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備志中收錄有失傳的古劍訣,這種失傳已久的的古劍法,用的是雙手握劍。主要的技法有「擊、刺、格、洗」四大技法,每個技法又分不同的招式,針對不同的招式又有相應的解析。這套劍法劍式簡單實用。在劍決中總結了劍術的擊、刺、格、洗四法之妙。
唐代我國也盛行雙手劍,長可及胸。雙手劍連同其劍術一併付入日本、朝鮮等國,但到了宋代,雙手劍便已失傳,明時茅元儀,試圖借鑑朝鮮雙手劍來復原中國雙手劍,他的巨著《武備志》中,收進了一部「雙手劍譜」,這是當今我們能看到的唯一一部古雙手劍譜。
雙手劍在古代也叫「長劍」,長劍的長度通常應在80釐米以上,最 長的,以考古發現的實物看,前引解放初衡陽出土楚劍14柄,其 中最長的一柄達到140釐米。廣州南越王趙昧墓發現的一柄西漢初的長劍,竟達到152釐米,堪稱長劍之冠!從技術上分辨,短劍主要是單手執柄,早期的軍中短劍多是一手執盾牌,一手執劍。 後來不一定與盾牌相配伍。長劍在形制上的主要特點是把柄長,長柄便於雙手執柄以奮力揮殺,所以長劍亦可以叫作「雙手劍'。
在武備志中,對於雙手劍是這麼說的,茅子曰:古之劍,可施於戰鬥。故唐太宗有劍士千人,今其法不傳。斷簡殘編中,有訣歌,不詳其說。近有好事者,得之朝鮮,其勢法俱備,固知中國失而求之四裔,不獨西方之等韻,日本之尚書也,備載於左。
茅元議說,古代的劍可以用於戰鬥,故唐太宗有劍士千人,今其法不傳。斷簡殘編中有訣歌,不詳其說。近有好事者得之朝鮮,其勢法具備。固知中國失而求之四裔,不獨西方之等韻,日本之《尚書》也。
雙手劍的握法:劍鋒上下朝向,右手握劍柄前方近護手,左手則握於後,握劍時,左手的虎口務必貼近右手的腕部,使之形成兩手一下一反(即手心進向相反)。大凡舞動劍器,無論擊、刺、格、洗,兩手均要臂勁宜剛,腕勁宜柔;剛柔相濟,則宛右生龍活動虎,而身步均勻。
劍訣歌:
電挈昆吾晃太陽,一升一降把身藏。
搖頭進步風雷響,滾手連環上下防。
左進青龍雙探爪,右行單鳳獨朝陽。
撒花蓋頂遮前後,馬步之中用此方。
蝴蝶雙飛射太陽,梨花舞袖把身藏。
鳳凰浪翅乾坤少,掠膝連肩劈兩旁。
進步滿空飛白雪,回身野馬去思鄉。
初習:眼法、擊法、洗法、刺法。
眼法有六:看劍、看走、看手、平視、斜盼、意顧
劍決有云:「眼像兩盞燈」
擊法有五:豹頭擊、跨左擊、跨右擊、翼左擊、翼右擊。
刺法有五:逆鱗刺、坦腹刺、雙明刺、左夾刺、右夾刺
格法有三:舉鼎格、旋風格、御車格
洗法有三:鳳頭洗、虎穴洗、騰蛟洗。
朝鮮法勢:
1、舉鼎勢者頂格上殺,左腳右手『平抬勢 』向前,掣擊中殺,退步裙攔。
2、點劍勢點劍勢者,即『點劍刺 』也。 法能:偏閃湊進搶殺,右腳右手『撥草尋蛇勢』向前 ,掣步御車格。
3、左翼勢
左翼勢者,即『左翼擊 』也。 法能:上挑,下壓直殺虎口,右腳右手『直符送書勢 』向前,掣步逆鱗刺。
4、豹頭勢
豹頭勢者即『抱頭擊 』也。
法能:劈擊上殺,左腳左手『泰山壓頂勢 』向前,掣步挑刺。
5、坦腹勢
坦腹勢者,即『坦腹刺 』也。 法能:衝刺中殺,進如崩山,右腳右手『蒼龍出水勢 』向前,進步腰擊。
6、跨右勢者,即『跨右擊 』也。 法能:撩剪下殺,左腳右手『綽衣勢 』向前,進步橫擊。
7、撩掠勢者,即『撩掠格 』也。 法能:遮駕下殺,蔽左、護右,左腳左手『長蛟分水勢 』向前,掣步鑽擊。
8、御車勢者,即『御側格 』也。 法能:架御中殺,左腳右手『衝鋒勢 』向前,退步鳳頭洗。
9、展旗勢者,即『展旗擊 』也。 法能:剪磨上殺,左腳左手『託塔勢 』向前,掣步點劍。
10、看守勢者,即『看守擊 』也。 法能:看守諸器,攻刺守定,諸器難進,相機隨勢滾殺,左腳右手『虎蹲勢 』向前,進步腰擊。
11、銀蟒勢者,即『銀蟒格 』也。 法能:四顧周身,又能掠殺四面,向前則左手左腳,向後則右手右腳,動則左右旋風掣電殺。
12、鑽擊勢,即『鑽擊 』也。 法能:鑽格搶殺,鵝形鴨步奔衝,左腳左手『白猿出洞勢 』向前,掣步腰擊。
13、腰擊勢者,即『腰擊 』也。 法能:橫衝中殺,身、步、手、劍疾若迅雷,此一擊者,劍中之首擊也,右腳右手『斬蛇勢 』向前,進步逆鱗。
14、展翅勢者,即『展翅擊 』也。 法能:絞格上殺,撩掠下殺,右腳右手『偏閃勢 』向前,掣步舉鼎格。
15、右翼勢者,即『右翼擊 』也。 法能:剪殺兩翼,左腳右手『雁字勢 』向前,掣步腰擊。
16、揭擊勢者,即『揭擊 』也。 法能:剪格上殺,步步套進,左腳左手『虎坐勢 』向前,退步衝洗。
17、左夾勢者,即『左夾刺 』也。 法能:衝刺中殺,右腳右手『獸頭勢 』向前,進步腰擊。
18、跨左勢者,即『跨左擊 』也。 法能:掃掠下殺,右腳右手『提水勢 』向前,進步雙剪。
19、掀擊勢者,即『掀擊 』也。 法能:掀挑上殺,搶步鑽殺,左腳右手『朝天勢 』向前,退步坦腹刺。
20、逆鱗勢者,即『逆鱗刺 』也。 法能:直刺喉頸,右腳右手『探海勢 』向前,掣步左翼擊。
21、斂翅勢者,即『斂翅擊 』也。 法能:佯北誘賺,左右手腳『拔蛇勢 』倒退,進步腰擊。
22、右夾勢者,即『右夾刺 』也。 法能:絞刺中殺,左腳右手『奔衝勢 』向前,立步舉鼎格。
23、鳳頭勢者,即『鳳頭洗 』也。 法能:洗刺剪殺,右腳右手『白蛇弄風勢 』向前,掣步揭擊。
24、橫衝勢者,即『橫衝擊 』也。 法能:疾奔顙閃滾殺,進退兩手兩腳,隨勢衝進,制步撩掠。
雙手劍握劍法用法在於雙手握,有種類於槍法的擊打之術,在宋唯一的《武當劍譜》中,對此劍法的應用也有相應的講解:「「殊不知,劍法純乎槍法,左手護持,右手如使槍狀。出劍入劍,皆是豎勁。極端言之,諸般軍械,一見敵人,皆走正面及左右三路,惟是劍法,專能包抄,使敵人不能善其後也。不論何種兵器,兩下衝鋒,莫不接之截之,迎之接之,互相爭勝,惟是劍法,絕然不同,交綏時,不接不截,不迎不架,憑空一擊,無不命中,名曰:不沾青入紅門也。總之,練此劍術非尋常擊劍可比,因作歌曰:吾人學劍,習練功純,自能如妙,神乎其神,翻天兮驚飛鳥,滾地兮不沾塵。一擊之間,恍若輕風不見劍,萬變之中,但見劍光不見人。此是九轉還原之功夫,即古稱為,妙手空空者即是術也。」
練習雙手劍,平時要注重臂力的練習及身法的練習,練劍時需要劍尖穩,劍應略重,平時練習才能將劈力不斷提升,經常練習劈、砍、點、刺,再輔以長槍的練習,能夠將劍法水平更好的展現。雙手劍法一部分劍法源於槍法,其用法與槍法的發力有相似之處,尤其格攔之術,輔以槍法,其力會有很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