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英寸產能緊缺這道題,有解嗎?

2020-12-25 騰訊網

史無前例的賣方市場情境下,8英寸產能有多緊俏?

產能緊缺從晶圓代工傳導至封測、設計、晶圓、再到模組供應商、下遊終端廠商等,捎帶著6英寸和12英寸晶圓,一路缺貨到明年。

不久前,市場傳出臺灣地區IC設計龍頭聯發科決定購買設備出租給力積電使用的罕事。近日業界又傳出,某老牌晶圓代工廠以「片」為單位,提前競標出售明年二季度的8英寸產能。

8英寸產能緊缺早已不是新鮮話題,今年卻著實引發不少奇觀。難怪有業內人士直呼——缺貨到不可思議。

漲聲一片

整體來看,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供給約九成。產能吃緊下,自然引發接連漲價效應。目前多家晶圓代工廠商已上調報價,聯電、世界先進等公司在第四季度,將價格提高約10%~15%。有消息稱2021年漲幅20%起跳,急單將達到40%。

TrendForce集邦諮詢方面的數據顯示,2020年8英寸的晶圓價格主要在第四季度有明顯漲幅,約上漲5%~10%,其預計2021年將上漲約5%。

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帶動晶圓、封測與IC設計等廠商陸續漲價。

從上遊來看,晶圓製造需求強勁也將帶動上遊矽晶圓出貨暢旺。因為製造成本墊高,IC設計廠商也需要調整價格加以應對。

為應對載板等用料成本上升以及大量訂單湧入,封測大廠日月光投控旗下日月光半導體在11月底通知客戶,將調漲2021年第一季度封測平均接單價格5-10%,預期華泰、菱生、超豐等亦將跟進。據報導,國內封測廠也一直在調整封測價格。

下遊的MOSFET、驅動IC、電源管理IC也紛紛傳來漲價消息。與此同時,產能緊張也使得下遊終端產品因零組件缺貨而生產周期延長。

最顯而易見的,當屬對蘋果供應鏈的衝擊。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稱,蘋果iPhone等產品正面臨電源管理晶片短缺問題,或因此無法滿足消費市場需求。

出乎意料的是,半導體整體需求旺盛下,8英寸晶圓緊缺還擴展至12英寸和6英寸。12英寸本就滿載,6英寸原本利用率僅7成,也因車用市場回溫,產能接近滿載。

一道無解題

8英寸晶圓晶片產品應用廣泛,幾乎體現在所有消費電子產品上,且應用不斷拓展。尤其重要的是,當前有許多半導體產品藉助8英寸晶圓生產,達到了最合適的成本甜蜜點。

晶片經由晶圓切割而來,晶圓面積越大,可切割數量越多,成本效益也越高。晶圓朝著更大面積演進,12英寸成為目前的主流晶圓尺寸。圍繞8英寸晶圓,較少再有新的投資。

數據顯示,全球8英寸廠數量在2017年達到高峰,之後許多廠房關閉或轉型為12英寸廠。從投資開支來看,自2014年8英寸晶圓製造設備支出達到26.82億美元後,隨後呈現逐年下降。

考慮到8英寸廠大多已完成折舊,建設新廠已不再具備成本優勢。目前來看,購買二手設備、併購以及提高生產效率成為當前廠商優先的擴產方式。

不少設備廠商已停止生產8英寸機臺,設備的短缺也限制了廠商進一步擴產。目前全球市場約有700臺左右的二手8英寸晶圓製造設備出售,而市場對8英寸晶圓製造設備的需求至少在1000臺左右。存量市場中,又有相當一部分因為過於老舊等原因不適合採購。

多種因素阻礙下,擴產進度不及需求增長速度。8英寸產能緊缺作為長期供求矛盾的體現,已掀起多輪漲價缺貨潮。

·2015年,8英寸晶圓迎來物聯網需求。著眼於8英寸代工的市場機遇,同年中芯國際與韓國半導體代工企業東部高科商談併購。

·2017~2018年,在物聯網和車用電子需求的共同帶動下,8英寸晶圓代工市場再次出現盛況。2018年,臺積電、中芯國際、三星等國際大廠都有擴產動作。

·受中美貿易戰影響,半導體市場疲軟並在2019年下半年呈現復甦。2019年年底,裡昂證券發布報告指出,亞洲出現8英寸晶圓代工供不應求市況。

裡昂證券此前還預計,2020年緊缺程度會加重。到了2020年,8英寸產能果然奇缺。除了5G這樣較為明確的催化要素外,更增添不少新的變量。

首先是今年更加明確的5G趨勢,使電源管理、驅動IC、MOSFET等相關應用的需求數倍增加。同時,單機的半導體用量也大幅提高。例如,手機所需的電源管理IC原本只需要1-2顆,到5G手機階段,用量增加到3~4顆。

疫情自然是重要變量之一。全球居家辦公和在線教育使筆記本電腦、平板類產品出貨顯著增長,拉動中大尺寸面板顯示驅動IC等需求提升。進入下半年,隨著汽車電子逐步回暖,IGBT、MOSFET用量大幅提升。而在疫情得到控制後,市場開始補充庫存,再次推升8英寸晶圓產能需求。

進入2020年,政經局勢變動也成為8英寸產能緊張的誘因。部分IC設計廠商一度大量囤貨,也加劇了8英寸晶圓製造供不應求狀態。

供給端方面,受疫情影響,全球主要供應商曾暫停出貨。據中芯國際介紹,即便設備進廠了,也沒有團隊來安裝,直接導致產能的擴充進度延期。進入下半年,8英寸晶圓製造旺季來臨,也使產能供不應求狀態加劇,業界開始出現漲價和交期延長。

市場原本預估,受中美貿易戰影響,中國大陸的中低階晶圓產能擴張會有顯著增長,但實際進展並不如預期。力積電董事長指出,過去3年,大陸40到20納米的需求幾乎沒有新產能開出,也是8英寸產能緊缺的原因之一。

同樣據中芯國際方面消息,因為擔憂需求不及預期,部分廠商當前仍不敢輕易擴產。

由來已久的8英寸產能問題,究竟如何破解?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在近期受訪時直言:8英寸產能緊缺問題無法可解。

聯電逆襲

圍繞這波8英寸產能緊缺行情,最大的蛋糕自然由晶圓代工廠商瓜分。各路人馬持續高價爭搶,也使臺積電、聯電及世界先進等廠商的毛利率有往上表現的空間。

2020年第三季度,聯電交出營收佳績,產能利用率逼近滿載,單季營收創下歷史新高。8英寸產能緊缺,12英寸擴產,利多消息帶動下,聯電在11月23日創下18年來股價新高,也讓其股價自2020年以來大漲超177%。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聯電此次實現業績逆襲,一方面歸功於放棄12納米以下的先進位程,轉而投向成熟製程和特殊製程的決定;另一方面,8英寸需求大增,成為聯電進一步逆襲的重要契機。

另一個實現逆襲的玩家是力積電。它曾是臺灣地區最大的DRAM廠,在2012年受到DRAM價格下跌衝擊後,開始轉型為晶圓代工廠。而在轉型成晶圓代工廠以後,力積電很快就實現了扭虧為盈。

此外,世界先進今年的業績也分外亮眼,且與併購動作密切相關。世界先進近6年陸續買下兩座8英寸晶圓廠,先是於2014年入手南亞科在桃園的8英寸晶圓廠,去年初又以2.36億美元併購新加坡的3E 8英寸廠。

集邦諮詢發布的調查顯示,受惠於遠距辦公與教學的新生活常態,加上5G智慧型手機滲透率提升,以及相關基礎建設需求強勁的帶動,2020年全球晶圓代工產值年成長將高達23.8%,突破近十年高峰。

今年的晶圓代工市場空前繁榮,且在半導體產業需求發生結構性變化下,呈現先進位程與成熟製程齊飛的特點。臺積電、三星與英特爾之間開展的先進位程大戰之外,世界先進、力積電等廠商在成熟製程及特殊製程市場的表現也非常精彩。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大陸的8英寸晶圓代工廠,也吃下了這波市場紅利。中芯國際已傳出漲價消息,華潤微8英寸產線自三季度滿載,華虹半導體三座8英寸廠在第三季度的產能利用率均超過100%。

設計廠商何去何從?

相比分食產業機遇的晶圓代工廠商,無廠IC設計商卻面臨重重挑戰。

眼下晶圓代工交期不斷拉長到3個月以上,儘快拿到貨成為不少設計廠商的迫切問題。近期新投片的8英寸晶圓產能可能已趕不上年底的黃金出貨截止日,最快恐怕要到2021年第一季才能慢慢拿到貨。

最關鍵的問題,自然關乎能否搶到產能。為了確保拿到足夠的產能,不少IC設計廠商已經開始積極預定明年的產能,有的長單甚至下到了2021年第二季度。

要在產能爭奪大戰中勝出,最直接的方法自然是加價購買。但這一方法只適用於高通這類資本雄厚且與供應商關係密切的大廠。小型IC設計公司和新創公司,將面臨較高風險。

爭搶產能下,訂單互相排擠的動作也開始出現。很多晶圓代工廠會篩選訂單和調整產品組合,優先生產高毛利的產品。其中,毛利率相對偏低的LCD驅動IC及MOSFET晶片訂單,很有可能因此搶不到應有產能。

轉單也是設計廠商的出路之一,操作起來卻沒有那麼容易。中芯國際是本土8英寸產能的主力,雖然總產能佔全球不到5%,但仍是非常重要的晶圓代工產能供應商。政經局勢變動下,設計廠商需考量轉單問題。但是全球產能吃緊,恐怕無處可去。

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魏少軍魏少軍介紹,2020年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取得23.8%高速增長。目前全國共有1698家設計企業,比去年增長23%。而在當前代工產能不足的情況下,蓬勃發展的本土設計產業恐將受阻。

有分析人士指出,缺貨漲價持續到2021年,屆時中國本土的許多IC設計廠可能將面臨搶不到產能而停擺,使得市場全面洗牌的情況。

供貨越吃緊,設計廠商越想搶貨預囤晶片庫存。同時,IC設計業者為確保產能,很可能會重複下單,令市場更不穩定。市場預估,8英寸晶圓產能供不應求的缺口到2021年上半年都應該很難紓解。

積極的一面是,比起轉單這樣難以實現的短期策略,一些廠商已經考慮轉進工藝。目前商用的5nm、7nm晶片,便多由代工廠用12英寸晶圓進行生產。

TrendForce集邦諮詢分析師喬安表示,已有部分8英寸產品開始往12英寸廠轉進,從中長期來看8英寸產能緊缺的狀況會有所緩解。

來源:全球半導體觀察

封面圖片來源:拍信

相關焦點

  • 8英寸產能緊缺這道「無解題」
    史無前例的賣方市場情境下,8英寸產能有多緊俏? 產能緊缺從晶圓代工傳導至封測、設計、晶圓、再到模組供應商、下遊終端廠商等,捎帶著6英寸和12英寸晶圓,一路缺貨到明年。 不久前,市場傳出臺灣地區IC設計龍頭聯發科決定購買設備出租給力積電使用的罕事。
  • 12英寸晶圓產能開始緊缺?
    在國外大廠停產8英寸設備多年之際,如今又不得不「再起爐灶」。 面對8英寸產能緊缺、恐慌情緒亦在全產業鏈傳導的當下,儘管擴充或新建產能並不是立竿見影,亦難解燃眉之急,但在二手設備已遍地難尋的情形下,國外設備廠商紛紛順勢再拾「老手藝」。 主攻核心設備? 在半導體設備市場中,晶圓製造設備可謂是重中之重。
  • 8英寸晶圓產能告急
    本報記者 陳佳嵐 廣州報導近日,8英寸晶圓產能持續緊張受到關注,MOSFET、驅動IC、電源管理IC紛紛傳來漲價消息。《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半導體產能緊缺從晶圓代工開始,傳導至封測,缺貨促使漲價,還蔓延到了包括晶片設計、模組供應商、下遊終端廠商等。與此同時,這一現象也促使了半導體產業鏈板塊個股表現出色。
  • 8英寸晶圓:持續十年緊缺 還將持續十年?
    這也是今年半導體行業產能缺口嚴峻的一個縮影,雖然臺積電、聯電、中芯國際等晶圓代工廠連年擴產,但是8英寸產能增加不足,趕不上需求的增長,晶圓也出現價格上漲現象。事實上,緊缺也不僅僅在晶圓代工的環節,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封測也出現了產能吃緊的狀況。集邦諮詢表示,半導體代工產能的吃緊預估將至少延續到2021年上半年。
  • 8英寸晶圓產能告急蔓延
    本報記者 陳佳嵐 廣州報導 近日,8英寸晶圓產能持續緊張受到關注,由晶圓緊缺引發的連鎖反應也開始逐步蔓延。 8英寸晶圓產能緊缺,MOSFET、驅動IC、電源管理IC紛紛傳來漲價消息。
  • 「芯視野」8英寸核心新設備「回爐」?
    在國外大廠停產8英寸設備多年之際,如今又不得不「再起爐灶」。面對8英寸產能緊缺、恐慌情緒亦在全產業鏈傳導的當下,儘管擴充或新建產能並不是立竿見影,亦難解燃眉之急,但在二手設備已遍地難尋的情形下,國外設備廠商紛紛順勢再拾「老手藝」。主攻核心設備?
  • 傳臺積電生產8英寸晶圓產能已到極限
    打開APP 傳臺積電生產8英寸晶圓產能已到極限 憲瑞 發表於 2020-12-19 10:43:39 2020年半導體行業的關鍵詞就是缺貨,下半年開始產能緊張傳遍了整個行業,不只是高端的先進工藝缺產能,偏向中低端及特殊產品的8英寸晶圓產能更緊張,連代工老大臺積電也沒餘力了。
  • 中芯的8英寸晶圓產能是世界最高的而臺積電的12英寸產能是最高的
    臺積電和中芯在網上有很多比較,比如市值、營收、利潤、技術等等。其實一句籠統的話就可以概括兩者的區別,就是臺積電主要靠先進技術賺錢。目前,7納米、16納米和5納米技術是中芯賺錢的三駕馬車,佔其收入的60%以上。中芯主要靠成熟技術賺錢,主要收入來自150/180nm、55/65nm、40/45nm,佔比64%左右。
  • 「產能緊缺專題之五」封測漲價「衝擊波」
    【編者按】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和漲價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正在向全行業傳導:設計廠商等不到產能或面臨客戶流失風險,該如何自救?上遊的產能緊缺和漲價對下遊的代理、模組、終端廠商影響幾何?為此,集微網特推出8英寸晶圓代工的「多米諾骨牌」系列專題報導,邀請業界知名專家、分析師和企業代表,對此進行全方位的解讀與報導。
  • 聯電竹科廠電機故障冒煙 或影響部分8英寸晶圓產線
    2021年1月9日下午,產能僅次於臺積電的晶圓代工「二哥」聯電科技(UMC)位於我國臺灣竹科市廠區傳出爆炸響聲。有消息稱,我國臺灣新竹科學園區突然傳出爆炸聲響,同時樓頂冒出陣陣濃煙,有網友拍下並上傳Youtube。新竹市消防局派遣化學車前往搶救,消防人員到場發現是聯電廠區發電機負荷過載故障,冒出黑煙。目前竹科廠有部分8英寸晶圓產線,也可能受到影響。
  • 全球8英寸晶圓產能告急,國產廠商的另一個機會?
    這一背景下,原本面臨「被淘汰」命運的8英寸產品,緣何面臨產能告急問題?而如此搶手的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又在產業鏈中承擔著怎樣的角色?這波全球範圍內的產能告急,將為中國玩家帶來怎樣的機遇與挑戰?芯東西挖掘全球8英寸晶圓產能告急背後的真相,試圖還原並解讀一個真實的全球8英寸代工市場。
  • 8英寸晶圓的產能為什麼這麼緊張?
    近期的半導體市場,尤其是8英寸晶圓的產能為什麼這麼緊張? 跟隨摩爾定律演進,集成電路製造所用的主流晶圓直徑從 4 英寸、6 英寸、8 英寸到12 英寸。直徑越大的圓片,所能刻制的集成電路越多,晶片的單位成本越低,因此晶圓持續向大尺寸發展。
  • 產能緊缺+價格上漲,功率半導體國產替代正當時
    特別是上遊的晶圓代工廠、封測廠產能緊缺、漲價,使得下遊的眾多功率半導體器件、模擬晶片、MCU都出現了產能緊缺和漲價的情況。近期更是有傳聞稱,一汽大眾、上汽大眾都因「缺芯」出現了停產危機。而對於汽車電子產業來說,目前以IGBT、MOSFET為代表的功率半導體的供應也是非常緊張,平均漲幅已超10%-20%,部分產品漲幅更高。而目前在功率半導體市場,主要被英飛凌、安森美等國外廠商所佔據。
  • 聯電8寸晶圓廠跳電,險些失火!8吋產能雪上加霜,有漲價理由了?
    1月9日下午,產能僅次於臺積電的晶圓代工「二哥」$聯電(UMC.US)$位於我國臺灣竹科市廠區傳出爆炸響聲。下午1點多聯電竹科廠區傳出疑似失火,有民眾目睹聯電8C廠出現濃濃白煙,而緊急報案,消防員獲報後到場,發現是虛驚一場、沒有人員傷亡,疑似因為設備跳電,導致現場煙霧瀰漫。
  • 數學老師坦言:掌握了這100道方程式解應用題,網課就算是沒白聽
    數學老師坦言:掌握了這100道方程式解應用題,網課就算是沒白聽小學生年齡較小,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到小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心理特點,聯繫生活實際,選擇學生比較喜歡的內容進行教學,創設積極地教學情境,這樣可以使學生對課堂更感興趣
  • 產能吃緊由 8英寸蔓延至 6英寸!漢磊等證實漲價
    集微網消息,據鉅亨網報導,漢磊投控旗下漢磊科 6英寸晶圓代工訂單回溫,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本季陸續放量出貨。因遠距應用需求帶動,以及車用電子需求強勁復甦,晶圓代工產能吃緊情況已由 8英寸蔓延至 6英寸。由於市場 6英寸產能供不應求,在上遊客戶需求暢旺,6英寸晶圓代工價格已經上漲,第四季至明年第一季累計漲幅上看 1 至 2 成,漢磊等 6英寸晶圓代工廠也已證實漲價。(圖源:網絡)除受惠車用電子等需求回溫外,漢磊 SiC、GaN等化合物半導體應用,已於本季陸續放量,明年更將進一步拉升,帶動營收成長。
  • 8英寸晶圓產能奇缺 消息稱臺積電已到極限
    2020 年半導體行業的關鍵詞就是缺貨,下半年開始產能緊張傳遍了整個行業,不只是高端的先進工藝缺產能,偏向中低端及特殊產品的 8 英寸晶圓產能更緊張,連代工老大臺積電也沒餘力了。這麼一對比,產能就緊張了,畢竟晶圓廠投資巨大,需要 1-2 年才能建好,無法及時應對需求激增,成熟的 8 英寸晶圓廠更是缺少投資。
  • 晶圓緊缺燒到功率半導體!行業普漲資本登場
    近期晶圓產能嚴重不足,尤其是8英寸晶圓,各大廠甚至連明年上半年的訂單也早已被安排好了。這種緊張氛圍則直接傳導至下遊,其中功率半導體可以說是首當其衝。  所以僅是功率半導體的需求一端,就已經成為其價格攀升的關鍵推手,這還沒有算上供給端的緊缺。8寸晶圓的有限產能對於功率半導體造成的限制也是重要原因。
  • 內部人士:是新增產能!
    1月8日消息,芯智訊通過兆易創新內部人士確認,兆易創新的NOR Flash產品已經開始在華虹無錫12英寸晶圓廠下單生產。這也是兆易創新首次將NOR Flash下單給華虹半導體生產。華虹無錫12英寸晶圓廠總投資100億美元,一期項目投資約25億美元,擁有一條工藝等級90-65/55nm、月產能約4萬片的12英寸特色工藝集成電路生產線。自2019年9月建成投片以來,產能持續爬坡中,預計今年上半年將達到4萬片/月12英寸晶圓產能。
  • 半導體行業將迎漲價潮,為什麼8英寸頻頻短缺?
    繼8英寸晶圓產能告急之後,晶圓需求供不應求的問題已蔓延至12英寸。今天有消息傳出,臺積電已經取消了向主要客戶提供每12英寸晶圓3%折扣的政策。而8英寸晶圓主要生產商聯電、世界先進等都紛紛表示將在2021年漲價。由此可見,半導體行業的漲價浪潮,已經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