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固定眼前的圖像,人類都幹了什麼?

2020-12-19 北京日報客戶端

「相機」的預言

「那扇窗戶,那廣闊的地平線,那烏雲密布,那波濤洶湧的大海,只不過是一個畫面……從不同的物體反射過來的光線形成了這個畫面,並『繪製』在所有拋光的表面上。例如,眼睛的視網膜,水和玻璃上。靈魂精神試圖留住這些短暫的畫面。它們構成了一個微妙的物質,非常黏稠,並且很快變硬、變幹。通過它,眨眼間就形成了圖像。 因此他們製作了一塊畫布,然後將其放在要繪製的對象之前。該畫布的第一個效果類似於鏡子。可以看到遠處和近處所有物體的光反射而來的圖像。鏡子忠實地呈現物體,但不保留物體。我們的畫布以相同的精確度顯示它們,並將它們全部保留。這種複製下來的圖像是瞬間產生的,畫布立即被帶到暗處。一小時後,複製的圖像變得乾燥,這樣您所擁有的圖像更有價值,因為它無法被藝術模仿或被時間所破壞……繪畫的正確性,表達的真實性,筆觸的強弱,漸變陰影,透視規則,所有這些我們交給大自然,大自然用堅定不移的雙手在我們的畫布上繪製欺騙眼睛的圖像。」

上面這段文字來自法國作家查爾斯-弗朗索瓦·蒂帕涅·德拉羅什於1760年創作的科幻小說《格拉羅什》(Giphantie)。他在書中提到了對攝影技術,電視以及合成食品的憧憬與幻想。作者還在書中第十七章的第一部分預言了利用光的特性來固定自然界中瞬態圖像的可能性。這一作品是歷史上第一部對攝影術進行「預言」的文學作品。

德拉羅什的文字中提到了畫布,黏稠的、類似顏料的物質,在現實生活中是有跡可循的:這一推測是以繪畫對現實的複製為基礎進行的。他在此基礎上尋求更快速和精確的「令大自然自己進行繪畫的方式」,並且推測未來將有一種「攝影術」可以像人眼一樣在眨眼間來固定住影像。

基於小孔成像原理的實驗

雖然影像首次被真正固定住是100多年之後的事了(詳見北京日報客戶端文章《世界上第一張照片誰拍的,他在哪一年拍攝,又拍了什麼?》),但在這百餘年的時間裡,甚至是未來200年的時間裡,人們都在追求一種更精確、更快速的影像固定技法。

刨除德拉羅什文中關於固定圖像的預言部分,他文中提到的「通過光來固定自然界的瞬態圖像」「人眼根據光的直線傳播來確定物體的位置」「所有的景象都是由光折射到人眼裡」等光學知識,最早是在公元前由中國學者墨子發現的。墨子和學生進行了歷史上第一個小孔成像的實驗,並指出光沿直線傳播的性質,同時還解釋了物和影的關係:「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入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於上;首蔽上光,故成景於下。在遠近有端與於光故景庫內也。」

光線照到人,人體所反射的光線好比箭射那樣直線前進。這樣,人的下部在屏之高處成像;人的上部在屏之下面成像,即所成之人像為倒轉。這是因為來自足部的光線,其下面一部分被遮蔽了;來自頭部的光線,其上面一部分被遮蔽了。但正因為在光路上或遠或近存在著小孔,可讓光線透入,故暗匣內所成之象是個明亮的影像。

▌ 小孔成像示意圖

此處提到的這個「暗匣」就是直到1604年才出現的所謂照相機前身「暗箱」(camera obscura)。

德國數學家、天文學家和天文學家約翰內斯·克卜勒是最意識到人眼視網膜成像原理的,他在研究天文望遠鏡的透鏡的過程中發現人的視覺與透鏡有相同的原理。並且在1604年出版的《天文光學》一書中指出,圖像在眼睛的視網膜上被「畫」出了顛倒的像,書中還認為大腦可以通過某種方式對其進行矯正。

▌ 克卜勒

在那個人們都認為視覺是由眼睛發出的光的年代,這一發現打破了幾千年來人類對自身視覺的認識。

同時他還寫道「人的眼睛就像一個黑盒子,瞳孔就在黑盒子裡來了一個小孔一樣」。基於人眼的成像原理,克卜勒創造了「暗箱」這個詞,由此,人眼就和照相機就產生了微妙的關係。如果說暗箱是照相機的前身,那個人眼就是暗箱的模本。

在探索人眼成像原理的過程中,並不是所有的科學研究都像克卜勒的那樣溫和。在《透視法》一書中,法國哲學家、數學家和科學家勒內·笛卡爾建議將一個剛死去的人的眼睛(如果沒有死者,則用一隻牛的眼睛)放在黑暗房間的開口處,並刮去其肉。直到看到一個在視網膜上形成的倒像。後來,這一研究思路還被英國電視劇《黑鏡》作為劇本創意使用,在該劇的某集故事中,女主角為了逃避責任殺害所有的人,而唯一倖存的倉鼠所看到的影像記憶被作為指認女主的「取證器」——這一故事實際上從反面證明了,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人們可以確認,人在死亡之後,其眼中並不會留存任何影像。

比利時耶穌會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建築師弗朗索瓦·達吉隆於1613年在《六光學》(Opticorum Libri Sex)中描述了一些騙子如何通過暗箱的成像原理來騙取人們的錢財的事情。這些騙子聲稱自己知道「死靈法術」,並會從地獄中召喚魔鬼、幽靈來到黑暗的房間裡,觀眾可以看到這些「魔鬼」,但卻觸不到他們。實際上,所謂「魔鬼」是騙子戴著惡魔面具的手下,手下在黑暗房間的外面,通過光的投射穿過牆壁的洞進入到黑暗的房間裡形成影像。這種伎倆嚇壞了沒有受過教育的觀眾。看起來有點像是利用人的視覺成像原理來欺騙眼睛,實際上,確實利用這一原理欺騙了人的感知。

▌ 死靈法術騙術

小體積暗箱的出現

雖然克卜勒認為大腦可以對圖像進行自動矯正,但是達文西一直無法理解這個運作原理。因此,達文西對人眼的結構及其視神經還有大腦之間的聯繫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實踐了笛卡爾的想法,對人眼進行了解剖,並意識到虹膜是調節進入人眼睛光量的構造。他系統地試驗了各種形狀和大小的多個光圈。並在筆記本上繪製了大約270張「暗箱」圖,但是直到1797年才被發表。達文西還在《大西洋手稿》中留下了暗箱的草圖。

對暗箱做出最全面的書面描述是那不勒斯(今義大利)科學家吉安巴蒂斯塔·德拉·波爾塔,他於1558年發表在《自然的魔法》的文章首次推薦暗箱作為輔助繪畫的工具。

佛羅倫斯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伊尼亞齊奧·丹蒂,在1573年的《歐幾裡得透視法》中發表了著名的通過添加凹面鏡來矯正暗箱倒像呈現的方法,這才完成了暗箱對人眼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完成模仿。

德國發明家丹尼爾·施文特基於前任對人眼的研究成果,模仿人的眼球於1636年開發了一種「內窺鏡球」的系統鏡頭,把這個球放到暗箱的小孔部位,可以獲得360度的景觀,相當於一個活動的人眼。施文特還提到畫家漢斯·豪爾曾用這種方式來出色地輔助他繪製紐倫堡的全景。

▌ 繪畫用暗箱

1657年,加斯帕·肖特提到一位從西班牙旅行回來的人告訴他暗箱可以做到很小,在腋下攜帶。於是他改進暗箱的結構,把暗箱做成一大一小兩個盒子,小的可以滑進大的裡面來進行聚焦。將兩個凸透鏡安裝在可調節的管中,並獲得正像。

18世紀,隨著羅伯特·博伊爾和羅伯特·胡克對前人成果的研發,更易於攜帶的箱內模型問世。這類暗箱具有對焦機制:利用一塊反光鏡,鏡上又有一塊磨砂玻璃可作對焦屏,對焦後把半透明的紙張放在玻璃上繪圖。這一儀器被業餘藝術家在旅行中廣泛使用,但也被專業繪圖人士使用。暗箱一直朝著成像更清晰、攜帶更方便的方向探索。至此終於可以和人眼一樣被隨時「攜帶」,並且記錄下與人眼相同的景色。

對於記錄影像來說,成像是一方面,固定影像、留住影像同樣重要。所以,直到約瑟夫·尼埃普斯、路易·達蓋爾和威廉·福克斯·塔爾伯特對上述的相機進行改裝,通過化學方式留住了光學影像,才製成了攝影史上的第一批照片。

▌ 尼埃普斯拍攝的世界上第一張照片。右為現代技術上色之後的成像。

至此,像人眼一樣在眨眼間來固定住影像的第一階段探索才告一段落。

來源:北京晚報·五色土|作者 李嶽

編輯:袁新雨

流程編輯:吳越

相關焦點

  • 軍隊文職是幹什麼_軍隊文職工作內容都有什麼?工作內容是固定的嗎?
    【導讀】華圖寧夏軍隊文職考試網同步華圖教育發布:軍隊文職是幹什麼_軍隊文職工作內容都有什麼?工作內容是固定的嗎?,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軍隊文職人員社保參照機關事業單位統繳,五險兩金比如職業年金等都有。並且文職人員在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的基礎上,軍隊還給予醫療補助。除此之外,文職人員在探親休假、交通補助、健康體檢和子女入託等,都可以享受相應的待遇。   優勢之二是競爭壓力小   1、軍隊文職自18年首次面向社會統一招聘9297人,但是只報名15萬人,較終參加考試的只有10萬人,錄取比率接近10:1。
  • 空間站裡的太空人都在幹什麼?
    周一 · 知古通今 | 周二 · 牧夫專欄 周三 · 太空探索|周四 · 觀測指南周五 · 深空探測 |周六 · 茶餘星話 | 周日 · 視頻天象空間站裡的太空人都在幹什麼?目前國際空間站已經在軌工作了20年,它為微重力以及人類太空生存和工作的長期研究提供了平臺。國際空間站的科研成果還將為NASA的阿耳忒彌斯計劃提供支持。該計劃將在月球軌道上建立類似空間站的深空門戶,並利用它完成載人火星探測。國際空間站為人類走向茫茫宇宙奠定了基礎,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上周太空人在做什麼。
  • 為了讓AI像人一樣思考,DeepMind這次又幹了什麼?
    因果關係的推斷,首先對於人類本身就是一個極為複雜的問題。無論是必然性推理還是或然性推理,人類總能在複雜的事物關係中建立精妙地因果推論。且無論對錯,這種能力都讓人類能力超群,成為站在生物鏈頂端的那顆孤星。想像一下,假如你帶著女兒去參加一個夏令營,在那裡你遇到一個成年女人帶著一個小女孩。
  • 計算機視覺:圖像檢測和圖像分割有什麼區別?
    字幕組雙語原文:計算機視覺:圖像檢測和圖像分割有什麼區別?英語原文: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Object Detection and Image Segmentation?翻譯:雷鋒字幕組(明明知道)人工智慧中的圖像處理人工智慧對於圖像處理有不同的任務。
  • 圖像的本徵分解模型簡介
    公元10世紀,光學領域著名學者埃及物理學家阿爾哈曾(Alhazen)曾指出:「人的眼睛能夠感知到的只是光的強度和顏色,其他信息都是通過洞察、推理、識別等方法來獲取的」(Nothing of what is visible,apart from light and color,can be perceived
  • 牢記have 常見的固定搭配,珍惜眼前擁有的
    #初學者口語#have 是一個常見的用來表示動作「有」的單詞,牢記它的固定搭配,珍惜眼前擁有的。我不記得上次洗澡是什麼時候了。Have a birthday 過生日Well, you can't have a birthday without a cake.嗯,沒有蛋糕你就不能過生日。
  • 哈勃之後的最強人類之眼,它會看到什麼!
    1608年,荷蘭的一個商人發明了第一臺小型望遠鏡,隨後,大科學家伽利略在此基礎上,發明了人類史上第一天天文望遠鏡。從此,人類開啟了探索宇宙的新徵程!隨著人類製造工藝的發展,望遠鏡技術的發展也是巨大的。但是作為光學望遠鏡,不管是伽利略的折射望遠鏡,還是放大倍率超百萬倍的現代反射望遠鏡,它們都無法幫助我們人類看到最直接清晰的宇宙圖像。
  • 平面設計到底是幹什麼的
    好多的童學們,都在諮詢我,平面設計是做什麼的?之前回到老家,每次和親朋好友談起我是平面設計師,然後就得跟對方解釋半天。今天我就針對平面設計到底是幹什麼的進行簡單的說明。解釋:裝修房子是室內設計師幹的活。情景二親戚朋友問:你是幹什麼的?我答:我是搞平面設計的。
  • 圖像增強領域大突破!1.66ms處理4K圖像,港理工提出圖像自適應的3DLUT
    Learning image-adaptive 3D LUTs傳統的基於3DLUT的圖像增強方法具有兩個主要局限:(1)3DLUT大多人工設計,需要設計人員具有豐富經驗,同時消耗大量時間;(2)一個3DLUT僅能處理一種固定的變換,難以適應全場景的變換。
  • 《星際探索》不要只在探索,卻忽視了眼前的美好
    上次看是《終結者 黑暗命運》,不僅聲音融合,圖像也經過處理。但其實很有意思,剛開始的音樂是最後返回地球時的:一段十幾秒的場景,和結尾首尾呼應,沒有任何旁白。電影中主角父親偏執,為了自己目的可以犧牲一切。有些殘酷,又很現實。科技的進步除了探索、好奇心,還需要漫漫綿長歲月的伏案研究、計算、等待。那些推動人類前進的,在仰望星空之後,為了目的需要下決心捨棄很多東西。
  • 什麼是軟裝?軟裝主要是幹什麼的?
    軟裝是什麼?軟裝修是裝修的一種很多地方把它理解成為是軟裝,其實這種軟裝也是裝修的一部分,比如說在進行裝修的時候,比較傳統的就是牆面裝修,然後做水電,另外就是達利平,還有做防水等等,那麼這些裝修都是水電裝修的範圍。
  • 為了吸貓,人類都開始不擇手段了!
    貓奴們擔心貓咪會餓死,害怕照顧不好貓咪會發生問題(黑化、病嬌化等)而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裡面(有什麼不對嗎?)武士喵~據說這隻站長喵是為了紀念已故的日本紀之川的貓站長特別設計的貓主子們都在裡面幹什麼羞羞的事情?馬上就有腦洞大開的網友對這一品種的貓展開了推測。
  • 使用Keras構建深度圖像搜尋引擎
    動機想像一下,如果有數十萬到數百萬張圖像的數據集,卻沒有描述每張圖像內容的元數據。我們如何建立一個系統,能夠找到這些圖像的子集來更好地回答用戶的搜索查詢?我們基本上需要的是一個搜尋引擎,它能夠根據圖像與搜索查詢的對應程度對圖像結果進行排序,可以用一種自然語言表示,,也可以用其他查詢圖像表示。
  • 人類與動物有何不同?動物孕育需要固定時期,而人類365天都可以!
    在宇宙空間裡有很多的星體存在,它們都在各自的空間裡獨立運行。在宇宙空間裡面,跨度大多都是以光年為單位,在銀河系中就有一顆獨特的星體,它帶領著其他星體圍繞銀河系中心旋轉,它就是我們的太陽系,而我們生活的地球也是圍繞著它進行運轉的。
  • 葫蘆吉祥圖像藝術
    編者按:葫蘆作為人類最早馴化的一種植物,在伴隨人類社會的發展演變中,產生了豐富多彩、博大精深的葫蘆文化,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以福祿吉祥、納福招財、驅邪禳災的美好寓意,在中華文化譜系中佔據重要地位。
  • 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或許不是為了繁殖後代
    這三個問題困擾著所有人,每個人都想尋找到人類存在的意義,每個人都在不斷賦予自己人生的價值,但是從宏觀的角度來看,人類只是地球歷史的一個巧合,而地球也只是宇宙大尺度物質結構下兆億顆行星中的一個,在無窮的星河中,可能存在無數和人類相似的文明,也在默默地探索這個宇宙。那麼,宇宙和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
  • 歐洲圖像小說作家史奇頓:圖像為現實而設計
    海報上展示的是超現實主義奇幻圖像小說《覺醒的異度城市》,當晚,該書的兩位作者,歐洲圖像小說領域巨匠馮索瓦•史奇頓François Schuiten和法國作家貝涅•彼特 Benoît Peeters在書店與讀者見面。  在《覺醒的異度城市》中,馮索瓦·史奇頓描繪了一個奇幻世界,充斥著新奇的事物與夢幻的空間,不可思議的事情。
  • 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或許不是為了繁殖後代,而是宇宙需要人類
    宇宙是什麼?天體?還是一個更大的類似地球?人類存在有什麼意義?宇宙是因為人類存在而有意義,還是人類因為宇宙存在而有意義?我們的發展又是為了什麼? 等我們完全了解宇宙之後,又有什麼意義?
  • 動態圖像可視電話是什麼 動態圖像可視電話功能介紹【詳解】
    動態圖像可視電話是什麼  可視電話最早出現在1956年,當時美國貝爾電話實驗室試製了掃描線為60條,頻帶為1200H:的窄帶電視電話。1959年,他們又研製了一種新的可視電視,並於1964年研製成功掃描線為275條、頻帶為500KHz,可傳送完整黑白圖像的電視電話Piturephone MOD I型可視電話機,同年在紐約萬國博覽會上展出,引起轟動。但由於佔用頻帶寬,傳輸速率低,成本高,因而未得到廣泛應用。  可視電話是一種在通話同時可以看到對方動態圖像,從而實現雙方「面對面」交流的新型電話。
  • 人類直立行走的原因是什麼?為了保住小命!生物在環境強迫下演化
    環境產生變化以後,生物為了生存不得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生物的演化就這樣發生了人類的祖先為什麼會開始直立行走?是環境強迫的結果!很多人不明白環境在生物演化中所起的作用,他們提出了許多似是而非的猜測人類的祖先為什麼採取直立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