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演化的歷史長河中,隨著飲食與環境因素的變化,從某種角度上講,我們在某些方面喪失了一些能力,例如,由於食物不斷的精細化,現代人的咬合力在不斷減少,頜骨發育的也越來越小。原來的32顆牙已退化成28顆牙,雖然一部分人依然長有智齒,且28到32顆牙都屬於正常範圍。但這也算是一種退化,但也可以說這是一種「適應性進化」。
然而,對於其他物種來說,某些退化可就真的是有意思了。
近日,科學家們發現,幾十個物種已經失去了某些非凡的能力,尤其是在南極洲和澳大利亞等大陸之間小島上的昆蟲,它們幾乎都飛不起來了。
放眼望去,蒼蠅在走,飛蛾在爬......
然而,這一現象很早就已被達爾文觀察到。
近日,發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皇家學會學報B)》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莫納什大學的兩位學者採用了有力的推論方法,對達爾文關於這一現象的假說進行了解釋。
大多數昆蟲都會飛,然而島嶼上的昆蟲通常表現出較低的飛行能力。
研究第一作者、莫納什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的博士研究生Rachel Leihy說:「達爾文當年就觀察到了昆蟲失去翅膀的現象。他當時和著名的植物學家約瑟夫胡克就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進行過激烈的爭論。達爾文的立場看似簡單:如果昆蟲飛起來,就會被風吹進大海。所以,駐紮在這些島上的昆蟲都是最不願意飛行的後代,它們最終完成了適應性進化。」
但自從胡克表達了他的懷疑之後,許多科學家也表示了懷疑。
簡而言之,他們認為:是達爾文錯了。
然而,幾乎所有討論都忽略了這些亞南極昆蟲所在的具體位置,即「咆哮的40度」,「狂暴的50度」,它們是地球上風力最大的地方。
Leihy說:「如果達爾文確實錯了,那麼將無法解釋為什麼這麼多昆蟲失去了在這些島嶼上飛行的能力。」
利用來自亞南極和北極島嶼昆蟲的大型新數據集,莫納什大學的研究人員檢查了每一個提出解釋昆蟲喪失飛行能力的觀點,其中也包括達爾文的「風理論」。
他們的研究指出,達爾文對這個「風最大的地方」的預測是正確的。通常的觀點都沒能解釋亞南極昆蟲飛行能力損失的程度,但達爾文的觀點卻解釋了這一點。儘管形式略有變化,但與現代昆蟲關於飛行能力損失如何演變的研究保持一致。
多風的環境使昆蟲的飛行更加困難,而且消耗能量巨大,原本非凡的能力成為了負擔。因此,昆蟲停止對飛行及其昂貴的基礎資源(翅膀和肌肉)的「投資」,並將資源重新定向到繁殖上。
Leihy說:「在160年後,達爾文的思想繼續為生態學帶來了見解,著實令我們欽佩。」
研究通訊作者、生物科學學院的Steven Chown教授補充說,南極地區是一個非凡的實驗室,在這裡可以解決世界上一些最持久的謎團,並可以驗證那些最重要的觀點。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98/rspb.2020.2121
2019年熱文TOP10
1. 逆轉2型糖尿病的大牛又發文了:2型糖尿病是簡單的疾病,減肥或逆轉病情!
2. 剛剛,Science發布2019十大科學突破!
3. Science重磅!西蘭花「喚醒」抗腫瘤基因
4. 讀者淚目!《柳葉刀》全中文發表中國醫學博士「家書」:給父親的一封信
5. 《Science》重磅!汝之「蜜糖」,吾之「砒霜...」
6. 喝酒,尤其還臉紅的人,或面臨更高的痴呆風險
7. Nature重磅!第一個完全合成且徹底改變DNA密碼的生物誕生了
8. 這不是一顆大榛子!Science發表新型口服胰島素,或將取代傳統注射
9. Science為防禿頂支招:先從不脫髮開始...
10. 改變精子速度,可以影響後代性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