如夢似幻。
當然臺北故宮博物院如它的名字一般,是我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院內收藏有來自「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所藏來自紫禁城、瀋陽故宮、避暑山莊、頤和園和國子監等多處皇家舊藏之精華,還有來自海內外各界人士捐贈的文物精品,共約70萬餘件,是參觀古代文物必不可少的一個景點。難怪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這一說法。
臺北故宮博物院共收藏、展出1000多年來宋至清歷朝皇帝推祟藝術、廣事收集的稀世珍品70萬件,這是一般博物館的收藏都不能比的。尤其所收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像鎮館之寶翠玉白菜、毛公鼎、肉形石等均珍貴精美,還有《核舟記》中所描述的清代雕橄欖核舟在此也能看到。且展館每三個月更換一次展品,因此每隔一段時間到這裡參觀的話,所欣賞到的文物還不盡相同,絕對能讓你大飽眼福。
除了文物本身之外,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策展也非常出色,曾經的「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曾被世界藝術雜誌評為世界受歡迎展覽第三名。除了傳統展覽之外,博物院還舉辦了很多與新媒體、科技、設計相結合的新型展覽,比如古畫動漫系列展覽,將古畫和動畫相結合,增加了觀賞性和趣味性,還有跟穿越、遊戲相結合的展覽,使文物變得更生動更貼近現代生活。
既然來到博物館中參觀,那一定得帶些紀念品回去,而展館樓下就是紀念品售賣處,很多創意禮品都在等待你的光臨。比如說在網絡上很火的「朕知道了」貼紙,毛公鼎形狀的悠遊卡,還有印有古物圖案的提包、書籤等,喜歡收集明信片的還可以買到3D明信片,均製作精美,價格合理,喜歡收藏的還能買到文物冊、仿真的文物小件,是很好的贈送佳品。(圖片來源於攜程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