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今天我們就能拍到這麼美的新安奇霧!」 昨天,我們走進了這個全國攝影發燒友每年夏天都要來打卡的之江村,已有部分攝友現場採風。
而在三天前,這裡還是汪洋一片,綠道被淹,稻田被淹,連部分沿江民居、民宿也進了水。
這兩天,天氣逐漸好轉,新安江水位逐漸褪去,和建德所有受災的地方一樣,之江村開啟自救復產「總動員」「加速度」模式,沿江人民的生活開始逐漸恢復。
綠道清理「總動員」200餘人兵分10路忙碌兩天20公裡新安綠道恢復「最美」白霧橫江,山水朦朧,一到夏天,建德新安奇霧堪稱天下一絕。
下涯鎮之江村距離新安江大壩僅10餘公裡,新安江水從上遊流到這裡,形成了漂亮的「之」字形轉彎,江水流速趨緩,每當奇霧籠罩江面,陽光穿過氤氳薄霧,村落、曠野、樹林時隱時現,宛若人間仙境,是無數攝友心目中的「攝影天堂」。
之江村的黃饒半島沿線,一條沿江的新安綠道拉近了人與奇霧景的距離,置身其中,濃霧撲面而來,恍若仙境,無論奔跑還是騎行,都能最真切的感受17℃的涼爽。
新安綠道一期全長20.18公裡,今年被評為首屆「杭州市最美綠道」之一。它西起洋溪蓮花溪,東至楊村橋岱頭,全長20.18公裡,沿線共有9個驛站。
「因為大部分沿江而建地勢較低。這次新安江水庫九孔洩洪,綠道路面幾乎『全軍覆沒』,部分驛站、親水平臺也被淹沒。」負責綠道養護的建德鄉村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陳超說。
水位下降後,綠道沿線綠化帶漂浮物等垃圾滿地,綠道路面泥土淤積,有的厚達30到50釐米。
「洪水退一尺,我們清一尺;洪水退一米,我們清一米;儘早儘快清淤,讓這條杭州市最美綠道恢復原貌。」7月10日清晨,洪水漸漸退去,建德鄉村發展有限公司所在高鐵投投資公司黨委第一時間向公司幹部職工發出決戰動員。
「灑水車到位沒有,高壓水槍過來,砂機碼頭那邊人手緊,再過去幾個人」。整條綠道頓時一派忙碌的景象。
200餘人兵分10組,鐵鍬鏟、水槍衝、掃把掃,大家分工明確,相互配合。
「老王,你休息一下,你已經值班5天了。我不累,清淤保潔我有經驗。」三江生態公司保潔大隊大隊長王紅軍剛衝洗好砂機碼頭路面,又扛起水槍趕到下涯溼地綠道路面開始忙碌。
到昨天傍晚6點為止,整條綠道已經基本恢復原來的風採。
「明後天綠道進行一些細節的掃尾,花海中剛剛灑下去的花籽也要重新播種了。」陳超說。
花生撒肥,水稻補種600畝被淹農田第一時間補救止損之江村有約600畝農田被淹。如今水位退去,大片大片的農作物上依然殘留著泥土灰。
種植大戶楊中華、洪嶽林種植的500多畝水稻和花生田分別被水淹沒,最深處達1米多,造成大面積水稻絕收及花生減產。
昨天上午,建德市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何建紅應邀來到之江村,走進花生田查看受災情況,把被洪水浸泡過的花生作物拔出,觀察其根部的生長,還來到稻田,觀察水稻幼苗的生長狀況和受浸泡的土壤。
末了,何建紅臉上露出喜色,對兩位種植大戶說,「我們的稻田還有花生田都還有得救!」
「這兩天是洪水退卻以後自救的最佳時間,你們把受淹嚴重的,基本上絕收的水稻,馬上進行補種,趕時間還來得及的。」何建紅說,對於沙性田面臨大雨過後肥料嚴重流失的問題,馬上進行播撒複合肥,增加土壤的養料還能夠壯秧。另外一邊的花生,要播撒葉面肥,就是磷酸二氫鉀,彌補根系吸收養分的不足,讓花生長大長好,最後一個就是防病治蟲的工作要做好。」
△撒肥視頻截圖來源建德融媒體中心
聽到這裡,兩位種糧大戶愁眉不展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馬上聯繫工人,昨天下午就開始施肥,集中噴灑磷酸二氫鉀、多菌靈、百菌清。
據悉,今天上午,這些水稻田就將進行水稻補種。
這裡的民宿也在等待「百廢俱興」洪水退去後,下涯鎮就立即開始對受淹的房屋裡的漂浮物進行清運、淤泥清理以及環境消殺。
△王建錄取消了近期的全部訂單
「雖然這次洪水中,我們家的民宿因地勢較高並沒有被淹,但村裡也有兩家被淹的,現在都在災後重修。」之江村民宿之江小築的主人王建錄說,從7月7日開始,他的民宿就開始響應鎮裡防汛,將全部的10個房間客戶預訂進行了退單,並勸返了所有客人。
「目前,上遊還在洩洪,我們還沒有接到可以恢復民宿運營的通知,但隨著梅雨季節的過去,相信用不了多久,下涯的民宿就將再次全面開放,迎來最熱鬧的暑假拍攝季。」王建錄說,屆時,歡迎大家來下涯小住,拍下涯溼地美景、賞黃饒花海、觀新安奇霧,宿建德江體驗「江清月近人」的靜與美!
「一天恢復之江美」得益於一條800米的防洪壩昨天,我們走在村裡,幾乎看不到什麼災情。
△一條大包頭魚似乎在訴說這裡曾經發生了什麼
下涯的災後恢復為何這麼快?一條800米長的沿江沙包堤壩功不可沒,村民再次向我們講述的險情——
下涯鎮最擔心的是地勢較低的下涯村埠頭自然村。8日凌晨,埠頭自然村沿江水位已漲至26.6米,沿江溼地公園遊步道包括公園的設施被淹,村裡種植的600畝草莓、葡萄、果樹、苗木等農作物和200多農戶的安全受到威脅。
凌晨4點,一支由下涯鎮鎮幹部、黨員、民兵、志願者240人組成的搶險突擊隊在雨夜中集結,裝沙包、築堤壩,一直忙到上午10點半,一條由12000隻沙包築起的800米長60釐米高的防洪壩完成。
55歲的村民徐建兵也參加了這場聲勢浩大的「村莊保衛戰」。「後來證明,正是這條沙包堤壩拯救了村子。」他蹲在地上用手比劃了大約20釐米說,「8號那天,風雨交加,新安江水和大洲溪在我們村口匯集,很快就沒過了路基,水位大概有這麼高。」
他的手從沙袋邊指向一路之隔的村子低洼帶,大約有三四十間民居,處於一個坑窪區,,地勢最低的幾棟屋子三樓才和路面平行。「如果沒有這條沙包堤壩,這片全被淹了,包括後面的大棚和農田。」
△ 長達800米的沿江沙包堤壩守護著村子和農田
8日下午1點,新安江水位再次上升,但始終沒有越過沙包壩的高度。「後來通往鎮裡道路的一個涵洞積水,我們又去那邊用沙包鞏固。」 徐建兵說,接下去幾天建德還會降雨,這條沙包堤壩將繼續守護全村的安全。
通訊員 | 吳延豐 王莉莎 陸俊潮 張孫毅 方祺
【來源:都市快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