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
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
在廣州召開
華城鎮城鎮村榮獲
2018-2020年度廣東省文明村鎮稱號
城鎮村,又名秀才村,地處華城鎮圩鎮中心,距今已有近千年歷史,域內宗祠寺廟眾多,文化底蘊深厚。近年來,城鎮村通過夯實「黨小組+村民理事會」的工作模式,充分激活黨員群眾參與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的積極性,成功打造了石柱塘公園、東一小公園等新農村示範點,並利用古樹、古廟、古祠、古巷道等「古名片」,推動最美休閒鄉村建設。同時以「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和諧家庭」為主線,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家風館、家訓館等文化陣地的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活動,強化引領揚正氣、優化鄉風塑新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讓文明之花在村內絢爛綻放。
No.1石柱塘公園
石柱塘公園在改造前是一個汙水塘,通過塘內清淤清汙、周邊綠化提升、道路修整、一體化MBR汙水處理設施、娛樂廣場等建設,徹底改變了石柱塘髒亂差的面貌,為附近居民提供了一個娛樂休閒的好去處,培養了文明健康的村風民風。
No.2東徵軍政治部舊址
1925年,廣東革命政府舉師東徵,討伐軍閥陳炯明部。周恩來率領革命軍於3月18日奇襲五華縣城華城取勝,打敗了數倍於革命軍的陳炯明、林虎部。當時,東徵軍政治部臨時辦公地點就設在宗聖祠。因此,宗聖祠以東徵軍政治部舊址之名先後被縣、市列為了文物保護單位,近兩年來又被五華縣評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為周邊群眾學習十九大精神、紅色文化和傳統儒家文化等提供了場所。
No.3家風家訓館
鍾家祠始建於明朝,在民國時期這裡曾設五華日報社,解放後曾設華城農業中學等,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意義。2020年初家風館布設完成,讓好家風從歷史中走來、在現實中弘揚。家風館內展示了從古至今的名人家風故事共30篇,展出內容主要分為古代家風、紅色家風和時代新風三部分。
華城家訓館坐落於華城鎮城鎮村雁明書屋內。雁明書屋前身為周氏私塾,後來學校改制後成為周氏宗祠,2015年改建成華城人文歷史展館,2020年初布設了家訓館,旨在弘揚中華好家風、弘揚客家精神。家訓館共有2個展廳,展示內容包含客家遷徙歷史、客家祖訓、華城姓氏歌、姓氏家訓及家訓經典書籍和名言等。
No.4長樂學宮
長樂學宮是梅州市最大、最具特色、有皇宮風格的文廟學府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距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長樂學宮為古代傳統風格的宮殿式建築,規模宏偉,設有照牆、欞星門、泮池、戟門、大成殿、明倫堂、崇聖殿、東廡、西廡等。1925年3月,時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來率領的東徵軍主力第一團曾駐「長樂學宮」,並在此開展五華革命運動。
No.5東一公園
東一公園是村民主動出讓近800㎡土地修建的小公園,結合黨建元素打造黨員驛站,是附近村民學習科學文化、掌握致富信息技術的場所,是學生擴展課外閱讀、汲取知識的天地,是黨組織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的陣地,極大地豐富了周邊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編輯:曾皓然
責編:龐琳翔
審核:宋慶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