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袍大袖:中國古代的官服,為何總是以寬袍大袖作為審美追求?

2021-01-07 尋史錄

對於古代的服飾而言,實際上並沒有現在服裝設計上的花哨,對於古人來說,衣服在滿足於日常生活的同時更加注重的是服飾的功能性。而今天要說的就是在古代服飾裡面最具代表性的一類——常見於朝堂之上的官服。

對於官服而言「寬袍大袖」基本上是歷朝歷的特點,但其實這種說法也不是完全對。現代的剪裁設計與古代相比存在很大區別,所以按照我們現代人的理解,就算是古代相對於比較修身窄袖的設計也會讓很多人感覺到肥大。

根據出土的文物以及史實的考證,官服「寬袍大袖」的設計始於明朝年間,此類官服跨越了兩個朝代,存在幾百年歷史,那麼古人為何會將寬袍大袖作為其獨特的審美特點呢?

一、寬袍大袖成朝廷與上流社會雙獨寵

1.獨特官服設計

官服作為文武百官日常的穿著,其實在意義上是比較寬泛的,官服指的是是官員所穿的服裝,但還有朝服,公服,常服之分,不同的服裝用於不同的場合,同時也是階級地位的代表。在我國古代的大部分時間,官員的常服都和百姓所穿的衣服有著明顯的區別,而其主要表現在衣服的顏色方面,這種做法也盛行於隋朝時期。

《隋書》當中記載:在當時官職一共有九品,每個品級都有相對應的服裝顏色,顏色不同衣服的質地也各不相同,代表了當時的等級制度。當然由於時代的變遷,歷朝歷代對於官服的設計都有一定的區別,有些少數民族所統治的朝代,在官服的設計上還會增添一些少數民族的氣息。

《資治通鑑》當中記載:伴隨著我國紡織與印染業的高速發展,唐朝還出現了專為官吏製作衣服的機構,官服的製作也就更加的嚴謹,服飾的圖案也更加的精細。

但無論官服在樣式上怎麼改變,我們都不難發現在設計上明朝之後的朝代都有著相似之處,都是以寬袍大袖的基本版型進行設計的,這也讓不少人感覺到有些疑惑,難道這就是古代人民獨特的審美特點麼?

2.模仿之風盛行,寬袍大袖亦稱商人墨客獨寵

其實對於古代人民來說,這種寬袍大袖的設計基本上只有在上層階級上才可以看到,其中的原因我們也不難理解。

古代作為農耕文明,平民也基本上以農耕為主,而寬袍大袖的衣服不僅臃腫,還會影響到農戶們平時的日常工作,所以對於平民階層來說,衣服的設計還是以輕薄、便捷為主。

但這種寬袍大袖的設計在商人以及文人領域也頗受歡迎,主要原因也是因為他們不用參與到繁重的勞役當中去,對於衣服的選擇也不再是便捷為主,而是要顯得美觀和大方。

而且對於古代而言布匹和絲綢是比較珍貴的東西,寬袍大袖的設計也可以凸顯出自己的財力,彰顯自己的等級。而對於文人來說寬大的衣服象徵著對束縛的掙脫,也就是象徵著自由,這也是他們精神世界所追求的。

所以不難看出就算是平民階級對於寬袍大袖的設計都如此喜愛,也不難理解皇室貴族對於此類衣服為何如此追捧了。

二、設計初衷來源「禮」的約束以及對「天」的敬畏

1.繁瑣禮節中文武百官的自我把控

而作為官服,寬袍大袖的設計也代表了朝中文武百官對於「禮」的自我約束。大家都知在我國古代時期禮節是最為重要的,都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在我國古代時期什麼時候還做什麼事情都是有著明確的規定的,早在西周時期的《周禮》當中就有著詳細的規定。

在平民階層你處理不好禮節方面的事情要遭到謾罵和白眼,而對於身處於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而言不遵守禮節可是要惹來殺身之禍的,搞不好就要人頭落地了。

而且宮廷之中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相對而言禮節也就更為的繁瑣,更需要時刻提醒自己對於禮儀的重視。在我國古代時期一般一個人的穿著就代表了一個人的身份,有著怎樣的身份就要做到與之相匹配的禮儀問題,而官服寬袍大袖的設計則代表了衣著的莊重,所以大臣們在上朝參政的過程中也要以嚴肅、敬畏的態度要求自己。

同時寬大的袖子在向君主帝王行禮時也顯得更加的莊重,而且大部分朝代臣子在向帝王行禮時都會用寬大的袖子遮住自己的臉龐,這也代表了臣子對於帝王的敬畏之心,屬於下級見到上級的一種禮儀,所以說寬袍大袖的設計也是符合文武百官日常生活中對於禮節的要求。

2.寬袍大袖代表「天地」為民眾所追求信仰

其次這樣的設計還來自於對天地的敬畏,這也和古代時期的人們的信仰有關。古代屬於封建社會,有著較為濃厚的神話色彩,對於大部分事物的理解都停留在眼睛上。《尚書》當中記載:在古時候老百姓們都認為天是圓的而地是方。

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也很簡單,人們通過觀察發現天空一直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圓殼照在平坦的大地上,如此一來「天圓地方」的說法在古時候頗為盛行。自周朝開始皇室貴族以及朝中大臣就會不定時的對「天」進行祭祀,以祈求民間風調雨順,國運昌盛。

所以祭祀在古代來說絕對是一項重中之重的事情,當時人們對於天地以及神明的敬畏之心可不是說著玩的,即使是身為「天子」的皇帝也都會遵循天地的指示,不能夠輕易的妄自菲薄。

所以在祭祀時為了顯得莊重,皇室貴族與朝中大臣就會在衣服的樣式上花點心思。而寬袍大袖的官服設計正好符合人對於天地「天圓地方」的認知,我們可以將古人的頭部理解為「天」,而官服的領口是圓的,寬大的袖口是方的也就代表了「地方」,袖口在站起時會垂到地方,則有著「垂衣裳而天下治」的寓意。所以說官服寬袍大袖的設計也是符合當時人們對於天地的信仰。

三、拋開審美因素外,寬袍大袖亦符合日常所需

1.袖內縫製口袋成放置物品絕佳選擇

寬袍大袖的官服設計在滿足於人們審美的同時,也是為了追求官服的實用性,大家都知道對於古代的服飾而言和現在的服飾有著很大的區別,衣服上並沒有「兜」的設計。

當然這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就是因為古時候人們的上衣一般都比較長,有點類似於現在女生的裙子,而褲子則隱藏於上衣之下,如果在褲子上設計出兜的話,人們在拿東西時也是極為的不方便,而且不雅觀。

於是人們開始對衣服採用寬袍大袖的設計,將袖口變大,在當中縫上與袖口方向相反的口袋,這樣一來就可以將自己隨身所帶的物品放進袖口當中的口袋裡面去,袖口越大裝的東西也就越多,而且受力也更加均勻,人們也不會覺得太沉,所以在古時候人們也用「兩袖清風」比喻一個人的貧窮。

而這樣可以儲存事物的設計對於朝廷官員來說用處就更大了,古代官員的最大作用就是考察民情,上書國事,所以在參與國家政事時很多時候都會帶上要上書的奏摺,可這些奏摺拿在手裡並不方便官員進行行禮,而且手上拿著事物拜見皇帝也代表了不敬,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官員們一般會將奏摺藏在袖子裡等到需要時再將它拿出。

2.寬袍大袖順應天氣,給予文武百官清爽穿著體驗

在我國古代當時的天氣氣候也與現在有著很大的區別,在古代時期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是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對比於現在而言氣溫會更高一些。對於當時我國一些偏南的地區來說更是如此。而在古代對於城市建造與選擇也是有說頭的,人們一般都不會選擇在較為寒冷的土地上生存,所以古代城市的分布一直都集中於南方地區。

如此一來在夏季炎熱之時,如何降溫就成為了一件難事,而對於每日都要參加早朝的官員來說也是頗為的頭疼,大家肯定也都在電視劇中看過官員們進朝面聖的景象,一般不是站著就是跪著,就這樣一站就是一兩個時辰,官服本身就比較厚重,等到天熱了還會加重官員們中暑的風險。

於是乎朝廷對於官員官服的設計採用寬袍大袖的版型,寬鬆的版型也能夠很好的散熱,同時碩大的袖子又可以通風,這樣一來在不影響莊重的情況下,官員們也可以避免氣溫太過炎熱所帶來的不必要的煩惱。

結語:

官服寬袍大袖的設計符合當時時代特色,對應的也是當時人們特殊的審美需求。現代人們難以理解這樣的設計也是因為所存在時空並不相同,被不同的社會因素以及文化因素所感染,有著自身獨特的審美特點,其實這對於古人來說也是如此。

而且雖然古代服飾已經是舊時代的產物,但其在設計與製作上的精美也依舊是當下無法超越的對象,是我們要進行學習的標杆。

參考文獻:

《隋書》

《資治通鑑》

《周禮》

《尚書》

相關焦點

  • 「敦煌服飾」胡漢服飾的融合——漢化官服與重裝鎧甲
    體現出人們的審美情趣和對美的嚮往與追求,是現實與豐富的想像力相結合的產物。 敦煌石窟的服飾文化是一種歷史悠久、積澱豐厚、異彩紛呈、絢麗奪目的寶庫,但是,由於西域各國、各民族遷徙無常,這裡成為歷史上民族成分最為複雜的地區之一,各國服飾在西域這一東西文化的大熔爐中,都經歷了很大的融合和改變。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中國古代服裝及江陵馬山一號楚墓袍服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自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到周代冕服制度完備,這是以禮樂為標誌的中國古代服裝從原始形態進入成熟階段的第一個時期。江陵馬山一號楚墓袍服中國古代人民很早就懂得了斜向面料的這一特性,並巧妙地運用到服裝的製作當中。
  • 「旗裝改漢服」民國旗袍的前世:清代旗女之袍
    只不過在旗女之袍到民國旗袍的演變過程中,隨著中國社會的紛擾動蕩,也有諸多新思想、新技術、新生活方式影響著旗袍的形制,女性對自身服裝的訴求再不是一紙服制可以限定的。「襯衣」和「氅衣」襯衣是滿族傳統服裝中穿作內衣的一種袍服,因是內襯的衣服而得名為襯衣。
  • 古人的袖子為何那麼寬?真的可以放下東西嗎?為什麼不會掉下來?
    不過古代並不像電視裡面那樣,人人都穿著寬大袖子的衣服,只有一些貴族才會這樣穿。還有,古人的袖子也有窄袖,就是袖子是直的,請不要被現在的電視劇誤導了,寬袍大袖一般只有貴族會穿,既然是貴族,也沒有帶銀子的必要。說回口袋,其實漢服的袖子裡是有口袋的,只不過,這口袋不在手腕處,而是在手肘的後面。由於頭髮長有禮貌等原因,日常的穿戴整理是古人很注重的生活環節。
  • 從《說文解字》看中國古代服飾
    擷取《說文解字》中表服飾的字,加以分析整理,不僅可以了解這些字的用法,還可以從中洞悉古人的服飾風貌,準確把握中國古代服飾的內容,同時也可以體會中國古代服飾文化的源遠流長。到了漢代,《說文解字》中"袍"等表衣長的字實質上也是沿襲了這種深衣制。漢代深衣以大袖為主。古人常以"長袖""大袖"為美。所以我國古代禮服的衣袖通常都製成寬袖、大袖,並以此來顯示出穿衣者雍容大度的風範。深衣發展到了漢代,成為了袍服,實際上它也是深衣的變種,這也使漢代服飾總體上呈現出了大氣、簡練、古樸、凝重的風格。
  • 宋代男子服飾,頭戴幞頭長袍大袖
    規定官員有各種不同花色、每遇大朝會或重要節日、王公大臣們必須按照各自的品級,穿上各種錦袍。皇帝身邊的御林軍。也分穿不同花紋的染織繡衣,宮廷內更加奢侈、衣服、椅披,椅墊,都繡滿花紋甚至綴上真(珍)珠。宋代的官服長袍大袖,幞頭的兩個腳平直向兩旁伸開,稱為平腳幞頭、有人說這是為了便於統治、卜上朝時不準交頭接耳,只能規規知:矩官臣的便裝還是唐式的小袖圓領袍佃腳,下多改穿絲鞋、在野的退修官吏多穿直綴或衫子,戴方正高起的「東坡帽」公差、 僕役,多戴曲翅幞頭、衣服常撩起一角,扎在腰帶裡。
  • 防疫的智慧,藏在中國傳統禮儀中
    拱手作揖,保持距離相較國際通用的握手禮,中國古人傳統的拱手禮更悠久,也更有歷史底蘊。甲骨文上記錄的象形「人」字,就是由拱手的人演化而來。作為頗具中國特色的一種問候禮儀,拱手禮俗稱作揖。「揖禮」源於周代以前,於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 中國古代服飾演變,五分鐘帶你了解各個時期的服飾
    商:服飾的基本形式為上衣下裳,右衽交領,呈現出中國古代服飾的基本特點。周:宗法制的產生決定了服飾的尊卑,如冕服、弁服等,出現深衣(衣裳相連)。冕冠,簡稱為冕,是指古代大夫以上的王侯所戴的禮帽。也是古代帝王最高等級的首服,冕冠由冕板、冕旒、筍、紘、充耳等組成。按規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冕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繪有章紋。此外還有蔽膝、佩綬、赤舄等。組成一套完整的服飾。
  • 古代女性怎麼穿?且看傳統服飾之美
    3、兩漢漢代婦女服飾樣式多樣化,既以曲裾深衣為尚,又出現了直裾深衣、袍和襦裙。直裾是隨著下體褲子的進步而出現的,其形式是將外襟這道右側身旁,東漢時代徹底取代了曲裾深衣。袍服也是上下一體,最開始是內衣,後來發展成為一種寬袖外衣。
  • 中國古代布料、服飾的特點及演變
    中國古代布料的演變按照中國歷史演進的順序,不少學者和論著沿用傳統的上古、中古、近古三分方式,描述中國古代文化史。中國古代內衣的演變是在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呈現出了豐富的特徵和風格。上古先秦開始就有記載內衣文化的文字,當時男女內衣區分不大。《說文解字》雲:「褻,私服也。」
  • 「旗袍」與「褀袍」之爭,這回你認同臺灣省學術界的更名嗎
    旗袍起源於關外旗人,隨明朝的覆滅清朝建立,旗袍才大範圍在我國乃至全世界傳播,祺狍是一種富有民族風情的女性服裝,歷經近百年的發展,不斷的改良,融入現代工藝與時下時尚無素,在保留了傳統旗袍設計製作工藝下,使其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與時尚觀!旗袍在很大程度上稱為「中國國服」,起源其實有很大爭議。當今學術界主要的觀點認為旗袍是在民國時期發展成熟並逐漸穩定形態的女子袍服。
  • 《部落與彎刀》乞丐袍在哪 乞丐袍位置一覽
    導 讀 部落與彎刀乞丐袍在哪裡?遊戲中玩家們在做賞金獵人任務的時候需要玩家們交一件乞丐袍。
  • 清朝官員跪拜皇帝,為何要先把馬蹄袖擼下來
    清朝服飾的「袖」。對漢文化的崇敬滿族原是女真人子孫後代,是匈奴人,在長期性的遊牧人全過程中,滿族人終究不容易像漢族人一樣寬袍大袖,二是挑選較為簡單的馬蹄袖,將手腕子牢牢地裹起來,那樣既便捷了射獵,並且還確保了主題活動的靈便,給人一種輕巧的感覺。
  • 《藍袍先生》最終讓我們明白了,活著就要謹言慎行
    讀過陳忠實老先生的《藍袍先生》,也讀懂了一個道理做人「謹言慎行」才能獨善其身。藍袍先生徐慎行,世代教授私塾,備受村裡人仰慕敬重,徐慎行是舊時代與新社會交替時,被保送上新中國新式學校年輕的私塾先生,許慎行的父親了解自己兒子的秉性,希望兒子能夠放棄這次機會,安心在家務農,但是,徐慎行自然選擇了去上學,他要去見識更大的世界。
  • 《想不想修真》玄武雷神袍後面圖紙是什麼 真玄武雷神袍圖紙獲取攻略
    導 讀 想不想修真玄武雷神袍後面圖紙想必還有不少小夥伴不太清楚,今天九遊小編就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保證解惑
  • 《魔獸世界懷舊服》奧法之袍圖紙在哪兒掉落 奧法之袍圖紙掉落位置...
    導 讀 魔獸世界懷舊服奧法之袍圖紙在哪兒掉落?WOW懷舊服魔化金線血袍材料奧法之袍具體獲取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