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一則】割股啖君:介子推是如何一步一步名傳千古的

2021-01-20 蘇蘇看歷史

割股啖君

【出處】《韓詩外傳》《莊子·雜篇·盜蹠》

【故事】

介子推這個歷史人物,在大眾心中可能沒什麼印象,「割股啖君」的忠君之舉,也無法在世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但提到「寒食節」(清明節的前一兩天),那介子推可以說是和屈原一樣有深遠影響歷史人物,只不過如今寒食節和清明節逐漸合二為一,所以介子推的故事就逐漸淡出大家視野了。

介子推是晉文公重耳流亡時的隨從之一,他雖然不如晉文公的五賢士那麼有才能,但是為人那是絕對忠心耿耿,為了晉文公那是可以肝腦塗地,死而後已。只是對於流浪的重耳來說,忠誠不管用啊,他需要的是真才實學,可以幫自己重返晉國,登上國君之位的。所以介子推在一眾有才幹的人面前,始終不能有所表現。

所謂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這介子推雖然沒什麼才學,但時時刻刻準備著奉獻自己。這還真讓他等來了一個機會。重耳原本在狄國好好生活了十二年,但是他弟弟夷吾回到晉國後,繼位國君,對重耳是種種猜忌,於是派人刺殺重耳。不得已,重耳只能逃出狄國,到了衛國。但這次重耳就沒有那麼好運來,衛國國君膽小怕事啊,所以就不待見重耳一行,而且也沒有給重耳補充一下食糧,讓他們吃頓飽飯。於是重耳不得不再次啟程去齊國,然而路途遙遠啊,人是鐵,飯是鋼。重耳一行沒過多久就已經將食量耗盡,實在沒有辦法,就只能沿途的村民討要點吃的,村民看到他那落魄的樣子,就給了他一塊土讓他吃,如此對重耳進行羞辱。此時在食物面前,所有的宏圖大略,陰謀詭計都已經成了浮雲。以才智著稱的狐偃也只能安慰重耳說道:「這土塊就是土地,這是百姓給我們送土地來了,說明百姓對我們表示尊敬,原意臣服我們。」重耳一聽這話,心中直嘆:「尼瑪啊!我都快餓死了,你還調侃我。」可惜也只能心裡罵罵,還是需要強顏歡笑,繼續前行。但是介子推的偉大奉獻精神就排上大用場了,他牢牢抓住了這個機會,二話不說給腿上就是一刀,在腿上挖了一塊肉,然後煮成肉湯給遞給重耳。重耳喝完肉湯後,精神大振,但得知這是介子推的腿肉湯時,感動的一踏糊塗,握著介子推的雙手哭泣承諾說:「有朝一日,我飛黃騰達了,你的恩情我必定百倍報答。」

這個故事也就是「割股啖君」由來。但只是這一件事,也不可能讓介子推名流千古的,畢竟介子推沒啥治國大才,最多也就是一個死忠之人,沒大用的人,會被人遺忘的。

七年後,重耳終於在秦國的幫助下,準備重返晉國。在秦國護送重耳至黃河時,狐偃說道:「我侍奉君主周旋天下,犯了好多過錯,如今主公馬上就可以回國繼位,國內人才濟濟,所以請讓我離去吧。」重耳一聽這個,心中又感慨道:「尼瑪啊,馬上要翻身做主人了,你卻要走,如果放你走了,那我還能做人不!」所以直接就拒接道:「如果我能繼承國位,肯定會和你同心,會好好對待您的,你就放心吧。」接著還將碧玉投入黃河中,請河伯作證。

介子推此時在重耳心中已經不知道放在哪個位置了,他一看狐偃這種以退為進要挾重耳重賞自己,如此管用,所以也想再次獲得重耳肯定。但他又不恥使用狐偃這種下三濫的手法。於是回到晉國,重耳繼承國位,為晉文公,遂重賞諸位大臣時,介子推就沒有接受的賞賜,而是隱居起來,以示自身高潔,不為錢財所動,想讓晉文公重新認識自己。

不過介子推還真高估自己了。他隱居起來後,國家大事都被其大臣治理的井井有條,眾人也就沒有在意他已經隱居了。而且「割股啖君」也已經過了七八年了,晉文公年紀又大了,一時半會也想不起來。所以介子推在家左等右等,發現沒人搭理自己,於是就寫了一首詩:「龍欲上天,五蛇為輔。龍已升雲,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獨怨,終不見處所。」然後把這首詩掛在了宮廷門口。這下所有人都看見了,晉文公更加羞愧,後悔自己忘了介子推這個人,這首詩豈不是打自己臉嗎,於是趕緊派人召介子推受封。但介子推豈也知道欲擒故縱的道理,於是和他母親隱居綿山中,再次以退為進。晉文公心中萬般草泥馬呼嘯而過,忘恩負義的罵名可不能背上,便親帶人前往綿山尋訪,可惜在廣袤的深山老林中,無處可尋。晉文公一怒之下放火燒山,想逼介子推出來。然而火勢沒有控制住,大火三天三夜才熄滅,而介子推此時也後悔啊,但已經無法逃出生天,所以在臨死前,在衣襟上寫下了一封血書,藏在了旁邊的山洞裡:「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就是這封血書,讓介子推成為了名流千古的社稷之臣。晉文公感慨萬分,後悔以火逼死介子推,為了表彰他的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的忌日裡,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相關焦點

  • 花意詩心:霸陵邊,楊柳岸,千古傷別?清明柳與介子推,詩詞不斷
    霸陵邊,楊柳岸,千古傷別春日遲遲,柳色處處入簾清。柳羽迎風,舒展和緩、從容的氣息,溶入人心。「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出自詩仙李白的《宮中行樂詞》,借著一闕詞,他讓柳條兒把春風招回大地。在詩仙的世界裡,迎春的是柳,送別的也是柳,「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柳條為人披上離愁,也掩去了青翠。
  • 寒食節和清明節的真正起源與介子推無關,介子推也不是被燒死
    關於寒食節的起源,一般都認為是為紀念春秋時晉國忠臣介子推,也叫介之推。春秋時期的晉國公子重耳,因宮廷內亂出逃19年,身邊有幾個忠臣始終追隨,不離不棄,介子推就是其中一位。晉文公和介子推傳說是這樣的,介子推為救餓壞了的重耳,割自己腿上的肉餵重耳,後來重耳當上國君,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晉文公賞賜當年追隨他的大臣,唯獨忘了介子推。
  • 清明節是紀念介子推被燒死?壓根沒關係,跟古代一項習俗有關
    他的跟班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塊肉,給重耳吃。重耳吃完才知道自己吃的是介子推的肉,非常感動。後來重耳回到晉國,當上晉文公。但是介子推急流勇退,跟老媽一起隱居老家。晉文公知道後,親自登門請介子推回朝當官,並許以高額獎金。介子推不想去,跟老媽一起躲到山林裡。
  • 《重耳傳奇》與中國成語典故之鄉
    我的工作單位在曲沃,曲沃是三晉之源,晉國古都,同時也是全國縣級行政區域中唯一的中國成語典故之鄉和中國成語典故傳承基地。據統計《中國漢語成語大辭典》收錄了5500餘條成語,出自晉國核心區域的成語有300多條,如人們所熟知的一言九鼎、金口玉言、言而有信、唇亡齒寒、志在四方、賓至如歸、退避三舍、秦晉之好等等,與晉國有關聯的成語多達1500條之多。
  • 介子推:我沒割肉餵重耳,是莊子「割了」我的肉,還「燒死」了我
    寒食節作為中國古老的一個節日,最初是以祭日的形象出現的,而被祭祀者名叫介子推,是春秋時期晉國的一位賢士。關於介子推與晉文公的故事,在漢、唐時期的中國,幾乎是家喻戶曉。人人都說,這個節日是晉文公為了紀念被自己燒死的介子推而設。但是我們看史書時會發現,事情的真相併非如此。
  • 介子推是在那座山燒死的嗎?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而得名地方是?
    綿山入山口介子推:又名介之推,後人尊為介子。傳說晉文公重耳流亡期間,介子推曾經割股為他充飢。晉文公歸國為君後,分封群臣時卻忘記了介於推。介子推不願誇功爭寵,攜老母隱居於綿山後來晉文公親自到綿山恭請介子推。
  • 一步一步地前進
    人生好像是在大海上航行,我們通過划槳,讓海水推著小船前進。我們對外界的所作所為會產生相應的影響,影響外界就好像是划槳,然後反過來外界對我們的影響,就好像是海水對於船槳的推動作用。在前行的過程中,有時候是漸變的,按照一個方向在一步一步地前進。還有的時候,人生突然面臨了重大的變化,比如我們組建家庭,決定事業,還有最終面臨人生的終點。我們所獲得的,是我們曾經所給予的,也是我們自己創造出了周圍的環境,這個過程就好像是一顆顆的種子,在逐漸地呈現出相對應的花朵。
  • 名傳千古的高臺,建安文學的發祥地,被稱為鄴城三臺之一
    邯鄲市,是河北省的一個著名的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城市,儘管它以成語「邯鄲學步」而聞名,但它曾經的輝煌也是河北這片燕趙之地最風光的時候。如今的河北省已成為環渤海灣的華北沿海省份,無論是從航運條件還是公共運輸條件來看,都是非常便利和快速的,因此,在整個河北省也湧現出了許多發達的城市,邯鄲市的輝煌也逐漸被遮蔽。
  • 沉默的真相:被「算計」了的江陽,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深淵?
    最近熱播的沉默的真相,從今晚開始將要更新7、8集,雖然知道了劇情接下來的走向,可還是忍不住要吐槽一下江陽,這個被算計的人,一步一步的走向了自殺的深淵後來他因為坐牢,出獄之後,事業和愛情都有沒了,這時候的他如果想要停止,肯定也不會到最後無法挽回的地步,可有些冥冥之中查到的東西一直在推著他往前走,直到死亡。
  • 給孩子的善良教育:陰險狡詐的狐狸,是如何一步一步變成溫暖化身
    還有成語「狐假虎威」,出自《戰國策》,講的是狐狸欺騙老虎,假借老虎威力恐嚇別人的故事。你看,這樣的狐狸,確實有點小聰明,但是小伎倆從來不用在正道上,也從來沒有真正登上過王者之位,是不是像極了狡猾的壞蛋呢?
  • 鬼谷奇門:川普是如何一步一步挑起「黑白之戰」的?
    那麼,究竟川普政府是如何使事情一步一步變糟的呢?鬼谷子有言:「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
  • 「不敢越雷池一步」,雷池在什麼地方?到底有多危險?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詩詞歌賦就用萬千首,更別說是含義豐富的成語了。不過大家一直覺得成語是4個字的,這個想法其實是錯誤的。也有成語是多個字的,甚至還有一句話型的成語。就比如「不越雷池一步」,這也屬於成語的範疇。
  • 高血壓是這樣一步一步毀掉一個人的……
    但其實高血壓會這樣一步一步毀掉一個人……高血壓這樣毀掉一個人……1. 血管——變厚硬化動脈血管是直接受到血液壓力衝擊的,血壓高了,動脈血管就長期處於緊張狀態,血管和血管壁會增厚,時間長了就會受到損傷。2.
  • 大漢第一勇士傅介子:孤身出使西域,斬殺樓蘭王,打通絲綢之路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代邊塞詩人王昌齡的這首詩,是千古名句。詩中所言這樓蘭國,是西域古國名,國都樓蘭城,最早見於《史記》。元鳳三年(公元前78年),傅介子上書朝廷,自願出使大宛。漢昭帝和霍光讓他路過樓蘭和龜茲時,責備兩國國王背叛漢朝,殺害漢朝官員和使者的行為。漢書記載,介子至樓蘭,責其王教匈奴遮殺漢使:「大兵方至,王苟不教匈奴,匈奴使過至諸國,何為不言?」
  • 這首詩只有一句,卻成了千古名句,還誕生一個知名成語
    原標題:這首詩只有一句,卻成了千古名句,還誕生一個知名成語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詩至唐朝達到大盛之境界,群星璀璨、名流輩出,初唐四傑、陳子昂、王維、李白、杜甫、王昌齡、高適、白居易、元稹、韓愈、劉禹錫、李賀、杜牧、李商隱……等等,唐詩在這些人手中走向了最為輝煌奪目的時代,給後人留下了難以企及的高度
  • 漢朝最牛的斬首行動,孤膽英雄傅介子獨斬樓蘭王,另大漢威震西域
    其中在這些使者中又以陳湯那一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流傳千古。但其實最先幹這種事情的人叫做傅介子,並且傅介子的事跡比陳湯要更具有傳奇性,甚至可以說膽大到包天的地步——獨自一人遠赴西域刺殺樓蘭王。後來樓蘭王的弟弟可能是害怕這種行為會引來漢朝的報復,所以搶先一步投降了漢朝,並且將這其中的事情做了報告。於是,身為小小駿馬監的傅介子就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 如何理解「退一步海闊天空」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風平浪靜和海闊天空,是大家都嚮往的心境,這一句話告訴我們,獲得這種心境,首先要做到忍和和退。那麼,忍的是什麼?退的又是什麼?忍的情緒,退的是想法。想法退後一步,情緒立即就變了,也無需再忍了。
  • 休斯頓紅隊羅伯特·考文頓NBA歷程,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休斯頓紅隊羅伯特·考文頓NBA歷程,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 魔方教程一步一步圖解 第4講
    如何做到黃色十字呢?我們的方法是,讓點變成拐彎,拐彎變成橫條,橫條變成十字。魔方教程一步一步圖解配視頻 第5講 魔易魔方三階魔方教程
  • 莊子流傳千古的名篇,不僅奉獻了一個成語,而且啟迪深刻
    下面介紹莊子流傳千古的名篇,不僅奉獻了一個成語,而且啟迪深刻。《庖丁解牛》(節選)作者:莊子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本文選自《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是一則寓言故事,莊子藉此闡述其養生之道。他認為生活中遇到矛盾時要積極尋求解脫,就像庖丁解牛那樣,找出規律,遊刃有餘,而不然自己受到損傷,以保身養生。庖丁解牛時,手觸肩抵、腳踩膝頂,其動作協調、輕巧自如,富有節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