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分歧顯而易見 慕安會讀出「西方缺失」多重含義

2020-12-27 中國新聞網

  美歐分歧顯而易見 我抗疫外交獲好評

  慕安會讀出「西方缺失」多重含義

  16日,為期三天的第56屆慕尼黑安全會議在德國閉幕。會議期間,雖然焦點各有不同,但主辦方定下的「西方缺失」的主題,仍是各方爭論與關注的核心。而中國代表團在會場開展的抗疫外交,收穫了眾多讚許。

  西方世界內部「互掐」

  冷戰結束以來,西方國家的焦慮感從未像今天這樣高漲。在過往的慕安會上,雖然歐洲自主、全球治理與大國競爭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明確把「西方缺失」作為主題還是第一次。正如波恩大學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學武所說,「西方缺失」是慕安會對當前西方陣營一針見血的判斷,道出了困擾美歐關係的癥結。

  主辦方在會前表示,「西方缺失」是指一種被廣泛感受到的不安,這種不安源於「西方」持久目標的不確定性和「西方」共同立場的缺失。在閉幕式上,慕安會主席伊申格爾坦言,美歐存在分歧,「我很高興我們引起了『西方缺失』的辯論,儘管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

  無論同意與否,「西方缺失」的確反映出美歐間現實的「三個喪失」,即喪失主導全球事務的影響力、喪失彼此信任、喪失彼此團結。

  以中東局勢為例,正如德國外長馬斯在會上表示的,中東的未來不再由日內瓦和紐約等西方奠定的國際秩序的中心來決定,而是由俄羅斯、土耳其和伊朗坐下來商談決定。他認為,原因是華盛頓從敘利亞不負責任地撤軍,不再承擔相應的國際責任,留下了「地緣戰略鴻溝」。他表示,如果川普政府繼續這種外交政策,那麼「地緣戰略鴻溝」須由歐洲填補。由此,加速推進防務一體化便成為德法軸心順理成章的政策選項。從種種跡象來看,法國總統馬克龍對此顯然十分積極。

  除了跨大西洋關係肉眼可見的裂痕外,美歐之間在國際舞臺上的重大目標與政策分歧也顯而易見。這突出表現在對華政策,尤其是對華為公司的態度上。

  會議期間,儘管從蓬佩奧到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再到國防部長埃斯珀,都一再宣揚所謂的華為「威脅」,但是歐洲國家響應寥寥。相反,德國政界日前繼英國之後,也做出了不把華為排斥出5G建設的決定。慕安會資深觀察員布雷默對媒體表示,他還從未參加過歐美在安全問題上分歧如此之大的會議。

  歐洲國家深層的驕傲

  美歐分歧會持續多久、能否彌合……我們不知道,但需要強調的是,面對西方世界內部的「互掐」,我們不能僅僅持一個看客心態。因為從這些表面的焦慮與爭吵中,仍能看到歐洲國家深層的驕傲與自我中心主義。

  歐洲面對西方整體衰落的現實是有焦慮的,但這焦慮反而以「西方缺失」激發起了它們的反思與自省:諸如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般一味強調西方的成功,在歐洲國家看來,有如把頭埋進沙堆的鴕鳥;歐洲國家認識到,在美國現任總統川普領導下,西方很難制定統一的戰略,因此它們沒有像歷史上的孤立主義者那般遇挫便回縮,而是試圖取代美國以領導者的姿態重新整合西方力量——這一隱藏在美歐紛爭表象下的暗流不容忽略。

  此外,在辜學武看來,「西方缺失」正從三方面衝擊全球秩序:一是衝擊二戰後建立起的國際秩序;二是導致全球外交從多邊主義轉向單邊主義和雙邊主義;三是全球實力真空地帶日益增多,局部衝突對世界格局的影響日益突出。這些影響也值得我們關注。

  世界更期待中國聲音

  無論美歐如何協調內部矛盾,西方整體影響力衰落的世界都更加期待中國的作用和聲音。本屆慕安會上,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展開的以抗疫為重點的外交,取得了諸多好評。

  在發言中,王毅重點講述了中國為抗疫所做的犧牲與貢獻,並強調「突如其來的疫情再次提醒我們,這是一個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相互交織的時代,也是一個局部問題和全球問題彼此轉化的時代,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任何一個國家也不可能包打天下,各國的利益已緊密地融合在一起」。

  儘管全人類正面臨病魔肆虐的風險,儘管王毅再次強調多邊主義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性,但是以蓬佩奧為代表的一批美國政客仍不忘在會議期間抹黑打壓中國,在從華為到南海等一系列問題上屢屢發難。

  對此,王毅選擇了堅決回擊。他表示,原則上所有針對中國的指責都是謊言,如果將這些指責用在指責方自己身上,那麼謊言或許能夠成為事實。

  王毅還指出,這些問題發生的根本原因是有些國家不願看到中國的快速發展與復興,它們不願接受社會主義國家取得成功,而中美最重要的任務是坐在一起並進行認真的對話,為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找到一種和睦相處的方式。 本報記者 楊一帆

相關焦點

  • 「西方缺失」折射多邊主義大勢
    新華社記者 逯陽攝  2月16日,為期三天的第56屆慕尼黑安全會議(簡稱慕安會)閉幕。慕安會有著「安全達沃斯」之稱,是國際戰略和安全領域的重要年度論壇之一。今年的慕安會主題是「西方缺失」,而與會歐美國家之間的互動,也似乎在證實這一趨勢。  缺失的是信賴和前景  「西方缺失」這個抓人眼球的主題直接闡述了西方國家的擔憂。
  • 今年慕尼黑安全會議說的「西方缺失」,是「誰」弄丟...
    實際上,「西方缺失」這個新詞雖然學究味滿滿,但通俗地講,就是沒那麼西方化了。慕安會主席沃爾夫岡·伊申格爾日前表示,如今西方陣營正在變得不那麼「西方」,世界也沒那麼「西方」了。按照主辦方的說法,「西方缺失」是指一種被廣泛感受的不安,這種不安源於「西方」持久目標的不確定性和「西方」共同立場的缺失。這番分析是有一定新意的。
  • 拜登的反華同盟「八字還沒有一撇」,美歐就「狗咬狗」
    歐盟旨在勾結美國遏制中國的「新跨大西洋議程」、由西方多國跨國跨黨派國會議員組成的所謂「對華政策跨國聯盟」組織,隨後也宣布成立。一時間,在中國周邊海域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雲集,在遙遠的西方世界裡則群魔亂舞,其主要目的就只有一個,遏制中國的崛起。至此,歐巴馬時代「重返亞太」期間那種熱鬧的反華場景,似乎開始重演。
  • 拜登上臺會迎來「美歐蜜月」?英法德等國各有憂慮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深度】拜登上臺會迎來「美歐蜜月」?歐洲大國各有憂慮【環球時報駐德國、法國、美國、英國記者 青木 劉玲玲 鄭可 紀雙城 環球時報記者 張旺】編者的話:若拜登上臺,跨大西洋關係將迎來「蜜月」?
  • 「深度」拜登上臺會迎來「美歐蜜月」?歐洲大國各有憂慮
    另一個歐盟主導大國法國,雖然馬克龍總統與德國防長就依賴不依賴美國問題打起嘴仗,兩國外長卻於17日在法國《世界報》上共同發表題為「動蕩正在重塑世界,需重新思考跨大西洋夥伴關係」的文章,稱拜登的當選為加強跨大西洋團結鋪平了道路,但「要彌合我們之間的分歧,仍有許多工作要做」。
  • 歐盟和北約密集發布對華戰略,美歐聯手對付中國,將成為常態
    美歐攜手應對中國崛起和對華制度性競爭的局面將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更加明顯。近日,歐盟出臺了《歐盟-美國應對全球變革新議程》文件,又稱"新跨大西洋議程"。文件指出,歐洲對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將削弱跨大西洋關係和充滿"野心"地緣政治目標的擔憂。歐盟提出了和美國要恢復建立緊密合作的議程,歐盟將中國視為"談判夥伴",過去是"多邊合作夥伴"。
  • 美歐達成貿易「休戰」近一年:歐洲仍難逃「美國優先」,汽車稅如...
    不知不覺之中,美歐達成貿易休戰協議已接近一年,然而,雙方談判目前因農業問題陷入死循環中。歐盟貿易司新司長魏延德(Sabine Weyand)於當地時間7月21日赴美開啟新一輪美歐貿易磋商,並將隨身帶上大禮包:美歐雙方有望就增加「歐盟從美國進口無激素牛肉配額」正式籤署協議。
  • 玩味「戰狼」的含義
    西方說中國是戰狼外交,與其辯駁是非,倒不如剖析一下其背後的心理。如果說戰狼表示強硬的話,那外交上強硬的國家也不少,怎麼沒聽說過戰狼或別的什麼稱謂,比如朝鮮,伊朗。看來強硬只是戰狼含義的一面。強硬並不見得能構成威脅,伊朗算是強硬了吧,但西方尤其是美國並不在乎,在他們看來,與其說伊朗是威脅,倒不如說是麻煩更準確。俄羅斯倒是有戰鬥民族之稱,頗有戰狼的味道。顯然俄羅斯非伊朗可比了,對西方來說,那是對手,是威脅。為什麼?那是因為俄羅斯有實力,至少軍事實力擺在那兒。這表明只有實力夠強,才配稱得上所謂的戰狼。
  • 俄外長批評美歐國家手法骯髒 俄「代理人」稱在美獄中遭受非人折磨
    拉夫羅夫表達了俄方對盧卡申科的支持,並批評美歐國家粗暴幹涉主權國家內政。拉夫羅夫當天同白俄羅斯外長馬克伊在明斯克共同主持召開「俄白兩國外交部聯席會議」。拉夫羅夫在會議上表示,白俄羅斯是俄羅斯的盟友和戰略夥伴,俄方希望白俄羅斯局勢穩定。在馬克伊的陪同下,拉夫羅夫還與盧卡申科舉行了會談。
  • 西方視野中的多重「逸品畫風」
    西方對「逸品」的關注大致始於20世紀前期,「逸品」這一問題,貫穿了西方對唐代「潑墨」、禪畫、文人畫觀等各類畫史範疇的理解,值得作一梳理。本文著重於觀察這一畫史概念在西方的生成和理解。在中國繪畫史領域中,「逸品」是一個唐代畫論中出現的名謂。
  • 兵韜志略|德國不願做核炮灰,美歐對核武器部署分歧升級
    而且,隨著近些年歐洲內部不安定因素的增加以及國際恐怖主義的擴大,美國部署在歐洲的核武器也成為了一個可能會面臨擴散的潛在不穩定因素,一旦發生任何差池,所造成的後果將難以想像,這些都成為美歐爭議的內容,同時也需要雙方共同努力去面對和解決。
  • 對抗升級 美歐戰「數」如何收場?
    對抗升級 美歐戰06:11來自國際在線△迷霧重重的美歐數字之爭100000000歐元35000000歐元這是12月10日,法國對美國公司谷歌和亞馬遜的開出的罰款數額國際規則無法出臺,法國已忍無可忍,不得已自己設置規則重啟數字稅,看起來美歐的數字之爭似乎沒有解決的跡象,然而隨著拜登政府進入過渡階段,似乎又有了新的轉機。光是11月10日,一天之內,拜登就和德國、英國、法國和愛爾蘭四個國家的元首通電話,表達的是重修舊好的意願。回應看起來比較熱烈。
  • 巴林緊急下單中方疫苗,稱須趕在美歐醒悟前
    作者/編輯:尋陽 全文867字,閱讀約需2分鐘 如今中國俄羅斯以及西方國家的疫苗都已經問世,這可能會徹底改變全球疫情局勢。
  • 美歐零關稅區現裂痕 這協議有多脆弱
    來自川普政府有關美歐零關稅區的美好宣傳撐了兩天就出現裂痕。當美國總統川普宣稱通過美歐貿易停戰協議,他已為美農民打開歐洲農業市場的言論傳回歐盟後,舉座震驚。當地時間27日歐盟委員會發言人安德麗娃(Mina Andreeva)嚴正表示:「我在這方面說得很清楚了,農業不是(美歐協議)的一部分,(該協議)涵蓋的領域僅僅包含在(美歐)聲明之中。」安德麗娃所指的是美歐川普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會面後發表的一份美歐聯合聲明。
  • 德專家無奈感慨:這個世界越來越不西方,中國不再是「孤島」
    隨著中國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就連來自德國的專家也會無奈感慨道:這個世界已經越來越不"西方",中國也不再是"孤島",這種現狀也讓不少見證了西方發展的人感到唏噓不已,要知道以前"西方"就是實力的代表啊。01"孤島"的由來其實現在有非常多的人都會將中國調侃為一座"孤島",它其實有兩重含義,一方面是中國在今年衛生難題中成為了
  • 章玉貴:非常時期,美歐再啟「國有化」藥方
    正在成為疫情中心的美歐主要國家領導人都面對不同程度的「保經濟」難題,嚴峻局面迫使主要國家領導人快速打開前輩決策者們當年的危機應對工具箱並重組作業系統。其中,國有化便是一個經典政策藥方代表,有些歐洲媒體甚至開始討論這是不是疫情衝擊面前歐洲經濟的救命稻草。儘管在經濟繁榮時期,美歐財經領袖、市場人士與經濟學家們,甚至包括一些媒體,都對國有化多有批評。
  • 創投基金領域的最新立法與監管實踐——美歐經驗及對中國的啟示
    [1]為防範私募投資領域再次衍生系統性風險,危機後西方各國均對私募投資基金(以下簡稱私募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以下簡稱創投基金)的共性問題進行了關注,並立法對私募基金的登記和披露設立了有別於創投基金的監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