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1007—1072),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綿陽),籍貫吉州廬陵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不說其他,單說他的一首詞作《望江南·江南蝶》,把作者對江南的熟悉,甚至愛戀,通過江南蝶抒發得淋漓盡致,也體現出他熱愛生活,對生活觀察細緻入微、對生活的感受真摯形象。
望江南·江南蝶
江南蝶,斜日一雙雙。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韓壽愛偷香。天賦與輕狂。
微雨後,薄翅膩煙光。才伴遊蜂來小院,又隨飛絮過東牆。長是為花忙。
我們先看表面,這是一首以蝴蝶為吟誦對象的詠物詞。「斜日」巧妙地說出了時間——傍晚。開頭兩句寫雙雙對對的江南蝴蝶在傍晚的陽光下翩翩飛舞,並連用「何郎傅粉」和「韓壽偷香」兩個典故,把自然界江南蝴蝶滿身彩粉的外形美和對花豔、花香香的敏感與熱衷的內在秉性寫得活靈活現,生動形象。尤其是典故隨意拈來,妙筆天成,運用得極其生動、貼切。上闕結句「天賦與輕狂」更是賦予江南蝶隨花追逐起舞的天性。下闕緊接著寫雨後天晴的江南蝶,在升騰的淺霧和柔和的日光中翻飛追逐嬉戲的場面。這樣的江南、這樣的場景,誰人不愛?
問題是,這是一首以蝴蝶為吟誦對象的詠物詞。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作者所面寫頑皮和輕佻的江南蝶本身。我們更要透過這種江南蝶,看出作者的本意。如果說「傅粉」是描寫江南蝶的美貌,倒不如說是暗指人的愛塗脂抹粉、臭美愛打扮;「偷香」是蝶的本性,更指人對美的追求和嚮往;尤其是「輕狂」,借蝶諷刺人的情愛不專一、恣情放浪;「伴遊蜂」、「隨飛絮」更是譴責人的三心二意和對愛情的不專一;「長是為花忙」以看似寫實的手法,更是諷刺了這些人整天尋花問柳、不務正業,辜負大好時光。詠物而又詠懷,作者的文學修養和思想境界躍然詞裡,不得不讓人嘆為觀止。
比歐陽修小42歲的秦觀(1049年-1100年9月17日)的一首《如夢令·鶯嘴啄花紅溜》,同樣是寫春景,但卻表現出了作者另外一種思想感情和心理世界。
如夢令·鶯嘴啄花紅溜
鶯嘴啄花紅溜,燕尾點波綠皺。指冷玉笙寒,吹徹小梅春透。依舊,依舊,人與綠楊俱瘦。
開頭兩句直筆寫春。「鶯嘴啄花」滿嘴留香、花香嬌豔欲滴;「燕尾點波」激起一湖春水蕩漾、波光粼粼,一派鶯歌燕舞、花紅水綠的盛世春景圖,既直觀形象,又妙趣橫生,把春天的黃鶯和紫燕的嘻嘻頑皮躍然筆端和紙上,動感十足,很自然突出了春光之美好。
三、四句卻轉作悲苦語。「指冷玉笙寒」字字含情、字字生寒,巧妙化用李璟《山花子》「小樓吹徹玉笙寒」句。「吹徹小梅春透」一句中的「徹」和「透」兩字,將盛世春景立刻轉換為春色漸老、春光即逝。「依舊,依舊,人與綠楊俱瘦」是為點題之筆。柳絮楊花,自古以來都是作為別情相思的藝術載體,將「為伊消得人憔悴」自然隱含其中,直讓人想像到一幅花落絮飛,佳人對花興嘆、憐花自憐的圖畫。尤其是一個「瘦」字,讓人很自然想起李清照「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以及程垓的「人瘦也,比梅花,瘦幾分」。這幾個「瘦」可謂新鮮奇特,形象生動,各具情深。
總之,包括詩詞在內的各種文學作品,都需要作者具有一雙慧眼,對周圍景物和生活、工作等,都要細緻觀察、深入體會、感悟獨特、細膩描寫、用詞精準;對人生要做出有自己獨到見解的有深度的思考。借景抒情、借物言志、借物抒懷,都離不開情景交融;就是看似純粹的寫景作品,也會體現出作者對人生和事業的態度。
而且,從歐陽修和秦觀的這兩首詞中,可以看出文學愛好者必備的三種基本素質,那就是會看、會想、會寫。會看,於平凡處看出與眾不同;會想,面對各種事物,會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挖掘出與眾不同的社會和生活意義;會寫,則需要日積月累的知識、技巧的儲備。看到自然景觀,若果是美,那麼美在哪裡、美到何種程度、如何美、這種美又有何人生寓意?若果悲,那麼悲從何來、悲到何種程度、為什麼而悲?既要看得見、又要體會得到、更要寫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