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觀測宇宙之外是什麼樣的?與黑洞是否有聯繫?

2020-12-15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人們對現有宇宙的認知,是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以及宇宙科學理論、觀測技術的不斷進步而逐漸發生變化的。自從發明天文望遠鏡之後,我們對宇宙太空的視野和探測範圍日益拓展,逐步意識到宇宙的不同層級結構,比如地球處於太陽系中、太陽系圍繞銀河系公轉、銀河系又位於本超星系團、本超星系團處於室女座星系團之內,而室女座星系團又是可觀測宇宙中的一個普通成員。如此類推,宇宙似乎無窮無盡,不過,隨著宇宙膨脹理論的確立,人們對宇宙的發展演化的歷程越來越清晰,對於宇宙的整體狀態也逐漸明確了起來,那就是宇宙是有界無邊的。

牛頓於1687年正式提出萬有引力定律之後,力學三大定律加上萬有引力定律共同構成了人們對外部世界認知的基礎體系,特別是萬有引力針對宇宙天體的運行規律進行了理論上的解釋,後來的科學家們根據萬有引力的預測,相繼發現了太陽系以及其它星系的一些天體存在,從而進一步證實了萬有引力的正確性。不過,牛頓並未對萬有引力的產生根源進行闡述。愛因斯坦在牛頓萬有引力等多個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其中廣義相對論中將萬有引力的來源,歸結於物體本身的質量對周圍時空產生彎曲,從而影響周圍其它物體沿著這個彎曲時空產生的測地線進行運轉,從而將宇宙天體的運動規律從更深層次上進行了系統闡釋。

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關於引力本質的解釋,愛因斯坦預測了黑洞和引力波的存在。其中關於黑洞的預測,是基於巨大質量產生的極高時空曲率出發的,宇宙中勢必存在著若干區域,時空曲率的彎曲足以使光線都無法逃逸。而對引力波的預測,則是基本這種巨大質量對時空造成彎曲的狀況,可以在宇宙中以最高的光速進行傳播,並命名其為引力波,只不過在當時,愛因斯坦提出,引力波由於太過於微弱,人們不太可能會監測得到。在2017年的時候,科學家們通過引力波天文臺(LIGO),終於監測到了中子星合併時產生的引力波事件,從而完成了廣義相對論的最後一塊拼圖。

關於宇宙的尺度問題,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也以方程的形式加以展現,只不過在此之前,人們對宇宙的範圍認知,是以靜態宇宙為主導觀點,也就是宇宙是均勻的各向同性,表現為宇宙沒有邊界,各種星體的運動,都是在一定的範圍之內的相對運動。因此,為了表述宇宙的這種靜態的狀態,愛因斯坦在引力場方程中,刻意地增加了一個宇宙常數,以此來「抵消」萬有引力對宇宙天體相互吸引的趨勢,以此來達到平衡的目的。

然而,隨著哈勃在觀測到了宇宙天體紅移現象之後,這種靜態的宇宙觀逐漸被打破。從哈勃的觀測結果來看,距離地球比較遙遠的河外星系,我們接收到的光線,在光譜表達上都有著向紅端移動的現象,而且距離地球越遠的星系,這種紅移的現象越明顯,根據光譜都卜勒效應,哈勃提出了河外星系正在不斷遠離地球這樣的結論。愛因斯坦在親自觀測到這種紅移現象之後,不得不將引力場方程中的宇宙常數刪除。

同時,哈勃根據大量的觀測結果,指出河外星系退行的速度,與它們和地球之間的距離成正比關係,而這個比率則是一個常量。後來眾多科研機構圍繞這個哈勃常數開展了諸多觀測,這個常量也一直得到不斷地修正。2013年時,歐洲航天局利用普朗克衛星測算出了67.80±0.77(km/s)/Mpc的結果,即哈勃常數表徵在距離地球326萬光年(每百萬秒差距)的區域,目標星系退行地球的速度大約為68公裡每秒。在哈勃常數的基礎上,科學家們根據Ia型超新星爆發、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等觀測結果,推測出宇宙的年齡為138.2億年,可觀測宇宙的半徑為465億光年。

而且,基本宇宙不斷膨脹的事實,科學家們反推在138.2億年之前,現有宇宙中的所有物質均來源於一個共同的起點,那就是奇點的大爆發。那麼,既然有這麼一個起點,宇宙又有年齡,現在我們所處的宇宙就必然存在著一個範圍,而不可能是無窮大。只不過,由於宇宙的膨脹帶來的空間拉伸以及光速最高的因素限制,我們從奇點大爆炸時算起已經無法監測到465億光年以後星系發出的光線,似乎永遠被困在了這個區域之內。

現在宇宙膨脹理論已經成為解釋宇宙演化和發展進程最主流和最符合觀測結果的假說,按照這個理論,我們自然而然地就會想到,既然宇宙正在不斷膨脹,那麼由空間的膨脹所帶來的空間曲率的改變,必然會不斷地減小,就像吹氣球一樣,當氣球非常小的時候,我們很容易觀察到它表面的曲面,而當氣球的體積不斷增大,我們就會看到它表面的彎曲程度逐漸減小,越來越平坦,我們所在的宇宙同樣也是這個樣子。科學家們通過對宇宙冷暗物質模型模型、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重子聲學振蕩等多項監測結果的綜合分析,得出了現有宇宙空間仍然存在著非常微弱的空間彎曲,於是認為現有宇宙假如是一個閉合的空間曲球體,那麼其實際的大小將是可觀測宇宙的至少250倍,也就是說以地球為中心點,不可觀測宇宙(含可觀測宇宙)的直徑至少達到23萬億光年。

最後再來看一下宇宙中的黑洞,它是由廣義相對論得出的一個解,後來也通過間接的觀測方式得以驗證它的真實存在。在現有宇宙中存在著三種類型的黑洞,其一是奇點大爆發之後的瞬間,在高溫、高壓和高密集度物質的條件下所形成的體積非常小的原初黑洞;二是在大質量恆星生命末期,經過超新星爆發之後所形成的恆星黑洞;三是在星系的中央,由眾多大質量恆星演化為黑洞的作用下,許多黑洞通過合併過程所形成的巨大的星系黑洞。

這些黑洞雖然形成的歷程不同,但是都離不開萬有引力的作用,都是由質量引發時空的彎曲所造成的,在其事件視界以內具有無限大的時空曲率,就連光線都無法逃離這個視界,因此對外表現出質量非常大、密度非常大、引力極其高、視界以內無法觀測的基本屬性。至於是否能通過黑洞到達可觀測宇宙之外,目前還僅限於蟲洞的假說,一切都還處於未知階段。

相關焦點

  • 可觀測宇宙到底指什麼?真正的宇宙有多大?
    ,同時找出空間「臨時的終點」,這個所謂「臨時終點」就是暫時可觀測的宇宙範圍。再加上六七十年代發現的宇宙背景微波輻射,宇宙大爆炸的假說也逐漸的被認可。 可觀測宇宙到底如何理解? 宇宙不斷的在膨脹,並且從目前的結果來看,宇宙膨脹是超光速的,因為138億年的時間已經膨脹到目前的930億光年可觀測直徑。
  • 宇宙的不斷膨脹,告訴我們外面還有空間,宇宙之外到底是什麼?
    奇點大爆炸誕生後的宇宙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它一邊在快速膨脹,一邊又在進行著各種演化,一步步演化成為了現在的宇宙空間。浩瀚的宇宙有很多的謎團等著我們破解,而其中有兩個謎團可以稱得上是終極奧秘,一個是宇宙的起源,一個則是宇宙之外是否有空間的存在,如果有空間,那麼宇宙的外面到底是什麼?那麼宇宙之外是否有空間存在呢?
  • 宇宙外面有什麼?可觀測宇宙有多大?看完你就想通了
    這就是我們目前能看到和了解的宇宙範圍,裡面至少包含了兩萬億個不同的星系,可以說,可觀測宇宙裡的星係數量比地球上所有的沙子還多,而地球可觀測宇宙的距離是465億光年,所以人類目前已知的宇宙範圍是930億光年。那930億光年之外是什麼呢?
  • 宇宙之外是什麼?
    從那時起,我們的宇宙就在不斷的膨脹之中,科學家觀測發現宇宙的膨脹速度超過光速,到現在為止我們的可觀測宇宙已經達到直徑930億光年的範圍。既然是爆炸產生,那麼它就有起點,也有邊界,就像吹一個氣球,這個氣球所膨脹的範圍,就是我們宇宙的範圍,而這個氣球之外,就是宇宙之外。那麼在我們這個宇宙之外,究竟是什麼呢?是虛無還是有別的什麼東西?
  • 科學家預言:黑洞裡面藏著另一個宇宙
    黑洞裡是否有另一個宇宙在宇宙的早期,一小塊時空可能湊巧產生了連接多重宇宙的蟲洞。如果這個觀點獲得證實,那麼就意味著每一個巨型黑洞後面都可能藏著一個宇宙。有一個宇宙學理論認為我們的的宇宙僅僅是無數宇宙中的一個,這就是永恆暴漲理論。這個理論首次出現是在20世紀80年代,它用來解釋標準大爆炸理論無法獨自解釋的一些令人疑惑的觀測現象的。
  • 宇宙大爆炸是一個黑洞嗎?科學家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看完恍然大悟
    這些模型可以用來描述開放或關閉的宇宙。所有FRW描述的模型中的起始都有一個表示大爆炸奇點。黑洞同樣有奇點,另外,關閉的宇宙中,沒有光可以逃逸,這也正是黑洞的定義。那麼黑洞和大爆炸的不同點在哪裡呢?
  • 暗物質可能並非難以觀測的粒子,而是誕生自宇宙大爆炸的原初黑洞
    此外,宇宙學家似乎並不真正需要原初黑洞。天文觀測希望通過掃描天空來在銀河系外圍找到一片高密度的隱藏天體之海,其中也許有黑洞之類的天體,但最後並沒找到多少。相反,大部分宇宙學家開始相信暗物質是由一種名為 WIMP(大質量弱相互作用粒子)的難以觀測的粒子構成的。
  • 可觀測宇宙內一共有多少原子?如果把原子核聚集到一起能有多大?
    如果純粹地將原子核與電子進行羅列性地排列,那麼只需要計算出宇宙中有多少個原子,然後估算出原子核和電子壓縮之後所佔的空間大小。計算宇宙中原子數量的方法有兩種,第一是通過氫原子數進行估算,因為從太陽系來看,氫元素所佔的比例大約在75%左右,而太陽的質量佔據整個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我們大致可以估算出可觀測宇宙中的原子數量,即為可觀測宇宙中的星係數量*每個星系平均的恆星數量*恆星的平均氫原子數量/75%,據此可以估算出宇宙總原子數量為5*10^80個。
  • 哈佛科學家發現宇宙超級黑洞「鼻祖」
    美國宇航局指出,地球之外星球上出現這樣的熱液活動性將開土衛二在太陽系內所在位置以及其極端環境可能存在生命,或許將揭曉一個謎團:地球人類在宇宙中是否是唯一的?熱液活動出現在海水浸潤巖石地殼,並發生反應的過程中,在地球海洋中通常出現於受熱、含礦物質液體中。這項研究報告發表在本周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 原始黑洞或可證明「多元宇宙」理論
    據「phys.org」網站12月28日報導,在日本東京大學卡弗裡宇宙物理和數學研究所中(Kavli IPMU),一個由粒子物理學家、宇宙學家和天文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在尋找「原始黑洞」(primordial black hole,簡稱PBH)時取得了理論及觀測等多方面進展。相關研究論文刊發在《物理評論快報》雜誌中。PBH在恆星和星系形成之前就已誕生於宇宙。
  • 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一個黑洞嗎?
    根據宇宙膨脹理論,我們可以計算出在距離地球144億光年的區域,其目標星系遠離地球的速度就達到了光速,也就是說從現在開始,距離地球144億光年區域所發出的光線,已經無法到達地球。如果考慮到宇宙膨脹的歷史,那麼能夠到達地球的光線,最多可以追溯到距離地球465億光年的區域,這也是以地球為中心可觀測宇宙範圍的由來。
  • 黑洞就是宇宙?研究發現黑洞演化和宇宙誕生相似,或顛覆認知
    黑洞,是人類天文觀測歷史中的一項重大發現。要知道黑洞可以吞噬一切,通過常規手段根本無法發現黑洞的存在,但是還好黑洞因為有巨大的引力,其周圍會形成吸積盤。而科學家們可以通過吸積盤來發現黑洞的存在,隨著人類對黑洞的研究越來越深入,他們發現黑洞的某些特徵和宇宙誕生時的情況非常類似。
  • 黑洞中心會不會是一個宇宙?不然黑洞吞噬的物質去哪裡了?
    導讀:作為宇宙中非常恐怖的天體,黑洞無時無刻不在吞噬著宇宙中的物質,然而黑洞卻並沒有因為吞噬了海量的物質而相應地增大。黑洞吞噬的物質究竟去了哪裡?難道真如一些人所說,黑洞是連接兩個不同宇宙的通道?有沒有可能黑洞本身就是一個宇宙?
  • 宇宙中超大質量黑洞的形成,是否與周圍的星際氣體和恆星有關?
    也就是說,黑洞的半徑越大,意味著自身的密度越小,就連視界附近的潮汐力作用都會減弱。一直以來,儘管科學家們已經對恆星質量黑洞的形成過程有所了解,但依然很疑惑為什麼宇宙中會有這麼多的超大質量黑洞。因為,即便大型恆星坍塌之後能夠形成質量也相對更大的黑洞,但為什麼每個星系中心的都有,怎麼可能有這麼多剛剛好的巧合呢?
  • 我們常說可觀測宇宙這個概念,那麼地球是可觀測宇宙的中心嗎?
    從古代藉助肉眼觀察星空,到近代發明望遠鏡看到更遠處的天體,再到通過光譜紅移知道了宇宙膨脹的事實,最終我們得出了可觀測宇宙的概念,從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看出,「可觀測」這個詞是以人類的視角出發的,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或者接收不到信息的地方,則不在可觀測的範圍之內。而我們人類的觀點,基本上都是以地球為承載中心展開的,因此從這個角度出發,可觀測宇宙的中心自然而然的是地球無疑。
  • 黑洞是萬物的終結?宇宙發展到最後會只剩下黑洞嗎?
    因為所有接近黑洞的光線都會被其吞噬,所以黑洞自身是不會發光的,人們只有通過黑洞與其它天體之間的聯繫來推測黑洞的存在。黑洞吞噬物質那麼,宇宙是否會在黑洞的吞噬中結束?根據天文學家觀測到的數據,我們所處的宇宙毫無疑問處於高速膨脹之中,而根據宇宙的膨脹情況,科學家大概預測出宇宙的年齡大概為138億年左右,這就意味著我們的宇宙是有一個創生過程的!
  • 從「小宇宙」中尋找原始黑洞和暗物質—新聞—科學網
    大爆炸後不久,許多小宇宙以黑洞的形式從我們的宇宙中分離出來。(圖片來源:Kavli IPMU) 這一系列研究由東京大學科維理宇宙物理學與數學研究所(Kavli IPMU)的多名成員合作完成,近日,該機構在官網刊文介紹了相關研究始末。 暗物質被視為宇宙的主要組成,人們觀測到的引力波信號、在銀河系或其他星系中心發現的超大黑洞或許都源於暗物質。而在原始恆星和星系誕生前,早期宇宙中就有黑洞形成,這些原始黑洞很可能是暗物質的重要構成。
  • 宇宙膨脹過程中形成的「小宇宙」,可能孕育最原始的黑洞
    大爆炸後不久,許多「小宇宙」以黑洞的形式從宇宙中分離。圖片來源:Kavli IPMU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3位對黑洞研究有重要貢獻的科學家。   暗物質被視為宇宙的主要組成,人們觀測到的引力波信號、在銀河系或其他星系中心發現的超大黑洞或許都源於暗物質。而在原始恆星和星系誕生前,早期宇宙中就有黑洞形成,這些原始黑洞很可能是暗物質的重要構成。   為研究原始黑洞,來自Kavli IPMU的粒子物理學家、宇宙學家和天文學家從宇宙早期演化入手,尋找利於黑洞形成的條件。
  • 直徑930億光年的可觀測宇宙是啥意思?真正的宇宙有幾萬億光年嗎?
    可觀測宇宙因為自宇宙開始膨脹,這些物體能夠產生電磁輻射以來,這些電磁輻射就有機會到達我們地球,也就是說物體發出的光有足夠的時間到達觀測者。大爆炸「可觀測」這個詞並不指現代技術檢測來自物體的光或其他信息的能力,或者說檢測是否有任何東西存在。它指的是光速本身所產生的物理極限。
  • 科學家觀測到蛇夫座黑洞大噴發,這是銀河系在打噴嚏?
    人類自通過望遠鏡觀測宇宙以來,看到了許多此前從未見過的廣闊世界,也看到了在銀河系中有數千億顆像太陽這樣的恆星,然而人類觀測到的宇宙依然非常有限,宇宙中許多事件依然還只是理論中存在,直到去年科學家首次拍攝到了黑洞的照片,首次證明了這個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真實存在,近日天文學家觀測到距離地球3.9億光年的銀河系中心的蛇夫座發生了一起罕見的宇宙事件——黑洞大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