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勢喜人的大球蓋菇
最近,正值大球蓋菇收穫季,家鄉在桐梓縣夜郎鎮中山村的大球蓋菇,每天都會被裝入6斤容量的小箱子,然後準時坐上快遞車,出發前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
「數量最多的一天,大概可以發到近2000件。」大球蓋菇基地管理與運輸人員楊小龍說。
和其他的香菇基地不一樣的是,大球蓋菇露天而生,每到收穫之際,站在一旁,都可以看到它們「撐開」的肥碩大傘。這一次收穫,已是第二輪收穫的尾期了,但仍然可以時不時瞧見重量達5、6斤的大菇。
村民採摘大球蓋菇
每日早上7點半,中山村羅鶯惠都會來到大球蓋菇種植地,開始一天9個小時的採摘工作,收穫最多的時候每天可採10多筐。
「反正在家裡也沒事做,還不如出來賺一點外快。」羅鶯惠笑著說。
自2018年夜郎鎮黨委政府組織開始發展產業以來,為了拓寬銷路,促進百姓增收致富,中山村採取「合作社+公司+農戶」的形式,招商引資引入遵義市康瑞興農旅實業有限公司,同時以每畝每年150元的價格流轉農戶土地,另外,公司還以每天100元的勞動報酬,返聘農戶前來採摘、種植大球蓋菇。
村民搬運大球蓋菇
村裡還成立了嘉豪竹產業專業合作社,每一戶農戶以土地入股,村中現入股農戶共有100戶,其中建檔立卡戶有92戶260人,待到大球蓋菇收穫之後,將會把收益的25%分給入股的農戶。
「現在我們單位畝產是5000斤,每斤可買到8至10元一斤,我們還會繼續擴大規模,預計在今年下半年,達到每天20噸的產量。」夜郎鎮中山村支部書記趙繼雄表示。
村民將大球蓋菇統一裝運
現在,中山村的大球蓋菇共有170多畝,每天,楊小龍都會來到此處拉運大球蓋菇,然後將收好的新鮮菌類運往位於新站鎮的冷庫,對大球蓋菇進行保鮮,然後再發往北京、廣州,上海等地。
「我們是去年10月開始種植大球蓋菇,在種植之前,我們就提前找好了銷售方,同時籤訂了銷售合同,保證了銷路。現在市場比較好,供不應求!」趙繼雄說。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申雲帆 尚宇傑
編輯 劉蘇頡
編審 靖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