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年,人工智慧阿爾法狗(AlphaGo)接連打敗了頂級的世界圍棋高手,連排名世界第一的柯潔也連輸三場,一時間人工智慧的討論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
樂觀的一派認為人工智慧將改變產業結構,解放人類的雙手;悲觀的一派認為,我們的大部分工作會被人工智慧替代,甚至機器人統治人類的一天也可能來臨。
隨著復工,你和同事聊天,也可以說一說關於未來的話題。今天就給你推薦本超牛的大咖寫的科普書《人工智慧之不能》,給你的談資加點猛料。
加入得到電子書會員,這本書就可以免費閱讀,還能暢讀更多2萬本好書。
▽ 戳此入手
1.作者是位「神童+怪咖「
作者馬兆遠的經歷太牛了:18歲就得了全國物理競賽金牌,保送北大;25歲從牛津大學博士畢業,去美國做博士後研究,師從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學成歸來,30歲就當了博導,入選了科學百人計劃。年輕科學家裡,可真沒幾個人能達到這樣的成就。
這樣的天之驕子,生活裡其實是個怪人:有一次他在奧地利開研討會,太無聊了坐不住,他乾脆徒步到奧地利的邊境,翻越了阿爾卑斯山。對此他的解釋是:「人生總要冒險一次。」
2.這本書不走尋常路
通常的科普書,肯定單刀直入地告訴你,這個科學概念是什麼,它改變了什麼。但是馬兆遠從來就不走尋常路,他不告訴你人工智慧能做什麼,而是先指出了人工智慧做不到什麼。
比如,人工智慧的局限,在計算能力的上限。如果說現在人工智慧計算能力的上限是「汽油」級別的話,我們人腦的複雜性大概就是「核能」級別,人可以不斷地超越自己,但是計算機不能,所以現有的人工智慧是無法超越人類的。
3.融合各個學科的內容,給你多重收穫
人工智慧其實和很多學科緊密相關:物理學、數學、邏輯性、語言學、教育學,這些領域的知識都收錄在了這本書裡。即使你對人工智慧不太了解、看不太懂,你也能收穫這些領域的知識。
4.幫你挖掘隱藏大牛的談資
除了科學知識,書裡還有科學家的故事,可以豐富你的談資資料庫。比如,一提人工智慧,大多數人都想到圖靈。
但你知道嗎,還有一位大牛叫哥德爾,他可是和愛因斯坦並稱為「二十世紀兩位改變世界的科學家」的,他的研究成果也深深影響了人工智慧的發展。看了這本書,以後除了圖靈,你還能說出比別人更專業的談資。
在書中還有很多有趣的知識和觀點,你不妨親自翻開書,體會尋找的樂趣吧。
那麼,面對新時代的到來,發達國家是怎樣做的?我們該做好怎樣的準備?
3月12日(下周四)晚8:00-9:00,中信讀書會特別邀請馬兆遠老師,做客大咖直播間「睿LIVE」, 為大家解讀他的新書《人工智慧之不能》,談一談人工智慧的局限,展望人類科技的未來,看看在人機共存時代,什麼讓你不可替代。
大咖推薦
馬兆遠
1997年通過全國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保送北京大學物理學院;25歲獲得牛津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師從「超冷原子理論之父」、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Keith Burnett爵士;美國國家標準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後,師從「雷射冷卻之父」William Phillips(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30歲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研究員,為中國空間站「天宮四號」設計了世界第一個空間冷原子實驗平臺。
現為清華大學未來實驗室首席研究員,數位化先進位造研究中心主任,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智能製造專業終身教授。著有《量子大嘮嗑》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