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放棄,是一種人生的哲學。能夠做到敢於放棄,那是一種生存的魄力,更是一種良好的心態。
人生在世,喜歡的東西是無盡的,但不是所有我們喜歡的東西都有一定要據為己有。很多人為自己得不到的東西而殫精竭慮、失魂落魄,在無盡的追逐中,偏離了原本屬於自己的人生軌道,最後失去了更多的東西。
古語有云:「有果必有因,緣起緣落,是你的終究是你的,不是你的,強求也得不來。」
有個書生和未婚妻約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結婚。但到了那一天,未婚妻卻嫁給了別人,書生為此備受打擊,一病不起。
這時,一位過路的僧人得知這個情況,就決定點化一下他。僧人來到他的床前,從懷裡摸出一面鏡子叫書生看。書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躺在海灘上。一個人路過,看了一眼,搖搖頭走了。又一人路過,將衣服脫下,給女子蓋上,走了。再一個人路過,挖了個坑,小心翼翼地把女子埋了。書生正疑惑間,畫面切換。
書生看到了自己的未婚妻,洞房花燭,被她的丈夫掀起了蓋頭。僧人解釋說:「那具海灘上的女子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個路過的人,曾給過好她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戀,只為還你一個人情。但她最終報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後那個把她掩埋的人,那個人就是她現在的丈夫。」書生聽後,豁然開朗,病也漸漸地好了。
放棄了這段有果無緣的愛情,書生才能獲得重生。我們的生活中其實並沒有那麼多無謂的執著,更沒有太多的不能割捨。
人的一生不可能什麼都得到,放棄了條件豐厚、優越的城市生活,才能夠過清靜宜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放棄了大量的閒暇時間,去努力拼搏,才能夠聽到成功後祝賀的掌聲;放棄了嬌嫩的皮膚,整日在烈日的暴曬下練習,才能成為賽場上的一名田徑運動員。
學會放棄,是一種人生哲學。能夠做到敢於放棄,那是一種生存的魄力,更是一種良好的心態。
有一個人出門辦事,跋山涉水,好不辛苦。有一天經過險峻的懸崖時,一不小心掉下懸崖。
眼看著生命危在旦夕,此人雙手在空中攀抓,剛好抓住崖壁上枯樹的老枝,總算保住了性命,但是人懸掛在半空中,上下不得。正在進退維谷、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忽然看到慈悲的佛陀,站在懸崖上慈祥地看著自己。此人如見救星,趕快求佛陀說:「佛陀!求求您快救救我吧!」
「我可以救你,但是你要聽我的話,我才有辦法求你上來。」佛陀慈悲地說。
「佛陀!到了這種地步,我怎敢不聽你的話呢?隨你說什麼,我全部都聽。」
「好吧!那麼請你把攀住樹枝的手放下!」
此人一聽,心想,把手一放,勢必掉入萬丈深淵,跌得粉身碎骨,哪裡還保得住性命?因此更加抓住樹枝不放,佛陀看到此人執迷不悟,只好離去。
放棄,是一種人生境界,只有超然生命的頓悟,才能夠讓自己獲得重生。人處在生命的緊要關頭,往往會因為怕死而無謂犧牲,其實有時候放棄了手上的救命稻草,往往是另一種生機。
人生亦是如此,當生活強迫我們必須在兩難境地作出生死選擇的時候,必須要放棄眼前的心安,來爭取全局。放棄是一種遠見,放棄是一種智慧。有所放棄,才會有所收穫,才能將對自己的損害減到最少,最大地保全自己。
有所放棄,才能發現自己執著的人生背後還有另一片天空。學會放棄,便會迎來另一種機遇,另一個精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