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雪球
我們小時候都聽說過「買櫝還珠」的故事,買來了珍珠卻退還了珍珠,只留下了裝珍珠的木匣。為什麼呢?因為裝珍珠的木匣太好了,以致於忽視了珍珠的光彩和價值了。
當然現實中我們不會這麼傻,包裝的東西再華麗,也只能說明內核更珍貴。「買櫝還珠」的故事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應該很少會出現。
但股票市場卻會因為市場先生間歇性會抓狂,經常出現「買櫝還珠」的故事,也就是裝珍珠的木匣已經超過市場的出價,而更有價值的珠卻是白送的。
$華僑城A(SZ000069)$身上就發生了這樣的事。
無論華僑城戰略方向如何轉變,旅遊+地產二條腿走路是不會有根本性改變的。對於華僑城來說,文化旅遊才是其核心的業務內容,而地產應該算是追隨的其次的,這在其財報的披露中能夠深深感覺到。如果離開了前者,地產這塊就可能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們也可以認為華僑城的文化旅遊是珠,地產是木匣。
那麼市場先生又做了些什麼呢?
根據華僑城財報,2016年至2019年三季度連續四年的綜合淨利潤率分別 是20.61%、22.01%、23.46%和22.85%,這個綜合淨利潤率是包含綜合文化旅遊和地產二塊業務的,儘管財報中沒有提供單項的淨利潤率,但後者的毛利潤率是遠高於前者,2018年二者甚至相差20%還多。
根據克而瑞2019年房企銷售排行榜提供,華僑城2019年全口徑銷售額795.9億元,其中權益銷售額670.6億元。我們按照前四年最低的銷售淨利潤率取整20%計算,則前瞻歸母淨利潤134億,而現在市值628億,市盈率4.7倍。
我們再以$萬科A(SZ000002)$作個比照,萬科2016年至2019年三季度連續四年的綜合淨利潤率為16.55 %、15.32%、11.79%、12.77%,我們也按照前四年最低的銷售淨利潤率取整11%計算,克而瑞萬科2019年全口徑銷售額6312.1億元,其中權益銷售額4102.9億元,則前瞻歸母淨利潤451億,而現在市值3556億,市盈率7.8倍。
也就是說,只算地產銷售這塊,萬科的前瞻市盈率比華僑城高出66%,也就是華僑城可以漲66%後才與萬科的估值相類同。當然我沒有說萬科高估的意思,事實上我還認為萬科也低估,只是華僑城更低估。
接下來我們可以找N條華僑城應該低估值的理由,無非是說文旅是低效資產,其是沒有價值可言的,它的存在只是為了勾地,勾地後地產利潤又要反哺文化旅遊項目。
當然還可以說一句放之四海皆準的話:市場總有他的道理,只是我們一般投資者看不到而已。這跟我當年剛入股市時,有一個前輩對我說,做股票一定要高拋低吸,是同樣的道理。這樣的話永遠不會錯,但沒有什麼卵用。
但我們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明華僑城事實上是可以高估值的:在資本市場毛利潤率越高,淨利潤率越高的公司給更高估值,譬如白酒中的茅臺,譬如醫藥中的片仔癀,當然還有恆瑞醫藥等等,為什麼在華僑城上面就失效了呢?當然你還可以認為華僑城不是頭部企業,發展速度不快,但華僑城2019年的銷售增長明明又很快。
說到這裡,事實上我還沒有說華僑城真正的核心業務呢?還有說的必要嗎?華僑城裝這個核心業務的木匣已經遠遠高過市場的出價了。
我追蹤華僑城也有好幾年了,在雪球上也寫了好幾篇文章,大家如果有心可以去看看,去領教一下這顆珠到底有多少成色。
這個市場永遠是有分歧的,只有分歧才可能去獲取超額利潤。我也相信市場大多數時間是有效的,但經常會無效。巴菲特就說過「如果市場總是有效的,我只能沿街乞討」。
我再舉自己另一個重倉股$綠城中國(03900)$的股價趨勢,2018年2月1日見頂14.06元港幣,一直下跌至2019年5月24日見底4.93元,後來分紅0.27元,現在的綠城一改以前的頹勢,變成漲勢如虹,今天收盤11.02元。公司還是那個公司,變得永遠是市場先生的情緒。有一句話說的真好:價值是你得到的,價格是你付出的。如果我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那就學會等待吧!
華僑城,一個經典的投資中的「買櫝還珠」故事還能講多久呢?
作者:其實連結:https://xueqiu.com/1640032716/139118377來源:雪球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