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民警在身邊(108)︱盧鋼:用專業和耐心平衡醫患關係

2020-12-05 廣州日報

對於社區民警而言,調解醫療糾紛是最複雜、最棘手的事情,醫療糾紛成因複雜,專業性強,醫患雙方各持一詞,沒有耐心和專業協調司雙方聯動、建立多元化解決機制的能力,是很難扛起破解醫療糾紛的重任。東莞市公安局塘廈分局蓮湖社區警務室社區民警盧鋼,用他的專業和耐心平衡了一場醫患關係,順利達成42萬賠償協議,成功化解了醫患糾紛,受到了當事雙方的稱讚。

病人在私人門診打針死亡,家屬索賠80萬

11月14日19時,東莞市塘廈鎮蓮湖社區某私人門診,一病人在打針時出現不良反應,後搶救無效死亡。

16日,約20名家屬來到該醫療機構「討說法」,派出所主動介入,將雙方帶到派出所處理,隨後的日子,蓮湖社區警務室民警盧鋼牽頭雙方進行了多次調解。

在這次醫患糾紛中,診所的心理預期是賠付30萬左右,家屬方期望賠付80萬,雙方差距比較大,矛盾加劇。

「很多時候,患者爭的就是一口氣,氣理順了,矛盾也就化解了。賠償金的多少往往不是解決矛盾的絕對因素。」盧鋼說。

針對這個案子,盧鋼有自己的預判:「這個時候不能輕易肯定或否定任何一方的合理性或不合理性,可以通過提問式讓雙方自己去判斷自己的說法合不合理,讓雙方在自我否定和接受對方觀點的過程中慢慢靠攏。」盧鋼說。

專業+耐心,促成糾紛和解

盧鋼認為,這個案子交由警務室牽頭調解,說明相關職能部門的缺失。按照分局值班日誌的批示:「派出所配合相關職能部門做好善後處置工作」。但在此次事件中,衛健局在善後處置工作中,只向雙方表達了三個意思:一是超過一萬元的賠償衛健局無權進行調解;二是如果雙方不能自行協商,可以到市醫調委進行調解;三是市醫調委不能調解的只能走司法程序。

「司法程序花費時間長,一般要先做醫療鑑定,再進行法院調解,調解不成功再開庭審理,一般一宗糾紛處理下來要花大半年時間,複雜一些的案件甚至要拖上一年多時間,佔據了醫院很大的精力和時間。對患者來說,這一過程更是費時費力費金錢,對於失去親人的患者家屬還是一種心理上的折磨。」盧鋼說,為雙方著想,他只能扛起調解的這個重擔,矛盾不上交。

「做醫療糾紛調解,必須從一個醫療門外漢成為半個全科醫生,如果聽不懂醫學術語,就很難與雙方溝通,不掌握基礎的醫療規範,就看不透矛盾癥結,跟醫療打交道這麼多年,基本的醫療常識,我都能講幾句。」盧鋼介紹起這個案子的調解時深有感觸地說。

他從三個方面主動作為:一是建立信任基礎。先與矛盾雙方單獨溝通,與雙方建立信任基礎,讓雙方認可,認定他在處理事情上是秉公處理的,設身處地為對方考慮問題,獲得信任。二是人為關懷。對死者20餘名家屬,第一時間表達關心,比如有沒有去殯儀館看親人、食宿如何安排,都用心過問,極力給予幫助。三是正確引導。給家屬耐心講解最有效的解決途徑和方式,講解政策法規,告知他們如何維權,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能做以及做了的法律後果等。另一方面又引導診所要有所擔當,主動對家屬表達誠意,不要讓家屬覺得冷漠、逃避,激化家屬的情緒,至於賠多少雙方慢慢坐下來談。

在他的多次溝通調解下,最終促成雙方達成一致,籤訂了42萬賠償協議,成功化解這起醫療糾紛。

豐富的基層工作經歷,讓盧鋼對醫患關係有著深刻的理解。「由於掌握信息和專業知識的不對稱,患者往往處於劣勢。如果溝通到位了,很多事情患者能理解。案結、事了、人和了,這是我最想達到的結果。」

「做醫療糾紛調解工作,整天面對哭天喊地的患者家屬,有時候也很煩,但能夠幫助患者和醫院解決一些問題,也讓他覺得自己做的工作很有意義,也很有成就感,自己也覺得充實。」盧鋼說。

據盧鋼介紹,這些年來基層的矛盾化解工作,使他對民風民俗、群眾心理有了透徹了解,積累起的百姓信任,他也懂得珍惜,這也成為他化解醫患糾紛的優勢。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鍾宏連 通訊員:黃世彪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蔡冬慶

相關焦點

  • 社區民警「英雄哥」:做好服務 願當群眾身邊的「平民英雄」
    「楊警官,哪裡可以開親屬關係證明啊?」成都市公安局新津分局五津派出所民警楊英華的一天,從各種求助開始。每天接到數十個電話已成日常,轄區幾乎沒人不認識這位熱心腸的社區民警。楊英華有個習慣,喜歡在朋友圈裡記錄下出警的感受,一些看起來很小的事情成為與群眾密切相連的紐帶。派出所裡的同事叫他「英雄哥」,聽起來偉大,然而和他熟悉的群眾卻認為,楊英華這位「平民英雄」是身邊的好民警、好幫手。
  • 社區民警在身邊(112)丨蔣慶元:用奉獻和堅守詮釋著對警察一職的摯愛
    蔣慶元今年已經58歲,是東莞長安公安分局長盛警務室一名社區民警,同事們都親切地叫他「蔣叔」。蔣叔從軍21年,從警18年,歲月在他臉上刻上痕跡,但從警初心始終未變。如今,他已遠離辦案崗位,不再衝鋒抓捕一線,但他依然兢兢業業,在社區民警崗位上日夜傾注著汗水與熱血,用奉獻和堅守,詮釋著對警察一職的摯愛。細緻入微 排查消防隱患11月18日,蔣叔到信義小區開展消防安全演練及檢查。消防員為物業管理公司員工進行消防應急演練及消防技能培訓。
  • 社區民警在身邊(97)|梁樹森:做轄區平安守護者,做群眾知心人
    「今年下半年以來,樹田警務室在巡控和協助派出所抓獲各類違法犯罪嫌疑人17人,轄區治安環境明顯好轉。」11月26日,東莞市公安局虎門分局北柵派出所樹田警務室社區民警梁樹森在工作例會上匯報說。
  • ...分局渭陽西路派出所社區民警李龍安踐行「楓橋經驗」的「三步」曲
    在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的活動中,他們圍繞「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高標要求,紮實工作,廣受好評,有效地維護了醫院的安全和正常醫療秩序。被醫護人員形容為「身邊的派出所」,具體負責警務室工作的民警李龍安也被他們稱之為守望醫患平安的「吹哨人」。
  • 社區民警在身邊(116)丨譚明乾:用心做警務,用情暖民心
    社區民警的職責是什麼?「什麼事情都要管,什麼事情都要做,既是戰疫先鋒,也是調解員,還是宣傳員,更是群眾的貼心管家,歸根結底就是要竭盡所能為民謀實事、解難題。」東莞市公安局長安分局烏沙警務室民警譚明乾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他是這樣說的,事實也是這樣做的。
  • 醫患合力,108歲老人在濰坊市中醫院成功置換髖關節
    魯網3月26日訊 2020年3月6日,在濰坊市中醫院手術室內,運動醫學科主導,多學科聯合成功為108歲高齡老人實施完成髖關節置換手術。在以人為本的理念指導下,融入中醫正骨思維,醫患雙方合力化解手術風險,成功跨越高齡難關,為老人延伸了健康長壽之路。
  • 社區警長在身邊
    ■黃林富警長 通訊員 孫曉彬 攝1990年從警,在基層民警崗位上工作30多年,廈崗社區警務室警長黃林富憑藉著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紮實的工作作風,成為群眾和同事眼中的「富叔」,成為社區居民信賴的人。人口密度大,成為廈崗社區維護治安的最大難點。富叔用腳步丈量轄區土地,用行動守護群眾平安,用30多年的從警生涯,詮釋人民警察這一光榮職業的使命與擔當。從警30多年,富叔每一天的工作,都是從早上的案情研討會開始。「總的來說,廈崗社區治安比較平穩。小偷偷電動車的情況時有發生,還有就是網絡電信詐騙。」黃林富說。
  • 「警星閃耀」紮根基層的社區民警——薛典卓
    薛典卓瑤海分局花衝派出所社區民警個人簡介薛典卓,男,1984年6月參加工作,2004年12月參加公安工作,中共黨員,現任合肥市公安局瑤海分局花衝派出所社區民警,二級警長。曾榮獲三等功6次,連續8次被評為優秀公務員,多次受到嘉獎 。
  • 丁家發:「第三方調解」有利於化解醫患糾紛
    在當天下午舉行的分組討論上,醫衛界30多名政協委員就醫患關係、醫保制度、疾病防控等話題展開了討論。針對醫患矛盾,成立第三方醫患調解部門是各方共識。第三方醫患調解部門由權威專家組成,讓患者方信任。有委員建議,對於無理醫鬧傷醫要高壓管控、零容忍,對醫療機構和醫護人員進行暴力、辱罵等傷害人身安全行為者,將其納入徵信系統。
  • 弄潮·深評|希望美好的醫患關係永不休止
    抗疫期間,醫患互相配合,井然有序;抗疫歸來,群眾夾道歡迎,滿懷感激。這樣融洽和諧的畫面讓醫護們紛紛感慨:多年前的醫患關係又重新回來了。「多年前的醫患關係又回來了」,這句話讓我們讀出了欣慰背後的辛酸。很長時間內,群眾詬病看病難、看病煩,抱怨醫生看病冷漠,質疑背後有醫藥回扣。醫患之間的不信任與不配合使得雙方關係一度劍拔弩張。
  • 【「三風」榜樣在身邊】十四年堅守的戶籍民警——江華
    編者按:近日,南昌高新區「三風」榜樣人物推薦活動在各村、社區、區屬各單位陸續開展,一批榜樣推薦人物從中脫穎而出。這些榜樣人物都是百姓身邊的普通人,卻在不同時期、不同崗位、不同領域,用不同的方式為高新區的蓬勃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正能量。
  • 七年用心為民 社區脫胎換骨
    近日,在中宣部宣教局、公安部新聞宣傳局聯合主辦的2020「最美基層民警」候選人事跡雲推介展示活動中,公安河東分局二號橋派出所陶然庭苑社區民警殷剛的事跡引發了不少市民的關注。今年50歲的殷剛紮根社區基層,細心為民服務,用7年的時間讓一個管理混亂、環境髒亂的社區脫胎換骨。
  • 社區警務|鄰居放音樂大聲,社區民警成功調解糾紛
    近日,東莞市公安局清溪分局松崗警務室社區民警李曉鋒接到一宗轄區糾紛警情,在值班期間的他立馬趕到糾紛案件現場。據了解,自今年3月份以來,在轄區某出租屋居住的吳女士便因生活噪音問題,與鄰居張先生產生糾紛。根據雙方意見,耐心地為雙方進行調解。後經調解,雙方最終達成協議,該起糾紛得以成功化解。吳女士在籤訂了協議書後表示,這起糾紛困擾她達半年之久,對其身心造成了嚴重影響。李曉鋒不僅解決了這項困擾,且在調解處理過程中態度懇切、耐心認真,對此她表達了對警務室調解效率的滿意及對民警的感激之情。
  • 用「耐心」敲開一扇扇門
    李女士是上班族,每天早出晚歸,在她家被抽中為長表填報戶的當天,梁豔就第一時間電話聯繫了她,提前和她約好了上門時間。    佟馨家園南裡社區是北京市大興區新成立的社區,全社區共有2518戶,涉及人口共計6300餘人。此次人口普查,全社區共劃分了30個普查小區。
  • 目睹楊醫生被殺的惡性醫患關係事件,躲開「情緒不穩定」的任何人
    2019年12月24日,是讓廣大醫務工作者痛心的一天,也是廣大網民奮力吶喊的一天,更是眾多媒體就醫患關係中各個角度發聲從而爭取流量的一天,楊文醫生被患者家屬殺了,我媽說,「被抹脖子了」。我爸張著嘴瞪著眼不敢相信。那一天,更多人等待著事故的細節,也許患者家屬悲憤至極痛下殺手?也許是爭吵當中憤怒衝昏了頭?
  • 康麗——用真情溫暖社區
    報告會上,酒泉市公安局肅州分局黨委副書記、政委王建兵,分局東城關派出所所長殷鴻亮,東城關派出所民警張麗,肅州區漢唐南社區幹部毛海豔及「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獲得者、東城關派出所民警康麗5人組成宣講團,分別用一個個真實的事例、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一片片真摯的情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深情講述了康麗同志忠誠履職、心繫群眾的先進事跡,報告內容感人至深、催人淚下、激人奮進,讓全體民警經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禮、心靈的震撼
  • 合肥7名美髮師組隊 為戰「疫」一線民警和社區工作者「義」剪
    2月20日上午,合肥蜀山區井崗鎮一家連鎖美發工作室的店長魏大哥,帶領著該公司6家美發工作室的店長們來到井崗派出所,操起剪刀,為奉獻在一線的民警和社區防疫工作人員愛心「義剪」。「派出所的民警和社區工作人員晝夜不分奮鬥在防控一線,頭髮都沒時間剪,顯得疲憊又憔悴。」他們幾個一商量,決定主動上門聯繫轄區的一線防疫單位和部門,免費為他們理髮,用自己的專業特長,為防疫工作做點貢獻。
  • 一段視頻引起外甥與舅舅大打出手 臨沂民警耐心調解
    琅琊新聞網6月1日訊日前,在臨沂市莒南縣一山村,因一段視頻引起外甥與舅舅間矛盾並大打出手,在民警的調解下,這起甥舅糾紛最終得以化解。現年53歲的何某是34歲李某的舅舅,兩人分別居住在莒南縣坊前鎮的兩個村子。
  • 如何看待《對白》中,白巖松稱暴力傷醫不是醫患關係是犯罪?
    因醫患關係處理不好,已經發生了很多起醫患事故。每一個人都希望醫院變得更加親民,可是再怎麼說,都不應該成為暴力傷醫的理由。畢竟褪去醫生的光環,他們也只是普通人。歷史上最早的醫鬧事故應該發生在三國時期。像華佗這樣的名醫,醫患關係處置得可謂遊刃有餘。但是這樣的高手,也有栽跟頭的時候,而這個跟頭直接要了他的命。曹操年老的時候,有一回頭痛欲裂,仿佛有人住在他腦袋裡,用刀劈斧砍。曹操痛不欲生。
  • 【百萬警進千萬家】同心縣預旺派出所社區民警 大山深處守望平安
    【百萬警進千萬家】同心縣預旺派出所社區民警 大山深處守望平安 2020-07-13 15: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