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是一個高度聯結的群體,當他人處於危難關頭需要一筆資金渡過難關時,近親好友慷慨解囊傾力相助本屬正常,這有助於自身將來絕境狀態的求助,可是很多人卻因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復返而懊悔不已。
倘若借錢不還的老賴是因為客觀原因,無法償還高額欠款而中斷聯繫,尚且可以諒解,可關鍵就在於有些人房子名車高檔奢侈品連續消費,卻對債主叫苦連天而一再拖延,甚至直接宣稱絕不歸還,你能奈我何。
為什麼偏偏是你遇到這種老賴,而我們能做的,只能是忍氣吞聲嗎?根據時間長短,來看看心理學給出的底層邏輯。
情感化與市場化
回顧親朋好友低聲下氣求你借錢時的場景,低眉折腰,滿臉哀求,先描述自己借錢的事由,然後再回顧你們情感關係的發展歷程,最後看在你們多少年交際的份上,你無論如何也得幫他一把。
這是打的情感牌。以情感為工具,以借錢為目的,通過一段綿長的口頭論述,來讓你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努力達到他的目的。
類似的思維套路平淡無奇,可有的人最後還會「贈送」一道附加題:你不借錢給他就是不講情義,你太自私、太冷漠、太小心眼,穿出去會很難聽。
這樣的行為會讓我們感到難堪、委屈,可是又不知道對方到底哪裡有問題,以至於啞巴吃黃連。
從心理學上來講,其實感情深淺和是否要借錢是屬於兩種不同的規則:情感規則和市場規則。
情感規則的基礎是情感,包括愛情、親情、友情、師徒情等等,是情感、心理層面的滿足,它要求每個人以真誠換取信任,以真誠維繫關係,這屬於社會人際溝通或人際來往的分類。
而市場規則的基礎是經濟,包括買賣關係、置換關係、借貸關係等等,市場規則相較於情感規則,前者更加理性客觀,因為市場行為有著標準的經濟運行規律,它不摻雜任何情感因素在裡面,它的基礎是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當屬於經濟學科。
當兩套規則被同時用在一件事情之上時,問題就變得更為複雜。市場經濟行為無法繼續,情感關係就會受到牽連,甚至一拍兩散。
多因素控制的情緒如同互相纏繞的線頭,倘若不能一刀切,索性置之不理,那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塵歸塵,土歸土,一碼歸一碼。
借錢當屬市場規則,就應該遵從市場的運行規則,打欠條、找第三方見證人、籤定有效用的合同等等,市場化的好處就在於它是理性而公正的,對於雙方都很公平,借貸雙方無法從中撈取私人利益,當然,也就沒有人有所虧損。
而想要維護情感關係,那就應該從情感規則的角度來考慮,贈送禮物、請客吃飯、互相扶持與安慰、共享精神世界等等,這才是增進感情的絕佳手段。
將兩者混為一談,無非就是把對方推向低洼地帶,形成自我的道德制高點,以命令威脅的態度強迫對方借錢於自己,這不是求助,而是勒索。
博弈的僥倖心理
在成功借到錢之後,我們會發現,有的人就像完全沒發生這件事一樣,絕口不提還錢的事,仿佛當初苦口婆心借錢的人並不是他。
明明約好的還款期限是6個月、1年,可誰曾想到,三年、五年過去了,對方始終以資金有限、無法周轉等理由,請求你儘可能寬容一下,可是,他的日常消費並不是省吃儉用,而是錦衣玉食、鋪張浪費。
其實對方就是在期待你早日忘記這件事,假如你脾氣溫和、心慈手軟,不在意這點損失,就恰好中了他的下懷——他成了這場博弈之戰的勝利者。
欺軟怕硬是人的本性,博弈也是人際關係高段位鬥爭的重要一環。試問一下自己,你對待你的領導和對待街邊乞丐的態度,是一樣的嗎?面對不同的目標對象,其實我們也會表現出不同的態度和行為來。
其實對方並不是對所有人都保持借錢不還的態度,只是對於你,不還錢在他安全的風險評估範圍內而已,他早已預料到你不會掀起什麼大風浪,無非就是抱怨兩句,最多絕交而已。
行為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刺激——反應理論,它是由美國心理學家華生(John Broadus Watson)提出的,該理論認為人類的所有行為看似複雜,其實可以簡化為刺激和反應兩類,人的行為就是受到刺激後的反應。
這個理論在後來的研究中被發現存在部分不合理,但它仍然有較高的適用性。不同的刺激,會引發對方不同的反應,想要改變對方的行動,就得調整刺激類型或刺激強度。
假設對方提前知曉,不還錢,他將會被你告上法庭,被判處一定的人身自由懲罰或財產罰款,甚至降低社會名聲,子女也受到牽扯,影響學業和前途,他定不會做出如此冒險之事。
從這個角度來看,當你借錢之際,提早給對方打預防針,告誡他不還錢的危害,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終極老賴:還錢等於失財
比命令威脅、拖沓更高一級的老賴,則是終極老賴——我就是不還錢,憑本事借的錢憑什麼要還?
對於這種誓死不還錢的人來說,他們天不怕地不怕,想讓他還錢,難於上青天。他們早已把借的錢當成了自身財產的一部分,甚至是自身肉體的一部分,還錢無異於失財、割肉。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做自我,自我指的是個體對其存在狀態的認知,包括自己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等方方面面。
人首先是為自己而活,所以人對於自我會尤其敏感和關注,自我遠大於親生父母、兄弟姐妹、良師益友等。
而對於他們來說,借到手的錢就等於自己的錢,這屬於延伸的自我,他們自然會誓死維護。
為防止你會讓他還錢而打擾到他,終極老賴借到手之後,就會刪除拉黑電話等所有聯繫方式,如同人間蒸發一般,甚至換工作換住所。
遇到這樣的債務人,即使花費巨大的時間和精力,其實也很難讓他還錢,通常都是自食其果、抱憾不已。
所以在借錢之前,了解對方的家庭背景、名聲信譽非常重要,即使對方有著光鮮亮麗的背景,也不等於他有極高的信譽,這一點,是每個人都需要記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