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筆書法不同於硬筆書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書寫時需要調鋒。以硬筆中的水筆為例,它的筆頭是圓珠,書寫時可以自由流轉下墨且不易變形,故無需調鋒。而毛筆的筆鋒是軟的,入紙即彎,所以不調鋒就沒有辦法自由書法。
東漢蔡邕說「唯筆軟則奇怪生焉」,毛筆需要調鋒這雖然增加了書寫的難度,卻又是毛筆書法藝術燦爛輝煌,遠勝硬筆的重要原因。要是把調鋒的方法弄懂了,書法中的筆法基本上也就精通了,因為很多筆法都可以從調鋒的辦法中化出來。那麼書寫時究竟應該怎樣調鋒呢?
很多書法家把調鋒的方法講的複雜難懂,但是書法家梁三日例外,他曾以拖把為例,將「推桿」的調鋒方法展示得清清楚楚。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梁三日說:「相信大家都用過拖把。當拖把的布條是朝向左邊的時候,我們如果要使拖把的布條朝右,這時候其實只需要往左邊推一下拖把就可以。」以寫橫畫為例,向下頓筆後要轉向右行筆,就得將筆鋒向左調。這時,只要將筆桿嚮往右一推,筆鋒立刻就轉過來了。
對於「推桿」調鋒的好處,梁三日說:「剛入門的時候儘量用推筆桿的方法來調整筆鋒,以後再慢慢掌握運腕或者捻管來做,因為這都是小動作。你寫大草的時候會發現捻管和運腕都不好用的,只有推才是絕招,怎樣捻筆桿或者轉手腕都是小兒科。大的轉向一般都要靠推筆桿,只有局部的小的才需要用到捻管。」
在調鋒方法上,梁三日給我們一個重要的啟發,那就是用拖把來講調鋒的方法。所以對於梁三日沒有講到的幾種調鋒方法,我們仍然可以用拖把來做一個形象的說明。具體如下。
第一,捻管。
當我們由縱向拖地轉向橫向拖地時,拖把條需要由朝上的位置改為朝左。這時可以用轉動拖把杆的方式將拖把條由朝上的方向位置轉為朝左的方向。這種轉動拖把杆的方法也就是書法中的「捻管」。因為筆桿比起拖把杆來說太小了,所以只需要用手指捻動筆管就可以,故此得名捻管。
第二,分筆。
要改變拖把條的方向,還有最簡單的一種方法,那就是直接把拖把條提離地面,甩到下一步拖地時拖把條所需要的方向上去。這種方法用在書法調鋒上就叫做「分筆」,也就相當於另起一筆,重新開始書寫。
第三,絞轉。
改變拖把條的方向,還可以將拖把條微微提起(但不離開地面),然後揉動一下轉到合適的方向上去,這種調鋒的方法用在書法上就叫做「絞轉」。康有為說:「圓筆用絞方筆用翻。」用腳凍的方法來進行調鋒,轉折之處形成的墨跡渾圓結實。
第四,立鋒。
「立鋒」與絞轉有些類似,也需要將拖把條微微提起,待拖把條垂直於地面後,直接換成向右的一面下壓挨地進行書寫。這種方法用在書法裡又叫做「翻筆」,這種方法類似「翻烙餅」,翻烙餅就是用鏟子將烙餅直接鏟起,翻到另一面去,所以說這個「翻」字顯得非常的貼切。它在轉折處形成的線條方折勁健,所以這種用筆又稱「方筆」。
好了,這就是我們用拖把為例子,給大家所講的這麼五種調峰的方法。希望能夠結合自身特點學習領會,並成功地運用到書法裡去,使自己的調峰順暢而不必每寫一筆都到硯臺裡去舔筆,會極大地影響書寫速度。當你真正用熟練之後,下筆即走,就不用刻意去想用哪一種方法調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