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站區
勠力同心 下足繡花功夫
善作善成 交出精彩答卷
12月21日 焦作日報 12版
山河為證!時間為證!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終極大考之年,也註定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
中站區委書記董紅倜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突出位置。面對歷史和人民,中國共產黨作出莊嚴承諾——2020年全面消除絕對貧困!
話語鏗鏘,一諾千金。2016年以來,中站區迅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勠力同心、盡銳出戰,打出組合拳,下足真功夫,發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戰役。
中站區委副書記、區長趙紅兵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五載耕耘勤,今朝碩果豐。平坦的「四好農村路」直通農家,特色蔬菜大棚內綠意盎然,端起紅色旅遊「金飯碗」,村民變身產業工人……一組組喜人的發展數據、一個個落地的扶貧項目、一項項實在的惠民舉措,無不顯示出中站區脫貧攻堅善始善終、善作善成的砥礪奮進與巨大變化。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中站區13個貧困村全部脫貧摘帽,1288戶4263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交出了一份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時代的精彩答卷。
強化組織領導
壓實脫貧攻堅責任
脫貧攻堅,加強領導是根本。中站區委、區政府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一號民生工程和重大政治任務,始終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層林盡染下的趙莊村「太行八英」廣場和旅遊扶貧路。
壓實工作責任。中站區委、區政府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健全完善「三級書記抓扶貧」責任機制,調整充實了由區委書記、區長共同任組長的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明確確立了區級領導包村扶貧的具體責任,構建形成了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所有常委參與抓、四大班子共同抓的責任體系。脫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以來,中站區委書記董紅倜,中站區委副書記、區長趙紅兵多次深入基層調研脫貧攻堅工作,遍訪全區所有貧困村,重點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指導制訂完善12個重大專項工作指揮部年度工作方案,壓緊壓實行業部門專項責任,持續加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等重大專項工作落實力度。
完善分包體系。根據貧困戶動態調整情況,及時對11個村的分包區級領導、9個區直部門包村幫扶、30個村的村級脫貧責任組進行調整,實現了有脫貧攻堅任務的村全部有區級領導分包,每個區級領導都分包有貧困戶;58家區直部門全部落實有聯村幫扶工作任務;各村脫貧責任組組長均為街道班子成員或中層幹部。
健全工作機制。建立健全工作例會制度、督導通報制度、領導調研製度、專項工作推進機制、溝通聯絡機制共五項工作制度和機制,有力推動脫貧攻堅項目建設、問題整改、政策落實、兜底保障等工作穩步開展。
龍翔街道大窪村草莓大棚帶動貧困戶就業增收。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金元 攝
堅持黨建引領。堅持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脫貧攻堅高質量,推動黨建與扶貧深度融合,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保障。加強村級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充分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提升農村黨建規範化水平,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全面增強村級組織「造血」功能。目前,全區13個貧困村的集體收入均在5萬元以上。
狠抓專項治理。對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線索採取掛牌督辦、領導包案、限期辦結、抽查覆核等措施,先查先辦、快查快辦、嚴查嚴處扶貧領域違紀違法行為。脫貧攻堅三年行動以來,因扶貧工作不紮實、政策落實不到位等問題,給予黨內警告2人、誡勉談話5人、批評教育2人,下發工作通報2期、紀律通報22期。
狠抓政策落地
全面落實各項保障
脫貧攻堅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中站區因地制宜,以「三保障」為重點,充分發揮職能部門作用,形成政策匯集效應,幫助貧困群眾拔窮根、去窮病。
規範檔卡資料。把精準識貧作為精準扶貧的奠基石,探索推行村級自查、辦事處普查和區級抽查檔卡資料「三級聯審」機制,逐戶逐項對照核實,達到「掌握戶情、宣傳政策、落實政策」的目的。2016年以來,中站區定期開展數據信息排查和維護,發現問題數據2000餘個,已全部完成整改;探索建立政策落實數據雙向比對機制,最大限度減少政策落實空白點。
花果飄香引客來。
抓好健康扶貧。實施區、辦、村三級醫療機構標準化改造,13個貧困村均建設了標準化村衛生室,配備合格村醫或執業(助理)醫生。嚴格落實醫保特惠政策,2016年以來,共資助1379名貧困群眾參保,建檔立卡貧困戶和精準資助貧困群眾參加城鄉居民醫保率達到100%,資助金額25.976萬元。組建以全科醫生為隊長的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團隊,與貧困戶和脫貧享政策戶籤約,籤約率達100%。持續完善「3+2」醫療報銷、擴大一站式結算服務範圍,在市域內100多家定點醫院已實現住院、門診重症慢性病和重特大疾病定點購藥「3+2」一站式結算。建立健全門診重症慢性病鑑定長效機制,精準排查、集中鑑定,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61人享受門診重症慢性病待遇。
抓好危房改造。積極開展農村「四類重點對象」危房清零活動,高質量完成中站區貧困群眾危房改造16戶,做到危房不住人、住人無危房。
抓好教育扶貧。通過強校帶弱校、城區優質學校「一對一」幫扶貧困村學校、深入農村學校「把脈問診」等措施,全面提升農村教育教學質量。認真落實教育資助政策,實現建檔立卡家庭學生應助盡助。2016年以來,中站區共資助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5509人次,合計234.49萬元;共為126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大學生辦理生源地助學貸款89.175萬元。
抓好養老保障。加快推進貧困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全覆蓋,全面落實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貧困戶代繳政策,切實減輕貧困人員參保繳費負擔;加強貧困人員參保信息數據比對,及時對未參保未領取待遇貧困人員信息進行核實整改清零,實現應保盡保。2018年至2020年,共計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代繳保費1550人次,合計15.5萬元;為符合待遇領取條件的2240人次逐月發放養老金,累計發放居民養老保險待遇240餘萬元,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參保率和待遇發放率均達到100%。
十二會村端起紅色旅遊「金飯碗」。
抓好兜底保障。圍繞「瞄準特困對象、實行兜底保障、開展精準扶貧、同步建成小康」的工作思路,將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政策有效銜接。2016年以來,中站區將符合農村低保條件的全部納入農村低保,利用社會救助電子信息平臺,積極開展社會救助;全面落實全區殘疾人享受兩項補貼;開展35次下鄉巡迴辦證服務,為393名建檔立卡殘疾對象辦理了殘疾人證;為105名建檔立卡精神病患者提供醫療救助,為33名重殘人員提供託養服務;為486名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發放輪椅、盲杖、坐便椅、急救包等輔助器具652件;實施建檔立卡重殘家庭無障礙改造276戶,任務完成率114.52%。
抓好飲水安全。結合全區貧困村飲水現狀及需求,中站區近年來投入927萬元,實施水土保持、防汛抗旱、農村飲水安全保障工程、山洪災害防禦等各類水利項目16個,通過實施打井、敷設管道、修建蓄水池、安裝淨水設備、定期開展水質檢測等措施,確保農村飲水安全。根據檢測,各村枯、豐兩個水期水質各項指標均為合格。
抓好就業扶貧。全面落實公益性崗位相關補貼,截至2020年10月,全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公益性崗位在崗6人,2017年至2020年10月,合計發放兩項補貼資金190.29萬元。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區16周歲至60周歲的貧困勞動力有418人,已就業418人,就業率達100%,其中企業吸納103人,公益性崗位在崗25人(其中人社部門開發公益性崗位6個,扶貧辦開發公益性崗位19個),居家靈活與自謀職業290人。有培訓意願且符合受訓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培訓率達100%。
強化產業支撐
持續提升脫貧成效
項目建設帶動。中站區共安排實施各類扶貧項目125個,總投資6939.8萬元,其中中央資金551.4萬元、省級資金2530.2萬元、市級資金1711.27萬元、區級資金246.96萬元,目前所有項目已全部完工,項目竣工率100%,資金支付率達97%以上,除部分項目質保金外,所有年度資金已完成清零。
華嶽陶瓷幫助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
資產收益帶動。規範完善資產收益分紅模式,出臺《中站區扶貧項目分紅收益實施方案》,根據「按勞分配,按需分配」的原則,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按勞動積分比例分紅。2016年以來,中站區共實施各類產業項目22個,總投資2251.6萬元,其中種植業項目7個,總投資193萬元;農業大棚項目5個,總投資878.7萬元;資產收益項目8個,總投資852.7萬元;光伏項目2個,總投資327.2萬元,實現了對所有貧困戶的全覆蓋。
扶貧產業基地帶動。立足資源優勢,因地制宜,採用「合作社(公司)+基地+技術+就業」的發展模式,積極培育特色農業企業4個(雲田、華巍、相思、綠聯),農業專業合作社2個(德鑫、周窯),發展扶貧產業基地7個(大窪小雜果、德鑫、周窯小雜果、雲田、桑園小雜果、華嶽陶瓷、弘潤橡膠),其中種植類產業基地5個,覆蓋6個行政村108戶289人;加工類產業基地2個,覆蓋25個行政村494戶1361人。
產業指導員帶動。結合產業發展實際和貧困戶產業發展需求,聘任一批種養能手、村組幹部、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為產業指導員,向貧困戶宣講產業扶貧政策,指導貧困戶科學選擇產業,協調開展貧困戶生產技術指導,引導貧困戶組建和加入農民合作社,幫助貧困戶銷售農產品。2019年,全區共選聘貧困戶產業發展指導員39人,並頒發聘任證書。
金融扶貧到地頭。
金融扶貧帶動。大力推進扶貧小額信貸「自貸創業」落實,2016年以來,全區累計發放293筆635萬元。全面落實「企貸增收」金融扶貧分紅,累計發放221萬元。734戶2128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享受金融扶貧收益。
一路徵程一路歌。「十三五」以來,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大路上,中站區精彩的扶貧故事不斷上演,邁入小康生活的美好圖景正在實現。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遵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中站區著眼長遠發展,藉助脫貧攻堅形成的強大推力,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帶領全區人民在致富的道路上繼續奔跑,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面!
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麗娜 報導
(本文圖片除署名外由許來偉、牛建鋒、楊帆攝)
編輯:鄭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