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準備把123萬噸核廢水排放到海裡。這些核廢水現在裝在1040個密封的大罐裡,2022年將達到飽和,日本稱「別無選擇」。
四大洋連成一片,洋流會把核汙染帶到全世界,而首當其衝的是離它最近的韓國、朝鮮、中國、俄羅斯,當然還有本州、九州、四國、北海道日本自己的四個島。海水能不能稀釋,和稀釋到什麼程度,因為沒有先例,都是未知數。1986年車諾比核電站發生核洩漏,附近的普裡皮亞季城到現在都不能住人。
海鮮還能吃嗎?是人們要問的第一個問題。被核廢料汙染的海產品,以及可能造成的海洋生物變異,會通過食物鏈進入到人體,這將是一場細思極恐的環境大災難。海洋產品佔人類食物的相當一部分,如果日本真按計劃排放了,所有人都是受害者。
譴責日本此計劃違反國際公約、不道德、反人類,這都對,但是,管用嗎?
日本可能是先放個試探氣球,看看有什麼反應。這是告訴大家了,如果不告訴而偷著排放呢?如果告訴了大家都反對,他也明著或暗著排放呢?
日本有成熟的民主制度。剛剛菅義偉內閣公布了所有成員的財產,首相菅義偉6277萬日元(合402萬人民幣),包括一套98平米的住房,還有一些股票、存款;最富的是副總理麻生太郎,6.48億日元(4153萬元人民幣),麻生家族是九州地區富豪,他本人擔任過家族企業社長;第三富的是前首相小泉純一郎的兒子環境大臣小泉進次郎,2.9億日元(1857萬元人民幣),他本人沒有什麼財產,所有財產均為其當節目主持人的夫人瀧川克裡斯汀所有;最窮的是國土交通大臣赤羽一嘉,只有4400股三井物產的股票,除此之外,就剩下夫人的一輛小車,房子是租的。吃瓜群眾可能會想,會不會瞞報呢?這個就不用替古人擔憂了,財產公示既然是一項制度,就能保證不是做樣子。這方面日本給全世界作出了榜樣。
有這樣的民主制度罩著,估計日本政府在處理核廢料問題上,應該有個民主決策的過程,應該有個尊重國際法的過程,應該有個透明的過程,應該有個顧及輿論的過程。
問題是,如果不排放海裡,核廢料會越積越多。日本是個資源匱乏的國家,不太可能放棄核能,日本又是個領土面積狹小的國家,核廢料沒地方掩埋,現有的技術還不能做無害處理,最後還是要打海洋的主意。
日本既然公布出來,可能也是訴諸國際援助的意圖。聯合國應該成立一個應對日本核排放危機的工作小組,一是不準向海裡排放,二是給出一個不準向海裡排放又能解決問題的方案。與此同時,周邊國家應該聯合起來施壓,令其不敢妄為。
憑什麼日本的核廢料要全世界買單!這同樣是沒有用的話。
村裡有一家失火了,不管是煤氣洩漏,還是自己玩火、放火造成的,先要幫它救火,才能避免火燒連營。