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這個研究團隊拿下8項國家自科項目,畢業生足跡遍布80餘個...

2021-01-09 MBA中國網

MBA中國網訊】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0餘項國家重大工程項目諮詢課題、30餘本國際工程行業相關著作、百餘篇工程管理領域權威期刊文章……這是一支專注工程領域、助力工程管理人才培養的團隊。數十載的科研歲月,見證著國際工程行業的蓬勃發展……

團隊成員介紹

張水波團隊負責人

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政協常委,國際工程管理學院院長,天津大學「一帶一路」與PPP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英國皇家特許建造學會資深會員(FCIOB),英國皇家測量師學會資深會員(FRICS),劍橋大學高級訪問學者,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Fulbright訪問學者,第二屆天津大學「我心目中的好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國際PPP/BOT投資項目管理、大型工程項目組織設計、國際工程合同管理

呂文學

教授,博士生導師,天津大學國際工程管理學院副院長,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理事,第三屆天津大學「我心目中的好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國際工程項目與合同管理、工程項目衝突、爭端與談判解決

陳勇強

教授,博士生導師,天津大學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英國皇家特許建造學會會員(MCIOB),美國史丹福大學Fulbright訪問學者,第四屆天津大學「我心目中的好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國際工程項目與合同管理、國際工程項目風險管理

王秀芹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天津市PPP項目評審專家,天津大學-何伯森國際工程管理教育發展基金秘書長,天津大學「一帶一路」與PPP研究中心秘書長,所撰寫的英文案例「The Pipeline Company: Financing for China』 s MNGPP」和「Western Regions Gas Pipelines Company: the Joint Ventures」被加拿大毅偉商學院(Richard Ivey School of Business,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案例庫收錄。

主要研究方向:項目融資、國際PPP/BOT項目投融資管理

高穎

講師,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哲學博士,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工程管理專業管理學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國際PPP項目合約治理、跨國投資企業管控機制設計、組織間衝突管理

主要成果

在科研方面,團隊成員為第一負責人承擔了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其中,重點基金1項、面上基金6項、青年基金1項。同時承攬了包括西氣東輸工程、北京2008奧運工程、陽江核電站工程、中亞跨國天然氣管道工程等30餘項國家重大工程項目諮詢課題、企業合作課題和省部級課題,研究成果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張水波教授作為負責人,現主持「天津大學全球工程經營學科交叉平臺」的建設工作。「全球工程經營」服務號作為「交叉平臺」的重要成果之一,累計推送2017版 FIDIC合同、國際工程案例等60餘篇文章,平臺總關注人數達25000多人,累計閱讀量超過37萬人次,影響力在同類型公眾號中名列前茅。

在研究成果方面,團隊成員累計在工程管理領域權威期刊上發表文章百餘篇,包括工程管理領域五種頂級期刊、國際高水平英文期刊

在書籍出版方面,團隊累計出版了《FIDIC 2017版系列合同條件解析》《國際工程項目管理》《國際工程合同管理》《國際工程總承包EPC交鑰匙合同與管理》《國際工程索賠》《國際工程諮詢設計與總承包企業管理》《FIDIC生產設備和設計建造合同條件》等30餘本國際工程行業相關的著作和譯作,其中大部分書籍成為國際工程管理行業的經典教材,具有廣泛影響力。

團隊成員依託參與的國家重大工程項目開發了系列教學案例。其中,兩篇入選加拿大毅偉商學院案例庫,實現學部案例入選世界一流商學院案例庫的首次突破。另外,共有兩篇入選第五屆「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兩篇入選第六屆「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一篇獲得「2014年中國企業管理案例與質性研究論壇最佳論文」。

通過不懈的努力,團隊的成績受到了理論界和實業界的高度認可。陳勇強教授作為第一完成人,張水波教授、呂文學教授作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研究成果「複雜環境下大型天然氣管道工程管理體系研究及應用」榮獲2013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張水波教授作為第一完成人,陳勇強教授、呂文學教授作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研究成果「大型油氣長輸管道工程風險管控技術開發及應用」榮獲2014年度天津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科技進步二等獎;張水波教授還兩次榮獲天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學術活動與學術交流

團隊多年一直堅持每周開展小型組會、大型組會,定期組織學生與導師進行一對一交流以及內容豐富的小組分享會、專題研討班,鼓勵同學們深入討論,加深理解與思考。秉承著「學術指導實踐,實踐反哺學術」的理念,團隊每年都會舉辦學術沙龍活動,邀請已經在業界工作的師兄師姐及在校學生參加,促進實踐經驗和學術研究的交流融合。

為了開拓同學們的眼界,團隊積極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企業家來校交流,包括英國劍橋大學國際製造與管理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石湧江,葛洲壩集團董事長陳曉華等。

團隊成員也積極和外界進行交流,張水波教授曾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Fulbright訪問學者、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者,陳勇強教授曾是美國史丹福大學Fulbright訪問學者。團隊成員深度參與了由美國史丹福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麻省理工學院斯隆商學院共同發起的國際合作研究項目Global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Research Network(GIPRN),該項目有來自北美洲、歐洲、亞洲、非洲的20所高校的國際工程管理領域知名學者參加。張水波教授曾應邀並由西班牙桑坦德銀行和沃頓商學院共同資助,代表團隊赴沃頓商學院做關於中國基礎設施建設所面臨挑戰的主題報告。

學生活動

團隊非常重視同學們日常體育活動的組織和安排,幫助同學們養成堅持鍛鍊身體的好習慣,以培養合作與競爭意識,提升團隊凝聚力。團隊十幾年如一日,堅持組織羽毛球、遊泳等體育活動,曾多次組織團隊全體同學參加趣味運動會。

為提高同學們的競技水平,團隊邀請專業教練進行羽毛球訓練,同時水平較高的同學會指導愛好羽毛球的新同學,這種「以老帶新、屆屆相傳」的方式已經成為團隊的一個傳統。團隊學生在學部大賽中屢獲佳績,曾獲得天津大學羽毛球四強爭霸賽冠軍、2016年天津大學第一屆「師門杯」實驗室羽毛球賽冠軍,2017年天津大學第二屆「師門杯」實驗室羽毛球賽冠軍。

每逢畢業季,團隊會為畢業生精心準備歡送會。在歡送會上,畢業生不僅會收到精美的禮物,還能看見師弟師妹們準備的歡送視頻。視頻裡小夥伴們通過角色扮演再現畢業同學的特點以及難忘的瞬間,帶來歡笑的同時又不失溫暖和感動。

豐富多彩的實驗室活動給同學們的課餘生活帶來了溫暖和快樂。同學們在團隊不僅收穫了學術與能力上的進步,還擁有了一份美好的回憶。

學生培養

春風化雨,桃李芬芳。近年來全球工程經營研究團隊在校博士、碩士研究生共有14人獲得國家獎學金。有多名博士研究生在讀期間參加了國家留學基金委的聯合培養項目。團隊鼓勵取得初步研究成果的同學到境外去參加國際學術會議,與國際知名學者進行面對面的深入交流,提升研究成果的質量和水平。

截至2018年底,團隊共培養出全職博士和碩士畢業生165人,他們遍布世界各地,下圖展示了畢業學生工作與學習的足跡。多名博士畢業生到國內知名大學任教;碩士畢業生中,有多位同學已獲國際知名高校博士學位或正在攻讀博士學位(包括博士後研究),包括哥倫比亞大學、史丹福大學、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加州州立大學、普渡大學、佛羅裡達大學、曼徹斯特大學、雷丁大學等,目前有三位同學在香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他碩士生畢業後多就職於中石油、中交、華為等各大公司,外交部等各部委及中國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

這就是全球工程經營研究團隊,致力於全球工程經營研究,教學相長,寓教於樂,齊心協力,突破創新。學術上,一絲不苟,勇攀高峰;生活中,積極向上,充滿熱情。這裡有嚴謹務實的研究氛圍,獨一無二的生活體驗,滿滿的收穫和自我實現……讓我們共同期待全球工程經營研究團隊更輝煌的未來!

相關焦點

  • 華北電力大學首次獲批國家自科基金重大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重點支持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源頭創新研究,是我國基礎研究領域層次最高、份量最重的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華北電力大學積極參與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在新能源、特高壓、智能電網、清潔煤電、核電等重要領域都取得了顯著成果,現建有3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1個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6個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以及29個省部級科技平臺及研究基地,學校入選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
  • 「顯微」一下:天津大學目前發展勢頭到底如何?
    (2)2020年342項項目獲得自然科學基金支助,直接經費2.03億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部分項目評審結果,天津大學343項項目獲得資助,創歷年新高。其中,面上項目200項,青年項目110項,創新研究群體項目1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0項,重點項目10項,重點國際合作項目1項,直接經費合計2.03億元。高校都知道,一年獲得2億多的科研經費是什麼概念,這證明天津大學科研處於全面發力階段。
  • 天津大學2020年新聞大事件盤點
    (交叉學科);天津應用數學中心成為首批建設的13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之一。5項;4項成果獲第八屆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馮驥才團隊成果獲一等獎;21項成果獲天津市高校優秀決策諮詢成果表彰,3項成果獲評CTTI「年度精品、優秀成果」。
  • 中央民族大學2項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項目獲立項公示
    根據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公布的《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研究專項立項名單公示》名單,中央民族大學1項學術團隊和1項學者個人項目獲立項公示。其中,中國少數民族語言研究院的朝格吐教授申報的項目入圍科研團隊項目,歷史文化學院的哈斯巴根教授申報的項目入圍學者個人項目。
  • 走進山東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近年來,主持承擔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重大關鍵技術)項目等縱向科研課題80餘項,在Nature Phot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Nanoscale、Optics Letters、Sensors等國內外知名期刊發表SCI論文年均40篇左右,同時承擔了大量企事業單位委託的應用開發項目,先後獲得山東省科技發明一等獎在內的省部級科技獎15項,
  • 天津大學2020年優秀學生標兵來啦!
    天津大學學生科技英才、三好學生等30餘項校級及以上榮譽獲得者。曾獲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特等獎、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一等獎等8項競賽獎項。校羽毛球隊成員,曾多次作為主力隊員代表化工學院參賽,獲得兩屆「學院杯」羽毛球團體賽冠軍。王華昆
  • 中南大學商學院李大元教授獲批國家自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數字...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公布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的評審結果,中南大學商學院陳曉紅院士團隊李大元教授主持申報的「數字創新驅動的新企業創業模式研究」獲得立項資助。
  • 2020年亞洲大學排行榜:天津大學位列亞洲高校前100名!
    泰晤士高等教育發布了第8屆亞洲大學排名,本次排名中,共有來自21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學進入前100名,今年中國高校共有125所高校上榜,其中,天津大學位列亞洲高校第79名,較2019年上升3位。2020泰晤士亞洲大學排名採用了包括5個大項13個具體指標在內的評價標準。這些評價指標包括如下五個方面:教學25%;研究30%;引用30%;國際展望7.5%;行業收入7.5%。有來自30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參與了排名,創歷史新高。
  • 南昌大學餘強團隊:Caco-2細胞單層模型在食物-腸道相互作用研究中的應用現狀及未來趨勢綜述
    南昌大學餘強團隊:Caco-2細胞單層模型在食物-腸道相互作用研究中的應用現狀及未來趨勢綜述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南昌大學餘強課題組針對已分化Caco-2細胞單層模型,綜述了該模型作為體外特異性腸上皮細胞模型的應用現狀和解決現有局限性的新方法,以指導其在食物因子與腸道相互作用方面研究的未來發展趨勢
  • 全國400名博士入選一項國家名單,天津大學2人入選,來自同一學院
    國家給予每人兩年63萬元的資助,其中40萬元為博士後日常經費,20萬元為博士後科學基金,3萬元為國際交流經費。  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成立於1997年,是天津大學最具實力的學院之一。承擔了國家973項目,以天津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在《Nature》上發表論文,實現了原創性成果的新突破。  (3)熱能工程。形成以趙軍、朱家玲、張於鋒教授為學術帶頭人,中低溫能源高效利用技術為特色的學科優勢。  (4)化工過程機械。
  • 化工系朱兵團隊在國家以下尺度環境拓展的投入產出模型研究中取得...
    清華新聞網9月5日電 9月4日,清華大學化工系朱兵教授課題組和荷蘭萊頓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阿諾德·圖克(Arnold Tukker)教授課題組等研究團隊合作在國家以下尺度環境拓展的投入產出模型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中國高校之天津外國語大學
    國際合作天津外國語大學堅持國際化辦學,與世界30多個國家的220餘所大學和教育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每年接收來自世界60多個國家的近2000名長短期留學生來校攻讀本科、碩士、博士學位或者短期研修。天津外國語大學依託與國外高校的良好合作關係和「2+2」、「3+1」、「4+1」等合作辦學項目以及聯合培養碩士、博士項目、國家漢辦學生漢語教師志願者項目等渠道,每年派遣大批學生到國外學習交流。
  • 學術前沿| 天津總醫院楊學軍團隊發現原研新藥ACT001抑制膠質瘤...
    近日,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神經外科楊學軍教授團隊聯合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神經外科Michael Lim教授團隊及南開大學ACT001原研團隊成員等在生物醫學1區雜誌《Theranostics》(2018
  • 「雄鷹杯」小動物醫師技能大賽名校風採——西南大學篇
    自2000年來以來,臨床獸醫學一直是重慶市重點學科,「十二五」期間,獸醫學整體升格為重慶市一級重點學科。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動物醫學本科專業招生規模有了長足的發展,從最初每年30人,發展到目前的90-100人,已經為國家培養了3000餘名本科畢業生,300餘名研究生,他們遍布世界各地,主要從事獸醫臨床醫療
  • 東北大學-謝菲爾德大學「碩士雙學位」項目招生簡章
    為了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自動化領域創新型科技人才,在柴天佑院士負責的國家留學基金委「自動化與人工智慧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支持下,東北大學流程工業綜合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工業人工智慧研究院與英國謝菲爾德大學自動控制與系統工程系聯合開展「碩士雙學位」項目。
  • 南昌大學有個「稻漁工程」團隊
    1.把科研成果轉化為農業生產力4年前,也是在5月,以首批國家卓越農林計劃水產養殖專業師生為主體的南昌大學「稻漁工程」團隊成立。「以前,有農戶自發在水稻田裡養魚,種養面積不大,效益也不高。在「紅都」瑞金葉坪紅軍廣場上,團隊的青年大學生在此緬懷先烈,不忘老一輩先烈的精神風範……近三年來,南昌大學「稻漁工程」團隊在田間地頭開展技術培訓50多次,每年服務基層時間達180餘天。
  • 深企中建科工集團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針對上述問題,由重慶大學、中建科工集團等單位組成的項目組在30餘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及重點工程科技攻關項目支撐下,經產學研用深度結合,歷時近20年,通過大量模型試驗、理論研究、數值模擬、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軟體開發以及工程實踐,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研發系列新型高層混合結構體系,引領了我國高層混合結構的發展; 建立高層混合結構的分析理論,形成了高層混合結構的設計技術
  • 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與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聯合培養...
    (通訊員 李巾錠 攝影 李巾錠 陳麟)11月8日上午,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楊振林、人力資源部薪酬福利主管付丹丹到訪機械工程學院,就聯合培養工程博士展開座談。參與座談的還有天津大學研究生院招生辦主任孫鶴、機械工程學院研究生主管院長焦魁、機械學院研究生責任教授、研究生院招生辦老師、機械學院博士生教務等。
  • 鮑春德研究團隊構建世界首個間質性肺病風險預測模型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風溼科教授鮑春德研究團隊構建了無肌病性皮肌炎相關間質性肺疾病的死亡風險預測模型(FLAIR模型)。該研究成果近日已發表在《Chest》上。據鮑春德介紹,無肌病性皮肌炎(ADM)是一種罕見但病死率極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發於東亞人群。
  • 天津外國語大學
    國際商學院十分注重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以拓展學生國際化視野和提高競爭力為目標,充分利用各種資源與平臺積極拓展國際合作辦學項目,逐步形成主輔結合、層次鮮明、形式多元的國際化合作格局。目前國際商學院已與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在內的10餘個國家的30所大學和機構開展了廣泛的合作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