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證券--電子(半導體)行業:MCU產能持續緊缺 國內企業迎高端配套...

2020-12-22 同花順財經

  【研究報告內容摘要】

  ①根據芯智訊訊息, 中國臺灣五大 MCU 廠漲價 1成,晶片電阻 交期延長至 12周以上, PCB 半年內漲幅已超 50%; ②根據第一財經網訊息, 晶圓廠產能告急晶片交期部分拉長至 10個月, MCU 缺口達到三分之一,部分訂單被延後至 2022年 我們近期連續提示半導體板塊機會,相關報告包括: ①半導體矽片需求續漲,產業鏈受益蓄勢待發 20201025②高像素及多攝趨勢確立,豪威/三星發力特色 CIS 20201102③功率半導體板塊景氣度持續,加速進口替代 20201103④Q3半導體配置倉位新高,進口替代趨勢不變 20201109⑤5G/遊戲/PC 等催化存儲,國內廠商積極布局 20201121⑥5G 手機滲透加速,射頻賽道持續受益 20201123⑦半導體材料需求看漲,聯動晶圓產能擴張 20201129⑧半導體產業鏈格局優化,國產設備空間大 20201206⑨國產功率加速替代,工控家電領域謀突破 20201208

  分析與判斷: 海外 MCU 大廠交期延遲,國內廠商有望隨後補上。 根據 IHS 數據統計, 2008-2018年,中國 MCU 市場年平均復 合增長率為 7.2%,市場趨勢呈現穿越行業周期穩定爬升;中 國市場高於同期間全球 MCU 市場增速四倍; 2019年中國 MCU 市場規模達到 256億元; 目前,中國物聯網和新能源車行業的 增長領先全球,預計 2020年中國 MCU 市場規模將超過 268億 元,市場增長速度仍將領先全球。 但是,國內 MCU 晶片有 95% 系意法半導體、瑞薩、飛思卡爾等海外企業工藝;今年以來, 隨著海外疫情影響和加薪協議上衝突, 導致罷工問題, 使得 MCU 市場供需更加不平衡。 目前國內企業已經具備 32位 MCU 的 技術能力,但是在工藝節點、內核、存儲器容量、主頻速度、 可靠性、連接性等綜合實力較弱,加上 MCU 作為主控晶片,客 戶對於 MCU 的穩定性、可靠性要求較高,一般不會輕易更換供 應商;因此國內企業過去主要在中低端應用,隨著今年海外 MCU 產品的缺貨,有望增加國產 MCU 的導入機會,進而帶動國 產 MCU 產品切入家用電器、工業控制、新能源汽車等高端領 域。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sqc

相關焦點

  • 半導體行業:國內MCU企業趁機進入32位元新藍海市場
    ⑥5G手機滲透加速,射頻賽道持續受益20201123  ⑦半導體材料需求看漲,聯動晶圓產能擴張20201129  ⑧半導體產業鏈格局優化,國產設備空間大20201206  ⑨國產功率加速替代,工控家電領域謀突破20201208  分析與判斷:  海外MCU大廠交期延遲,國內廠商有望隨後補上。
  • 產能緊缺+價格上漲,功率半導體國產替代正當時
    近幾個月來,「缺貨」、「漲價」已經成為了半導體行業最為頻繁出現的關鍵詞。特別是上遊的晶圓代工廠、封測廠產能緊缺、漲價,使得下遊的眾多功率半導體器件、模擬晶片、MCU都出現了產能緊缺和漲價的情況。近期更是有傳聞稱,一汽大眾、上汽大眾都因「缺芯」出現了停產危機。
  • 半導體MCU全線暴漲 行業迎來國產化機遇
    半導體產業鏈漲價潮持續向不同環節進行傳導,近期多家MCU大廠宣布漲價,有機構指出,在全球MCU持續缺貨的背景下,許多終端製造廠紛紛選擇使用國產MCU替代,有望給國內廠商帶來機遇。由於意法半導體發生罷工事件,市場供需出現缺口,加上現今產業鏈不論晶圓代工、封測端,產能相當吃緊。同時,由於晶圓代工價格漲幅至少10%、封測也上漲5-10%,帶動平均成本上升,加上訂單多看至明年上半年,需求遠大於供給,是造成五大MCU企業調漲產品價格的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MCU廣泛應用在各類電子產品,提供存儲與運算功能。
  • ...哪些半導體設備和材料企業會受青睞?②晶圓代工產能緊張,MOSFET...
    3月23日#集微早報#★大基金二期投資即將啟動 哪些半導體設備和材料企業會受青睞?國家大基金的一舉一動牽動著資本市場的敏感神經,A股聞風而動的半導體設備和材料相關概念板塊持續受到追捧。據多位機構和券商人士表示,國家大基金二期將於3月底開始實質投資,在投資方向方面,除繼續支持半導體製造環節外,重點扶持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國產化,以及人工智慧、5G、物聯網等終端應用產業。而在A股上市公司中,除了已經獲得大基金一期投資的設備以及材料企業之外,其他細分領域的龍頭也有望持續受到大基金二期的青睞;此外,業內高成長類的非上市公司也同步會受到大基金的關注和加持。
  • 晶圓緊缺燒到功率半導體!行業普漲資本登場
    原標題:晶圓緊缺燒到功率半導體!行業普漲資本登場   8英寸晶圓的火爆已成既定事實,燒到了不少行業,其中功率半導體首當其衝。
  • 半導體光刻膠行業專題報告:國產半導體光刻膠迎發展良機
    然而,由於我國光刻膠行業發展和起步時間較晚 以及高端光刻膠行業壁壘高企,造成國產光刻膠應用結構較為單一,主要集中於 PCB 光 刻膠、TN/STN-LCD光刻膠中低端產品。高端產品則需要從國外大量進口,例如TFT-LCD、 半導體光刻膠等。
  • 銀河證券電子行業2021年度策略:新時代、新格局迎投資新機遇
    長期來看,國內電子行業處於成長期,正朝著核心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更高的環節邁進,部分產品性能已經能夠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電子行業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中的核心組成部分,在國家更為重視科技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們預計國家會進一步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持,助力國內電子行業發展。
  • 電子行業:半導體板塊有所回調反倒是投資機會
    非典時期電子走勢參考意義不大:1)2002-2003年國內通信依然停留在在2G時代,終端消費依然以功能機為主,人均GDP相對較低(2003年人均GDP為1289USD,2018年人均GDP為9771USD)2)中國大陸尚未形成完整的電子製造產業,大陸電子產業信息的發展從改革開放東部沿海轉加工開始,進入規模化發展實則是2007年後智能機逐步崛起;3)企業復工環境及企業自動化水平均不可同日而語。
  • 8英寸產能緊缺這道「無解題」
    為應對載板等用料成本上升以及大量訂單湧入,封測大廠日月光投控旗下日月光半導體在11月底通知客戶,將調漲2021年第一季度封測平均接單價格5-10%,預期華泰、菱生、超豐等亦將跟進。據報導,國內封測廠也一直在調整封測價格。 下遊的MOSFET、驅動IC、電源管理IC也紛紛傳來漲價消息。
  • 電子行業專題報告:5G、半導體、新型終端
    製造環節:國產化率 25%左右,國內產能持續擴充國內晶圓代工需求旺盛,國內純晶圓代工市場規模 2018-2020E 分別為 107、118、149 億美元, 雖然國內主要晶圓代工廠國內銷售收入也呈現上升態勢,但是總體增速不及市場需求增速,國內的 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武漢新芯合計市場份額佔比在三年中分別為
  • 8英寸產能緊缺這道題,有解嗎?
    為應對載板等用料成本上升以及大量訂單湧入,封測大廠日月光投控旗下日月光半導體在11月底通知客戶,將調漲2021年第一季度封測平均接單價格5-10%,預期華泰、菱生、超豐等亦將跟進。據報導,國內封測廠也一直在調整封測價格。 下遊的MOSFET、驅動IC、電源管理IC也紛紛傳來漲價消息。
  • 超高清視頻產業迎重磅文件,汽車行業遭遇「缺芯」丨明日主題前瞻
    相關標的:會暢通訊、星網銳捷、億聯網絡等②汽車行業遇「缺芯」,國產晶片產業機遇顯現大眾汽車在上周表示,新冠疫情使得全球汽車電子元件所需的一些晶片供應受到影響,這令中國整體的汽車生產可能面臨中斷威脅。萬聯證券表示,12月開始,多家車企開始陸續停產,主要是因為汽車晶片供應不足,尤其是高端半導體晶片。
  • 電子行業119頁深度報告:IC設計、半導體製造、消費電子
    報告要點:本土 IC 設計亟待成長,精選賽道享雙重紅利功率器件傳統應用需求穩定,新興領域為行業賦能半導體製造是電子行業底部支柱,國產化趨勢持續向好從技術追趕難度、產業化布局進度、外部因素衝擊等多角度 分析,功率半導體都是未來可預見的國產替代進度最快的細分領域之一。在外部環境 衝擊相對較小的情況下,技術差距縮短+產能擴張為進口替代趨勢保駕護航。目前國 產功率器件在中低端產品上替代進度很快,未來將會持續向中、高端領域延伸。
  • 國泰君安證券策略:從大宗到電子 漲價行情的擴散與傳導
    總結近期漲價半導體元器件漲價原因,主要可分為兩類:(1)原材料價格上漲,如覆銅板(銅、玻纖、樹脂)、面板(驅動IC、偏光片、玻璃基板漲價)、PCB(覆銅板漲價);(2)產能緊缺,如8寸晶圓代工產能緊張帶動下遊射頻晶片、功率半導體、顯示驅動IC、電源管理晶片漲價。半導體行業復甦表現超預期,WSTS預期除了光電和分立半導體外,2020年半導體子行業銷售額都將錄得增長。
  • 12英寸晶圓產能開始緊缺?
    面對8英寸產能緊缺、恐慌情緒亦在全產業鏈傳導的當下,儘管擴充或新建產能並不是立竿見影,亦難解燃眉之急,但在二手設備已遍地難尋的情形下,國外設備廠商紛紛順勢再拾「老手藝」。 主攻核心設備? 在半導體設備市場中,晶圓製造設備可謂是重中之重。
  • 「產能緊缺專題之五」封測漲價「衝擊波」
    【編者按】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和漲價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正在向全行業傳導:設計廠商等不到產能或面臨客戶流失風險,該如何自救?上遊的產能緊缺和漲價對下遊的代理、模組、終端廠商影響幾何?為此,集微網特推出8英寸晶圓代工的「多米諾骨牌」系列專題報導,邀請業界知名專家、分析師和企業代表,對此進行全方位的解讀與報導。
  • 如何建立完整的國內半導體和顯示面板產業鏈?
    在顯示面板方面,中國顯示面板的產能連年攀升,據Omdia公布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中國面板企業生產的液晶面板在全球市場已佔有約五成的市場份額,在全球液晶面板市場已取得絕對的優勢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上遊核心原材料和關鍵設備配套不足的問題普遍存在於半導體和顯示面板產業,許多領域仍處於空白狀態。
  • 功率半導體行業深度報告:供需錯配,盈利釋放,持續突破
    GaN 具有高臨界磁場、 高電子飽和速度與極高的電子遷移率的特點,是超高頻器件的極佳選擇,適用於 5G 通信、微波射頻等領域的應用。 未來隨著 SiC 等材料成本下降、製造技術進步,其應用市場有望迎爆發式增長。(二)功率半導體市場空間廣,國產化潛力大1.
  • 8英寸晶圓:持續十年緊缺 還將持續十年?
    這也是今年半導體行業產能缺口嚴峻的一個縮影,雖然臺積電、聯電、中芯國際等晶圓代工廠連年擴產,但是8英寸產能增加不足,趕不上需求的增長,晶圓也出現價格上漲現象。事實上,緊缺也不僅僅在晶圓代工的環節,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封測也出現了產能吃緊的狀況。集邦諮詢表示,半導體代工產能的吃緊預估將至少延續到2021年上半年。
  • 銀河證券:堅定看好國內高端製造行業長期空間
    中證網訊(記者 張利靜)1月8日,銀河證券發布研報稱,當前國內固定資產投資進一步向好,工程機械高景氣度有支撐;製造業PMI連續十個月處於榮枯線上,高端製造業資本開支提速;中歐投資協定達成給機械製造業帶來新機遇。這三條主線下,看好我國製造業的發展潛力,堅定看好國內高端製造行業的長期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