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女神聖潔美麗,燦爛光芒照大地,我們心中充滿熱情,來到你的聖殿裡,你的力量能使人們消除一切煩惱,在你的光輝照耀下面,人們團結成兄弟……」這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中「歡樂頌」的歌詞,廣受世人喜愛和傳唱。
7月17日星期五晚八點,深圳交響樂團2019-2020音樂季閉幕音樂會將在深圳音樂廳舉行。在音樂總監林大葉執棒下,深圳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合唱團將聯袂深圳歌劇舞劇院合唱團一起,隆重奏響貝多芬這部不朽的《第九交響曲「合唱」》。
中國歌劇舞劇院女高音歌唱家、旅歐歌劇表演碩士楊琪,中央歌劇院女中音歌唱家、文化和旅遊部拔尖人才崔京海,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劉育冶,青年男高音歌唱家、華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張學樑,深圳歌劇舞劇院青年男高音演員李陽,旅歐國際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國家大劇院首位駐院歌唱家、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特聘教授劉嵩虎,分別擔任音樂會獨唱。
除此之外,樂團還與著名青年鋼琴家左章再次聯手,在上半場演奏貝多芬《合唱幻想曲》。這首曲子的主題取自貝多芬1795年所作歌曲《愛的回答》,是融合了人聲、鋼琴和管弦樂隊為一體的音樂作品,可以說是貝多芬創作《第九交響曲》的一個嘗試,兩者之間有許多共通之處,被稱為「通向第九交響曲的橋梁」。
樂曲由緊湊的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鋼琴獨奏的序曲為即興曲風格,孕育幻想,又似乎在沉思。鋼琴演奏者需具有高超的技術與輝煌的表現,給人以貝多芬式的悲愴感和巨大的力量震撼。第二部分各種樂器的音色都非常的優美動人,蕩漾出作者歡樂熱情的曲思。第三部分人聲加入,歌唱美好的青春,歌唱人間有愛,給人積極向上的愉快享受,最後在壯麗的高潮中結束全曲。簡單樸素的主題、多變的節奏以及整個樂曲的恢宏氣勢,使人聯想到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最後的合唱樂章。
《第九交響曲》可以說是貝多芬醞釀了整整一生的偉大作品,他從1817年開始創作,直到1823年才完成,1824年5月7日在維也納首演。當時貝多芬兩耳已經全聾,他憑著內心的感覺親自指揮了演出。
羅曼·羅蘭在《貝多芬傳》中描寫了演出的盛況:「......獲得空前的成功。當貝多芬出場時,受到群眾五次鼓掌歡迎。在此講究禮節的國家,對皇族出場的習慣上也只用三次的鼓掌禮。因此警察不得不出面幹涉。交響曲引起狂熱的騷動,許多人哭了起來。貝多芬在終場以後感動得暈過去。」當時貝多芬聽不到全場的熱烈喝彩,直到女低音歌手翁格爾拉著他的手,使他面向聽眾時,他才知道全體聽眾已起立向他熱烈地鼓掌歡呼。
樂曲共四個樂章,第一樂章是在黑暗痛苦中鬥爭意志的萌芽;第二樂章迷茫與熱情激烈的鬥爭,表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第三樂章充滿沉思、夢幻與期望,是一個極優美的樂章。第四樂章引進人聲,歌詞採用了席勒長詩《歡樂頌》的精華部分,中心意思是:「只有當所有的人都成為兄弟的時候,人類才可能獲得幸福。」這也是整部交響曲的最終結論。《第九交響曲》擴大了交響樂的規模和範圍,超出了當時的體裁和規範,變成由交響樂隊、合唱隊和獨唱、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偉而充滿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壯麗頌歌,是貝多芬全部音樂的最高總結。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