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法念住」,與五蓋、五取蘊什麼關係?

2020-12-16 重樓逾陀

法念住,首先是觀察五蓋;去除心的障礙後;再就五取蘊、六入處覺察有情的身心活動;之後隨觀七覺支,將心導向覺悟;最後隨觀四聖諦,徹底體證涅槃,導向解脫。

一:法念住概說

四念住中的第四念住是「法念住」。法念住的修習範圍很廣,內容分別是:五蓋、五取蘊、六入處、七覺支、四聖諦。法念住的觀照所緣,將牽涉到色法、心法及其之間的緣起,因此,法念住的的範疇,涵蓋全部的有為法(緣生法)和無為法(涅槃)。

法念住的修習,除了觀照色法、心法的生滅外,有別於前三者的是,它特重觀照現象的緣起條件。法念住以隨觀諸蓋居首,在去除心的明顯障礙之後;再就五取蘊、六入處覺察有情的身心活動,從中領會無常、苦乃至無我後;才發展較精細純熟的七覺支隨觀;最後是四聖諦隨觀,徹底體證涅槃,導向解脫。

二:心澄淨的五種障礙:五蓋

法念住的修習,著重在提升心的素質,特別是轉染成淨的過程。如同洗滌布料或者開闢心的花園,必須先除去明顯的染汙或者是雜草、碎石。

在念住的修習過程中,五蓋是最明顯的障礙。什麼是五蓋?「蓋」,有障礙之義。它們是五種呈現於內心的煩惱,分別是欲貪蓋、瞋恚蓋、昏沉蓋、掉舉蓋和疑蓋。此五蓋會障礙禪定的培育,也會阻礙觀禪的發展。因此,對念住的修習而言,克服五蓋是一件極重要的事,關於這五蓋,佛陀的教導是:比丘應清楚地了知內心任何一蓋的現前或消失,而且還要知道每一個蓋的現前或消失的條件。在《中部》注釋書中,有列舉出對治諸蓋的方法。去除「蓋」的核心其實是「念」;隨著念住修習的熟練度增強,修習者透過敏銳的覺察力,一旦辨識出諸蓋,就能善巧地運用方法而立即去除它。

三:認識身心的運轉結構:五蘊

「五蘊」,「蘊」有積聚之義,它們是構成身心的五種因素。因眾生強烈執取五蘊為實有,故常被稱五取蘊,這是造成苦生起的根本原因。

五蘊的內容分別是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可歸納為物質(色法)和精神(名法)兩個層面。「色蘊」指的是四大種(地、水、火、風)所緣生的色法,色本身具有變壞的意思。「受蘊」是領受及體驗情境時出現的感受,可分三種: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想蘊」是一種記憶或標記,有認知及辨識情境的作用,常被比喻為木匠在木材上畫記號或符號。「行蘊」是對情境生起善惡功能的心理活動,是以「思」為首的相應心所,即一般所謂的業。「識蘊」有了別、集起的功能,是認識的主體。

五蘊彼此相互依存,當它們結合活動時,很容易產生「我」的概念,形成一種實我的見解。佛陀教導五蘊隨觀,就是要觀照了知五蘊的無常性和依緣性,達到無我的修行。

待續……

相關焦點

  • 法念住|體證真理,邁向解脫:四聖諦
    體證真理,邁向解脫:四聖諦法念住的最後是四聖諦隨觀,「聖諦」是神聖、真諦的意思。四聖諦分別是:苦諦、集諦、滅諦、道諦。這是佛陀成道後初轉法輪的內容,它傳遞佛陀證悟的真髓,也是佛法的核心義理。ì苦聖諦:生命的實相是苦的,而苦本身就是一種不可意及限制,內容共有八苦,但總說則指「五取蘊」是苦。ì 集聖諦:苦的集起— 渴愛,因為渴愛引導再生,伴隨喜貪,而有欲愛、有愛、無有愛。
  • 佛教「五蓋」及除蓋障菩薩
    除蓋障菩薩之名,據《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記載:「除一切蓋障菩薩者,謂障為眾生種種心垢,能翳如來淨眼,不能開明,若以無分別法,滅諸戲論,如雲霧消除日輪顯照,故曰除蓋障。」蓋,是煩惱的別名,因為像有東西對心識進行覆蓋,所以稱之為蓋。
  • 《天地劫幽城再臨》五魂化蘊怎麼玩 五魂化蘊玩法技巧攻略
    《天地劫》中的每個角色都擁有五內, 分為「迅、烈、神、魔、魂」五種。 通過提升五內點數, 即可讓人物獲得自身靈力、迅捷、體魄等能力的提升。 不同的點數分配方案還會影響到角色的技能學習。 重現經典的同時還在之前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 增加了「化蘊境界」。
  • 因果報應:這13條戒除邪淫之法,你不可不知!
    三、念前途法何謂念前途法?行持邪淫,我們都知道不僅耗損陰德福報很大,還會讓我們學業無成前途堪憂。因此想要戒除邪淫,就一定要時刻告誡自己「一時之樂只是一時,而非永久。」這一時之樂所帶來的惡果,往往需要多世來還清。
  • ...力量·紅色基石丨「蘊魂」黨支部:五陣地擦亮品牌,四措施凝心聚魂
    上圖的「蘊魂」黨建品牌LOGO設計理念可分為五個主要部分,即代表著五個創建目標導向,分別是:紅色黨徽——堅持以黨的引領為中心;白色背景——全面貫徹黨風廉政建設;藍色火焰——彰顯中建青年責任擔當:金色雙翼——蘊發展新機築鵬城輝煌;從整體上看蘊城LOGO正如一隻騰飛的雄鷹,象徵著鵬城的騰飛,貫穿著企業與城市共命運、同發展的理念。
  • 《阿彌陀經》釋迦牟尼佛開示:何謂「五濁」?如何斷惡見護法身命
    所以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這五濁,就是指五種遮障重疊起來,造成眾生渾濁無明的現象。這五濁的內涵是什麼呢?又為什麼世界會有五濁呢?佛法中說:一個世界的生滅,分為成、住、壞、空四個階段,稱為四劫,是各由二十個中劫所成,共有八十中劫,這八十中劫總稱為大劫。但是除了時間的意涵之外,劫也有交織的意思,當某一些法性交織在一起的時候,也可以稱為劫。譬如壞劫的時候,有水、火、風三災,就稱為水劫、火劫、風劫;而住劫之中有饑饉、疾疫、刀兵三災,所以稱為饑饉劫、疾疫劫、刀兵劫。
  • 修行禪定的人,一定要認識五蓋!
    「五蓋」,包括貪慾蓋、嗔恚蓋、昏沉睡眠蓋、掉舉惡作蓋和疑蓋。這些都是心的煩惱相。在學法當中,如果我們修定,就一定要認識到五蓋的過患,一定要對治五蓋。五蓋之貪慾貪慾,是五根對所接觸的境界生起貪愛。修定的人,他的心必須要遠離五根接觸境界的貪愛,不生貪慾喜歡,心就能定下來。五蓋之嗔恚嗔恚,就是嗔心。當嗔心生起,就算身體不動,內心還是惱熱、很不自在,也就無法定下來。若一個人內心的貪嗔不現起,而無貪、無嗔以及行舍這樣的心所相應現前,這個人會自然地從遠離世間的貪憂而得到喜樂。
  • 這五種人要多念地藏經,效果不可思議!
    就自會消除自己的業障,懺悔宿業,以及與自己關係密切的累生累世的冤親債主,超拔他們。而以下五種人最好還是多念念地藏經,去淨化自己!  一、惡業重的人要多念地藏經  現在人都覺得很苦,其實是因為自己的心被煩惱、惡業捆住了,打不開,所以要轉念過來。如何把心從惡業中解除出來,那就是念誦《地藏經》,這是一部清理我們內心垃圾的佛教經典。
  • 道教法術,五雷正法淵源考!
    召役五雷,正是後來的五雷正法的主要內容,只是後世的五雷正法,召役之法與北帝法頗有差異,而且雷法盛行之後,對所謂五雷的含義作了新的解釋,除如北帝派的五方五雷外,又構想出各種不同的"五雷"稱號,但其間的沿襲之跡宛然可見。雷法的源於北帝派,在五雷正法的理論中也有痕跡可尋。雷法理論中有雷受天罡所制的說法,稱"原雷霆之根宗,專以天罡為主。天罡乃天之柄星。
  • 何謂生忍、法忍、無生法忍?
    今天我們要探討的是:何謂生忍、法忍、無生法忍?大家都知道忍辱是大乘菩薩所修六度之一,也是地上菩薩所修十波羅蜜多之一,稱為忍辱度或忍辱波羅蜜。所謂:「他人加毀,名之為辱,於辱能安,目之為忍。」但佛法中講忍,還有另一個層面的意義:所謂於法實相安住名忍。就是面對深妙乃至聞所未聞法,依自己的智慧難以了知、難以理解,甚至不可思議,但卻是諸法實相時,心不驚怖能安忍,就是接受而安住不動搖。因此,對於菩薩六度的第三度忍辱波羅蜜,經中也有隻稱為忍波羅蜜,或者稱為安忍波羅蜜,是菩薩歷經三大阿僧祇劫修習成佛過程中,極為重要的所應學事之一。
  • 五逆、五識、五葷、五衰、五根、五神通、五體投地,佛學硬知識
    五根指眼、耳等五識所依之五種色根,又稱五色根。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五根。亦即司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之五官及其機能。以此五者加上意根(心),則稱為六根。五根除能取外界之對象外,還能引起心內五識之認識作用,因具有此等殊勝作用,故稱為」根」。又五根系由物質而成立者,故又稱五色根。數論派有五知根之說,其中身根又作皮根。
  • 修行必破「五蓋」,不清楚的快看看
    只有惡業消掉了,福報才能上來 如果惡業消不掉的話 會有很多這樣那樣的障礙 而且自己意識不到這是障礙 障礙並非在外,而在自己心中 如自己內心的五蓋等內在的煩惱 今天,頓頓就與大家說說什麼是五蓋
  • 了解三寶·之四·隨念三寶(繫念佛法僧的正確方法)
    此處的「隨念」,則是對「對象之功德」憶念;由「信樂」產生「輕安」,「降伏五蓋」得「近分禪」。)「對象(課題)」有十,分別是:佛、法、僧、戒、舍、天、死、身、安般念、寂止。其中,前「六隨念」是佛弟子的常習之法;深為佛所讚許。如《南傳大藏經增支部十一集憶念品》載,摩訶男向佛求教「須陀洹的依止住所的問題(《清淨道論說六隨念品雜論》)」:「大德!
  • 誦讀「地藏經」這念經3條、5注意事項、10回向法,佛弟子不可不知
    很多人都有念過經,但是還是不會念經。有時候常常搞不清念經是念給誰聽的。這個經本來就是佛講的,我們還是念給佛聽的,及有緣的眾生。念經不是很容易的,那麼要如何念經、念經時要注意什麼以及如何正確的回向呢?這念經3條、5注意事項以及10回向法,佛弟子不可不知!
  • 古大德講念阿彌陀佛,能得到五件不可思議功德利益
    阿彌陀佛有什麼不可思議功德之利能能感來六方佛贊。在《佛說阿彌陀經》中佛多次講到阿彌陀佛有不可思議功德之力,其實不可思議功德力有太多了,古大德為我們總結有五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念阿彌陀佛的五件不可思議功德利益。在《阿彌陀經》中有這樣一段經文:舍利弗。
  • 戰神回家,發現五歲女兒住狗窩是什麼意思
    「戰神回家,發現五歲女兒住狗窩」這一句話一聽,大家可能就知道梗的出處是什麼了吧?畢竟大家都是看過不少小說的人。那麼,這一個梗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一下戰神回家,發現五歲女兒住狗窩是什麼意思吧!
  • 《楞嚴經》五種妄想皆空
    由汝念慮,使汝色身,身非念倫,汝身何因,隨念所使,種種取像,心生形取,與念相應,寤即想心,寐為諸夢,則汝想念,搖動妄情,名為融通,第三妄想。化理不住,運運密移,甲長發生,氣銷容皺,日夜相代,曾無覺悟。阿難!此若非汝,云何體遷,如必是真,汝何無覺?則汝諸行,念念不停,名為幽隱,第四妄想。
  • 科普|放進去的環,何時取,怎麼取?取環有「道」!
    科普|放進去的環,何時取,怎麼取?取環有「道」!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唐蘊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