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最近兩岸關係十分嚴峻,民進黨試圖與大陸擺脫關係,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的黑手開始伸向臺北故宮。據臺媒報導稱:民進黨當局目前開始籌備將臺北故宮降級,原屬於「行政機構」的臺北故宮可能會在不久後降級成為「文化部」的下屬單位,還可能會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者「亞洲博物館」。
臺北故宮具有歷史和文化意義 改名就是割斷與大陸的聯結
臺北故宮之所以叫「故宮」,這一名稱還要從1948年說起,當時臺北故宮裡絕大多數文物都是國民黨從大陸帶走的,每一件文物都凝聚著中華民族5000年的文化精華。然而民進黨當局現在要將臺北故宮降級改名,就是要在歷史文化方面同大陸割裂,這是兩岸堅決反對的。
實際上,臺北故宮降級改名並不會給臺灣地區帶來任何好處。除了民進黨當局能從中收割政治利益之外,臺北故宮和臺灣群眾都將是這項政策的受害者。臺灣地區的相關文化界人士指出,臺北故宮典藏的都是國家級文物,不可以貿然降級。臺北故宮作為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所涉及的專業廣泛,涉及的歷史文化也十分重要。要掌管這麼多的重要文物,並不是一個文化部下屬單位就能夠輕易承擔的。
民進黨當局早就想對臺北故宮下手
實際上民進黨想要對臺北故宮下手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陳水扁時期就試圖為臺北故宮改名,當時打算改名成「福爾摩沙展覽館」或「萬國博物館」,陳水扁還試圖把臺北故宮分割成為「臺灣館」和「中國館」。但最後迫於壓力,陳水扁的計劃並沒有得逞,如今民進黨當局執政,一而再再而三搞小動作,讓臺灣地區與大陸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
民進黨的相關行為,目前還處於試水溫的狀態。因為島內有很大負面的輿論壓力,民進黨當局不敢貿然行事。等島內的反彈風波逐漸平息下去,民進黨很可能就會按照規定的劇本對臺北故宮下黑手。就像民進黨當局強行將中天電視臺關閉一樣。民進黨當局利用自己的職權只會讓臺灣地區漸漸陷入困境。
文丨阡陌 審丨萬裡
本文由《每天知守觀》原創創作,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部分消息參考:港臺腔。臺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