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萬豆瓣網友給出9.6高分:車諾比啟示錄

2020-12-15 每周一書

美劇《車諾比》的開篇,低沉的男聲從黑色背景中響起,猶如來自地獄的審問。

這部劇講述的就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人為災難,一個把人間變地獄的慘劇:前蘇聯車諾比核電站爆炸。

習慣看歐美劇的朋友都知道,歐美劇有個不成文的特點:

篇幅越短,內容越猛。

尤其是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作品。

《車諾比》一共5集,2009年5月上線,才一年時間,豆瓣上就有超過23萬網友給出了9.6的逆天高分。

它到底厲害在哪裡?

除了電影級的畫面、引人入勝的敘事技巧,更主要的原因是,它對那場人為災難進行了深刻的揭露與反思。

知乎上有個問題:

車諾比事件會不會發生在中國?

看完本文,你自然會有答案。

1

讓我們回到1986年4月25日。

這天晚上,車諾比核電站工作人員計劃關閉4號反應堆做定期維修,並藉機測試反應堆的渦輪發電機能力。

災難從這群工作人員開始了。

廠長是負責政治的主管,只有燃煤發電廠的訓練經歷和工作經驗,而且事發時並不在場。

主導實驗的副廠長雖然是核能專業,但他的總工程師卻是來自一個常規能源廠。

兩個操作員只有「一些小反應堆的經驗」,其中一人入職還不到4個月,在正常核電廠裡,連操縱員執照都不可能拿到。

開車都要駕照,而車諾比居然讓一個實習新手操作核反應堆。

操作人員不符資質,這是第一個致命錯誤。

實驗開始,操作員首先斷開反應堆安全系統,4號反應堆能量輸出從正常功率的3,200兆瓦減少至700兆瓦。

由於實驗開始時操作人員對能量輸出的降低過快,此時實際功率輸出只有30兆瓦,已逼近安全章程允許的極限。

事態嚴重,操作員向副總工迪亞特洛夫求救,懇請停止實驗。

脾氣暴躁且極為自負的迪亞特洛夫認為下屬太懦弱,一邊大罵,一邊讓操作員按照流程堅持繼續實驗。

操縱員發現做試驗規程有一頁被被劃掉了,質疑它的正確性,但迪亞特洛夫視若無睹,要求按照劃掉的程序進行試驗。

按無效程序操作,這是第二個致命錯誤。

26日凌晨1點23分04秒。

反應堆的不穩定狀態沒有在控制板上顯示出來,工程師們也未意識到危險。

車諾比的RBMK石墨緩和反應堆特殊設計有一個高正面空係數,水流減緩時,反應堆內對中子吸收的作用減弱,使反應堆的功率迅速增加。

26日凌晨1點23分40秒,操作人員按下了命令「緊急停堆」的AZ-5按鈕,所有控制棒準備重新插入反應堆中。

控制棒的功能是降低功率,但4號反應堆的控制棒由於設計缺陷,導致它插入反應堆的前幾秒鐘,反應堆的輸出功率不降反增。

這就相當於發生火災時,你拎起一個水桶去撲火,潑出去後才發現水桶裡裝的不是水,是油。

而當晚的操作員並不知曉這些。

關鍵工具存在設計缺陷,是第三個致命錯誤。

凌晨1點23分45秒,反應堆功率急升至33,000兆瓦,是正常功率值的10倍。

燃料棒熔化,蒸汽壓力激增。

一聲巨響,災難發生了。

第一次爆炸,1200噸的頂蓋直接被掀開。

隨著壓力容器的破裂,裡面的壓力瞬間降為常壓,剩下的冷卻劑瞬間汽化。

2~3秒之後,發生了第2次蒸汽爆炸。

這次爆炸直接把堆芯的四分之一拋出了反應堆外,導致了更大規模的核洩漏。

燃燒中的核反應堆建築,就是一座人間地府。

大爆炸之後,真正的災難才剛開始。

2

4月26日清晨, 蘇聯能源部部長通過電話向蘇聯部長會議主席雷日科夫匯報:

「核電站的核反應堆發生了爆炸……目前車諾比鎮的事態仍不甚明朗, 需要立即採取緊急措施。」

但這並沒有引起雷日科夫的足夠重視。

這條消息被壓了下來,莫斯科核專家和蘇聯最高領導人戈爾巴喬聽到的版本是:「反應堆發生火災,並沒有爆炸」。

當地居民也沒有意識到這是場災難,大家站在大橋上,像觀看一場煙火表演,年輕的情侶在硝煙裡親吻,小孩們在路燈下起舞……

渾然不知空氣中無處不在的核輻射,正在攫取他們的生命。

莫斯科派了兩個人處理這件事故。

一個是科學家列加索夫院士,作為調查委員會主任,負責解決事故中的專業問題。

另一個是時任蘇聯建築與能源部長鮑裡斯,負責與政府部門溝通,調動物資。

列加索夫生性耿直,視專業高於生命。

在他眼裡,鮑裡斯跟克裡姆林宮的眾多部長一樣,都是政府官僚的典型。

兩人抵達現場後,列加索夫發現反應堆內部的石墨仍在燃燒, 爆炸口的白色煙柱正在大量釋放放射性物質。

科學家的經驗告訴他,這個過程將持續很長時間, 必須想辦法將其撲滅。

為控制災難擴散,列加索夫向克裡姆林宮詳細報告了災區狀況,並堅持立即撤離發電廠附近的普裡皮亞季市所有居民。

他用極為通俗易懂的方式,闡述核輻射將會產生的巨大危害:

部長們認為他危言聳聽,並沒有重視他這份從科學角度的判斷。

常年搞理論研究的專家們寧願相信是測量輻射的機器故障,也不相信真有那麼高的輻射。

為避免引起恐慌,普裡皮亞季市並沒有向居民公布事情的全部真相

大爆炸發生4天後的五一節,烏克蘭第一書記還參加了一場匯聚數萬人的慶祝活動

與此同時,醫院裡已是人滿為患,就連走廊裡也「堆放」著無處可去的患者,遍地哀嚎。

3

蘇聯政府在一份國際聲明中說到:

「在車諾比電站發生的一起事故中,一個反應堆被毀,我們立了專門的政府委員會,對事後的處置實施援助。我們正在採取措施消除事故的影響……」

他們採取的措施是:封鎖城市,封鎖信息。

在這段戲裡,這個「中央特派員」原本坐在會議室陰暗角落中,直到大家爭吵不休時才起身說了這段話。

這個鏡頭的角度和燈光處理,有沒有讓你覺得這個老頭像某個神話人物?

沒錯,死神。

事故發生48小時後,核電站附近的村莊才開始疏散,此時居民們已經吸收了致命量的輻射。

這次撤離行動執行的很迅速,但仍然存在決策失誤:很多居民駕駛私家車離開普裡皮亞季,這些車已經受到相當大的輻射,它們將輻射物質帶到了更多地方。

為了找出這個「不可能發生卻又真的發生了」的科學事故幕後原因,核物理學家烏拉娜開始追尋真相。

但她的每一步都困難重重。

比如她最常遇到的問題:

外行掌權,指揮內行。

同樣的問題,列加索夫也遇到了。

由於當家者們對專業領域的無知,根本無法作出正確決策。

他們還在玩官場中那一套遊戲規則:

能瞞就瞞,能騙就騙,能壓就壓。

上面要是追問起來,就是兩句話:

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不會造成多大危害。

事故發生差不多一周後,輻射雲飄散到瑞典,戈巴契夫接到瑞典政府發來的信息,蘇聯終於明白事情遠比他們想的嚴重。

接下來的整整一周,蘇聯政府沒有和外國政府有效溝通,拒絕透露更多細節,並在官方媒體上宣布:

「破壞遠遠沒有西方媒體所描述的那樣嚴重」。

4

與政府官僚作風形成強烈對比的,是救援隊伍中發生了很多很多感人事跡。

一開始,蘇聯動用太空機器人處理核廢料。

在火星能用幾年的機器人,在強輻射裡只撐了幾分鐘就全部報廢了。

沒辦法,只能上人。

士兵們給自己披上鉛皮當防護,拿著鐵鏟衝上屋頂,用血肉之軀挑戰機器都受不了的輻射。

蘇軍工程兵司令員塔拉克諾夫將軍對部隊做最後動員時,說了這麼一段話:

「大家都清楚自己的任務了。每人上去鏟兩下就下來,不要超過40秒!我和政委先上去,然後是共產黨員,其他同志在後面跟著,注意安全。假期和黑海療養院已經為我們準備好了。為了蘇維埃祖國!」塔拉克諾夫將軍

這個國家總是被那些勇敢的人保護著。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劇中就提到了一個:

為了不讓核廢水下滲,汙染全歐洲地下水,列加索夫提議人工把汙水排空。

但要完成這個目標,必須要找到三位志願者,由他們潛進充滿輻射汙水的反應堆手動操作。

這相當於找3個人,志願送死。

戈巴契夫聽完,臉上沒有任何為難與猶豫,只是淡淡說了句:

或許在他眼中,代價只是一串數字。

前後數年時間,有60萬人參與了救援。

僅1986年5月3日,蘇聯發布全國招募令時,就有大約4萬名工人自願報名參加救援。

他們中很多人都住在1000公裡之外,既不是這場災難的製造者,也不是受害者,但在領到防輻射服後,他們立刻奔赴車諾比。

他們很清楚參與救援意味著什麼。

但他們更清楚,如果自己袖手旁觀,對人類又意味著什麼。

5

救援展開一段時間後,鮑裡斯和列加索夫回到莫斯科,向克裡姆林宮的當家者們匯報工作。

鮑裡斯雖然在很多地方都很「官僚主義」,但在這次救援中,他選擇了站在事實這邊,為列加索夫提供了很多幫助。

他曾坦言:要在這個體系中生存下去,必須遵守某些規則,甚至說謊。

為了讓列加索夫說出真正需要擔心的事,鮑裡斯不得不先揚後抑,給政府先唱一曲讚歌:

鮑裡斯很難,因為他很矛盾。

他是政府和真相之間的平衡者,既要盡力為列加索夫創造條件去救援,又要防止行為過激導致前功盡棄。

當列加索夫被邀請參加國際原子能機構會議時,烏拉娜建議他說出真相,鮑斯裡卻堅決提出反對意見:

整個救援期間,他和列加索夫兩人一直被克格勃特務監視著。

他深知,一旦他們當中有人給克裡姆林宮「抹黑「,會遭受怎樣的後果。

1986年年8月,國際原子能機構會議上。

列加索夫在長達5個小時的時間裡,一直在反駁西方科學家對車諾比反應堆設計缺陷的質疑,反覆強調事故的原因完全來自於操作人員的失誤。

他撒了謊。

他成了英雄。

回到莫斯科,他收到了一條「善意的提醒」:

只要他把在瑞典說過的謊言再說一遍,克裡姆林宮就會授予他最高榮譽。

當家者們只想事情儘快結束。

為此,他們早已經為每個故事找齊了素材,為每個墓碑挑好了人選。

然而這一次,列加索夫爆出了「家醜」。

他製作了一個核反應堆模型,用每個普通人都能聽懂的比喻,一步一步揭示了車諾比爆炸的真實技術原因。

造成這些技術原因的原因,是謊言:

法庭上的當家者們沒料到列加索夫會來這麼一記猛招,宣布暫時休庭。

列加索夫和鮑裡斯走到院子裡。

此時,距離大爆炸已過去很久,當時穿透到兩人身上的核輻射,讓他們過早地衰老。

身為部長的鮑斯裡,第一次在列加索夫面前,表露出自己的脆弱與無奈:

奮戰多年,兩人早已為對方的人格所折服。

但鮑裡斯依然心有愧疚,覺得自己能力不夠,沒有為列加索夫提供最好的幫助。

列加索夫動情地回應到:

與列加索夫一樣,執著於真相的烏拉那一路上聽到的看到的,除了謊言,就是拒絕。

她向車諾比的副總工迪亞特洛夫求助,發現他也是這場災難中的無數個犧牲品之一。

她和列加索夫的最後一次對話中,身心疲憊的列加索夫說自己想要放棄,卻做不到。

內心深處,總有一股使命感驅使他繼續前進。

他對她說:我們都一樣。

6

車諾比爆炸是人類史上最大的事故。

事故後3個月內有31人死亡,之後15年內有6-8萬人死亡,13.4萬人遭受各種程度的輻射疾病折磨。

方圓30公裡內的幾十萬人全部遷走,二十年了仍然沒有回來,普裡皮亞季近乎變成死城。

事發當晚在橋上觀望的人,從老人到嬰兒,一個都沒活下來。

事故發生後,蘇聯在各加盟共和國動員了約66萬人來善後,包括30萬俄羅斯人。

被派到充滿危險的核汙染地域作業的人,大部分都是沒有接受過防核訓練的普通軍人。

由於缺乏防輻射裝備,長期暴露在高劑量輻射環境中,導致他們的身體出現了各種問題。

據統計,迄今為止因車諾比事件而致殘(包括曾參與善後的退伍軍人)的人超過60萬。

清理人中患甲狀腺癌、白血病和精神障礙等疾病的機率是普通人的5倍,清理人的死亡率高達50%。

我們永遠無法確切知道車諾比事故導致多少人死亡,多數人估計是4000-93000人。

但是:

1988年4月26日,列加索夫院士在自己的公寓裡上吊自殺。

那天剛好是車諾比災難2周年。

他留下的錄音帶,重點披露了蘇聯境內有16座反應堆存在類似的設計問題。

他想修好蘇聯境內所有反應堆,為維護祖國的國際聲譽,他不惜在維也納會議上撒謊,因為有人承諾他,會儘快改進。

但改進工程遲遲沒有動工。

他們甚至禁止他提及操作員在事故前對反應堆的了解,以及當時已經知道的反應堆缺陷。

一個專業人員指出問題所在和事實真相後,立即被政府施加壓力,從職位到榮譽,全部被刻意邊緣化。

這樣的故事,熟悉嗎?

事後,烏克蘭第一副總理Konstantinl·I·Massik總結車諾比事件中,蘇聯政府的對策:

首先是不惜一切代價平息公眾輿論;其次是為政府、各部及各部門進行開脫;第三是把損失的補償減少到最低限度;最後是掩蓋放射性對公共健康威脅的嚴重性。

《車諾比》的編劇製作人麥辛說:

儘管這是一個植根於前蘇聯的故事,可是講故事的人並非針對蘇聯,車諾比事件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蘇聯的體制在許多層面都腐敗透了,但蘇聯體制並不是外星產物,它是人類自己的發明。麥辛

這部根據史實改編的劇中,有個虛構角色:

執著於真相的核物理學家:烏拉娜。

在其他的「車諾比」事件中,

烏拉娜不只是科學家,她就是你,我,

以及每一個為揭示真相而努力的公民。

開篇的問題,你有答案了嗎?

相關焦點

  • 《絕命毒師》導演再出猛劇,一集飆到9.6分!
    頭號電影院懂小姐(topcinema原創,嚴禁轉載)HBO的《權力的遊戲》最終季播到現在,罵聲多了起來,評分也跟著降到了現在的9.1分。但HBO就是HBO,這個生猛的「黃暴臺」從來都有自己的標準和態度。就在5月6日,HBO和英國天空電視臺合拍的一部全新劇集開播,第一集的豆瓣評分就飆到9.6分,IMDB也高達9.5分。
  • 豆瓣9.6,《車諾比》讓我們看到「核危機」仍未遠去
    近日 ,熱播美劇《車諾比》完結。這部由HBO出品的熱播五集迷你劇一播出就收穫了超高口碑,豆瓣評分穩定在9.6分的高分。這部劇講述的 ,正是三十多年前那場巨大的核危機。1986年4月26日凌晨,爆發的車諾比事件是世界史上最嚴重的核洩漏事故之一。
  • 火起車諾比!一切天災均為人禍?!
    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UTC+3),烏克蘭普裡皮亞季鄰近的車諾比核電廠的第四號反應堆發生了爆炸。連續的爆炸引發了大火併散發出大量高能輻射物質到大氣層中,這些輻射塵涵蓋了大面積區域。這次災難所釋放出的輻射線劑量是二戰時期爆炸於廣島的原子彈的400倍以上。
  • 豆瓣9.6分,23萬餘人評價,八成打五星,可謂是去年美劇頂峰之作
    而美劇版《車諾比》在去年5月開播,11月還在國內播出。該劇在去年非常火爆,據說剛開始的時候豆瓣評分達到9.6的高分。23萬餘人參與評價,有超過80%的人給了五星,毫不誇張的說,是去年美劇的頂峰之作。
  • 《車諾比》,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豆瓣評分達到了9.7!
    在《權利的遊戲》就要退出影院的時候,《車諾比》的播出拯救了HBO的招牌。剛播出一集之後,評分就飆升到了9.5,爛番茄的新鮮度也是到了95%,豆瓣更是達到了9.7的高分。但是很多新的電影開始評分很高,到最後評分越來越低的情形下,第一集的分值也就不意味著什麼了。
  • 豆瓣9.6分《車諾比》,除了諷刺性的批評
    看過《車諾比》這部劇的朋友一定會有同樣的感受。該劇由HBO和SKY合拍,以寫實手法再現車諾比核洩漏事故,全劇只有五集,但詳細介紹了事故的起因、發展和結局。更重要的是,圍繞著災難,這部戲展現了人類應有的誠實、勇氣、責任和愛。
  • 豆瓣9.6分,別錯過這部HBO神劇
    2019年有這樣一部關於災難的電視劇出現在我們眼前,它一經播出就獲得了豆瓣9.6分的高分評價,一說到災難,想必每一個人都會感到心生懼怕,也有很多的人不敢直面這場災難,災難卻又實實在在的出現在我們的身邊,災難又分為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也許自然災害我們不能避免,但是人為災害本可以避免,
  • 每日一書——《車諾比的祭禱》
    今天推薦的書是《車諾比的祭禱》。1986年4月26日,前蘇聯治下的烏克蘭境內,車諾比核電站發生爆炸,這是人類史上最慘烈的技術悲劇之一。上萬平民因放射性物質長期受到感染或致命,數萬畝土地被汙染,車諾比一夜之間化為廢城。
  • 車諾比核事故:未曾終結的夢魘
    車諾比核事故:未曾終結的夢魘 發布時間: 2020-04-23 09:02:43   來源:新民周刊  作者:   300
  • 《車諾比》:事實、改編與啟迪
    5集迷你劇《車諾比》播完了,IMDB評分穩定在9.7分,已經超過了《絕命毒師》、《權力的遊戲》等大熱劇集,成了歷史第一高分劇。當然,這是大部分美國觀眾打出的高分,在他們的經驗中,從未預料過如此嚴重的歷史災難事件,是在這樣草率與驚慌失措的行動中處理應對的。可以想像,美國觀眾看完了是挺震撼的。
  • 30多年前,真實的車諾比敢死隊…
    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前蘇聯統治下的烏克蘭Pripyat地區,車諾比核電站發生重大核事故,4號發電機組發生爆炸,將4號核反應堆全部炸毀,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質洩漏,這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面對空前的災難,很多人甘願犧牲自己,參與了這次危險的搶險救災工作。
  • 俄羅斯劇集版《車諾比》:硬生生把災難劇情拍出科幻片,不愧是...
    提起災難片,我想沒有哪一部可以比得上它,去年的爆款紀錄片《車諾比》必須擁有排名。它從寫實的角度,向人們講述了這場「核洩漏」的災難是如何發生的。面對同樣的題材,這次戰鬥民族的路子就比較野了,比起美國拍攝的電視劇《車諾比》,俄羅斯拍攝的電影版《車諾比禁區》在真實事件的基礎上,大開腦洞,硬生生拍出一部科幻災難片!
  • 車諾比:真相對人類的意義,人性的至惡與至善
    1986年4月26日凌晨,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烏克蘭的小城普裡皮亞季,鄰近的車諾比核電廠的第四號反應堆發生了爆炸。連續的爆炸引發了嚴重的核洩漏,大量高能輻射物質被散發到大氣層中,輻射塵涵蓋了大面積的區域,所釋放出的輻射線劑量是二戰時期爆炸於廣島的原子彈的400倍以上。
  • 車諾比有關責任人的結局,承認錯誤是一件多難的事?
    Legasov,他也是HBO《車諾比》劇中的主角原型。Valery Alexeyevich Legasov劇中角色劇洛杉磯時報在1986.8.23發文,採訪了聲稱看過報告的核安全專家,獲得的信息是「人類錯誤是車諾比核事故的最重要原因,但反應堆的設計使其難以管理」。
  • 豆瓣9.6分《車諾比》,除了諷刺批判,更多是對人性的肯定
    這一點,看過2019年神劇《車諾比》的朋友,肯定感同身受。這劇是HBO和SKY合拍的,以寫實的風格重現了前蘇聯的車諾比核洩漏事故;全劇僅5集,但對事故的起因、發展、結局介紹得非常細緻。車諾比事故影響超過20萬平方公裡的區域,給超過9萬人帶來急性放射病、腫瘤、甲狀腺癌、白血病、心臟病、白內障、生育障礙、心理和精神疾病等。假設政府沒有隱瞞核反應堆裡控制棒的隱患,或者核電廠官僚們控制一下自己急功近利的私慾……可惜沒得假設。
  • 車諾比,茵陳的陰影
    Arthur Bondar:車諾比隔離區的很多人相信,對這場悲劇的第一個警示出現在《聖經》中:「第三位天使吹號,就有燒著的大星,好像火把從天上落下來,落在江河的三分之一和眾水的源泉上。這星名叫『茵陳』。眾水的三分之一變為茵陳,因水變苦,就死了許多人。」 來自《啟示錄》八章 10-11節。車諾比(Chernobyl)市的名字就來源於這種叫做茵陳的植物。
  • 豆瓣9.6分神劇《車諾比》騰訊熱播!投影儀用它,全季免費看
    一起來看下首先看下這是全季內容限時免費的,不用騰訊充值花錢的哦主角科學家瓦列裡·勒加索夫和事故負責人鮑裡斯·謝爾比納觀測直升飛機像車諾比核電站4號反應堆噴灑降溫化學品大家要問了這是什麼影音軟體了,就是它——今日影視具體怎麼可以免費觀看呢,不用像騰訊一樣充值花錢看呢?
  • TheOneDaily丨30多年前,真實的車諾比敢死隊.....
    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前蘇聯統治下的烏克蘭Pripyat地區,車諾比核電站發生重大核事故,4號發電機組發生爆炸,將4號核反應堆全部炸毀,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質洩漏,這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面對空前的災難,很多人甘願犧牲自己,參與了這次危險的搶險救災工作。
  • 當大火燒到了車諾比
    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車諾比核電站發生爆炸。火花從核反應堆裂開的缺口向外噴濺,攜帶著輻射粒子,噴向幾千公尺的高空。 爆炸發生8小時後,戈巴契夫在克裡姆林宮召開緊急會議,但是與會人員卻告知他情況並不嚴重。
  • 震驚全球的核洩漏,車諾比事件
    如果你們需要深入了解這次核洩漏事件的話,小編推薦大家去看豆瓣高分電影《車諾比》,裡面詳細介紹了車諾比事件的全經過,這次核洩漏事件值得全人類進行反思。這次超乎想像嚴重的核洩漏事件是由當時的幾位操作人員疏忽造成的。當時他們對於設備的檢查並沒有在意而只是簡單認為只是單純的起火而已,由於對此次事件的不重視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核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