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統編教科書】構建多維支架,紀實觀察所得 ——以統編教材四...

2021-01-20 騰訊網

寫作是人們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學生們經過三年級一年的習作練習,能有意識地留心周圍事物,對書面表達有一定的興趣,但是對於將見聞、感受中有趣的、印象深的內容通過書面表達的形式呈現出來,對於部分孩子而言還是有一段似有似無的隔離帶。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為了讓學生更樂於表達,體驗書面表達的成就感,增強習作的自信心,在教學四年級上冊習作時,就可以從多個維度的動態支架,幫助學生跨越隔離帶讓口語表達向書面表達順利過渡,從而引導學生快樂書寫,表達真情實感。下面以四年級上冊習作《寫觀察日記》為例,談習作教學中通過多維動態支架的構建,幫助學生紀實觀察所得的教學方法。

研讀教材體系,尋覓「隱性」思維支架

《寫觀察日記》是統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習作,本次習作主題是試著進行連續觀察,用觀察日記記錄自己的收穫。教材中通過圖配文的形式,羅列了「種子發芽」「樹葉變色」「月亮變化」「家中小貓」四個場景,要求記錄觀察對象的變化,記錄觀察的過程,觀察者的想法、心情等。針對這一習作要求,首先對整套教材的習作要素進行一次系統梳理,找準學習根基,明晰學習目標,去尋覓那些「隱性」的思維支架。

(一)綜合已有能力,讓「底層思維支架」外顯

統編教材在編寫中特別注重語文能力螺旋上升式的培養,習作能力的提升亦是如此。對於此次習作中「日記」、「觀察」、「變化」等關鍵要素的訓練,在前幾冊書中就編排了專門的練習,相關習作練習梳理如下表:

通過上表可以發現,日記的書寫格式、記錄觀察從而表達想法和感受、記錄變化過程等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有了一定的表達基礎,基本能夠把觀察所得通過文字寫清楚。通過綜合前兩冊教材中的習作內容,找準了學生在學習本單元習作時的學習根基,讓「隱性」的底層思維支架外顯。

(二)借力助學系統,讓「目標思維支架」外顯

「雙線組元」讓統編教材的「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協調統一,共同推進。不管是課文的解讀還是習作要求的解析都離不開這兩個關鍵點,而統編教材中豐富而有力的助學系統是「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在單元學習中落地生根時最好的媒介。在研讀此次習作要求的過程中,借「助學系統」之力,描繪出習作練習的藍圖,實現精準教學與有效學習。

1.「篇章頁」為引,聚焦重點

作為一個單元的起始頁,「篇章頁」將這個單元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清楚明白地展示出來。《寫觀察日記》所在的第三單元的人文主題是「處處留心皆學問」,語文要素是「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感受作者連續細緻的觀察。」和「進行連續觀察,學寫觀察日記」。文人主題統領整個單元,必定也是習作練習的中心,語文要素中更是明確指出了「連續細緻觀察」「連續觀察」這一要點,也是建立在之前三年級習作「觀察」的基礎之上,重在串起一連串的觀察所得。

2.「交流平臺」作結,揭示難點

作為園地的一部分,「交流平臺」對整個單元的學習進行系統小結。此單元的交流平臺中就有「只有進行細緻的觀察,才能寫得準確。」「作者不但觀察細緻,還連續觀察了一段時間。」「觀察不僅要用眼睛看,還要用耳朵聽,用心想。」這樣三個泡泡語聚焦了「細緻觀察」「一段時間」「眼睛、耳朵、心」等要點,為閱讀與習作開拓思路。

可以看出在細緻觀察的基礎上,還需致力於拉長觀察的時間長度與拓寬感官的範圍廣度,展開一段時間的多維度觀察。一頁篇章頁,一個交流平臺,讓教師此次寫作教學目標的重難點瞭然於心。通過研讀助學系統,明晰了學生在學習本單元習作時的學習藍圖,讓「隱性」的目標思維支架外顯。

單元整組教學,滲透「顯性」表達支架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第二學段習作目標中寫到,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雖然這個單元並不是習作單元,但也可以通過單元整組教學,為習作滲透多樣的「顯性」表達支架。

(一)建「記錄表格」,樹「表達立杆」,讓觀察清晰呈現

表格即是一種可視化交流模式,又是一種組織整理數據的手段。人們在通訊交流、科學研究以及數據分析活動當中廣泛採用形形色色的表格。在種類、結構、靈活性、標註法、表達方法以及使用方面,不同的表格之間也炯然各異。在三年級上冊《我眼中的繽紛世界》習作練習中,課後習題引導學生通過表格的形式梳理楊梅的特點,學生已經有了藉助表格來梳理觀察所得的經驗,表格這樣簡潔、明了的表現形式非常適合學生邊觀察,邊記錄。

在《爬山虎的腳》課後題中的資料袋指出,要寫好觀察日記必須仔細地觀察事物並做好觀察記錄。它提供了兩種記錄觀察的形式,一種是圖文結合,另一種是做表格。在學習《爬山虎的腳》一課時,就可以讓學生用上表格的形式,去梳理、盤點,如下表:

通過這樣的表格形式,爬山虎葉子和爬山虎的腳前後的變化以更加清晰的對比形式呈現出來。因此,在習作中構建「記錄表格」,從而樹起「表達立杆」,幫助學生將觀察到的變化,通過細緻羅列來對比呈現,清晰、明了。教學也可根據《爬山虎的腳》及其課後的資料袋,設計一份觀察記錄表模板,供學生課後記錄觀察所得,如下表:

(二)繪「分鏡頭圖」,鋪「表達橫面」,讓觀察生動表現

電影中的「分鏡頭劇本」又稱「導演劇本」,也是將文字轉換成立體視聽形象的中間媒介。它是導演將整個影片或電視片的文學內容分切成一系列可攝製的鏡頭的劇本,以供現場拍攝使用的工作劇本。可見,「分鏡頭」是動態電影的靜態分層呈現,是圖片與文字相結合的敘述形式。在三年級下冊習作《我的植物朋友》裡,學生們通過備忘錄等形式記錄觀察所得,可以在此次習作中繼續用「圖文共舞」繪成多個「分鏡頭」,這樣生動、形象的表現形式非常適合學生進行連續觀察。

資料袋提供的記錄觀察形式,除了表格,還有一種就是圖文結合的「分鏡頭式」表達支架。因此,在學習《蟋蟀的住宅》一課時,就可以讓學生用上圖文結合的形式,去學習、整理,如下圖:

課文圍繞蟋蟀的住宅,從選址到修建兩個方面來寫,在寫修建的過程中也寫到了住宅的外部(如上圖「分鏡頭1」所示),住宅的內部(如上圖「分鏡頭2」所示)以及不斷修繕的過程。通過這樣「分鏡頭」圖文結合的形式,蟋蟀住宅的外部結構極為形象地呈現出來。因此,在習作中繪製「分鏡頭圖」,鋪展「表達橫面」,幫助學生將觀察所得,通過空間位置變化、特點等在圖片、照片上標註來呈現,形象、生動。

(三)學「細節描寫」,織「表達節點」,讓觀察細緻展現

除了本單元的兩篇精讀課文,緊隨其後的「閱讀連結」也是很好的學習表達的範例。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學寫日記時,教材就給出了一篇短小的例文,學生會模仿例文的格式去寫。比安基的《燕子窩》中的日記兩篇就十分符合本單元習作中「連續觀察」的要求,至少有以下三處可以仿寫:

1. 仿「連續動作」,將描寫細化

因為《燕子窩》是描寫燕子築巢的過程,所以自然有很多連續的動作描寫,讓原本簡潔單調的動作更加豐富。例如:燕子已經不銜泥了,它們往窩裡銜乾草和絨毛,鋪墊子。細緻的動作解析,讓燕子的動作清晰地呈現在讀者眼前。可見,連續動作,將觀察描寫更細化。

2. 仿「展開想像」,使描寫生動

除此之外,兩篇日記中還有多處作者自己的想像,寫出了作者的思考,讓單純的寫實燕子孵蛋的描寫更加生動。例如,不消說它們的窩就應該是這樣的——這就是家的大門啊!……說不定他們在吻著這位幸福的女主人呢!……它是不是在焦急的等待屋裡的小燕子出世呢?時不時地穿插一句作者的想像,讓觀察者與觀察對象之間更加親密。展開想像,也使描寫更加生動。

3. 仿「融入感受」,讓描寫動情

日記一是記事,二就是記錄思考和感受,所以在觀察日記中融入自己的感受,讓觀察所得更加動情。例如,我當初罵雄燕子懶,看來是冤枉它了。「我」的心情隨著燕子們的行為而起伏,「我」已經融入到了這個情境之中,這樣的觀察肯定能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因此,在習作中學習例文中「連續動作」、「展開想像」、「融入感受」等細節描寫,編織出更加多樣的「表達節點」,幫助學生將觀察所得細緻、生動、動情地展現出來。

對標習作要求,輔以「彈性」評改支架

課標指出,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寫作評價可採用多種評價方式,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評語表示;還可以綜合採用多種形式評價。根據課標要求和本次習作要求,筆者設計了分層的、激勵性的多維評價表:

此次習作的評價首先關注的是日記的格式,第一行正中間寫上某月某日,星期幾和當天的天氣情況,第二行空兩格開始寫正文等等,字跡端正、頁面整潔也是基礎中的基礎。其次評價有沒有通過幾篇日記把事物的變化寫出來,有沒有把觀察的過程寫流暢。最後,如果還能描寫細緻、記錄準確或者配有照片或圖片就更接近大作家的水平了。除此之外,自評是對自己的評析與認識,同伴評通過學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將這兩者融入評價之中讓評價更加多元。

同時,統編教材也十分重視學生對作文修改。要引導學生注意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內容和方法。對於中段孩子而言,要使用正確的修改符號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因此,評價表最後的修改建議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改正錯誤,在修改中一次次完善,在交流中體會分享的快樂。

綜上所述,通過研讀教材體系,尋覓「隱性」思維支架;單元整組教學,滲透「顯性」表達支架;對標習作要求,輔以「彈性」評改支架等多維支架,讓學生將觀察所得真實記錄。讓學生在體驗習作樂趣的同時,提升習作的能力。

作者簡介

沈恬

沈恬,女,平湖市實驗小學教師,嘉興市劉晶(小學語文)特級教師工作室第二批、第三批學員。從教九年來,沈老師認真、進取,充滿了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作為一名青年語文教師,她刻苦鑽研,素養全面,曾獲「七彩語文杯」第六屆全國小學語文教師素養大賽特等獎等榮譽。

相關焦點

  • 幫助教師用好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
    本報訊(通訊員 劉璇 嶽小龍) 正值全國教育系統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人民教育出版社老同志回信的重要精神之際,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主辦的「第二屆全國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優質課觀摩交流活動
  • 統編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科書編排思路與教學建議
    統編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科書編排思路與教學建議摘要:統編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科書第一、四、七、八單元的編排思路如下:引導 學生感受人物品質,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學生藉助關鍵語句,初步體會課文表達 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學習表達;培養學生根據童話特點閱讀童話的能力。
  • 「第二屆全國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優質課觀摩交流活動」召開
    日前,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主辦的「第二屆全國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優質課觀摩交流活動」於12月5日至6日在福建省廈門市舉辦。來自雲南、新疆、江蘇、安徽、湖南、廣東、福建、北京、浙江的9位教師,先後就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中最具代表性的長課文、難課文進行了說課展示。據悉,自今年9月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面向全國開展優秀課例徵集活動以來,共收到各省篩選之後的推薦課例149個。本次現場活動展示的課例,是經過眾多專家遴選出來的優秀課例,體現了教科書的編排意圖和特點,提供了教學長課文、難課文的可供借鑑的有效方法。
  • 統編語文教材中的愛國情懷
    統編語文教科書中具有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它是學生形成國家意識的重要載體。教師在教學中要用好語文教科書,厚植家國情懷。培養青少年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具體可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 「第二屆全國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優質課觀摩交流活動」圓滿召開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主辦的「第二屆全國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優質課觀摩交流活動」於12月5日至6日在福建省廈門市舉辦。本次活動主題是「長課文和難課文的有效教學」,活動採用說課觀摩展示和交流研討的形式,通過全面解讀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中長課文和難課文的編排理念和核心內容,立體呈現相關優秀課例,幫助廣大教師準確把握教學重點和難點。來自雲南、新疆、江蘇、安徽、湖南、廣東、福建、北京、浙江的9位教師,先後就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中最具代表性的長課文、難課文進行了說課展示。
  • 烏蘭察布市使用國家統編教材「有問必答」
    2019年12月,教育部教材局印發《中小學三科統編教材「鑄魂工程」推進實施方案》提出「全面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薄弱地區開好三科、用好教材;在2022年前實現教材投入使用;到2025年實現全國大中小學三科統編教材使用全覆蓋」。新疆、西藏已分別於2017、2018年使用國家統編教材,包括我區在內的6省區於今年使用三科統編教材。因此,使用三科統編教材是國家對全國的統一部署,不是僅對內蒙古的特殊要求。
  • 三科統編教材如何培根鑄魂,立德樹人?
    三科統編教材如何培根鑄魂,立德樹人? 來源:海峽教育報 | 作者:羅小春 | 時間:2020-11-28 如何提升教師的「鑄魂」能力?如何打造富有感染力的優質課堂?
  • 使用國家統編教材有利於青少年高素質成長——自治區社科院專家...
    在內蒙古使用國家統編教材,是黨中央對少數民族地區的關懷,有利於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於促進民族團結,有利於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社科院作為黨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站在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高度,充分認識做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工作的重大意義,站穩政治立場,把準政治方向,強化政治引領,保持政治定力,帶頭貫徹落實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相關政策,帶頭維護自治區少數民族教育正常秩序,切實為我區推進民族語言授課學校使用國家統編教材工作全面順利開展發揮模範帶頭作用。
  • 從「一綱多本」到統編統審統用
    未來3年,所有普通高中生都會用上新教材。教育部今天召開金秋系列發布會,專門介紹高中三科統編教材情況。教科書是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集體記憶,歷來為公眾關注。在繼義務教育三科統編教材實現全覆蓋後,為什麼普通高中也要統編教材,一本教材是怎麼誕生的?有關教材的熱點問題,教材主編們怎麼看?
  • 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識字教學原則與策略
    統編語文教材(以下簡稱教材)在課文中對生字詞的數量並沒有明確的限制,字詞的梯度比較大,主要強調教學識字方法和學生自主識字。本文希望通過梳理統編語文教材識字的編排,為「三區三州」語文教師有效進行識字教學提供支撐。 統編語文教材強調漢字的根本地位和重要性,重視識字方法的訓練,強調學生自主識字以及在生活中的積累與應用。
  • 教育部:2025年三科統編教材將覆蓋中小學所有年級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北京12月24日訊(記者 王家源 趙秀紅)「中小學語文、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和歷史三科統編是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決策。『十三五』期間,1到12年級全部完成了三科教材的統編統審工作。接下來還有一個『統』,就是統用的問題。」
  • 滬小一生將使用全國統編語文教材 分為上下兩冊
    滬上幾位資深小學語文老師說,此次語文教材的變化,呈現出幾個鮮明的特徵:  ●從課文選篇來看,以一年級上冊為例,安排了14篇課文,分為「自然四季」「想像」「兒童生活」「觀察」4個單元,體現出人文主題的多樣性。
  • 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發揮統編教材的國防教育功能 「一綱多本...
    今年9月,義務教育階段語文、道德與法治、歷史三科統編教材在全國實現全面覆蓋,此前這三科使用多年的「一綱多本」教材徹底告別課堂。如何理解中小學三科教材實行國家統編、統審、統用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如何認識統編教材在加強中小學國防教育中發揮的作用?本報記者近日就相關問題採訪了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
  • 統編教材中的英雄人物之八——抗日戰爭英雄群像
    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每個有血性的中國人都發出了「最後的吼聲」,中華大地上湧現出許多犧牲小我以完成大我的英雄事跡。其中,狼牙山五壯士與東北抗聯八名女戰士的事跡令人尤為動容。統編歷史教材八年級下冊記述了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事跡。
  • ...語言授課學校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國家統編《語文》教材...
    2020年秋季起民族語言授課學校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國家統編《語文》教材:五個不變今年秋季學期起,我區民族語言授課學校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將使用國家統編《語文》教材,全區民族語言授課中小學其他學科課程設置不變,使用教材不變,授課語言文字不變,蒙古語文、朝鮮語文課時不變,現有雙語教育體系不變
  • 依託統編語文教材有效開展閱讀教學實踐
    今年秋季,部分原來使用漢語教材的民族地區開始使用統編初中語文教材。本文擬就語文教學重中之重的閱讀教學,談談統編教材的編寫思路以及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實施。了解雙線組元結構,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把握課堂教學的「基本口糧」教材以單元為單位進行組織,由梁啓超在20世紀20年代提出的「分組教學」發端而來。
  • 教育部: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2022年前實現所有省份「全覆蓋」
    我國新的課程教材體系基本形成,教材門類更加齊全、品種更加豐富、類型更加多樣,教材的時代性、適應性和育人功能不斷增強。  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  2022年前將實現所有省份全覆蓋  據介紹,義務教育三科統編教材【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語文、歷史】2017年秋季學期正式投入使用,2019年秋季學期實現所有年級「全覆蓋」。
  • 就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工作 王莉霞與我市民族學校教師交流座談
    12月9日,自治區黨委常委、市委書記王莉霞主持召開民族學校教師座談會,與民族學校語文、歷史、政治老師面對面,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黨中央關於民族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聽取大家對於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工作的認識以及下一步工作開展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統一思想,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紮實推進使用國家統編教材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 9月1日起國家統編教材將啟用 小學語文先認字再學拼音
    2017年秋季學期,全國所有地區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統編教材,2018年覆蓋小學初中一、二年級,2019年所有年級全部使用統編教材。  培養讀書興趣  以前教材編寫普遍是主題單元,此次統編教材採取語文素養和人文精神雙線組織單元的方式來編排。  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統編教材中,課文數量減少,但衍生閱讀量大增。教學上也改變以往只注重精學精講的方式,精學的同時還要注重默讀、瀏覽、跳讀、猜讀、比較閱讀、整本書閱讀等。
  • 統編初中語文春季教材的29個問題答疑
    第一期統編初中語文教材答疑出爐啦! 人民教育出版社微信平臺日前發布是第一期統編初中語文教材答疑,各位編者一共為大家解答了29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