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創作時往往會發生筆尖開叉的問題,發生了這樣的問題,很多人認為是毛筆質量不好所造成的。雖然不排除這樣的原因,但更多的恐怕是因為書寫時不會調風的緣故。不會調鋒,會降低書寫速度,同時也會降低,所寫出來的點畫質量。
那麼毛筆在書寫時,究竟應該怎樣調鋒呢?
所謂調鋒,就是調整毛筆的筆鋒,目的是保證書寫時用到中鋒,提高筆畫的書寫質量。
以寫橫畫為例,按照書寫法則「橫畫豎起筆」,先要頓筆。頓筆後,筆尖會朝左上,這時就需要調鋒,讓筆尖朝向左方行筆。如果筆尖一支朝左上毛筆,這就是沒有調鋒。筆尖始終朝向一個方向,沒有任何調鋒的動作,那麼就會造成偏鋒,寫出來的字跡,既缺乏力度同時又不夠乾淨爽潔,會顯得毛毛糙糙的。
那麼究竟應該怎麼調鋒呢?有以下幾種方法?
第一,捻管轉筆。
捻管是一種比較簡單的調整方法,很簡單。如果筆鋒的位置不對,轉一下毛筆,筆尖的位置自然就變得正常了。但是通過轉動筆管的方法來調整筆鋒,速度比較慢,一筆一轉是很耽擱事的。同時,寫一筆就轉動一下,在寫到豎鉤的時候,筆頭容易擰起來。
第二,下筆即轉。
在轉筆的地方,都要調鋒。但是在用筆的高手那裡,可以做到「下筆即轉」,也就是說只要行筆方向改變,筆鋒的方向就要立刻改變,似乎沒有什麼特殊的技巧,其要決則在用腕,腕部靈活轉動,將筆鋒向外或向內推送,調整成中鋒走向。為此我們可以做一些畫曲線的轉腕練習,使毛鋒應該很靈活地隨著毛筆的轉動而隨時轉過來的。練得多了,一動筆,不一定要捻管,略提筆圍著鋒尖畫圓,以利用手腕運動轉向想去的方向,筆鋒自然就可以轉過來就可以了。只要行筆方向轉變,涉及轉彎就需要調鋒,保證筆根在前、筆尖在後,使筆尖始終位於點畫之內。
第三,推管調鋒。
初學者做不到「下筆即轉」時,可以試試推管調鋒。以拖地為例,當拖把條朝向左邊時,要使拖把的布條朝右,只需要往左邊推一下拖把杆就可以。在用毛筆時也是如此,寫橫時,頓筆後往右上一推,朝向左上方的筆鋒就能向左下轉至水平方向來了。所以除了用運腕或者捻管這些小動作來調鋒外,還可以用推筆桿的方法來調整筆鋒。當寫大草的時候,由於需要大的轉向,你會發現捻管和運腕都沒推管好用,只有局部小的轉筆才需要用到捻管,大家拿拖把體驗一下就會感受到。
掌握了這個調鋒的技巧是很有用的,不止是拐彎的中段需要調鋒,調鋒更多的時候還用在起收筆處。所以,寫「豎起筆」的橫畫或挑畫時,頓筆後筆鋒要從豎的方向向橫的方向轉變,這可以用向右上推筆桿的方法來解決;寫豎時筆鋒則要從橫的方向轉為豎的方向,頓筆後可以向左推筆桿,這樣筆尖就能從左上方往右上方轉至垂直方向上來,完成調鋒了。推筆時要注意利用頓筆後紙面的反彈之力將筆順勢向上略提後行筆,以免破壞鋒面。
第四,其它。
除了以上三調鋒方法外,還有換面調鋒、絞轉調鋒等方法。換面調鋒也叫翻筆換面,要求頓筆後順勢提筆,讓筆鋒立起來換個面再行筆。絞轉調鋒,是將筆鋒上下、左右來回揉轉調鋒,行筆過程中,筆鋒可逆勢上下而扭或左右輕擠,為點畫轉向做準備。這就類似騎自行車時,要騎得穩,總是要在左右微晃中行進。但這兩種調鋒方法稍微難一點,可以有一定基礎後再練。
總之,只要行筆方向一變,我們就需要調鋒。下筆即轉是我們學習書法的基本功,很多人都知道中鋒行筆的理論,但運筆時不轉,如此便未得中鋒的真諦。邊轉邊走,才能避免偏鋒,使中鋒與側鋒相互結合,寫出勁健又妍筆的書法線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