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法屬留尼旺島發現疑似馬航失事客機殘骸,但要完全斷定其屬於MH370尚有難度。
據法新社報導,爆料的Xavier Tytelman先前是一位空軍飛行員,現在則從事航空安全相關工作。他聲稱在法屬留尼旺島發現的飛機殘骸,疑似波音777的襟翼。襟翼是裝在機翼邊緣的一種可動裝置,一般用在飛機起飛時。其通過改變機翼弧度,給飛機增加升力。airlive.net分析稱該殘骸有三種可能: 2006年在該島南部墜毀的飛機、2014年3月失聯的MH370或者2009年6月失事的葉門航空空客A310。
上圖為Xavier Tytelman推特截圖,他指出發現的飛機殘骸與MH370失事客機有諸多相似之處
據英國《衛報》報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通過對洋流的數據分析建模,建立了網站http://www.adrift.org.au/,意在向人們展示垃圾(尤其是塑料等可以隨洋流漂浮的垃圾)能夠通過洋流對世界造成多大範圍的汙染。而通過這一網站的模型推斷,MH370的殘骸有可能在15個月內被洋流帶到非洲東海岸的留尼旺島附近。
圖為按照該模型分析,馬航客機墜毀14個月後殘骸可能的分布情況
面對這樣的殘骸,可以採用殘骸上的件號(Part Number)與IPC手冊比對的手段來逐步縮小乃至確定殘骸所屬的飛機型號。IPC手冊是飛機生產廠家提供的,針對飛機上的各種零部件購買、裝配、儲存、生產與維修等編寫的一種手冊。件號則是航空設備、組件的識別編號,相同的設備,不論安裝在哪駕飛機上,其件號都是相同的。飛機維護需要更換部件時,維修人員需要知道部件的件號,才能從航材庫中領出部件。換句話說,如果這塊殘骸上有可以識別的件號,就可以反推出飛機的型號。
除了件號以外,每架飛機還有自己專門的編號。就像汽車有車牌號碼一樣,民用航空器在使用前也需要向一國的民航管理機構註冊並取得編號。1944年《芝加哥民航條約》規定,各國航空器都要有註冊編號才可以使用。這樣的註冊編號一般會漆在機身側邊或者機尾,被稱作機身編號或者機尾編號(Tail Number)。
此外,由於航空器通常會跨國飛行,每個國家都有其首碼。如美國首碼為N,中國的首碼為B,馬來西亞首碼為9M。MH370的完整編碼為9M-MRO,換言之,如果發現殘骸上就9M-MRO的字樣,就相當於是通過身份證確定這塊殘骸確實屬於MH370。
MH370客機尾部特寫,紅框中為其機身編號9M-MRO
此外,對於美國的飛機,美國聯邦航空總署還規定,需要在飛機上額外加裝一塊銘牌。銘牌需要用防火材料製作,上面註明飛機製造商,生產時間以及這架飛機的製作序列號。2013年10月,安徽省安慶縣有漁民發現飛機殘骸。正是通過飛機銘牌上阿拉伯數字,中美兩國確認這架飛機的製造時間為1943年2月15日,進而確定這架飛機是70年前美國飛虎隊失事的戰機。
一架飛機的黑匣子實際包括飛行資料記錄儀(FDR)和駕駛艙通話記錄儀(CVR)兩部分。飛行資料記錄儀用處是向人們提供失事前一段時間裡,飛機飛行情況、機上設備工作情況等;而駕駛艙通話記錄儀則可以記錄機上人員的各種對話,以此幫助分析事故原因。黑匣子上通常都會附有水下定位裝置。在進入水中後,定位裝置會自動開始工作,以37.5千赫的頻率向外發出信號。
一般情況下,這樣的定位裝置能夠在水下工作30天左右,故此想要找到失蹤一年的MH370黑匣子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因為長時間在海水中浸泡,黑匣子的價值也會大打折扣。如1987年11月墜毀的南非航空295號航班,其駕駛艙通話記錄儀在一年以後才被打撈出水。內部磁帶因為被海水侵蝕,已經開始分解,辨識困難。
搜尋飛機殘骸往往耗時相當之長。在1974年,兩架美國A7-C攻擊機在佛羅裡達州聖奧古斯丁15000英尺外的海上相撞。一架飛機墜毀,另一架返回基地。直至40年後,2012年8月19日,民間組織TISIRI的潛水員從海中撈起了一大塊鋁製殘骸,通過上面的銘牌,潛水員辨認出這塊殘骸正是屬於當年墜毀的那架A7。而2015年7月23日,英國《鏡報》報導,有美國潛水者在太平洋馬紹爾群島(Marshall Island)附近海域發現150多架沉入海底的二戰太平洋戰爭戰機。
類似的例子在其他國家也有發生。2015年2月10日,一組智利登山隊員意外發現了於54年前失事的一架客機。1961年,這架道格拉斯DC-3型飛機搭載智利「綠色十字架」的8名隊員和一名教練返回聖地牙哥,途中失蹤。此次空難共造成24人死亡,其中8人為足球隊員。當時智利政府進行了數星期的搜救,但一直未能發現飛機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