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季,似乎更突出了一個問題,父母對孩子性教育的缺失。一提到性教育,很多父母覺得不好意,沒必要,其實關於孩子的性教育,更多的是自我保護意識。
前幾天寫過一條動態,說的是11歲女孩胸部開始發育了,媽媽卻沒有給還孩子買內衣穿。下面一個小學男班主任說這一點是他的難言之隱,因為班級裡很多女學生身體開始發育就沒穿內衣,而他作為男老師,不能直接和家長溝通這種事。
今天知乎上有一個高贊問題,一位快滿18歲女孩求助,「12歲的弟弟在家只穿內褲怎麼辦?」下面的具體描述中她提到,弟弟在家只穿內褲,有好幾次洗完澡光著身子就出來了,希望媽媽管教弟弟時,媽媽卻說「他還小。」
作為姐姐他覺得弟弟在家只穿內褲很不舒服,但是媽媽又不管,於是很迷茫。十一二歲的孩子已經不小了,但是太多的父母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孩子已經長大了!這個年紀的孩子如果還不懂的自我保護、隱私部位保護就是父母的失職。
十一二歲的孩子已經不是小孩子了
這個年齡的女孩大部分胸部發育,月經來潮。整體上男孩教女孩發育得晚,但有些發育早的男孩也開始遺精。
孩子一般在5去3歲左右開始某性別意識,5歲有性意識。但是這樣意識很難說清楚,加上中國父母一直對「性」這個詞很敏感,是家庭教育中很少出現的詞彙。這導致孩子遇到這類問題時,只感覺到不舒服,並不知道哪裡出現了問題,也不知如何向父母尋求幫助。
這也導致父母對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的教育引導不足。女兒孩胸部發育了,還不給孩子買內衣穿,來了月經,覺得沒什麼,不是什麼大驚小怪事。對於男孩生理現象,媽媽不好意思說,爸爸也想不到去關心。
其實,初到青春期,絕大數孩子都是害怕、焦慮的心情,對青春期的身體變化覺得不好意而躲躲藏藏。而作為父母一定要意識到孩子的成長,同時及時給予心理指導。
男孩女孩的教育重點
對青春期的男孩女孩們的教育,重點是不同的。
女孩子首先要教育她們自尊自愛,愛惜自己的身體。生活中站有站相,平時穿裙子的時候要注意坐姿,懂得自我保護。
同時,還要引導孩子正確的價值觀,比如想要的東西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爭取。
進入青春期的注意事項:給孩子詳細講解生理期的知識。準備專門放內衣的袋子,還有放衛生巾的小包包,私人物品要保管好。
青春期的男孩,同樣是自尊自愛,除了懂得保護自己,還要給孩子更多鍛鍊的機會,理解責任的意義,有責任的男孩就有愛心,有愛心的男孩不會欺負別人。男孩進入青春期後爸爸的影響會更大,平時爸爸要多和孩子相處,把一些生理變化告訴孩子。
家有男孩女孩父母怎麼做
家是一個小單位,一個孩子在家裡最舒服的環境中表現如何,就可以想像出他走上社會的樣子。因此,在家裡父母一定要嚴格要求孩子。
對於在家衣冠的要求即使在家裡也要保持衣冠整齊,夏天可以光膀子,但是不能只穿內褲。如果家裡有客人,不能光膀子。
家有兒女的,各自給準備一個髒衣簍,髒的衣服不能隨便亂放,尤其是內衣類。只有一個浴室的,用完之後一點要收拾好,包括貼身衣物。
這些都是好的習慣,從習慣養成來看,一旦養成這樣的的習慣,孩子到了大環境、集體環境也會這樣保持,衣冠整齊是對別人的尊重。如此教育的家長,孩子不可能在家只穿內褲。
可以以地點進行分別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回到家後想穿得舒舒服服的,難道在家裡不能只穿內褲嗎,能,但只能在自己私自的空間,比如在臥室裡,或者上個廁所很快就回來。而在客廳、廚房這樣一家人的公共場合就不行。
父母在家做好榜樣
父母在家一定要做好榜樣,如果父母在家不休息衣冠整齊,那孩子很有可能也會有樣學樣。
如果父母平時就注意,孩子小時候洗完澡就給她穿好衣服出來,家人平時注意著裝,孩子也不會出現上面男孩的狀況。
李玫瑾教授說:「青春期又叫早期教育缺陷的彌補期。」顧名思義,小時候父母錯過的教育,青春期是可以彌補的。父母們一定要抓住時機。
對比,你怎麼看?12歲的男孩在家只穿內褲合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