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行業:國內MCU企業趁機進入32位元新藍海市場

2020-12-25 中投顧問

   事件概述:

  ①根據芯智訊訊息,中國臺灣五大MCU廠漲價1成,晶片電阻交期延長至12周以上,PCB半年內漲幅已超50%;

  ②根據第一財經網訊息,晶圓廠產能告急晶片交期部分拉長至10個月,MCU缺口達到三分之一,部分訂單被延後至2022年我們近期連續提示半導體板塊機會,相關報告包括:

  ①半導體矽片需求續漲,產業鏈受益蓄勢待發20201025

  ②高像素及多攝趨勢確立,豪威/三星發力特色CIS20201102

  ③功率半導體板塊景氣度持續,加速進口替代20201103

  ④Q3半導體配置倉位新高,進口替代趨勢不變20201109

  ⑤5G/遊戲/PC等催化存儲,國內廠商積極布局20201121

  ⑥5G手機滲透加速,射頻賽道持續受益20201123

  ⑦半導體材料需求看漲,聯動晶圓產能擴張20201129

  ⑧半導體產業鏈格局優化,國產設備空間大20201206

  ⑨國產功率加速替代,工控家電領域謀突破20201208

  分析與判斷:

  海外MCU大廠交期延遲,國內廠商有望隨後補上。

  根據IHS數據統計,2008-2018年,中國MCU市場年平均複合增長率為7.2%,市場趨勢呈現穿越行業周期穩定爬升;中國市場高於同期間全球MCU市場增速四倍;2019年中國MCU市場規模達到256億元;目前,中國物聯網和新能源車行業的增長領先全球,預計2020年中國MCU市場規模將超過268億元,市場增長速度仍將領先全球。但是,國內MCU晶片有95%系意法半導體、瑞薩、飛思卡爾等海外企業工藝;今年以來,隨著海外疫情影響和加薪協議上衝突,導致罷工問題,使得MCU市場供需更加不平衡。目前國內企業已經具備32位MCU的技術能力,但是在工藝節點、內核、存儲器容量、主頻速度、可靠性、連接性等綜合實力較弱,加上MCU作為主控晶片,客戶對於MCU的穩定性、可靠性要求較高,一般不會輕易更換供應商;因此國內企業過去主要在中低端應用,隨著今年海外MCU產品的缺貨,有望增加國產MCU的導入機會,進而帶動國產MCU產品切入家用電器、工業控制、新能源汽車等高端領域。

  國內MCU企業趁機進入32位元新藍海市場

  國內MCU微處理器企業數量較多,但是大多在8位元為主的低端消費電子應用領域競爭;MCU微處理器用於控制運算能力要求較低的電子設備,雖然性能要求相對手機、電腦等CPU處理器較低,但是作為電子設備的核心主控,對於產品的一致性、可靠性等要求較高,因此在中高端的家用電器、工業控制、汽車電子等領域,國內市場主要由瑞薩、英飛凌、意法半導體等傳統IDM大廠把控,國產化率較低;但是近年來,國內MCU頭部企業32位元MCU產品在家用電器、工業控制領域的應用逐步嶄露頭角,例如:中穎電子、兆易創新、士蘭微等,均推出32位MCU產品;其中,中穎電子具備工業控制級的微處理器晶片和OLED顯示驅動晶片,已經進入美的、格蘭仕、九陽、蘇泊爾、老闆、志高、博世等客戶供應鏈;士蘭微MCU產品起步於外遙控類MCU,發展二十年,形成3V/5V和OTP/MTP/Flash多工藝平臺全覆蓋的產品系列;士蘭微電子MCU產品開發圍繞對細分市場系統功能的理解,優化開發集成度最高、最具競爭力的產品。目前多個系列的產品成功應用於消費電子、白電、電機驅動、工業控制等多個領域,基本和國內家電四大龍頭海爾、海信、美的、格力均有業務合作,未來在進口替代趨勢下有望逐步放大優勢。

  投資建議:

  國內半導體行業在大環境的驅動下,未來3至5年將迎來較好的發展機遇;重點推薦半導體產業鏈核心標的:(1)晶片設計:韋爾股份、卓勝微、晶豐明源、聖邦股份、北京君正、兆易創新;(2)設備和材料:中環股份、北方華創、中微公司、滬矽產業、安集科技;(3)功率半導體:華潤微、揚傑科技、斯達半導體(4)晶片製造: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5)晶片封測:長電科技、通富微電。(晶豐明源、安集科技、中微公司為華西電子&中小盤聯合覆蓋;中環股份為華西電子&電新聯合覆蓋)

相關焦點

  • 華西證券--電子(半導體)行業:MCU產能持續緊缺 國內企業迎高端配套...
    ,相關報告包括: ①半導體矽片需求續漲,產業鏈受益蓄勢待發 20201025②高像素及多攝趨勢確立,豪威/三星發力特色 CIS 20201102③功率半導體板塊景氣度持續,加速進口替代 20201103④Q3半導體配置倉位新高,進口替代趨勢不變 20201109⑤5G/遊戲/PC 等催化存儲,國內廠商積極布局 20201121⑥5G 手機滲透加速,射頻賽道持續受益 20201123⑦半導體材料需求看漲
  • 極海半導體工業級通用MCU性能怎麼樣?
    作為專業的32位工業級通用微控制器、低功耗藍牙晶片及國內領先的工業網際網路SoC-eSE安全晶片產品和方案提供商,極海半導體的核心能力與未來發展不容小覷。 一方面,強大的研發與晶片設計能力是極海發展的核心。極海半導體傳承了母公司艾派克20年集成電路晶片設計經驗,其研發團隊長期主攻國產CPU內核,對CPU架構也有著有深刻的理解。
  • 芯海科技:國產替代急先鋒,MCU研發能力全球矚目
    按照處理器的數據位數,MCU可以分為4位、8位、16位、32位。蘋果最近發布的M1晶片就已經很接近單片機了。公司設立之初,紮根體重秤、商用衡器工業測量領域,專注於開發ADC晶片,當時國內市場高精度ADC和中高端衡器,高度依賴海外TI、ADI等企業;至2007年,公司量產24位高精度ADC晶片CS1242,有效位數達到21位,和同時期德州儀器ADS1240晶片對標下,極具性價比;至2008年,芯海科技開始自主研發8位元MCU內核,進入研發創新快車道。
  • mcu晶片是指什麼晶片_mcu晶片概念股
    按用途可分為通用型和專用型;根據數據總線的寬度和一次可處理的數據字節長度可分為8、16、32位MCU。   目前,國內MCU應用市場最廣泛的是消費電子領域,其次是工業領域、和汽車電子市場。消費電子包括家用電器、電視、遊戲機和音視頻系統等。工業領域包括智能家居、自動化、醫療應用及新能源生成與分配等。汽車領域包括汽車動力總成和安全控制系統等。
  • 比亞迪半導體車規級MCU市場表現新突破
    早在2007年,比亞迪半導體就進入了MCU領域,從工業級MCU開始,堅持性能與可靠性的雙重路線,發展到現在擁有工業級通用MCU晶片、工業級三合一MCU晶片、車規級8位MCU晶片、車規級32位MCU晶片以及電池管理MCU晶片等系列產品。截至目前,比亞迪半導體車規級MCU已經裝車突破500萬顆,工業級MCU累計出貨超20億顆,實現了國產MCU在市場上的重大突破。
  • 納思達獲大基金二期15億加持 IC設計企業極海半導體工業通用MCU...
    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為順應物聯網行業的蓬勃發展,並聚焦內部優勢,極海半導體與2019年12月正式分立出來獨立運營。作為專業的32位工業級通用微控制器、低功耗藍牙晶片及國內領先的工業網際網路SoC-eSE安全晶片產品和方案提供商,極海半導體的核心能力與未來發展不容小覷。   一方面,強大的研發與晶片設計能力是極海發展的核心。
  • 兆易創新首發RISC-V內核32位通用MCU 真的將三分天下?
    在國內32位基於ARM Cortex-M通用MCU市場佔據探花之位之後,兆易創新GigaDevice持續精進,在行業內率先將開源指令集架構RISC-V引入通用MCU,正式推出全球首個基於RISC-V內核的GD32V系列32位通用MCU,並提供程序代碼庫、集成開發環境、嵌入式作業系統、雲生態、開發板等完整工具鏈支持。有備而來的兆易創新將在RISC-V MCU市場掀起多大的浪花?
  • 「國產化」趨勢下,國內主流MCU廠商實力如何?(附盤點)
    DsFesmc這是繼《中國IC設計行業30家上市公司綜合實力排名》分析報告之後,China Fabless 100系列行業分析的又一重量級報告,希望讓讀者們深入地了解我國MCU市場情況以及國內MCU廠商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 國內MCU能替代國外產品嗎?MCU的未來又將如何?
    這一點在全球其他電子行業市場是難以想像的。 國產MCU,市場份額和技術先進性,都無法和國外企業進行相比。國內來看,當前佔據的主流市場還停留在8位MCU,佔比50%。16/32位MCU佔比分別為20%。這就意味著,國內MCU應用領域相對集中在低端電子產品,中高端電子產品市場還在外企手裡。
  • MCU「漲聲一片」 產能全線緊張
    本報記者 秦梟 北京報導今年下半年以來半導體市場風波不斷,由於國外罷工、晶圓產能緊張等原因,進入11月以來,以MCU為代表的諸多晶片訂單全線延期,這也導致產品價格的全線上漲。據悉,國內外晶片代工廠均延長了交貨期。以ST(意法半導體)為例,其單片機價格漲幅約為2~3倍,交期延長至2430周。
  • ...中科院、深圳產業基金、中航數億元賦能航順HK32MCU無邊界生態
    航順晶片CFO餘老師,他說到:早期投資界都熱衷於投資網際網路和房地產,很少有專業的人投資半導體,尤其是天使投資,32位MCU/SOC賽道千億市場而且隨著智能智慧萬物互聯還會高速爆發,在調研這個賽道和創業初期中國自主可控幾乎是零,那麼大的市場,那麼大的機會,劉總和王總覺得機會非常大,劉總20年MCU的半導體經驗,對32位MCU產品定義和市場把握度非常有把握再加上和王翔研發團隊強強聯合,劉總就自主投資了幾年
  • 繼國外MCU缺貨漲價後,國內MCU廠商也發布漲價通知
    今年3月,市場上已有ST單片機(MCU)缺貨漲價的聲音。到10月,ST個別MCU型號價格由10.5元漲到了17元,甚至還有價格翻了5倍的。11月5日,半導體大廠ST的三個主要工會CAD、CFDT和CGT分別在各自所在的工廠上發起了罷工活動,業內分析,此次罷工將進一步加劇MCU缺貨漲價情況。
  • 極海半導體發布工業級增強型APM32F051x8系列MCU
    原標題:新品上市|極海半導體發布工業級增強型APM32F051x8系列MCU   極海半導體全新發布的
  • 行穩致遠,厚積薄發|極海半導體—工業級通用MCU/MPU/SOC國產替代急...
    極海半導體 發表於 2020-09-22 11:55:44 國產32位MCU,優選極海APM32
  • 半導體MCU全線暴漲 行業迎來國產化機遇
    半導體產業鏈漲價潮持續向不同環節進行傳導,近期多家MCU大廠宣布漲價,有機構指出,在全球MCU持續缺貨的背景下,許多終端製造廠紛紛選擇使用國產MCU替代,有望給國內廠商帶來機遇。由於意法半導體發生罷工事件,市場供需出現缺口,加上現今產業鏈不論晶圓代工、封測端,產能相當吃緊。同時,由於晶圓代工價格漲幅至少10%、封測也上漲5-10%,帶動平均成本上升,加上訂單多看至明年上半年,需求遠大於供給,是造成五大MCU企業調漲產品價格的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MCU廣泛應用在各類電子產品,提供存儲與運算功能。
  • 新品上市|極海半導體工業級增強型APM32F051x8系列MCU
    打開APP 新品上市|極海半導體工業級增強型APM32F051x8系列MCU 極海半導體 發表於 2020-12-17 09:14:35
  • 國產MCU晶片廠家匯總,對比國外!
    國內MCU應用領域多集中在低端電子產品,中高端電子產品市場還在外企手裡 總體看國產MCU,不論是市場份額還是技術先進性,都無法和國外企業相比。對於中國企業而言,目前佔據的主流市場還停留在8位MCU,佔比50%左右。16/32位MCU佔比分別為20%左右。這意味著,國內MCU應用領域多集中在低端電子產品,中高端電子產品市場還在外企手裡。
  • 關鍵技術國產替代加速 國內MCU能替代國外產品嗎
    這一點在全球其他電子行業市場是難以想像的。 國產MCU,市場份額和技術先進性,都無法和國外企業進行相比。國內來看,當前佔據的主流市場還停留在8位MCU,佔比50%。16/32位MCU佔比分別為20%。這就意味著,國內MCU應用領域相對集中在低端電子產品,中高端電子產品市場還在外企手裡。
  • 新品上市|極海半導體發布工業級增強型APM32F051x8系列MCU
    極海半導體全新發布的工業級增強型APM32F051x8 系列MCU,基於 Arm® Cortex®-M0+內核,工作頻率可達 48MHz,內置高速存儲器Flash 16-64KB,SRAM 8KB,是在APM32F030x8的基礎上對產品性能進行全面優化升級。
  • 半導體材料行業深度報告:疫情之下,材料崛起
    大基金一期在半導體設備和 半導體材料領域的投入相對較少。在投資項目上,大基金一期重點投資半導體製造和設計行業,大基金二期將更關注 半導體材料及半導體設備的投資。特別是受日韓貿易戰事件影響,國人更加清醒認 識到半導體材料的重要性。即使是被認為半導體強國的韓國,有著三星、SK 海力 士等國際半導體巨頭,但由於在半導體材料領域沒有話語權,也將受到極大的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