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行業將迎漲價潮,為什麼8英寸頻頻短缺?

2020-12-25 OFweek維科網

晶片漲價,受累的還是消費者。

繼8英寸晶圓產能告急之後,晶圓需求供不應求的問題已蔓延至12英寸。

今天有消息傳出,臺積電已經取消了向主要客戶提供每12英寸晶圓3%折扣的政策。而8英寸晶圓主要生產商聯電、世界先進等都紛紛表示將在2021年漲價。

由此可見,半導體行業的漲價浪潮,已經不可避免。

臺積電取消補貼,十年來首次

3%的折扣,看上去不是很多,但對於大客戶來講,這已經是一筆龐大的金額。

當這筆折扣取消之後,各大IC設計廠及IDM大廠的代工成本將因此上漲,相當於一次變相加價。最終,這些成本無疑會被分攤到消費者頭上,畢竟各廠商也無外乎通過漲價來彌補這一部分的額外開支。

圖 | 外媒發布臺積電取消補貼新聞

臺積電錶示,取消折扣,是為了獲得所需要的資金,以便在2021年上半年將5nm製程產品的產量提高20%,而此前有消息稱,臺積電因季節性因素遭蘋果砍單,2021年上半年5nm製程產能利用率將下滑,隨後官方予以否認。

現在來看,臺積電根本不缺訂單。

也有一些行業分析師指出,臺積電的目的僅僅是為了獲取利潤。

翻開臺積電 2020 年第三季財報,5nm 製程佔營收達到8%、7nm佔35%,合計佔營收比為43%,相當於臺積電第三季營收52億美元。先進位程對於臺積電來講,就是最好的「印鈔機」。

當然,5nm的投資成本也非常驚人。2020年,臺積電在先進位程上的研發投入已經上漲到35億美元,並且每年都在刷新投入。相比之下,中芯國際去年的營收不過31億美元。

此外,為了招攬人才並留住現有員工,臺積電已決定未來一年內大幅調高薪資水準,將員工底薪調高約20%。這一部分支出可能會影響下一年臺積電的利潤。

整體來講,受惠於晶片需求的旺盛,目前臺積電從7到55nm製程產線都已全面滿載。

事實上,全球每家晶圓代工廠的產能都已經到了能承受的極限。

半導體漲價潮,即將到來

比起12英寸晶圓,今年的8英寸晶圓缺貨問題更為嚴重。

近日,日本一家電子元件供應商透露,類似手機裡的藍牙、無線、指紋識別、攝像等模塊晶片都已陷入短缺,預估的延遲時間已超過10 周之久。

就在上周,大眾汽車也被爆出晶片缺貨斷供的傳聞,儘管官方回應稱僅僅是暫時影響。但事實上,大眾汽車已經開始調整其在中國、北美和歐洲工廠的生產計劃,目的是為了儘可能減少晶片短缺帶來的影響。

可以看到,以8英寸晶圓產能緊缺為開端,半導體產業鏈缺貨、漲價的情況迅速蔓延。不僅是晶圓代工廠受到了影響,甚至封測廠、上遊材料也被波及。

除了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市場需求強勢反彈的影響之外,華為大量囤貨、半導體工廠發生火災、歐洲以及東南亞公共衛生事件封城、意法半導體爆發罷工……這些不可控因素也給晶圓代工廠帶來很大的影響。

伴隨著代工廠漲價,國內外一些晶片廠商或分銷商也開始承受不住上遊缺貨漲價的壓力,紛紛開始漲價。

荷蘭車用晶片供應商恩智浦半導體已通知客戶要全面漲價,理由是「原料成本大增」及「晶片嚴重短缺」。

12月16日,富滿電子發布漲價通知:由於晶圓及MOS價格大幅度上漲,明年1月1 日開始,所有產品含稅價格在現行價格基礎上統一上調10%。這已經是富滿電子自今年9月以來的第三次漲價。

12月17日,紫光國微表示,因下遊代工產能整體偏緊,晶片產品的供應能力受到影響,公司部分產品也不排除有上調價格的可能。

此外,放出提價消息的還有瑞薩電子等。格羅方德發言人也透露,目前正在投資擴充產能,用來滿足前所未見的需求,預計明年的平均資本支出將拉高一倍。

為什麼8英寸頻頻短缺

相比於目前最主流的12英寸晶圓產線,8英寸晶圓製造廠建造時間較早,運行時間長達十年以上,設備已經太老舊或者難以修復,且大多來自二手市場。在2014年後,8英寸晶圓設備就很難獲得,類似蝕刻機、光刻機、測量設備等都影響8英寸晶圓的產能。

而隨著主流晶圓代工廠開始將資本投入到12英寸晶圓產線,部分廠商也停止了8英寸晶圓的生產和銷售,供給端的緊缺,成為8英寸晶圓產能擴張的瓶頸。

從需求端看,汽車電子、消費電子需求復甦和提升程度遠超預期,汽車市場,特別是新能源市場的回暖,以及宅經濟和遠程辦公的需求爆發,讓筆記本電腦、平板、遊戲機等產品以及功率器件、顯示驅動IC等元器件的需求大幅增加,隨之相應就帶動了晶片的出貨。

此外,晶片廠商為了彌補疫情帶來的庫存空缺,紛紛下訂單增加庫存。因為部分客戶搶貨、囤貨狀況加劇,繼而導致缺貨、漲價行情。

12月18日,美國商務部BIS公告,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進一步加劇了產能緊張的現狀。

據IC Insights統計,2019年中芯國際在8英寸產能方面佔據了全球10.5%的市場。前期8英寸相關產品的缺貨漲價的背後,便有轉單因素(客戶將原先交由中芯國際的訂單轉移到其他代工廠)的推波助瀾。

圖 | 中芯國際8英寸晶圓產能變化

在禁令發布之後,接下來的缺貨漲價潮可能越演越烈。

結語

2020年是奇特的一年,年初各家晶圓代工廠庫存過高,中間經歷疫情、華為禁令再到如今的中芯國際事件,打亂了全球的供應鏈秩序,也將全球半導體生產產能推向了最緊張的階段。

目前來看,2021年的漲價潮已經不可避免,並且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疫情之下,電子產品需求的迅速拔高,也帶來了更多的半導體需求。隨著半導體行業景氣度上行,整個行業都在快速發展中,不僅有利於本土廠商加入相關半導體供應鏈,實現客戶拓展的突破,同時漲價也有助於提升相關半導體產業鏈公司的盈利能力。

唯一的問題是,對於消費者來說,可能誰都不願意接受漲價吧。

作者:家衡

相關焦點

  • 2021年半導體行業的漲價浪潮不可避免
    繼8英寸晶圓產能告急之後,晶圓需求供不應求的問題已蔓延至12英寸。 今天有消息傳出,臺積電已經取消了向主要客戶提供每12英寸晶圓3%折扣的政策。而8英寸晶圓主要生產商聯電、世界先進等都紛紛表示將在2021年漲價。 由此可見,半導體行業的漲價浪潮,已經不可避免。
  • 封測、晶片漲價潮對國內影響幾何?
    封測、晶片漲價潮對國內影響幾何?   03   晶圓代工或迎「漲價潮」   近期,有消息傳出臺積電將取消12英寸接單價取消往年的折讓,等同於變相漲價。還有消息稱聯電明年也將採取同樣措施,12英寸晶圓代工產能吃緊情況加重。
  • 晶圓緊缺燒到功率半導體!行業普漲資本登場
    原標題:晶圓緊缺燒到功率半導體!行業普漲資本登場   8英寸晶圓的火爆已成既定事實,燒到了不少行業,其中功率半導體首當其衝。
  • 8英寸晶圓短缺,未來電子消費類產品出貨量將不及預期
    打開APP 8英寸晶圓短缺,未來電子消費類產品出貨量將不及預期 隱德來希 發表於 2020-12-18 10:53:09 受到8英寸晶圓產能不足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響,未來全球手機、電腦等電子消費類產品和汽車的出貨量將不及預期。
  • 半導體MCU出現漲價潮
    另外,和臺灣這五大廠商一樣,日商瑞薩電子近期也發布了漲價通知,交期已經拉長至四個月以上!同時,NXP也發漲價函!據行業消息,近日,汽車晶片廠商龍頭恩智浦(NXP)也發出漲價函。恩智浦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恩智浦面臨產品嚴重緊缺和原料成本增加的雙重影響,決定全線調漲產品價格!
  • 漲價聲此起彼伏 概念股頻頻異動
    原標題:漲價聲此起彼伏 概念股頻頻異動   漲價聲此起彼伏概念股頻頻異動   疫情影響下,二級
  • 臺灣半導體MCU廠近日出現了漲價潮
    另外,和臺灣這五大廠商一樣,日商瑞薩電子近期也發布了漲價通知,交期已經拉長至四個月以上!  同時,NXP也發漲價函!  據行業消息,近日,汽車晶片廠商龍頭恩智浦(NXP)也發出漲價函。恩智浦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恩智浦面臨產品嚴重緊缺和原料成本增加的雙重影響,決定全線調漲產品價格!
  • 8英寸晶圓的產能為什麼這麼緊張?
    近期的半導體市場,尤其是8英寸晶圓的產能為什麼這麼緊張? 跟隨摩爾定律演進,集成電路製造所用的主流晶圓直徑從 4 英寸、6 英寸、8 英寸到12 英寸。直徑越大的圓片,所能刻制的集成電路越多,晶片的單位成本越低,因此晶圓持續向大尺寸發展。
  • 8英寸產能緊缺這道「無解題」
    產能吃緊下,自然引發接連漲價效應。目前多家晶圓代工廠商已上調報價,聯電、世界先進等公司在第四季度,將價格提高約10%~15%。有消息稱2021年漲幅20%起跳,急單將達到40%。 TrendForce集邦諮詢方面的數據顯示,2020年8英寸的晶圓價格主要在第四季度有明顯漲幅,約上漲5%~10%,其預計2021年將上漲約5%。
  • 8英寸晶圓:持續十年緊缺 還將持續十年?
    這也是今年半導體行業產能缺口嚴峻的一個縮影,雖然臺積電、聯電、中芯國際等晶圓代工廠連年擴產,但是8英寸產能增加不足,趕不上需求的增長,晶圓也出現價格上漲現象。事實上,緊缺也不僅僅在晶圓代工的環節,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封測也出現了產能吃緊的狀況。集邦諮詢表示,半導體代工產能的吃緊預估將至少延續到2021年上半年。
  • 產能吃緊由 8英寸蔓延至 6英寸!漢磊等證實漲價
    集微網消息,據鉅亨網報導,漢磊投控旗下漢磊科 6英寸晶圓代工訂單回溫,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本季陸續放量出貨。因遠距應用需求帶動,以及車用電子需求強勁復甦,晶圓代工產能吃緊情況已由 8英寸蔓延至 6英寸。由於市場 6英寸產能供不應求,在上遊客戶需求暢旺,6英寸晶圓代工價格已經上漲,第四季至明年第一季累計漲幅上看 1 至 2 成,漢磊等 6英寸晶圓代工廠也已證實漲價。(圖源:網絡)除受惠車用電子等需求回溫外,漢磊 SiC、GaN等化合物半導體應用,已於本季陸續放量,明年更將進一步拉升,帶動營收成長。
  • 8英寸產能緊缺這道題,有解嗎?
    產能吃緊下,自然引發接連漲價效應。目前多家晶圓代工廠商已上調報價,聯電、世界先進等公司在第四季度,將價格提高約10%~15%。有消息稱2021年漲幅20%起跳,急單將達到40%。 TrendForce集邦諮詢方面的數據顯示,2020年8英寸的晶圓價格主要在第四季度有明顯漲幅,約上漲5%~10%,其預計2021年將上漲約5%。
  • 半導體MCU全線暴漲 行業迎來國產化機遇
    半導體產業鏈漲價潮持續向不同環節進行傳導,近期多家MCU大廠宣布漲價,有機構指出,在全球MCU持續缺貨的背景下,許多終端製造廠紛紛選擇使用國產MCU替代,有望給國內廠商帶來機遇。據行業媒體報導,盛群(合泰)、凌通、松翰、閎康、新唐這五大臺灣MCU廠近期因成本上漲,同步調升產品報價,部分品項調幅超過10%,且有產品交期甚至拉長至10個月。另外,和中國臺灣這五大廠商一樣,日商瑞薩電子近期也發布了漲價通知,交期已經拉長至四個月以上。
  • 全球8英寸晶圓產能告急,國產廠商的另一個機會?
    三、8英寸代工產能吃緊下的中國機會2020年這波8英寸產能短缺,無疑為華虹半導體、中芯國際等擁有8英寸產線的國內晶圓代工玩家,以及華潤微、青島芯恩等大陸IDM代工廠商帶來機會。代工廠方面,據華虹半導體三季報,其三座8英寸廠當季產能利用率均超過100%。
  • 8英寸晶圓產能告急蔓延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半導體產能緊缺從晶圓代工開始,傳導至封測,缺貨促使漲價,也促使了半導體產業鏈板塊個股表現出色,還蔓延到了包括晶片設計、模組供應商、下遊終端廠商等。 TrendForce集邦諮詢分析師喬安對本報記者表示,若晶圓製造需求強勁,將帶動上遊矽晶圓出貨暢旺;而產能緊張則使得下遊終端產品因零組件缺貨導致生產周期延長。
  • 晶圓訂單爆滿巨頭終漲價!兩類公司笑看全場
    在近期半導體行業中,無論是晶圓製造還是封裝測試都是熱門中的熱門。終端需求暴增、現有產能難以及時跟上是最主要的原因,所以之後的價格上漲就成為必然結果。本來受到影響比較大的是中小規模的廠商,但是現在半導體巨頭也忍不住要開始漲價了,甚至包括全球前十大的半導體製造商。
  • 傳言臺積電取消12英寸晶圓代工折扣,相當於變相漲價
    由於市場對晶片的需求旺盛,各個晶圓代工廠的產能都開始吃緊了,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代工廠臺積電也不例外,根據臺灣中央通信社的消息,臺積電已經取消了12寸晶圓廠的代工架構折扣,這相當於變相漲價。
  • 行業周報|三星將擴展德克薩斯州半導體工廠
    本周行業資訊導讀: 企業動態——縱觀國內外企業資訊 1.與臺積電展開投資競賽 三星將擴展美國德克薩斯州半導體工廠 2.晶片代工商DB HiTek已決定提高2021年代工價格 最低上調10%
  • 功率半導體行業深度報告:供需錯配,盈利釋放,持續突破
    1. 2017-2018 功率半導體全產業鏈漲價2017H1,8 寸矽片遊材料現漲價潮。據集微網報導,2017-2018 年漲價潮始於 2017 年 H1 出現的 12 寸晶圓供不 應求、逐季漲價。到 2017H2,8 寸晶圓跟漲,累計漲幅近 10%。作為全球最大的晶圓供應商,矽片材料漲價直接反 應在營收和利潤的變化上。
  • 漲價潮下半導體公司「豪賭式」破局
    ,自8月份以來,全球封測廠龍頭日月光、力成科技等廠商的用於遊戲主機和其他消費電子產品的晶片封測訂單明顯增加,部分生產線已滿負荷運行。造成半導體產能偏緊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下遊消費電子等需求的增長,二是海外以輕導致需求流入國內。由於供不應求,整個半導體產業鏈都捲入了漲價潮。然而漲價既意味著商機,也意味著危機,市場意識到在晶片半導體上遊領域,國產化率嚴重不足。近期,多家公司的產業鏈觸角開始向上遊延伸。包括卓勝微、格科微、新潔能等紛紛發布融資計劃,自建或合建上遊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