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古代的服飾而言,實際上並沒有現在服裝設計上的花哨,對於古人來說,衣服在滿足於日常生活的同時更加注重的是服飾的功能性。而今天要說的就是在古代服飾裡面最具代表性的一類——常見於朝堂之上的官服。
對於官服而言「寬袍大袖」基本上是歷朝歷的特點,但其實這種說法也不是完全對。現代的剪裁設計與古代相比存在很大區別,所以按照我們現代人的理解,就算是古代相對於比較修身窄袖的設計也會讓很多人感覺到肥大。
根據出土的文物以及史實的考證,官服「寬袍大袖」的設計始於明朝年間,此類官服跨越了兩個朝代,存在幾百年歷史,那麼古人為何會將寬袍大袖作為其獨特的審美特點呢?
一、寬袍大袖成朝廷與上流社會雙獨寵
1.獨特官服設計
官服作為文武百官日常的穿著,其實在意義上是比較寬泛的,官服指的是是官員所穿的服裝,但還有朝服,公服,常服之分,不同的服裝用於不同的場合,同時也是階級地位的代表。在我國古代的大部分時間,官員的常服都和百姓所穿的衣服有著明顯的區別,而其主要表現在衣服的顏色方面,這種做法也盛行於隋朝時期。
《隋書》當中記載:在當時官職一共有九品,每個品級都有相對應的服裝顏色,顏色不同衣服的質地也各不相同,代表了當時的等級制度。當然由於時代的變遷,歷朝歷代對於官服的設計都有一定的區別,有些少數民族所統治的朝代,在官服的設計上還會增添一些少數民族的氣息。
《資治通鑑》當中記載:伴隨著我國紡織與印染業的高速發展,唐朝還出現了專為官吏製作衣服的機構,官服的製作也就更加的嚴謹,服飾的圖案也更加的精細。
但無論官服在樣式上怎麼改變,我們都不難發現在設計上明朝之後的朝代都有著相似之處,都是以寬袍大袖的基本版型進行設計的,這也讓不少人感覺到有些疑惑,難道這就是古代人民獨特的審美特點麼?
2.模仿之風盛行,寬袍大袖亦稱商人墨客獨寵
其實對於古代人民來說,這種寬袍大袖的設計基本上只有在上層階級上才可以看到,其中的原因我們也不難理解。
古代作為農耕文明,平民也基本上以農耕為主,而寬袍大袖的衣服不僅臃腫,還會影響到農戶們平時的日常工作,所以對於平民階層來說,衣服的設計還是以輕薄、便捷為主。
但這種寬袍大袖的設計在商人以及文人領域也頗受歡迎,主要原因也是因為他們不用參與到繁重的勞役當中去,對於衣服的選擇也不再是便捷為主,而是要顯得美觀和大方。
而且對於古代而言布匹和絲綢是比較珍貴的東西,寬袍大袖的設計也可以凸顯出自己的財力,彰顯自己的等級。而對於文人來說寬大的衣服象徵著對束縛的掙脫,也就是象徵著自由,這也是他們精神世界所追求的。
所以不難看出就算是平民階級對於寬袍大袖的設計都如此喜愛,也不難理解皇室貴族對於此類衣服為何如此追捧了。
二、設計初衷來源「禮」的約束以及對「天」的敬畏
1.繁瑣禮節中文武百官的自我把控
而作為官服,寬袍大袖的設計也代表了朝中文武百官對於「禮」的自我約束。大家都知在我國古代時期禮節是最為重要的,都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在我國古代時期什麼時候還做什麼事情都是有著明確的規定的,早在西周時期的《周禮》當中就有著詳細的規定。
在平民階層你處理不好禮節方面的事情要遭到謾罵和白眼,而對於身處於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而言不遵守禮節可是要惹來殺身之禍的,搞不好就要人頭落地了。
而且宮廷之中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相對而言禮節也就更為的繁瑣,更需要時刻提醒自己對於禮儀的重視。在我國古代時期一般一個人的穿著就代表了一個人的身份,有著怎樣的身份就要做到與之相匹配的禮儀問題,而官服寬袍大袖的設計則代表了衣著的莊重,所以大臣們在上朝參政的過程中也要以嚴肅、敬畏的態度要求自己。
同時寬大的袖子在向君主帝王行禮時也顯得更加的莊重,而且大部分朝代臣子在向帝王行禮時都會用寬大的袖子遮住自己的臉龐,這也代表了臣子對於帝王的敬畏之心,屬於下級見到上級的一種禮儀,所以說寬袍大袖的設計也是符合文武百官日常生活中對於禮節的要求。
2.寬袍大袖代表「天地」為民眾所追求信仰
其次這樣的設計還來自於對天地的敬畏,這也和古代時期的人們的信仰有關。古代屬於封建社會,有著較為濃厚的神話色彩,對於大部分事物的理解都停留在眼睛上。《尚書》當中記載:在古時候老百姓們都認為天是圓的而地是方。
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也很簡單,人們通過觀察發現天空一直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圓殼照在平坦的大地上,如此一來「天圓地方」的說法在古時候頗為盛行。自周朝開始皇室貴族以及朝中大臣就會不定時的對「天」進行祭祀,以祈求民間風調雨順,國運昌盛。
所以祭祀在古代來說絕對是一項重中之重的事情,當時人們對於天地以及神明的敬畏之心可不是說著玩的,即使是身為「天子」的皇帝也都會遵循天地的指示,不能夠輕易的妄自菲薄。
所以在祭祀時為了顯得莊重,皇室貴族與朝中大臣就會在衣服的樣式上花點心思。而寬袍大袖的官服設計正好符合人對於天地「天圓地方」的認知,我們可以將古人的頭部理解為「天」,而官服的領口是圓的,寬大的袖口是方的也就代表了「地方」,袖口在站起時會垂到地方,則有著「垂衣裳而天下治」的寓意。所以說官服寬袍大袖的設計也是符合當時人們對於天地的信仰。
三、拋開審美因素外,寬袍大袖亦符合日常所需
1.袖內縫製口袋成放置物品絕佳選擇
寬袍大袖的官服設計在滿足於人們審美的同時,也是為了追求官服的實用性,大家都知道對於古代的服飾而言和現在的服飾有著很大的區別,衣服上並沒有「兜」的設計。
當然這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就是因為古時候人們的上衣一般都比較長,有點類似於現在女生的裙子,而褲子則隱藏於上衣之下,如果在褲子上設計出兜的話,人們在拿東西時也是極為的不方便,而且不雅觀。
於是人們開始對衣服採用寬袍大袖的設計,將袖口變大,在當中縫上與袖口方向相反的口袋,這樣一來就可以將自己隨身所帶的物品放進袖口當中的口袋裡面去,袖口越大裝的東西也就越多,而且受力也更加均勻,人們也不會覺得太沉,所以在古時候人們也用「兩袖清風」比喻一個人的貧窮。
而這樣可以儲存事物的設計對於朝廷官員來說用處就更大了,古代官員的最大作用就是考察民情,上書國事,所以在參與國家政事時很多時候都會帶上要上書的奏摺,可這些奏摺拿在手裡並不方便官員進行行禮,而且手上拿著事物拜見皇帝也代表了不敬,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官員們一般會將奏摺藏在袖子裡等到需要時再將它拿出。
2.寬袍大袖順應天氣,給予文武百官清爽穿著體驗
在我國古代當時的天氣氣候也與現在有著很大的區別,在古代時期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是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對比於現在而言氣溫會更高一些。對於當時我國一些偏南的地區來說更是如此。而在古代對於城市建造與選擇也是有說頭的,人們一般都不會選擇在較為寒冷的土地上生存,所以古代城市的分布一直都集中於南方地區。
如此一來在夏季炎熱之時,如何降溫就成為了一件難事,而對於每日都要參加早朝的官員來說也是頗為的頭疼,大家肯定也都在電視劇中看過官員們進朝面聖的景象,一般不是站著就是跪著,就這樣一站就是一兩個時辰,官服本身就比較厚重,等到天熱了還會加重官員們中暑的風險。
於是乎朝廷對於官員官服的設計採用寬袍大袖的版型,寬鬆的版型也能夠很好的散熱,同時碩大的袖子又可以通風,這樣一來在不影響莊重的情況下,官員們也可以避免氣溫太過炎熱所帶來的不必要的煩惱。
結語:
官服寬袍大袖的設計符合當時時代特色,對應的也是當時人們特殊的審美需求。現代人們難以理解這樣的設計也是因為所存在時空並不相同,被不同的社會因素以及文化因素所感染,有著自身獨特的審美特點,其實這對於古人來說也是如此。
而且雖然古代服飾已經是舊時代的產物,但其在設計與製作上的精美也依舊是當下無法超越的對象,是我們要進行學習的標杆。
參考文獻:
《隋書》
《資治通鑑》
《周禮》
《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