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獄:人機衝突中的倫理問題

2021-01-15 新浪科技

來源:秦朔朋友圈

2019年三季度以來,多家第三方大數據公司業務負責人被警方帶走協助調查。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為「套路貸」平臺提供系統、數據和催收,不但是當下個人隱私和數據安全問題的集中爆發,也是智能時代引發人文危機的一個縮影。

一方面,數位化、自動化、智能化技術的指數增長把人類帶入了激動人心的繁榮時代;

另一方面,機器人、人工智慧、生物工程和遺傳學不受約束地對人類生活甚至人類本身滲透和融合,將最終導致系統性忽視人類存在的基本原則。

未來學家戈爾德·萊昂哈德在《人機衝突——人類與智能世界如何共處》中,將人類的這種處境形容為:「我們正處在天堂與地獄的混合體中,這被稱之為天獄(Hell Ven)。」

在人工智慧技術的支持下,人臉識別技術被別有用心地濫用已經愈演愈烈。一個涉及種族歧視的例子是,紐約時報曾公布了一個結果,美國現在最先進的人臉識別技術對白人女性的性別判斷錯誤率是7%,而對深色皮膚的女性性別識別錯誤率高達30%。隨著機器習得類人的能力,它們也容易習得某些人類的偏見,這種偏見若被放大,後果不堪設想。

對於以「人工智慧+教育」為名監測學生上課狀態,也引發了關於侵犯少年兒童隱私權及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的大量爭議。比如,2018年5月,杭州某中學引進「智慧課堂行為管理系統」,實時統計分析學生的面部表情和行為,可以識別高興、反感、難過、害怕、驚訝、憤怒和中性7種表情,以及閱讀、書寫、聽講、起立、舉手和趴桌子6種行為。

今年3月初,廣東省某中學又斥資485萬元採購3500個電子手環,用來精準定位、檢測上課舉手次數及每日活動量等。類似的影響人類未來的智能化產品,並將產生難以預料的倫理後果。

人機衝突的基本邏輯在於:信息技術遵從的「摩爾定律」這種指數發展的速度已經擴展到很多領域,但人類道德、文化、社會體系卻並沒有相應的指數化增長。人工智慧的發展速度更是高於摩爾定律,這種反差和衝突將越來越大。

如此,不但技術已經發展到從強化自然到替代自然的程度,人類的大腦算法也正在被各種智能化的理性計算替代,甚至人類已經成為這些技術產品控制的對象。當地球上既有的倫理文明、價值觀無法跟得上技術的腳步,人類的基本尊嚴就會受到空前的挑戰。

例如,機器人不僅威脅到了大量低端產業工人的就業,甚至還被應用在比人類勞動者更高的監督崗位,監督人類工作。美國科技媒體theVerge公開了一份亞馬遜公司內部文件,在亞馬遜的倉庫裡,一個工人每小時必須完成幾百個包裹的包裝工作,強大的AI機器監控系統不僅能跟蹤每個人的工作進度,甚至還能精確計算工人消極怠工的時間。更可怕的是,按照生產率考核的算法,AI系統能夠自動生成警告以及發出解僱員工的指令。

中國首例基因編輯嬰兒的問世為什麼引發強烈的社會反響,招來科學界和全社會的一致批判,也在於此。

「人機衝突」最大的動力來自巨大的商業利益驅動。萊昂哈德指出,利用技術的指數發展特徵連接大眾,提供廉價而容易上癮的行動裝置,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生意。

在這方面,由於能夠創造每年上萬億美元的生意,數據確實已經成為新的石油,從大數據和網絡社會中挖掘資源的公司,正在迅速成為新一代的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迫不及待地要為大眾提供新鴉片。

用萊昂哈德的話,就是「如果搜集數據的能力被人工智慧和物聯網放大一千倍,你一定可以聽到他們數鈔票的聲音。」

「人有病,天知否?」在這種技術變革與商業利益共同帶來的倫理困境中,萊昂哈德認為人類成為了、、的受害者。包括人工智慧、生物工程、認知運算在內的所有指數型技術,尤其是人類基因一旦進入到數字肥胖這種狀態,再想減肥,回歸到之前的生活模式就很難。我們會變得越來越像機器,以便更好地適應機械化的世界,比如大量的點讚、評論和加好友很容易讓人們沉迷到無法自拔。人們承受了太多毫無意義的人際關係,線下生活反而成為一種新的奢侈。

人類總是拒絕不了效率的誘惑,萊昂哈德警示道:我們終將被一個巨大的機器作業系統支配,這個作業系統不斷地自我學習,並把輸出反饋給我們,直到它不再需要我們貢獻的輸入。屆時,我們的價值將低於我們創造和訓練的技術。

這方面最典型的是人們津津樂道抱以巨大期待的腦機連接,人與機器之間的正負反饋可能導致無法辨認誰是系統真正的主體,將會產生更多法律倫理以及社會治理問題。

基於這些原因,《人機衝突》一書提出了「保護自然生理狀態的權利」「可以效率低下的權利」「斷網的權利」等5項新人權,也提出了15項不應該做的事情,還有9項原則。

但是,如何保障這些權利和原則?如何激勵人們能夠認識到這些權利和原則?卻仍然是烏託邦式的一廂情願。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由於強大的負外部性,倫理問題已經成為智能時代最嚴重的一個「公地悲劇」。

面對人類空前的人文危機,首當其衝的是需要組建適應智能時代的倫理委員會等組織,比如,中國已於2019年7月正式組建了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但是,筆者認為,更關鍵的在於需要讓道德融入人類智能化的發展過程,與指數化增長的技術同步進化。

萊昂哈德在書中也提出了,必須考慮所有指數型技術(包括人工智慧、生物工程、認知運算,尤其是人類基因編輯)應具備的倫理準則——這既指發明者或創建者精心或無意嵌入機器中的準則,也包括機器可能隨時間推移自主學習和進化形成的準則。

但這仍然遠遠不夠。誠如貝索斯所言,我們需要注重不變的地方。人性亙古不變,倫理作為人類長期進化來的一種管理人性的機制,如何在人機衝突中演進以解決這些重大問題,恐怕還得回到對人性的探究和倫理學本身。所以,與其說是智能時代的人文危機,倒不如說是倫理學承載著新的關於人類命運的使命。

本文原刊於2019年11月30日《21世紀經濟報導》,秦朔朋友圈發布前作者進行了補充修訂。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開白名單:duanyu_H

相關焦點

  • 《大衛戈爾的一生》:以死明志的背後,是人權在倫理與法律中衝突
    電影所折射出的現實意義值得思考,但每一個人關於生命的定義並不相同;每個人對待死刑的態度也不盡相同,這並非不尊重人權,而是個人內心樸素正義觀在倫理與法律衝突場景下的取捨。導演認為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權是人最基本的權利,理應得到最極致的尊重,但應該包括被判有罪的死刑犯嗎?本文將從倫理與法律視角來審視人權衝突的根源,探析生命的倫理價值,法律意義。
  • 疫情防控時期的倫理問題及其管理
    原標題:疫情防控時期的倫理問題及其管理 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不僅要加強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法律政策等制度建設,而且還要加強倫理管理與價值引導,為應急體制機制和法律政策提供道德支持。 疫情防控時期加強倫理管理的必要性 倫理是指在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相互關係時應遵循的基本準則。
  • 如何治理科技發展中的倫理問題?
    如何治理科技發展中的倫理問題,防止科技濫用、科技作惡、學術不端?中國倫理學會副會長江暢認為,當前亟須健全科技倫理治理體制,包括完善科技倫理治理學術研究機制,健全科技倫理監管制度,建立科技人員自律機制。  完善科技倫理治理學術研究機制 完善科技倫理治理學術研究機制,是健全科技倫理治理體制的重要基礎。
  • 科學研究與社會責任——科研倫理問題面面觀
    著名智庫美國蘭德公司(RAND)此前發布《科學研究中的倫理》報告認為,科學研究應遵循社會責任、規避利益衝突、知情同意、誠信正直、不歧視、不剝削、保護隱私等共同的倫理原則,而科研倫理又存在地區差異和文化差異,「倫理傾銷」隱患需要認真應對。
  • 教育科技倫理衝突顯現,人機關係、數據流通成未來重點課題
    「近年隨著數字科技與社會結合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倫理衝突也開始在教育行業顯現。比如在課堂上用人臉識別、頭戴腦波儀等監測學生學習情況等,引起社會對其合理性的廣泛關注和討論。」《2019中國區域數字學習指數報告》中提到,教育中的人機關係、數據流通和隱私保護等,將是未來重點課題。
  • 「戰鬥機器人」對倫理道德問題提出重大挑戰
    隨著戰爭中戰鬥機器人的大量投入使用,一些公認的戰爭倫理將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衝擊。非政府組織「殺手機器人禁令運動」從人道主義觀點出發,主張制定禁止研發戰鬥機器人的公約;目前,該組織的參加者包括來自57個國家地區的113個非政府組織。另外,許多科技人員也主張制定有關的公約;他們認為隨著未來社會的不斷進步,戰鬥機器人所產生的問題可能會有所減少,但這些問題對國際人道原則的衝擊仍將存在。
  • 超星爾雅工程倫理答案-學習通工程倫理
    ABCDA、工程倫理規範僅僅關注的是工程運用中出現的典型的、特定的、易發生的倫理困境B、工程倫理規範只對可以預想到的倫理困境提供了如何避免「錯的」行為或選擇C、多元價值訴求下單純依賴工程倫理規範進行道德選擇的滯後性和局限性D、在具體的實踐場景中
  • 人臉識別「熱」中的冷思考:道德倫理問題值得深思
    然而,技術發展的潮流浩浩蕩蕩,更多人認為該技術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其背後存在的道德倫理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近期,《自然》雜誌的一系列報導對人臉識別系統背後的道德倫理學進行了探討。一些科學家正在分析人臉識別技術固有的不準確和偏見,對其背後存在的歧視發出警告,並呼籲加強監管、提高技術透明度。
  • 《第三次超級機器人大戰Z:天獄篇(3rd Super Robot Wars Z:Tengoku...
    《第三次超級機器人大戰Z:天獄篇(3rd Super Robot Wars Z:Tengoku Hen)》首曝截圖 官網上線參戰作品一覽
  • 《第三次超級機器人大戰Z:天獄篇》公布 宣傳動畫曝光 《福音戰士...
    在2014年12月12日舉行的「《超級機器人大戰》新作發表會」上BNGI揭開了系列新作的神秘面紗,《第三次超級機器人大戰Z:天獄篇》正式展現在玩家眼前,遊戲登陸PSV/PS3平臺,2015年4月2日發售,PS3版售價為8070日元,PSV版售價為7120日元。
  • 《第三次超級機器人大戰Z:天獄篇》公布!
    在2014年12月12日舉行的「《超級機器人大戰》新作發表會」上BNGI揭開了系列新作的神秘面紗,《第三次超級機器人大戰Z:天獄篇》正式展現在玩家眼前,遊戲登陸PSV/PS3平臺,2015年4月2日發售,PS3版售價為8070日元,PSV版售價為7120日元。
  • 智能時代的數據倫理與算法倫理──第五屆全國賽博倫理學暨數據...
    面對人工智慧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問題,我們更不應退縮,而是應對人工智慧的發展做一個合理的思考。大會圍繞「智能時代的數據倫理與算法倫理及其法律規制」這一主題,從數據倫理、算法倫理、人工智慧倫理、共享倫理與媒介倫理等四個層面展開了熱烈而深入的探討。
  • 納卡衝突或是一場人機結合空襲嘗試
    中國航空報訊: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的戰鬥已持續數月,無人機在雙方衝突中扮演空襲重要角色顯而易見。儘管我們從公布的視頻中能清晰地看到,被無人機炸毀的是此前已被擊中的目標,但是無人機攻擊影像效果無疑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或是正在掀起一場人機結合空襲作戰的革命。 無人機實現由「偵察保障」 向「進攻主角」轉變 無人機是一種由無線電遙控設備或由自身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執行作戰任務的非載人飛行器。
  • FAMI通本期評分出爐《機戰Z天獄篇》獲32分
    PS3/PSV平臺備受關注的《第三次超級機器人大戰Z:天獄篇》得到了32分,順便一提時獄篇為34分。  PSV平臺一款乙女《命運九重奏:最後之日》獲得了33分,而手遊移植的《亡靈十字》僅有25分。  角川遊戲推出的WiiU與3DS雙平臺新作《天空機士羅迪亞》為30分,感興趣的同學不要錯過。而《勇者鬥惡龍:節奏劇場》獲得了本周最高的35分入白金殿堂。
  • 醫學倫理專家解析「死亡」新標準
    劉俊榮劉俊榮劉俊榮編寫《放棄治療的臨床倫理指南》。國慶長假前,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在信函回覆中提出:同意腦死亡立法議案,並指出可採取在現行法律中增加腦死亡和心死亡的「二元死亡」標準(即腦死亡和心臟死亡標準並存的法律認定方式),給死者家屬一定選擇權。
  • 教育數據倫理:大數據時代教育的新挑戰
    教育數據倫理問題是技術促進教育變革進程中的必然產物,是教育倫理的有機組成部分。教育數據倫理是對教育數據產生、採集、存儲和分析利用過程中所應秉持的道德信念和行為規範的理性審視,是大數據時代教育場域中有關道德重構的哲學研究。
  • 人機互動專業好就業嗎_人機互動在生活中的應用
    打開APP 人機互動專業好就業嗎_人機互動在生活中的應用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3-31 14:17:12   人機互動專業好就業嗎   人機互動是一個學術領域,是計算機和心理學的交叉學科,也可以看作計算機的一個分支學科。
  • 危機傳播中公關與法務的衝突:理論述評與實踐考察
    本研究從職能侵佔和公關倫理的角度,對危機傳播中公關與法務的衝突進行了理論述評,探討了法務對公關職能侵佔的特點、倫理價值下公關實現管理角色的必要性以及組織卓越度對二者衝突的影響。本研究還對236名國內具有實際危機應對傳播經驗的公關經理和法務經理進行了實證調查,二者均認為目前國內危機傳播中組織高層更多偏重法務意見,且組織的戰略規劃程度越高法務侵佔公關職能的可能性越大。
  • 《資本論》中的自然歷史觀及其對政治倫理的批判
    但是,隨著《巴黎手稿》的出版和有關異化問題討論的升溫,人道、人權和人性等倫理術語開始介入對《資本論》的解讀,最終促成了《資本論》倫理化的問題域。阿爾都塞頗為憂慮地分析了「過分地抬高《1844年手稿》理論地位」⑤的現象,因為這最終表現為蘭茨胡特和邁耶爾等人對《資本論》的倫理化,他們聲稱「在《資本論》裡保持沉默的哲學只是在馬克思青年時期的著作裡才大聲說話」⑥。
  • 北京大學:學術寫作實戰-學術倫理意識
    第一個要學習的內容,是學術倫理。什麼是利益衝突?概念定義:「與某個主要利益(例如病人的福利後者研究結果的有效性)相關的專業判斷,有可能會不恰當地受到某個次要利益(例如私人的經濟所得、學術聲望、友情親情、地位提升等)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